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這有個水塘死水長100米寬50米南北走向,周圍一圈楊樹,水肥,楊樹落葉水下樹葉多。裡面鯉魚多!裡面小魚多!大哥大姐看看怎麼誘鯉魚進窩?
4
回覆列表
  • 1 # 釣神

    經常出去釣野魚的釣友們都知道,其打窩非常重要,特別是如今因為環境汙染、電動打魚(釣魚人最可恨的那類人)造成野生魚大量的減少,打窩變得尤為重要。只有將要釣的魚的引誘到你打窩的位置,長期滯留在打窩位置覓食,這才是保證有野釣收穫的前提條件,一款優質的誘餌窩料是野釣成功的關鍵,下面筆者就分享一款野釣鯉魚的打窩餌料,希望各位釣魚人能夠有所漁獲。

    步驟閱讀2

    第3天將老玉米和小麥撈出,用清水清洗一遍後,將其煮至7分熟,老玉米比較背煮,要多煮一會。小麥煮好後不要取出,在鍋裡悶個20分鐘。煮到什麼程度主要經驗判斷,要慢慢總結喲。

    煮好後倒入一個大盆中,將其晾冷。將浸泡的小麥取出,清水沖洗一遍後瀝乾倒入這個大盆中。3者混合均勻備用

    3

    將準備的2瓶千漁鯉、2瓶千漁鯽等小藥、麴酒1斤、麝香王3袋,蜂蜜50g等倒入一個小盆中混合均勻

    4

    將混合好的藥倒入裝玉米、小麥的大盆中,帶上手套將其充分混合均勻

    5

    混合好後,倒入準備好的容器或可以密封岩石的塑膠袋中進行密封發酵一週。發酵過程中每兩天開啟重新混合一次,因為麴酒和小藥要慢慢沉底,開啟混合為保證發酵過程中能夠均勻混合

    6

    一週後,這款野生鯉魚打窩餌料變製作完成了。每次使用後注意重新密封,保持餌料處於溼潤髮酵狀態。發酵的餌料對魚的誘惑更大。

    7

    再準備出去釣魚打窩前一天,最好先將打窩餌料取出進行曬一天,是表面水分曬乾,如果不曬打窩時餌料面層的藥水會被水沖洗乾淨,效果沒有這麼好了,一定要記住這點。

    這款發酵後的打窩餌料對野生鯉魚誘惑力很大,特別是適合晚上野釣。

  • 2 # 深海O蝸牛

    鯉魚,可能是許多釣者最愛垂釣的魚種,儘管它謹慎難“對付”,但正因為如此,一般釣魚人都會接受這樣的挑戰。個人還是覺得釣鯉魚,還是要注重打窩這個環節,所以現在就跟大家來分享:“誘騙”大鯉魚快速進窩的3大秘訣,希望你能夠喜歡!

    1、當天打窩,當天釣

    手拋窩:可能很多釣手都在使用這種方法,因為業餘愛好者不能像職業釣手那樣,裝備那麼齊全,所以很多釣者都喜歡用手拋窩的方式來釣鯉魚。雖然它簡單方便,但為了能夠精準打窩而不驚動釣點周邊的魚,最好還是貼近水面來投放窩料。

    散炮抽窩:當然除了手拋窩或藉助打窩器,同時還可開一款鯉魚散餌來抽窩誘魚,因為散餌“入水即炸”的特點,能夠快速將魚引誘到窩中,從而實現邊釣邊誘的效果。

    2、打隔夜窩,減少發窩時間

    另外如果釣友想在大水面釣到個體偏大的鯉魚,最好還是提前一個晚上來打窩誘魚,當然這也是釣魚人常說的“隔夜窩”。

    其實這種打窩方式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利用我們人類休息的時間來誘魚,等到第二天早上就可以直接開釣了,不過在打窩之前,一定要準備大量的窩料,並且摻雜一些顆粒在裡邊,這樣鯉魚才會長時間待在窩中。

    3、定時定點,連續打窩

    當然若是釣友有足夠多的時間來釣魚,並且瞭解水域中的鯉魚不是很多時,也可提前3到5天,並且連續定點定時來打窩,窩料由少到多,隨著打窩次數的增加而增多。

    這種打窩方法其實就是讓鯉魚養成一定時候到固定的某地進食的習慣。當然這種誘魚方式需要的窩料也要多,否則誘不來魚還浪費了窩料。

    綜上講述的正是:迄今為止,在戶外野釣鯉魚常用的3種誘魚方法,當然如果你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或有更好的打窩方式,還請多多指教與補充。

