-
1 # 上海學生家長
-
2 # 驪小魚
被老師詬病的手寫教案是為給學校領導和上級部門檢查而寫的教案,因為那個教案要給領導看,所以要講究標準格式,字跡要清晰整潔、得具備觀賞性,寫這樣的一個教案要耗費掉老師好多時間和精力,實用價值和耗費的時間、精力不成正比,實用價值不高。老師恨不能廢除而後快。
老師真正上課的時候是要手寫教案的,只不過這個教案是為上課而準備,雖然精心準備但書寫比較隨意,沒有繁文縟節的指導思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教學時間等前墜,而是直接書寫教學流程。因為要反覆琢磨這個知識點,怎麼引導,那個知識點怎麼突破,落實到紙上的文字就要改來改去,隨意性較大。通常背完一節課,看老師的手寫教案簡直不堪入目,這劃掉了,那加一項,整個紙張亂糟糟一片,但老師自己看得懂,上課用起來得心應手。
老師教兩三個班級,在這個班級講完後,發現問題還要在手寫教案草稿上再改,以備到另一個班講課的時候用上。
這樣亂糟糟原版教案能拿給領導和上級檢查人員看嗎?顯然不能。對人家不尊重嘛!也會惹來領導和上級檢查人員的批評,認為你不重視工作。
老師們沒辦法,就要把原版教案再重新抄一遍到教案本上,
這時候飽受老師詬病的檢查教案就出爐了。老師們痛惡的是這種教案。
學校裡的一些老教師交了幾輪了,上課內容基本都背下來了,對於他們確實不需要再去寫教案了,只需要把舊教案找出,把自己對教學內容的新領悟、新想法加到裡面就可以用了。再寫一遍教案純屬無用功。
老師上課寫教案有意義嗎?有,而且非常必要,因為沒有教學流程便沒有上課思路,上課時就東一榔頭西一槓子。沒一點章法,造成效率低下。
老師只寫上課用的實用教案就可以了。檢查教案就免了吧。
-
3 # 峰迴路轉
我個人認為保留書寫教案意義很大。
1.雖然我們學校已經推行無紙化辦公了,但是大多數教師還是自願保留著書寫教案的習慣。電子教案給教師提供便利、節約時間的同時,也會讓不少教師產生惰性心裡。有人說讓教師手寫教案頂多也就是練練字,還不是把原來的教案原封不動抄一遍嗎?那電子教案不恰恰迎合了這部分教師的想法麼?連照抄的力氣都不用費了。
2.從備課效果來看,書寫教案的效果更優於電子教案。大家語文課都聽老師講過“聽(看)、說、讀、寫”的重要性吧?簡單的說,“寫”在其中的重要性更為明顯,它能讓書寫者的印象更為深刻。當你講課“卡殼”的時候,往往會最先回想起你書寫過的內容,其次才是看過的和讀過的。
雖然書寫教案會多消耗一些備課時間,它卻更能讓教師養成備課的良好習慣。雖然它貌似只能讓大家練練字,但是交電子教案的你還會特意找時間去練字嗎?究竟誰更有意義,每個人都有心中的那份答案,教學效果會明確的告訴你。
-
4 # 一名教師
教案相當於是一節課的計劃,備寫教案的目的是為了使教師對教材能夠吃透理解,所以說備寫教案還是有意義的。
教育學上講到教案可以分為詳案、簡案、提綱式教案三種。
1、詳案:可以詳細到教師所說的每句話,以及對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進行假設,我20年前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寫的就是這樣的教案,每天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寫教案。由於新手教師教學經驗少,很難應對課堂上的一些突發事件,所以說對於新手教師來說最好是備寫詳案。
2、簡案:簡案顧名思義就是簡寫,只備寫教師的思路,對於有10年左右教齡的教師來說就可以備寫簡案了,因為這個時候對於課堂上的一些突發事件也能處理的遊刃有餘、得心應手。
3、提綱式教案:顧名思義就是隻備寫教學步驟,連思路都不用寫了,這種教案主要針對20年以上教齡的老教師,這種教師基本上把整個學段的教材幾乎都背過了,如果不是每年教材都在微調的話,他們甚至可以說出多少頁是什麼內容。
透過對於教案的說明不難發現其實寫教案還是有意義的,那麼教案又為何被老師們詬病呢?其實無非就是教育上現在幾乎不進新人,學校裡全是老教師,像我有著21年教齡40歲的人在學校裡還是最年輕的一批。儘管如此,教育局對這些老教師的要求和新手是一樣的,必須備寫詳案,連學生的活動都要寫出來,明明是一批連教材都不拿都能上好課的人,被逼著每年幹一些重複相同的工作,於是教案就越來越被教師所詬病。
