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鄧艾魏國名將,也是滅蜀首功,又戰功卓著、驍勇善戰。可惜因功高被同僚鍾會忌恨陷害,又因功高震主被權臣司馬昭疑其擁兵自重、居功自傲,因此最終含冤被殺還遭司馬昭以反叛不忠之罪滅了滿門,致全家慘死。

  • 2 # 星下靜思

    司馬昭本不想殺鄧艾,但是由於鄧艾能力實在太強了,在取西蜀的戰役中不僅功高蓋主,更是高調張揚行事,引來了滿朝文武的猜測和嫉妒。握有重兵的鐘會因嫉妒轉而生恨,暗中造謠陷害,火上澆油,司馬昭即使不想殺鄧艾,鄧艾也活不了,原因有四條:

    第一、司馬昭給鄧艾的任務是絆住姜維,讓鍾會率主力取西蜀

    為了取西蜀,司馬昭早就有了自己的盤算,為此,不明形勢的前將軍鄧敦還在勸諫罷兵,結果搭上了自己人性命,從這一點足以看出,司馬昭謀劃已久,取西蜀的主意非常堅定。司馬昭為取西蜀,確實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花費了六年的時間沒有主動征戰,就是為了厲兵秣馬、苦練精兵。

    司馬昭對西蜀的判斷也是非常準確的,說明他一刻也沒有閒著,在情報工作上做得很到位。司馬昭說:“吾料西蜀將士,守成都者八九萬,守邊境者不過四五萬,姜維屯田者不過六七萬。”只有知彼知己,才能百戰不殆,司馬昭本人也是下足了功夫。

    一切準備工作已就緒,司馬昭進行了任務分工。他是這樣分配的任務,“今吾已令鄧艾引關外隴右之兵十餘萬,絆住姜維於沓中,使不得東顧;遣鍾會引關中精兵二三十萬,直抵駱谷,三路以襲漢中。”很明白,鄧艾負責的主要是牽制任務,鍾會的大軍才是攻西蜀的主力。

    第二、鄧艾立功心切劍走偏鋒出奇兵,成功的同時捲進了是非漩渦

    讓鍾會率軍出征取西蜀,也早在司馬昭的算計之中。自古以來,在外手握重兵的將軍,都是被朝廷君王疑忌的重點物件。因此,在鍾會出徵之時,司馬昭早就作好了對鍾會處置的預測和打算。一切都是經過了深思熟慮,一切都在把握之中,一切都胸有成竹,這就是司馬昭。

    當西曹掾邵悌提醒司馬昭鍾會獨掌大權的利害時,司馬昭不假思索地說:“會即有異志,蜀人安能助之乎?至若魏人得勝思歸,必不從會而反,更不足慮耳。”分析得多麼透徹。司馬昭對鍾會的性格特徵把握非常準確,既用其才,也判斷出了其功成必反的結局。

    然而,這一切都因為鄧艾的參與變局了。按照任務分工,鄧艾只要絆住姜維就算完成了任務,但是,志在立不世功勳的鄧艾,提出和進行了偷渡陰平的方案。由於奇策奇兵,鄧艾奪江油、搶涪城、取綿竹,兵臨成都,迫降了劉禪。以少數的兵力,能夠滅掉蜀國,的確是一件蓋世功勞,鄧艾在成功的同時,也引來了以鍾會為首的將領們的嫉妒,伺機對鄧艾的言行進行橫挑鼻子豎挑眼。

    第三、鄧艾功勞迷住了雙眼授人以柄,擅自作主封官許願終遭不測

    在功勞面前,鄧艾沒有采取謹慎的態度,而是極為高調的行事。在鄧艾取成都後,司馬昭還專門派衛罐給他下了詔書,在對鄧艾父子封官的同時,也提醒鄧艾對成都各項大事“須候奏報,不可輒行。”這已是司馬昭很善意地提醒了,然而,鄧艾卻沒有聽進去。

    鄧艾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為由,竟然不聽司馬昭的勸告,對原蜀國的文武進行大肆封賞,引起了朝廷官員們猜疑。於是,司馬昭採取了行動:一是讓授權讓鍾會制約鄧艾;二是讓監軍衛罐監視鍾會鄧艾兩路人馬。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由於鄧艾精通於軍事卻疏忽於政治,讓鍾會等人有了抓住他把柄的機會。在朝野一片對鄧艾的質疑聲音中,鍾會及時地截住了鄧艾發往朝廷的書信,並進行了篡改,讓鄧艾坐實了造反的黑鍋。司馬昭在大怒中,雖然下令鍾會收拾鄧艾,但還是決心親自出徵壓陣。

    司馬昭雖然不滿鄧艾,但他了解守邊多年的鄧艾不會造反,因此,在他親征時對邵悌說:“吾今此行,非為艾,實為會耳。”由此看出,最讓司馬昭不放心的是鍾會,而不是鄧艾。

    第四、衛罐攜私報復

    一心想造反自專的鐘會,也想出了一箭雙鵰的計謀。他讓監軍衛罐去收鄧艾,企圖讓二人火併以收漁翁之利。衛罐卻用一紙檄文,降了眾將,收了鄧艾。鄧艾被逮捕時,仍然在床上睡大覺。試想,一個剛剛造反的人,居然沒有安排耳目警衛?