  • 3 # 月升野釣

    誘黑坑塘鯉魚,坐正屁股、味型正確,狀態幹散前提下:頻率,頻率,頻率。水深不超過兩米最佳。

    誘野生鯉魚,關鍵在於選擇釣點,窩料 ,保持安靜:

    1.釣點,多選擇有沙泥坎位的樺尖、洄彎、人群流動少的長期固定地點,大型魚群保持安靜尤其關鍵。

    2.窩料,鯉魚喜發酵後的香、甜、腥,三者缺一不可,薯甜香、麴酒甜香為主攻、配螺、藻、蚯蚓腥味為主搭配,根據季節水溫氣壓水質靈活配比,關鍵在於窩料要具備虛實結合(硬質如老玉米、酒米、幹麥、泡蠶豆等;虛多為粉質如各種油枯塊餅泡散後在水中散落遊蕩起伏的物質。),分量根據時長和目標個體大小不同而份量不同,在於一定要有香甜酒米,其穿透性留誘作用尤為關鍵。

    以上為誘惑鯉魚個人目前重點觀點和建議,各地水質差異,食物鏈等不同,僅供參考。

  • 4 # 釣魚放映室

    長100米,寬50米的水塘。首先是選位的問題!俗話說的好,長釣腰,方釣角!先要在中間部位找一個相對深的位置。

    窩料用老壇玉米打窩,窩料里加10毫升大麥紅薯膏!有條件最好提前一到兩天連續打窩,第三天釣!

    餌料用大片狀穀物類基礎餌40%+丸九天下無雙20%+荒食40%+紅薯大麥膏5毫升!

    只要水塘有鯉魚,基本上都會進窩吃餌的!

    祝你爆護!

  • 5 # 夜釣劉半斤

    關於怎麼誘鯉魚進窩,按照你說的這種情況,其實有點難度,畢竟是死水,不流動味道散開慢,除非魚群在附近,不然只能抽周圍的小魚了,不過既然提出來了,那我也就說一點點拙見。

    1.關於窩料,其實這種塘不用太講究,先問一下之前這塘是不是喂飼料的,如果是那就買飼料間斷打窩就可以,而且餌料最好釣窩料類似的;如果之前不是喂飼料,那建議用雞飼料加少量螺鯉打窩,這效果至少在野釣非常有效。

    2.關於釣餌,如果用飼料打窩,當然用飼料加對應的味型的餌料調釣餌,或者說螺鯉+紅薯鯉+速攻+少量拉絲粉,釣搓餌。

    3.關於釣法,鯉魚屬於底層覓食魚種,而且有時候吃口比較輕,所以建議調四釣二,餌料觸底,這樣抓口好一些而且碰到鯽魚也更好抓口。

    4.小魚鬧窩情況,如果小魚太多餌料到不了底,那隻能釣跑鉛,大搓餌,或者說加散炮,餌料也比較容易到底,才能守大鯉魚。

    以上就是在下的拙見,哈,是真的菜那種!

  • 6 # 戶外飛狐

    鯉魚多小魚也多,所以常規商品窩料打窩不實用,到底就會被小魚搶光。

    如果以鯉魚為目標魚, 就選擇粗顆粒和大顆粒的糧食類作窩料,這種魚塘也要注意魚的偏口性,看一下週圍有沒有什麼養殖場的入水口,如果有,可以用一些發酵類的窩料。

    釣鯉魚最重要的是做窩、養窩,每天定時定量的投放一些窩料,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 7 # 釣魚為生

    這是一個七八畝的大水塘了,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這個又是肥水,小魚又多,聽到這兩點,我的第一選擇是用谷麥窩料試試。

    現在市場上的谷麥窩料已經很多了,隨便買一種就可以,也可以自己做。谷麥的原料就是稻穀小麥和玉米,這三種東西分別煮熟,再混合起來經過發酵,然後新增一些蜂蜜味精牛B鯉或是果酸等各種東西,對鯉魚效果很好。

    我們可以取五百克到一千克這樣的窩料,去這個水塘不同的位置打窩,每個位置相差個二十米左右,要是不同的地型和環境的,例如深淺不同,樹下或石頭旁邊等。也可以打得遠一點或近一點。打大概五個窩子,每個窩子打上圖的兩到三把這樣量,大概一百克左右。