那麼教師到底要不要寫教案呢?答案是肯定的,必須要寫,關鍵在於怎麼寫。可以把教案換個形式,可以在教材上批註,或者下載別人的優秀教案再進行修改等,這種教案是完全可行的,因為教師處在一線,工作該怎麼趕教師最有發言權。教育局只是指明一個大方向就行了,應該讓教師放開手腳,大膽改革,用鄧小平的話說:就算改革失敗了也不要緊,最起碼為我們積累了經驗。
-
5 # 鄉村小老師的閒言碎語
我覺得手寫教案非常有意義,不但有意義而且非常有必要。
手寫教案對於剛參加工作的教師來說,特別有意義。
剛入職的新教師是新手,透過手寫教案可以瞭解備課的流程,可以熟悉教材。在寫教案的過程中,總體把握每一節課,寫教案的過程就是備課的過程,也是知識的再生成過程。
如果新教師不寫教案,他們就要抽出專門的時間熟悉教案,簡單的看教案效果並不好。
在手寫教案的過程中,也可以提升教師的基本功水平,比如寫字、簡筆畫等基本功。有的新教師的書寫非常差,書寫程度好像小學生一樣,這說明他們的基本功還需要增強,而手寫教案正好能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當然對於教齡超過五年的老教師,可以不用手寫教案,採取書頭案或者電子備課的形式,以便他們騰出更多的時間,提高教學質量。
手寫教案被人詬病的原因就是手寫教案單純的變成了一種形式,只是為了應付檢查而去抄教案,又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教師在寫教案的過程中,可以鑽研教材,不僅僅拘泥於抄寫現成的教案,可以進行二次加工,加上本人對教材的理解和昇華,這個教案就變得有現實意義了。
把虛功做實,手寫教案就變得非常有價值了。
-
6 # 歲月晴好m
如今手寫教案的最主要的意義是必須強迫教師寫好中國字。由於電腦的普及和強大的編輯功能,已經使很大一部分中國人疏於手寫文章了,看看如今的年輕人有幾個能把漢字寫好?單位裡有些人甚至連請假條都不用寫了,擬定一個表格直接填上天數名字就可以了。
而作為教師三筆字過關是必須的,前幾年就專門有這一項考核。如今都不提倡了。但是小學教師承擔著學生學習書寫漢字最重要的奠基作用,教師最起碼不僅要寫好字,而且要規範寫字,才能給學生起到示範引領的作用。手寫教案就是對教師進行練習書寫漢字的一個必要手段。
其次,手寫教案也可以讓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更為紮實的做好作足課前準備工作,俗話說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備課不僅僅是備表面的一些東西,有些需要提前瞭解,查資料,做筆記並記載下來,特別是現在的學生接觸知識的渠道和範圍更加廣泛,任何一個教師都不可能是萬金油和萬花筒,教師如果不做到心中有數,就很有可能被學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提問晾在講臺上,所以,寫好教案非常重要,只有功課做好了,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但是傳統的那種繁瑣累贅的教案模式需要進行改革,讓教師根據自己教學需要寫教案,有些必須記載下來的可以寫,有些不需要記載下來的,教師只要能夠對教材熟記於心,熟練駕馭課堂,遊刃有餘,完全可以給教師一定的靈活度,沒有必要走一成不變的老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課堂上, 用在學生提高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上更為有效。
-
7 # 使用者57222880821
現在已進入了電子時代,為什麼非要沿用老古董!使用電子備課,速度快,可以把老師從繁瑣的書寫中解放出來,教師可以化更多的時間進行教學構思設計,這樣不是更好嗎?使用教育新技術裝置,如電子白板,多媒體,投影儀等新裝置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更直觀的感受,接受更大客量的資訊,可以加大更多的運算量,還可以更好的回顧本堂乃至前面的知識,可以使課堂更高效!要求老師必須手寫教案從根本上說是領導對老師的不信任,怕老師偷懶!偷懶的老師永遠是,勤奮認真的老師也永運是。這與技術無關!