    他的部將都去自首了,唯獨鄧艾自己不知道,這也從側面說明,部將們都相信鄧艾沒有造反,根本不用去通風報信。

    衛罐在收鄧艾之後,鍾會在姜維的攛掇下終於造反了。衛罐這才如夢初醒,所幸鍾會所率之軍不願與之造反,讓衛罐抓住了反擊平叛的機會,平定了叛亂。然而,衛罐不願看到清白的鄧艾,為掩蓋自己的過失,派出了與鄧艾有仇的田續,在押解鄧艾迴洛陽的路上截殺了他。

    結語

    鄧艾之死,並非司馬昭一定要殺他,而是由於他在軍事能力太強、在政治上卻不清醒。搶了別人的功勞,還擅自做主封官,越權行事,而不是及時地功成身退,觸犯了司馬昭的政治底線,成為了他人政治上的犧牲品。

  • 3 # 春江花月話歷史

    說到鄧艾,第一想到的就是他偷渡陰平直取蜀漢。公元263年,鄧艾率領幾千精兵偷渡陰平小道,連克蜀地數城,蜀後主劉禪無奈向鄧艾投降。

    鄧艾此人,出身寒門,在當時九品中正制的環境下,非豪門太難出人頭地,而且他又是口吃,說話老是艾艾艾,後來人們就把他和漢代的周昌合成“期期艾艾”經過多年奮鬥,他終於從寒門子弟升級到了典農功曹,後來彙報工作時得到了司馬懿的賞識,從此鄧艾走上人生巔峰,果然是千里馬易得,伯樂難尋。

    曹魏對東吳作戰,鄧艾觀察地形後提出興修水利,大規模屯田的策略,以戍邊之軍常年輪休耕作,借淮南土地肥沃之優勢,引水東南,通漕運也灌農田。長此以往,伐吳就不用擔心糧草問題了。司馬懿對他越發滿意,把孫子兵法的“以飽待機”的方法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統軍方面,鄧艾也是三國時期頂尖的存在,每到一個地方都劃出這些地方的山川水利,排兵佈局。即使被同事們嘲笑,也淡然處之。後來提拔至安南太守,對付姜維。姜維也是當時名將,有勇有謀。可鄧艾也是軍事奇才,數次阻擊姜維北伐。

    他最大的功勞、就是滅蜀了,當時總指揮是鍾會。魏軍雖長驅南下,但攻至劍閣,便久攻不下。鍾會糧草不濟,想退軍,鄧艾勸道:此時應乘勝追擊。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偷渡陰平,直取蜀漢。後鄧艾讓鍾會牽制姜維在劍閣。他沿陰平奇襲,一路開山造路,休整棧橋,越七百里蜀境,一鼓作氣,攻陷綿竹。直取成都,至此,蜀漢滅亡。

    滅蜀後,鄧艾領益州刺史。卻居功自傲,常常誇耀自己,並嘲諷姜維“雖是一時人傑,但比起自己終究差了許多”就是這些話語,促成了他的滅亡。鄧艾與司馬昭的書信被鍾會改動,鍾會當時早就蠢蠢欲動,預謀造反。就燒燬司馬昭的書信,寫過書信給鄧艾。讓鄧艾心神不寧,等待時機成熟,鍾會和一些重臣都上書說鄧艾謀反,司馬昭坐不住了,讓人把鄧艾押回京城,鄧艾感嘆道:又要重演白起的悲劇了。後來鄧艾父子被殺於綿竹,其餘的兒子在洛陽被殺,妻子孫子發配西域。後來晉代魏,司馬炎為鄧艾平反。也算是挽回了鄧艾生前最追求的名聲。

    鄧艾在歷史上評價非常之高,羅貫中這樣評價他:當年鄧艾襲西川,曾把陰平石徑穿。 越嶺雄兵齊貫索,臨巖大將自披氈。五丁破路應難及,三國論功合讓先。漢祚將終須換主,直饒山向上摩天! 自幼能籌畫,多謀善用兵。凝眸知地理,仰面識天文。馬到山根斷,兵來石徑分。功成身被害,魂繞漢江雲。

    鄧艾一生,目光遠大見識非常人所能及,偷渡陰平一戰更可以說是載入史冊,可惜最後卻被陷害致死,悲兮,嘆兮。

  • 4 # 南方鵬

    只是殺死鄧艾本人和他的兒子們,他的妻子和孫子被流放,不算嚴格意義上的全家抄斬。鄧艾是後三國時期傑出的人才,姜維的剋星與死對頭,他的死直接原因是由於他的過份專權,可能也與他出身寒門而不幸生在魏晉時期有關,鄧艾是新野人,曹操討伐荊州時被強迫遷往汝南,放牛為生,自己起名鄧範後改艾,字士則,取“文為世範,行為士則”之意,可見少有大志。

    鄧艾之死是二將爭功所致,其人雖軍事出色,但政治偏低,崇尚古之名將,卻不想古名將多少人能得善終,意外的求仁得仁。而魏晉時期最重門第,二名主帥鍾會鄧艾,一是名門望族之後,一是卑微寒門出身,鄧艾建功,名門的二代們大多不樂意見到,一有事故,落井下石進行圍剿,遂致大功成大罪,身死亡家。

  • 5 # 美麗青春您真痘

    小吏鄧艾向司馬懿提出在淮南興修水利用來灌溉和漕運,實行軍屯積糧方便對東吳用兵的建議,倍受讚賞後提拔重用,多年對陣防備蜀漢姜維屢有戰功,成為司馬懿的心腹。

    263年眼見蜀漢國運衰微,後主昏庸,姜維屯田避禍,8月司馬昭定下先滅蜀後滅吳之策,諸葛緒和鄧艾各統兵三萬,鍾會統兵十萬,衛瓘做監軍,三路大軍浩浩蕩蕩直奔蜀國殺來。

    魏軍攻下漢中後,被回援的姜維擋住劍閣無法前進,進退維谷,鄧艾繞開蜀漢軍隊的防禦體系,出奇謀偷襲陰平成功,攻克綿竹擊斬諸葛瞻,偏師直搗成都,迫使蜀後主劉禪自縛而降,鄧艾兵不血刃滅了蜀國。