    打窩後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左右我們就可以釣了。在肥水塘的話我們還會看見窩子裡面的魚星。有魚星了一般是有魚了。釣的時候掛上玉米,玉米能避開小魚。

    我們在釣的時候還可以逗釣一下,鯉魚有搶食的天性。看到動的東西就忍不住撲上去咬一口的。

    我們也可以不用谷麥,可以用這種老壇玉米,薯味的效果最好。也是和谷麥一樣的方法打窩,釣的時候也是用玉米。

    這樣我們看到哪個窩子有魚,或是在哪個窩子釣到了魚,就繼續在那個窩子釣,或者幾個窩子輪著釣,沒有口的時候補一把窩子就可以。補窩的時候要把玉米挑出來。因為鯉魚容易吃飽,把玉米挑出來它就只能吃到穀子和小麥,這是小顆粒的,它一下子吃不飽,會一直在窩子裡面。

  • 8 # 漁樂life8

    在日常垂釣中,我們信心滿滿的抵達釣場,做好一切準備工作之後,開釣,打窩子,拋竿,一絲不苟。但是沒釣多一會兒,卻是無魚問津時,我想大家都會很急躁。更有甚者,一看魚不開口,就疑神疑鬼的急忙更換線組,重新調釣、重新開制餌料調整味型比重等等。結果一天垂釣下來,餌盤上一坨坨五顏六色的餌料卻比魚護裡的魚還要多。

    其實我認為,遇到魚不開口或是浮漂沒有什麼明顯動作時,釣手首先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透過仔細的觀察周邊釣手的情況,和自己窩點的情況,甚至很多水面的細節來判斷自己的窩子中到底有沒有魚,只有當窩子裡有魚時,才有可能釣到魚。當我們確定有魚進窩之後,再根據自己掌握的情報和往日的經驗,來慢慢進行測試魚口的工作,才能達到漁獲豐收的結果。如果我們僅僅是發現問題以後就盲目的進行調整,真的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判斷窩中到底有沒有魚呢?下面我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分享給大家,同時希望各位有好的經驗和心得也能共同交流探討!

    1、觀察水面是否有魚翻花

    我們在垂釣中,需要時刻留意釣點附近的水面。風平浪靜的天氣下,如果發現水面有水波紋交織、水花翻動或是突然有較大的漣漪時,這些現象說明釣點周邊的中上層水域有魚類攪動水面或是翻花。只要我們多注意觀察,其實是很容易區分開大體型魚類和小體形魚類翻花的。

    當我們確定釣點周邊有大體型魚類翻花之後,要進一步嘗試區分它是不是我們想要垂釣的目標魚,因為水錶的魚類翻花多是中上層魚類,假如我們想要垂釣中下層的鯽、鯉等魚類時,成群的鰱鱅魚鬧窩是令釣手很頭疼的一件事情。

    鰱鱅魚在水錶翻花時通常會把半個身或是背鰭露出水面,之後頭部入水時會發出沉悶的“咕咚”聲,泛出的水花偏大,過程快。有時鰱鱅魚還會用尾巴“啪啪”的擊打水面,聲音相對小且清脆,泛起的水花小。還有一種情況是當有較多的鰱鱅魚浮在水錶面時,經常會突然加速的在水面上互相追逐,攪動的漣漪非常明顯。

    鯉魚翻花會躍出水面,有時甚至會整個躍出水的表面,這有點類似於鯉魚跳龍門的現象。當它入水時由於尾部擊打水面會發出極大的“啪啪“的聲。當我們發現有魚類在釣點周邊翻花時,就要提起精神來準備戰鬥了。

    2、觀察水的渾濁度和水草

    當我們在淺水區域垂釣時,俗話說“水清則無魚“,淺水區域裡,有魚群聚集的地方大多水色會相對渾濁一些。首先相對渾濁的水體,會保證水底光線較弱,魚類可以較好的隱蔽自身,不會被掠食者捕殺。其次是因為鯽魚、鯉魚這類底息魚一般都是在水體的中下層遊動的,常常在淤泥中掘食、攪動,會使得水底的汙泥被攪動起來。

    當我們在淺水區域垂釣時,儘量挑選光線較弱的暗水區、水色相對渾濁的區域,這些都是漁獲的保障。

    有時我們野釣中會選擇有水生植物的周邊作為釣點,這也就是“釣魚釣草”的原因。水中有比較密集的水生植物時,魚類藏身其中,既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屏障。同時水生植物有極強的光合作用,為魚類提供氧氣。一般來說水生植物較為密集的地方,魚類的可食用的美食也是最多的。