-
8 # 瘋飯飯
手寫教案的概念現在已經不是很清楚了,一種是親手寫教案,但是包括電子教案,一種是不管教案我是抄別人的,還是自己編寫的都是用手書寫。
我個人對手抄教案是深惡痛絕的,可以說身邊每一個老師對手抄教案都是厭惡的,首先,教案的格式是上級統一規劃印刷好的,專案非常的齊全,不能空白,比如一節課你沒有複習環節,但是教案上有,你就必須寫,所以這種教案的實際用處不大,可以說就是應付上級檢查的,順便可以練練書法,但是耗時很大,幾乎所有需要手抄教案的老師都是在家完成的。
電子教案推行過一段時間,但是很快就被否決了,上級管理部門一不能賣教案本了,二缺少了一個可以檢查的專案,至於老師累不累,你好好寫我們給你們發獎狀啊。可以補償安慰一下。
但是如果真的認真手寫教案還是有必要的,我發現所有出公開課的老師,起碼出課的那節內容肯定會手寫,甚至可能寫很多遍以加強印象。從這個角度來看,手寫教案對授課其實有很大幫助,能讓老師思路清晰,目標明確,也就是說如果老師真的認真手寫教案是對教學有幫助的。差在什麼地方呢,就是時間與精力,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例。經常幫助別的老師設計課,真的完全靠老師自己設計一節合理的,新穎的,恰當的課大概要兩三天的時間,所以所有課都認真手寫教案是不現實的。
電子教案的優點是共享,資訊科技部門是推薦使用的,起碼環保吧。但是因為共享很多教師電子教案就連看都不看一眼了,授課就會很隨意,甚至有些知識點會有遺漏,尤其新教師,開始沒打好基礎,隨意課上多了,就不會認真上課了。
目前我們的規定是這樣的,老教師寫書頭案,以實用為主,新教師寫全案,打基礎,熟悉課堂套路。特殊要求的可以電子教案。
就不至於像現在這樣了,教案是一套,授課是一套,兩個對比一下完全是兩節課。
-
9 # 老貓1954
我們學校對新就職的老師有兩項規定:
【1】第一次教案必須手寫
【2】第一次上課必須用板書(不能用PPT課件)
為了培訓新教師的基本功,我覺得這樣規定還是很有必要的
-
10 # 向陽花xingfu
被老師們詬病不止的手寫教案,我認為有存在的必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現如今隨時可以在電腦、手機上查詢到自己所需要的教案、課件,所以就有人提出可以不用再手寫教案。但是大家在用這些現成教案、課件的同時,就會發現有些不是我們真正能用到的,前後順序和我們的思路也不一致,反而會浪費我們的時間。所以我認為手寫教案有存在的必要,讓教學按我們的思路前行。只是這個教案可以不必年年都寫,寫好一份教案,講課之後把反思加進去,第二年可以加上自己的新思路再用,這樣可以幫老師節省一些時間,也可以把一節課打造的更成熟。
當然大家也可以把手機、電腦上的現成教案打印出來,加上自己的想法變成為自己的一節課,有利於提高課堂效果。
-
11 # 瀟瀟雨歇引路人
作為長期耕耘在一線的教師,我深有體會,手寫教案完全沒有必要存在。除了新上任的年輕教師,上課需要照本宣科,看著教案上課外,教齡已超過五年的教師,沒有人上課會看著教案,完成教學任務的。
一、手寫教案,表格模式化,重複累贅,耗時耗力。教師每天任務繁多,除了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培優輔差,課間還要陪同學生,防護安全。除此之外,還要寫各種記錄、筆記等,繁重的工作任務,剝奪了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了完成任務,教師迫不得已變成了搬運工,謄抄教案已成為一種捷徑,否則無法完成備寫教案的任務。手寫教案完全成了一種形式主義的行政任務的來完成的,佔用了教師思考創新的時間,教學內容的形成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沒有創新改進,對於教學沒有任何幫助,應該廢除。
二、提倡備寫簡案——備註教學重難點、突破口等。上課是一個知識傳輸的過程,作為上課的主導者——教師,如果不認真鑽研教材,不用心設計,梳理教材內容的知識點,重難點和突破口,不研究採用何種方法措施來完成教學任務,那麼只憑謄抄得來的手寫教案就能達到教學目標嗎?更無法做到因材施教和方法靈活。
一位優秀的教師,一節成功的課堂,必然是教師對教材深度挖掘,對教學過程熟記於心,要做到這一點,只有把教師從無用的手寫教案過程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時間和精力鑽研教材,真正用心去備課,寫具有創新思維和有用的簡案,(有經驗的老教師,允許在課本上備註簡案)以此提高備課效率和備課質量,這樣才能真正做到高效教學。