    鄧艾受降後主劉禪,為了儘快穩定局面,自作主張學習前賢東漢鄧禹,以天子的名義大封蜀地降將眾臣,拜劉禪行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都尉、諸王為駙馬都尉,蜀中文武大臣都有封賜。他在綿竹築臺昭示自己的戰功,和蜀中官員打的火熱,幾乎天天大擺酒宴。眾官員一齊跪拜鄧艾說:"當誓死效忠鄧公",本來就妒忌他搶得頭功的鐘會和衛瓘上本參奏鄧艾欲謀反稱帝。

    司馬昭令衛瓘傳話給鄧艾:“事當須報,不宜輒行”。司馬昭的意思很明白,任何大事小情都必須上報朝廷,不能擅作主張,鄧艾不以為然,認為大丈夫領兵在外,凡是有利於社稷國家的行為,專斷一些也無妨。

    司馬昭後又在給他的獎勵詔書中將他比作白起、韓信、周亞夫這樣的名將,明白人聽後都會毛骨悚然趕緊表忠心,安分守己以求自保。然而鄧艾卻上書建議將劉禪留在蜀地,封其為扶風王,賜給他財產,封其子為公候,以顯示魏國的寬容大度。同時再留下魏軍兩萬,蜀國降兵兩萬,在蜀地打造船隻,佯裝攻吳,可使吳國畏懼,不戰而降。

    司馬昭認為鄧艾手握重兵,留住劉禪,就是想利用劉禪的影響割據西川稱帝,於是司馬昭密詔監軍衛瓘捉拿鄧艾父子押解回國。

    鍾會在姜維的蠱惑下密謀造反,事敗二人被殺,監軍衛瓘怕鄧艾對他秋後算賬,派護軍田續追至綿竹西殺害鄧艾父子,鄧艾在洛陽的其餘子也被誅殺,鄧艾妻子和孫子被髮配到西域,所以不算嚴格意義上的全家抄斬。

    鄧艾算是典型的軍事能力出色但政治偏低一代名將了,最終的身死族亡令人扼腕嘆息!

  • 6 # 騰譽精美飾品

    其實,無論是《三國志》還是《資治通鑑》的記載的詳細情況來看,鄧艾真的是必死無疑了!

    那麼無論從鄧艾早年的經歷還是中年的履歷來看,大體上,鄧艾所作所為還是無可挑剔,並且工作成績斐然,名聲鵲起,從而屢屢得到重用,與司馬父子之間的關係基本是比較和諧的,沒有什麼大的間隙,那麼真正出現問題的應該是在入蜀前後的事情。

    徵蜀漢前

    公元263年,司馬昭準備大舉征伐蜀漢,而在這個時候,不識時務的鄧艾,以蜀漢沒有犯境為由,屢次提出異議,直到司馬昭派師纂給他下詔諭並作為他的司馬,鄧艾才接受。並任命鍾會做鎮西將軍,督督關中,作為伐蜀主力。

    其實姜維是否屢次犯境,已經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在這年的正月,司馬昭就想進晉公,加九錫了,但是由於沒有拿得出手的功績,就無法名正言順的進爵了,所以徵蜀就成了勢在必行的頭等大事。而鄧艾因為一直活躍在抗擊蜀漢的前線,有著非常豐富的前線經驗,司馬昭也沒有因為這次勸諫的事情把他拿下來,但是另外一個將軍鄧敦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在誓師的那天還在聒噪,結果當場就被斬殺祭旗。

    徵蜀漢中

    由於諸葛緒的失誤,導致陰平橋失守,從而失去了堵截姜維部隊的機會。此時的鐘會屯兵堅城劍閣之下,即使聰慧的鐘會在面對如此的雄關之下也只是束手無策, 開始有心撤軍回洛陽,。鄧艾的心情變得焦灼起來,局勢一旦僵持下去,就不利魏軍,那麼鄧艾就前功盡棄了。

    這個時候, 鄧艾上書給司馬昭, 建言偷渡陰平直逼成都, 這個冒險計劃,在沒有得到司馬昭的回覆下, 鄧艾直接執行,但是這個作戰方針和當初司馬昭制定的是相違背的, 因此鄧艾本來打算拉諸葛緒一起,但是諸葛緒以此計劃非當初的計劃,拒絕執行,於是鄧艾就單獨冒險執行,結果天隨人願,鄧艾立下了傳世的奇功,成為中國古代史一大戰略案例!

    由於此役一戰成功,司馬昭在後來的封賞中也預設事實。並且處於戰時狀態,司馬昭也沒有追究鄧艾臨時抗令的行為,不過,此事已經在司馬昭的心裡留下厚厚的陰影。

    徵蜀漢後

    進入成都後,鄧艾所做的事情就變得更加詭異起來,在《三國志》鄧艾傳記載如下:

    輒依鄧禹故事,承製拜禪行驃騎將軍,太子奉車、諸王駙馬都尉。蜀群司各隨高下拜為王官,或領艾官屬。以師纂領益州刺史,隴西大守牽弘等領蜀中諸郡。使於綿竹築臺以為京觀,用彰戰功。士卒死事者,皆與蜀兵同共埋藏。