    當我們選擇有水草、水葫蘆、浮萍甚至是樹枝等雜物等釣點做釣時,魚類遊動時會使得這些植物晃動,我們可以透過觀察這些物體的運動狀態來判斷釣點周圍是否有魚。

    3、觀察魚津和浮漂動作

    “魚津”(魚星、魚泡、魚筋兒)是魚呼吸或者遊動過程中產生的氣泡。透過觀察魚津來判斷窩中是否有魚時,首先要學會區分“魚津”和地津。地津通常是水底淤泥、雜物、沉積物等等發酵後產生的沼氣,當高溫季節來臨時,由於水溫的升高,水底沉積物會加速發酵耗氧的過程,同時產生沼氣甚至一些有毒的氣體,這就是導致水底缺氧和魚類起浮的一種原因。

    一般情況下,“魚津”通常大小比較均勻,因為魚類自身有粘液的存在,所以“魚津”相對於地氣而言不宜破裂,位置也不固定。沼氣的氣泡大小不等,當露出水面以後比“魚津”容易破裂,且位置是相對固定的。

    當我們垂釣時,如果發現窩子周圍有慢慢移動的“魚津”時,一定要提高注意力,這是戰鬥打響之前最好的提示!當我們發現釣點周圍有點點“魚津”時,浮漂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體現。這是魚類在窩子中游動、煽動魚鰭攪動水體甚至是魚體蹭到釣線的漂像動作。比如,突然的黑漂、浮漂緩慢的上浮或者下沉、浮漂連續的顫動、抖動,均是代表窩中有魚的表現。

    我們發現浮漂出現動作之後,需要迅速的嘗試區分,是鬧小魚、鰱鱅鬧窩還是我們期待的目標魚了。

    當鬧小魚時浮漂會出現反覆上浮下頓感,哆哆嗦嗦等非常不穩定的漂象,但是我們提竿刺魚時往往沒有中魚的感覺,這時多是代表窩子周圍沒有聚集到我們的目標魚,需要繼續嘗試誘魚進窩或是直接更換釣點。

    當鰱鱅魚鬧窩時,我們提竿刺魚會偶爾錨到魚體,當浮漂出現標準的頓感動作時,雖然沒有中魚的感覺,但是偶爾子線上還會帶有粘液,這是鰱鱅魚鬧窩比較好的一種證明。發現鰱鱅魚鬧窩時,如果它不是我們的目標魚,我們就要透過調整餌料的味型刺激、調整餌料的霧化程度等操作了,甚至如果發現是一群鰱鱅魚鬧窩時,還需要停止垂釣,等窩子中高度霧化的餌料散去,鰱鱅魚離開窩子之後,我們再進行垂釣。

    當浮漂出現標準的頓感動作時,我們嘗試提竿刺魚,有中魚的感覺,但是很快脫鉤,或是掛到魚鱗等等現象時,這些有可能是我們的目標魚,我們需要考慮餌料味型、餌料狀態甚至是浮漂的調釣準確性了。

    4、觀察小魚鬧鉤的情況

    以筆者的垂釣經驗來看,尤其是野外垂釣時,同等大小個體的相同魚種,往往會成群聚集,尤其是當這種魚類體形較小時更為明顯,因為這種聚群的行為是生物躲避天敵攻擊的一種有效手段。小鯽魚是最愛聚群覓食遊動的,但是比較大個體的魚習慣單獨行動,因為個體越大的魚對食物的需求量越大,與其它個體的魚在一起活動、覓食的話不容易吃到足夠的食物。這是我們在野釣時經常發現的,往往小鯽魚進窩就是一群,而相對大一些的鯽魚、鯉魚則通常是偶爾才會碰到幾尾。

    當我們在野外垂釣大體型目標魚時,往往先要經歷的是蝗蟲般的小雜魚鬧窩,這時的漂像會非常混亂,使人心煩意亂。但是筆者的經驗是:只要我們相信自己的判斷(包括天氣因素、釣位因素、餌料因素、浮漂調釣等因素)沒問題時,一定要沉住氣,即使小雜魚鬧的再瘋狂,我們也要嘗試垂釣一段時間,透過不斷的拋投餌料來誘惑大體型目標魚進窩。當我們發現原本混亂的漂像趨於安靜時,一定要盯緊浮漂,打起精神,令人激動的目標魚很可能已經到窩子周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豆是一種健康的下飯菜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