幾年前,曾一度提倡使用共案教學,這種做法已被廣大教師認可,教師們拍手叫好,終於可以有時間鑽研、學習,但不知是何種原因,沒有搞幾年就廢除了。手寫教案死灰復燃,教師心中剛剛燃起的希望之火被撲滅了。教學改革應革舊從新,而不是一味搞形式主義,呼籲教育部:為教師減負——提倡備寫簡案。教育改革,應該給教師和學生鬆綁,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
12 #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作為一名工作20多年的語文老師,我覺得教案是上好一堂課的基本保障,只是這形式有待商榷。
最原始的教案就是手寫教案。那個時候寫在教案本上,還要規定每個課時寫多少頁,每個學期寫多少個課時。一學期下來,常常會寫厚厚的兩本教案,費時費力,還惹得老師們怨聲載道,大部分老師寫教案都是來應付檢查,很少用來為教學服務。
後來,可以使用電子教案。老師們在網上下載再打印出來。但是問題又來了,部分老師會進行認真的調整,進行二次備案,卻有少部分老師確實應付了事,這就導致上課無教案。課上完了,再在列印的教案上草草地畫幾筆。
再後來把教案寫在書上。現在我們學校是要求老師們把教案寫在書上,這樣即方便了老師上課,也可以應付檢查。
這樣做,老師上課的確方便多了,不用一面看教案本兒,一面看書。有一個小小的問題,就是教案寫在書上,依然要求環節齊全,有目標,有重點難點、匯入、新授、總結、板書、反思……那麼書上就寫的密密麻麻的,老師們看書上的文字就有些吃力。
不管教案寫在哪裡,以什麼方式呈現,只要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老師們只要能夠真正做到認真備課,認真反思就行了。
-
13 # Lance課堂
手寫教案有存在的意義!
老師每上一節課,都要對該節課的內容進行備課,這裡的備課不僅僅指寫教案,而是要對學生進行備課,對教材教法進行備課,對上課內容進行備課,還要背備好課後反思,而這些內容最好反映在教案上,這些內容就需要教師手寫。
老師手寫教案,正如演說家的演講稿一樣,雖然演說家在演講時未帶手稿,但他們的手稿也是經過了反覆的修改,把演講的流程、內容和可能出現的情況都羅列在紙上,然後經過多次演練才會登場。老師上課也一樣,面對不同的學生,同樣需要手寫教案,並不斷對教案進行修改,只有這樣才會讓課堂更精彩。
目前,很多老師習慣用PPT給學生上課,備課也是電子教案,老師這樣備課可以節約很多時間。但電子備課同樣需要老師花很多時間去撰寫,並不是從網上覆制貼上就可以了。有的老師寫教案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而沒有認認真真備課,總認為自己教了這麼多年的書,哪裡還需要備課呢?其實,這是老師對備課理解不透的原因造成的。
有的老師的手寫教案也值得借鑑,他們在課本上寫教案,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筆記,老師的課本也就變成了教參,這樣更利於教師的教育教學,我很贊同這種做法。
如果只是為了應付檢查而寫教案,這樣的教案不寫也罷。
-
14 # 小毅談PMP
【三點原因剖析】個人認為,手寫教案沒有必要強制性要求,如果某些教師自己願意這麼做,或者習慣這麼做,那他就可以繼續手寫教案;如果認為自己不想這麼做,而且透過電子形式可以做得更有質量,更有效率,也可以讓他選擇他自己喜歡的形式。是否手寫教案,我認為這只是形式問題,無論是什麼形式,一定要保證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讓學生能夠從你這裡“學海無涯樂作舟”!
為什麼我主張手寫教案不能強制性要求呢?原因如下:
第一、現在教師隊伍年輕化,隨著科技創新的日益進步,遠端教學、電子教學興起,教學形式也逐步豐富,有的用ppt,有的用黑板粉筆,只要你能夠寓教於樂,循循善誘,而不是枯燥地宣貫,我認為就沒有必要強制要求。第二、新科技教學方法的使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教學效率和生動性,既能給老師減壓,提高其教學備課積極性,也能利用新穎的傳授形式上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力。第三、如果有些上了年紀的教師習慣手寫教案,或者有的老師喜歡它,那就讓他繼續去做,也不要強制性要求全體廢除手寫教案。其實,說白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者用農村常聽到的一句俗語來說:“殺豬殺屁股,各有各的殺法”,只要最後萬變不離其宗,百花齊放更是春!