    劉禪已經投降,姜維也放下武器,蜀漢境內已經望風而降,沒有可以抵抗的力量,那麼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變得不合理了,奇怪的鄧艾在沒有得到司馬昭的指示下,依照東漢鄧愈徵蜀的的方式來處理,擅自給蜀漢官員進行封賞, 還把以前的蜀漢官員籠絡到自己屬下,同時還把自己的手下發到各地為官。鄧艾完全沒有意識到他鄧艾不是鄧愈,司馬昭也不是劉秀, 更何況他鄧艾與司馬昭的關係遠遠達不到人家鄧愈與劉秀的關係。生硬的照搬先人的案例不結合自己實際情況是要吃大虧的,那麼鄧艾在這個上面是栽了跟頭。

    但是這件事還沒有完,鄧艾葷招迭出,又上書給司馬昭說,我們將士已經疲憊不堪了,應該就地休息,不能繼續伐吳,並且應該把劉禪放在蜀地封王,這樣吳人就感德而歸。此時的司馬昭再也坐不住了,就說了八個字:

    文王使監軍衛瓘喻艾:“事當須報。不宜輒行。

    意思是說,有事情需要稟報,不要自己決定,其實在君心難測的古代,能夠說出這句話來,估計司馬昭也是被逼急了,不得不直說,而且這句話已經非常的重了,已經把先前不滿的情緒已經全部暴露出來了,此時的鄧艾如果放棄兵權直接去洛陽請罪,估計還有可能得到赦免,但是已經忘乎所以的鄧艾,完全忘記了自己,繼續說:

    艾重言曰:“銜命徵行,奉指授之策,元惡既服;至於承製拜假,以安初附,謂合權宜。今蜀舉眾歸命,地盡南海,東接吳會,宜早鎮定。若待國命,往復道途,延引日月。《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專之可也。今吳未賓,勢與蜀連,不可拘常以失事機,兵法,進不求名,退不避罪,艾雖無古人之節,終不自嫌以損於國也。

    無論鄧艾把自己說的多麼高風亮節,大公無私,其實,從鄧艾上書的那一刻開始起,在司馬昭的眼裡,這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抗命不遵了,如果在外的統兵大將,都如同鄧艾一樣,專權自用,不聽調令,自行封賞,擁兵自重,那還要他司馬家做什麼?這已經是大逆不道的行為了,即使沒有鍾會的慫恿偽造,鄧艾已經是被判死刑了,沒有歸途路。

    此時的鄧艾行為已經嚴重的觸犯了司馬昭的皇權!這個皇權指的是司馬昭的皇權,並不是曹家的皇權。在那個時代,司馬家的皇權是控制的非常的嚴,對軍權牢牢地控制,他司馬家怎麼可能允許鄧艾在外面籠絡人心並擁兵不回?

    最後,鄧艾與其子鄧忠被田續所殺,其他在洛陽的兒子也被司馬昭殺掉,而鄧艾的妻子與孫子也被流放到西域!直到公元273年才得到昭雪,這已經過去了十年了。

    此後滅吳的王渾,王以及杜預就吸收了鄧艾的經驗,事事稟報,不專權自用,最後得以善終,這也是鄧艾的功勞吧!

    也許出身寒門的鄧艾,年少時經歷太多的顛簸流離,加上說話又有些口吃的自卑,在這些豪門高族面前太渴望成功了,太希望透過一次次的勝利來證明自己,結果把自己送上了不歸路。

  • 7 # 老周談古論今

    司馬昭為什麼一定要殺鄧艾,個人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能力出眾,功高震主。鄧艾在三國後期的歷次戰爭中目光遠大,見解超人,具有難得的戰略頭腦。在與蜀漢姜維的屢次交戰中,幾乎保持了全勝記錄。特別是最後偷渡陰平,直搗成都,一舉滅掉蜀國,更是在中國軍事史上留下了輝煌一頁。其功勞之大,在當時之魏國,無有出其右者。甚至司馬昭也承認“即使白起攻破強大的楚國,韓信奮力打敗強勁的趙國,吳漢擒捉公孫述,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若論功績,他們都還比不上鄧艾”,正是他的這樣的能力和功勞,必然會引起司馬昭對他的猜忌,從而為他最終被殺埋下了伏筆。其實這樣的例子在他之前就已經有過了,那就是韓信,下場非常之慘。

    二是居功自傲,不知自保。鄧艾滅掉蜀國後,深感驕傲,並且常常人前誇耀,引以為榮。他曾對蜀國投降計程車大夫們說:“諸位幸虧遇上我,所以才有今日。如果遇上像吳漢這樣的人,你們早被殺掉了。”。他還對人說:“姜維自然是一時的雄傑,但與我相遇,所以窮途末路。”。最不明智的是,在巨大勝利面前,他還擅自按照東漢將軍鄧禹的作法,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大批官吏。他拜劉禪行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都尉、諸王為駙馬都尉;對蜀漢群臣,則根據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們為朝廷官員,或讓他們領受自己屬下的職務。這些言行和做法,不要說司馬昭知道了有想法,就是小編都覺得他有收買人心、割據一方、再作蜀王的嫌疑。

    三是遭人陷害,加速死亡。當鄧艾打進成都滅掉蜀國之時,他遭到了另一個野心家鍾會的嫉妒,鍾會為了達到自己獨霸一方的目標,於是緊緊抓住鄧艾的種種不當言行,在司馬昭前大肆誣陷鄧艾,說他做的事情悖逆不道,已經露出叛亂了的苗頭。於是,朝廷下令逮捕鄧艾父子,最終鄧艾父子被殺於綿竹(今四川德陽)。

    從鄧艾的不幸中我們也可吸取教訓,那就是居功不能自傲,做人要低調,同事要團結。用現在最流行的話就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 8 # 自歷史來

    我們先來看一下鄧艾是怎麼死的:

    公元263年,在魏國大將軍司馬昭制定的戰略下,魏軍大舉進攻蜀國,司馬昭以鎮西將軍鍾會為主帥,分別以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而衛瓘則以監軍的身份監督此次伐蜀行動。在魏蜀兩軍相持於劍閣時,鄧艾從景谷道偷渡,進兵至綿竹,在綿竹大破諸葛瞻、攻佔涪城,進逼成都。後主劉禪因鄧艾兵臨城下,向魏軍投降。

    但隨後,居功自傲的鄧艾便被有反叛之心的鐘會和衛瓘等人合謀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發往洛陽。

    隨後,鍾會發動叛亂,和姜維一同死於混亂的蜀宮中,監軍衛瓘怕鄧艾對他秋後算賬,便派護軍田續追至綿竹西殺害了鄧艾父子。

    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並不是司馬昭殺的鄧艾,而是衛瓘怕鄧艾之後對他進行報復才殺的他。

    但如果,衛瓘沒有殺鄧艾,鄧艾是否能活下來呢?恐怕也不一定。

    鄧艾受降後主劉禪,在未得到司馬昭准許前,擅自按照東漢鄧禹的做法,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大批官吏。《三國志•鄧艾傳》記載道:(鄧艾)輒依鄧禹故事,承製拜禪行驃騎將軍,太子奉車、諸王駙馬都尉。蜀群司各隨高下拜為王官,或領艾官屬。以師纂領益州刺史,隴西太守牽弘等領蜀中諸郡。

    鄧艾隨後又上書司馬昭,留兵做船威懾東吳,併為劉禪請封扶風王,賜給他財產,封其子為公候,以此“畏威懷德”,使吳人“望風而從矣”。

    司馬昭本已對鄧艾擅封一事頗有微詞,否決了鄧艾提出的建議,只讓衛瓘回覆給了鄧艾八個字:“事當須報,不宜輒行。”

    鄧艾得到司馬昭的回覆之後不以為然,繼續上書,艾重言曰:“銜命徵行,奉指授之策,元惡既服;至於承製拜假,以安初附,謂合權宜。今蜀舉眾歸命,地盡南海,東接吳會,宜早鎮定。”

    此番上書鄧艾非但沒有認為自己承製擅封有違常科,反而以“以安初附,謂合權宜”為自己的擅封做了辯解。此時,鄧艾的居功自傲、獨斷專行已經引起了司馬昭的殺心。

    而鍾會乘此機會與衛瓘合謀上書司馬昭說鄧艾蓄意謀反。司馬昭得到訊息後也剛好可以以此為由除掉鄧艾,便立即下令將鄧艾囚禁起來,雖然最後鄧艾被衛瓘派人所殺,但他如果能順利回到洛陽,可能也會是同樣的結果。

  • 9 # 狐筆恣史

    鄧艾可以說得上是三國時代一位大器晚成的良將,其前半生一直碌碌無為,直到43歲時才遇到司馬懿這個大貴人,受其賞識,之後一路平步青雲,憑藉著卓越的才能為曹魏立下了赫赫戰功,一生得意之作便是奇襲蜀都迫使劉阿斗投降。然而鄧艾攻下蜀國沒過多久,一門三父子卻先後被司馬昭殺害,原因為何?

    一、墨守成規,不懂變通

    公元255年,司馬昭的大哥司馬師眼睛患有瘤疾病重而死,司馬昭回洛陽晉位為大將軍。為了提升自己的名望和地位,牢牢鞏固大將軍的實權位置,司馬昭籌劃討伐蜀國。當時,大部分人都表示支援,唯獨58歲高齡的鄧艾等少數人站了出來。以“蜀未犯邊,此行伐蜀名不正言不順”為由進行阻止,司馬昭現場很尷尬,他又不能當面去訓斥鄧艾這位對司馬家有功的功臣,只能暗地裡派人去告訴鄧艾:“伐蜀事宜刻不容緩,不容更改”,並任命鄧艾為伐蜀副帥。鄧艾也知道司馬昭的伐蜀意圖,但是仍然固執地認為伐蜀師出無名。無奈軍令如山,鄧艾只得乖乖跟隨魏軍出征。

    鄧艾不懂變通,忤逆領導。以司馬昭的腹黑心理,自然不會喜歡鄧艾。若不是現在處於用人之際,司馬昭早給鄧艾千萬只“小鞋”穿,這也為後來鄧艾被處死埋下了伏筆。

    二、擅自承製拜官

    鄧艾率偏師出奇兵偷渡陰平,縱深迂迴穿插,繞開蜀軍主力部隊,直搗蜀都消滅蜀國的戰略目的成功後。便開始居功自傲,有些飄飄然起來。他未向上級領導(司馬昭)彙報,擅自以天子名義拜劉禪行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都尉、諸王為駙馬都尉;對蜀漢群臣,則根據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們為朝廷官員,或讓他們領受自己屬下的職務。甚至連曹魏的官員師纂也被其分封為益州刺史,隴西太守牽弘等人兼領蜀中各郡郡守。

    作為鄧艾的上司,三國後期曹魏的實際掌權者,司馬昭非常討厭這種行為:“你不向上司彙報工作算了,還私自分封投降官員,誰給你的膽子和權利,你簡直反了天了,無視我的存在……”。深諳厚黑學的司馬昭雖然心中一團怒火,但表面卻不動聲色,鎮定地讓監軍傳話給鄧艾:“此事應上報,不宜馬上實行。”

    這一事件也成了司馬昭下定決心處死鄧艾的關鍵。

    三、搶功之人陷害

    司馬昭伐蜀,鍾會為主帥,鄧艾為副帥。同在一個部門任職,免不了因政見不一致而引發口角之爭,甚至交惡。鄧艾數次在攻蜀策略上都與鍾會想法相左,自然引起了鍾會的不快。再加上鄧艾趁鍾會率軍與蜀軍主力苦苦對峙時,率偏師突襲蜀都搶了頭功,包括蜀後主劉禪命令姜維率蜀軍向鍾會投降,都得益鄧艾的擒敵王功勞。

    頭功被搶,身為主帥的鐘會自然臉上無光,心生怨恨之下,自然欲置鄧艾於死地。

    也許是上天真的要亡鄧艾,恰巧鄧艾給司馬昭的彙報材料被鍾會看到。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鍾會修改了鄧艾給司馬昭的彙報材料,彙報材料中處處顯示出對司馬昭的傲慢無禮。

    司馬昭看到信後,更加生氣。

    接著,鄧艾再次向司馬昭建言,說:“魏軍現在氣勢正盛,應抓準時機及早平定東吳。”並列舉《春秋》中的話語:“大夫出守外地,如果遇有保衛國家、有利國家的事,專斷是可以的。”以及《孫子兵法》說道:“前進不是為了名譽,後退不怕罪責。”我鄧艾雖沒有古賢人的風範,但還是想不自我嫌棄以損害國家的利譽。”

    司馬昭看到信中的“專斷以及不聽指揮的苗頭”後,更加怒不可遏。

    鍾會趁勢煽風點火,乘隙向司馬昭誣告鄧艾謀反,說他大肆將蜀國降臣降將收為己用,已露出造反苗頭。

    於是,司馬昭忍無可忍,以鄧艾居功自傲,失去品節為由將鄧艾父子逮捕並處死。

    一代良將,就此身亡。歸根結底,是輸在不會做人上,不會變通,不諳彙報工作,不懂低調,出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居功自傲。換作大部分人當其領導,輕則給其穿小鞋,重則炒魷魚。而在古代,則是性命不保。

  • 10 # 古來今往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作為後來執掌魏國大權的人,其野心暴露的是不能再暴露了,那就是要成為皇帝,要讓皇氏改姓司馬。他不斷剷除自己稱王路上的絆腳石,消滅到一個又一個政敵和對自己地位有威脅的人。而鄧艾正是司馬昭眼中能夠威脅到自己的人。

    鄧艾戰略眼光長遠,為司馬昭之隱患

    鄧艾人生中的貴人非司馬懿莫屬。當年,鄧艾在陳縣和項縣進行了考察後,向司馬懿提出了兩項非常重要的建議,均被司馬懿採納,也使得魏國在進攻吳國的戰爭中減輕了不少壓力。不僅如此,鄧艾所提出的諸多建議或多或少都被司馬懿和司馬師所採用。魏國能始終在那個年代保持強盛的國力,鄧艾也是功不可沒。

    同時,在領兵作戰中,鄧艾總是能精準的掌握住敵方的動向。先是搶先姜維佔據洮城使得蜀軍只能先行撤退。後又有鄧艾先佔武城山,而後大敗蜀軍。再有鄧艾侯和佈陣,同蜀軍一戰,打的蜀軍失敗而逃。最後,鄧艾偷渡陰平一舉擊敗蜀國。而隨著一場場戰爭的勝利,鄧艾的官職、地位也逐步升高。而與之同時,司馬昭對其也開始心存懷疑,如何能保證一位人才不與自己奪君子之位?那便是伺機除掉絆腳石。

    自恃功高,擅自承製拜官

    伴隨著蜀國徹底的戰敗,鄧艾心中的驕傲也是升至極點。對於蜀國的君王群臣,鄧艾竟擅自代行天子之職,拜蜀國群臣大小官職。這樣的錯誤對於開始密謀謀反的鐘會自然不會放過,除掉鄧艾亦是為自己減少一個對手。於是,鍾會私下截住鄧艾的上表並改變了鄧艾表中的態度,使得司馬昭遷怒於他,還順勢向司馬昭誣告鄧艾要謀反。司馬昭本就對鄧艾心存懷疑,佐之以鍾會言辭,即刻下詔命監軍衛瓘逮捕鄧艾父子。而後衛瓘平定鍾會之亂後,又令田續追殺鄧艾父子。最後只留下鄧艾之妻和孫子被髮配西域。

  • 11 # 樓中樓

    鄧艾的老闆,司馬昭,就是他和他父親司馬懿一起參與政變,推翻了曹魏政權,變成了司馬氏的。

    另外,他哥哥司馬師去世沒多久,“大事不可輕託他人,自取滅族之禍”的遺言還沒散。更重要的是,曹坳 剛死,司馬昭剛真正開始全面掌控政權,還有一些曹魏的老臣並不真正誠服,他的地位不是那麼穩定。所以,對於司馬昭來說,分外小心,保險起見,任何可能威脅到他的零星火苗都應該被掐滅。

    而且,司馬昭本人政治敏感度極高,城府深,有計謀,在蜀吳還在的時候積極地籠絡人心。可是,當蜀吳被滅之後或有突發情況下,肯定就另當別論了。

    古今中外,無一例外,張良、韓信就是活生生地例子。鄧艾、鍾會這樣的出頭鳥,被擼掉或幹掉肯定只是時間問題,區別在於他們的實際表現。

    為什麼說鄧艾是出頭鳥?