個人意見,共賞共鑑!
你是不是同意這樣的觀點呢?
-
15 # 人生如夢LLH
儘管專家和領導都在強調教案的作用,但作為工作了20多年的一線教師,我發自內心的講一句,手寫教案,真沒什麼用,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第一:現在市場上各種版本的教案應有盡有,基本都比老師們自己寫的好。
每學期開學,學校都會發幾本教學參考書和教案供老師們參考使用。上面教材分析、教案設計、習題練習應有盡有。不比你自己寫的好?
第二:老師手寫教案大部分也是照著教案書抄寫。
就算是手寫教案,老師們也是照著教案書抄寫的,很少自己設計,從書上抄到本子上,除了浪費時間和精力,有什麼作用?
第三:最好的教案是書批,也是老師們最長用的。
老師們習慣把重要的內容直接寫在書上相應的地方,我們稱之為書批。這是老師們最常用的,也是目前最實用的備課方式。
每個老師不可能上課拿著教案上吧,基本都是拿書,把重要的東西記在書上,方便了老師,也更實用。唯一的缺點就是不好看。
第四:真正的高手老師是從來不看教案的。
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高手教師基本都是不看教案的,但並不代表這些老師不備課。他們教學多年,經驗豐富,對所教內容早已爛熟於心,根本就不用看教案。
實際不管是手寫教案還是電子教案,對老師來說都沒什麼用處,都是用來應付領導檢查的。就算自己寫了,很多也不知道自己寫的是什麼?真正上課,老師們會自己查閱資料,找自己需要的,大多和教案也無關。
我們這裡,高中學校有兩個已經不要教案了。小學初中估計還不行,因為上面還有一個教研室會經常來檢查工作,什麼教案、作業、業務筆記、聽課記錄、教研記錄等等。所以大部分學校老師還得有教案。
領導讓大家寫教案,也並不是認為這個教案對你教學有幫助,實際領導比誰都清楚,老師上課也不會看自己寫的教案的。領導也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突出自己的政績。
本人經常的做法是,書批,個人感覺,這就是最好的教案。
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各位領導能把老師從寫教案中解放出來,讓老師們把更多精力用在教學上。
希望吧!
-
16 # 中小學英語學習belief
教案,作為備課形式的一種體現,一直是學校工作中備受關注的一點。教研室及學校都會定期對教師的教學設計進行檢查或評比,其目的也是為了教師更好的進行教學設計,提高備課的效果。不得不說,早在20多年前,教學條件普遍較低的情況下,教師授課的手段主要是課本、黑板、粉筆和簡陋的自制教具,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內容設計上,手寫教案是必備的備課載體。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的教學早已由傳統的授課方式轉變為現代化的多媒體、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這意味著教師備課的實質內容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師的備課不只是重複以往的教學經驗和知識,而是以教材資源為基礎設計聽覺視覺多感官參與的教學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蒐集網路可利用資源,製作設計多媒體呈現形式,如製作課件、音影片資料、動畫展示等。手寫教案在這種條件下顯得有些格格不入,成為了教師只為應付檢查而不得已為之的一種雞肋行為。
所以,在很多學校都有一種奇怪卻很平常的現象,平時的備課教師不得不忙於蒐集教學素材和資源、設計課件,手寫教案往往壓在抽屜底層,幾乎沒有用於課堂教學的實際意義。但當檢查來臨時,又會看到眾多的教師突擊狂補教案,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教案的實際作用不能完全忽略,有一定的教學意義,只不過教案的形式有待改進。手寫教案完全可以以電子教學設計形式來代替,這樣教師會有更多時間在共享資源、理念的基礎上對教學進行個性化設計,而且更便於設計理念的分享和傳遞、創新。
-
17 # 書香芳草地
時至今天,手寫教案應該淘汰了吧!作為教師都明白教案的作用,用心備課是關鍵,結合學生學情是重點,手寫教案太費事,教師很難保證課堂的有效性。應該解放教師教案的可操作性,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去研讀教材和提升課堂藝術,這才是最好的。
回覆列表
首先我明確說一點,手寫教案是有意義的,也絕對是有好處的。
前提是真的‘手寫’而不是‘手抄’。
在手寫過程中,能對教學過程有著更清晰的記憶與認知,同時如果配合課後教學反思,真的正兒八經寫1學年,會對你自己本身的教學能力與教研能力有著巨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