    主要在於,第一擅自封官,“卻說鄧艾封師纂為益州刺史,牽弘、王頎等各領洲郡。又於綿竹築臺,以彰戰功,大會蜀中誅官飲宴。”

    封官加爵,在現在是中央組織部的權力,在古代是皇帝的權力,而鄧艾不向司馬昭通報,自己就封起來了。這是典型地無組織無紀律行為,事對他老闆的嚴重無視,任何老闆遇到了這樣的員工,心裡肯定都一萬遍MMP。

    但即使這樣,這個時候地司馬昭還沒有想殺鄧艾,而只是警告了自己的小弟,“須候奏報,不可轍行”,畢竟論城府胸懷,他比曹丕還是要強太多。

    真正讓司馬昭動殺心的是,自己的小弟選擇完全無視他。

    看看鄧艾是怎麼說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吾既奉詔專征,如何阻擋?”,說完還不夠,還寫了一封信寄給司馬昭。

    “艾銜命西征,元惡既服,當權宜行事,以安初附。若待國命,則往復道途,延引日月。《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專之可也。今吳未賓,勢與蜀連,不可拘常,以失事機。兵法:進不求名,退不避罪。艾雖無古人之節,終不自嫌以損於國也。先此申狀,見可施行。“

    老闆讓你先彙報,批准了再行動。但鄧艾偏不,還說老闆是錯的,執意滅蜀完就直接伐吳。這是赤裸裸地挑戰領導的威信,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就像臺灣如果選擇獨立,那麼一定是走向滅亡,因為這是不可踏過的紅線。

    所以,鄧艾必須死。

  • 12 # 婧婧影視

    因為姜維主力在劍閣被鍾會拖住,鄧艾卻率軍奇襲成都,搶了滅蜀頭功,鍾會因此與鄧艾有了矛盾。同時鄧艾居功自恃,姜維投降鍾會以後,從中挑撥,致使矛盾加重。 鍾會因為鄧艾居功自持,就在司馬昭面前挑撥說鄧艾要謀反,司馬就下令讓監軍衛瓘逮捕鄧艾父子綁了。期間鍾會姜維衛瓘等人還侮辱了鄧艾,用鞭子抽。 後來鍾會謀反未成,被殺了。成都大亂。後由監軍衛瓘收拾穩定局勢。此時鄧艾在被押解洛陽的途中。衛瓘就想了,自己參與了誣陷鄧艾的陰謀,鄧艾平反了還能繞了自己?就派護軍田續追殺鄧艾父子於綿竹。鄧艾當時剛從囚車裡出來,看見有軍馬來了,還以為是接自己的呢。結果猝不及防被殺了。

  • 13 # 史論縱橫

    鄧艾,古今六十四位名將之一,在軍事方面目光獨到,有難得的戰略頭腦,是一位軍事奇才。當年打到劉禪門下,僅靠著兩萬左右的人馬,將蜀漢收服,劉禪投降,靠的就是他的戰略頭腦和不可小覷的氣勢。如此優秀的一位大將,可惜最後卻死得十分窩囊。

    真實歷史上鄧艾是一名怎樣的將領?

    如果你覺得歷史上的那些政治手段都很殘酷下流,那你就太天真了。透過明面上的手段讓你犧牲的政治鬥爭還算正常,真正可怕的是,明明你小心翼翼沒有做錯事,但就是有人想要你的命。

    而這些人又都躲在暗處,關鍵時候捅你一刀,讓你做鬼的時候才明白自己是怎麼去的閻王殿。大概鄧艾的人生就是這樣草草收場的。

    三國末期,魏國準備攻打蜀漢,鄧艾率三萬多人向甘松、沓中等地進軍,以牽制姜維,另一路諸葛緒率三萬多人對五街,橋頭等地進行堵截,保證斷了姜維的退路。

    鍾會作為魏軍主力,親自帶領大軍十多萬,如此完美的佈局和將領讓蜀漢一時間壓力很大十分惶恐。然而蜀漢的姜維命令各個防守據點都不要交戰,退回漢、樂二城堅守,姜維則與另外兩人一起防守劍閣抵禦鍾會。

    就這樣,姜維佔據天險地勢死守劍閣,導致鍾會大軍無法攻克,被蜀軍阻攔在險要之地,鍾會左右為難,進退不能,因為軍糧供應不足,甚至有退軍的打算。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鄧艾趁姜維被鍾會牽制在劍閣之地,率領自己的軍隊一路艱難險阻,走過七百多里的險路,偷渡陰平,打了一個出其不意,一路奔殺到綿竹。

    鄧艾又派自己的兒子鄧忠攻打諸葛瞻的右翼,司馬師纂攻打左翼,最終在鄧艾的堅持下成功擊敗了諸葛瞻,逼得劉禪出城投降,蜀漢就此滅亡。

    鄧艾靠這次以少勝多的奇襲之戰,立下了不世之功。靠著一支偏師,僅有二萬人馬,就逼得一個國家的皇帝舉手投降,打到了對方國家的中心老巢,憑藉一己之力滅掉了一個大國。

    毋庸置疑,歷經了千辛忘苦,跋涉了七百餘里的崎嶇山路的鄧艾,成了滅蜀之戰中的第一功臣。可他並不是滅蜀之戰中的主將,卻意外搶走了本不屬於他的風頭。

    這種情況下,多少雙眼睛都會盯著鄧艾,本是為國家做了一件好事,卻因此結下了不少仇恨。如果只是被盯著,那盯的人再多,鄧艾其實也不會有什麼損失。但這次戰役實在太傳奇,太不可思議了,所以此時鄧艾已經被這些噱頭搞得有點迷糊了。劉禪投降後,司馬昭既驚訝又驚喜,立馬封鄧艾為魏國太尉,這個官位可以說是武將的巔峰了!

    鄧艾奇襲蜀漢,建立不世戰功,為何最後結局慘淡?

    原本保守,本分的鄧艾,此刻內心有多激動,行為就有多衝動。他覺得此時的他很有發言權,他建議司馬昭給劉禪封王,建議在蜀地發動滅吳,把劉禪留在蜀地維護組織秩序!

    不僅如此,還恬不知恥的對蜀國的臣民們說,你們應該慶幸遇到了我,如果是別人,你們早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這時的鄧艾已經目中無人了,像這種問題是他區區一個太尉考慮的的嗎?他把司馬昭放在哪裡?只有司馬昭命令你提供意見,你才能說這些,否則,就是越權!

    但是,司馬昭是一個城府很深的政治家,面對鄧艾這種瘋狂舉動,他只是皺了皺眉頭,微微一笑,還是下達了嘉獎令,對他一通猛誇,把他和歷代的超級名將們相提並論。至於鄧艾的建議,就當他喝多了吧。滅國之功這是一杯什麼樣的烈酒會把人醉成這樣啊!

    當然,名眼的司馬昭是不會就這樣放任鄧艾的。鍾會和姜維正在策劃著造反割據蜀地,而滅蜀主將鄧艾是他們要對付的首要人選。於是鍾會上書,汙衊鄧艾謀反。

    就像上面所提到的,大家都在盯著鄧艾,巴不得他惹上麻煩。司馬昭那邊,面對這種情況,也正好順水推舟。以鍾會的地位,指控鄧艾謀反,朝廷不會放置不管,於是下令讓鄧艾迴去接受調查。鍾會立刻就讓人帶兵來抓鄧艾了!

    鄧艾的親信見到十萬兵將統領的鐘會,自然不敢反抗。於是剛剛立下滅國之功的鄧艾,就被裝進了囚車,踏上了被送往長安的路。鍾會要的,只是要讓鄧艾在蜀地消失,並不一定要殺他。

    但司馬昭並不這麼想。鍾會只是殺死鄧艾的執行者,真正要鄧艾死的人,是司馬昭,一是因為他越權,更重要的是司馬昭要整治那些站隊不明確官員,特別是領兵在外,位高權重的將領,遺憾的是,鄧艾名在其中。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司馬昭才會派自己的心腹師纂進入鄧艾的軍中,顯然是在監視鄧艾。後來鍾會告發鄧艾謀反,司馬昭根本沒有任何懷疑,就直接降了鄧艾的罪,可見司馬昭在一開始就想置鄧艾於死地。

    就這樣,一個有著滅國之功的大將不明不白的死了。鄧艾死後,他的兒子也全部被誅殺,而妻子以及年後的孫子則被髮配到西域,任其自生自滅。

  • 14 # 談古論人生

    因為鄧艾做了三國時期其他人一生都想做而都沒有做到的事情,那就是鄧艾首次打破了三國鼎立的平衡。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群雄逐鹿,大小強弱相互吞併。自從曹操跟袁紹官渡決戰之後,北方局勢基本上被曹操控制,形成了曹操一家獨大的局面,除此之外,南方劉表、流浪中的劉備、佔據江東的孫策、割據蜀中的劉璋,勢力也都是是不可小視的。但是自從孫權、劉備聯合在赤壁打敗了曹操之後,曹操的勢力風頭受到了打壓,退回北方,孫權又借給劉備荊州作為根據地,劉備又奪得蜀中與漢中之地,三國鼎立局面自此開啟,相互對峙超過半個世紀。

    在對峙期間,能人輩出,魏國曹操祖孫三代,以及荀彧、郭嘉、夏侯惇、張遼、司馬懿、司馬師等能人,蜀國有劉備、關、張再加上諸葛亮、龐統、法正等能人,東吳有孫策、周瑜、呂蒙、陸遜、魯肅、張昭、魯抗等能人,他們窮其一生殫精竭慮,費盡遺山心力,前後接力,也沒有打破這種鼎足平衡之勢,但是魏國權臣司馬昭派遣鄧艾、鍾會卻攻破了蜀國,結束了三國對立局面。從此三國鼎立轉向了北方魏國與南方東吳的南北對立格局,而且吞併蜀國的魏國,在綜合實力上,佔有了絕對的優勢,可見滅蜀的戰略意義有多大,滅蜀功臣的威信有多高。

    而這次滅蜀戰爭的總佈局者是司馬昭,主要參與者是鄧艾、鍾會,直接滅蜀的是鄧艾,這中間的功勞、威信、榮譽如何去分配,那就是個大難題。因為此時司馬昭掌握著魏國實權,準備取代魏國政權,但畢竟自己還沒有建國稱帝,頭上還有一個魏國皇帝,名義上他與鄧艾同屬魏國臣子,之前司馬氏在魏國的絕對權勢地位無人能敵,但這次鄧艾、鍾會滅蜀,威望空前提高,雖然總佈局者司馬昭威望也會水漲船高,但畢竟與鄧艾、鍾會沒有形成正式的君臣隸書關係,也就是說,他們依然是同事競爭關係,鄧艾鍾會的威望提高,對司馬昭就是極大的威脅,司馬昭絕不會允許這樣的勢力存在,因為鄧艾鍾會隨時都有可能打著魏國皇帝的旗號討伐司馬昭奪權,那麼司馬昭就必須給鄧艾鍾會加上罪名殺掉,這樣以來,既除掉了鄧艾鍾會,同時還會將滅蜀的所有功勞榮光佔為己有,獨享這種絕對性威信,確保自己在魏國絕對性地位,這樣以來,就為司馬氏日後的代魏建晉,打好了所有的基礎,所以司馬炎受禪稱帝幾乎沒有遇到任何的抵抗,哪怕是態度上的不滿都沒有。這就是司馬昭一定要殺掉鄧艾的根源,同時也是司馬炎只能在代魏稱帝后,才給鄧艾等人平反的根本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U作為崔雪莉和具荷拉的好友。她會不會也有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