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壽山石文化
-
2 # 翊墨軒
有一首歌,叫《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歌詞中有一句:“精美的石頭會唱歌”。石頭不會說話,它透過自己的造型、紋理、色澤、質地展現了不同的含義,可謂一切盡在不言中。
“花如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賞石文化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始於漢代,盛唐宋。如今,人們對於文化生活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高雅化的發展態勢,而以“崇尚自然,返璞歸真”為內涵的賞石文化,吸引了眾多的人參與進來,進而形成了一個群體,人們有的稱呼他們為“賞石一族”,有人稱呼他們為“有石之士”,他們則喜歡稱自己為“石友”。
觀賞石是大自然惠賜給人類的寶貴財富。
2014年12月3日,賞石藝術正式成為國務院公佈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目錄。觀賞石收藏與鑑賞由原來的個性化賞玩向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
奇石那絢麗的色彩、流暢的花紋,或似人若馬、栩栩如生;或小橋流水,天然成畫,真可謂一石一世界,一石一亙古。它是掌中山河,案上乾坤,令人百看不厭,愛不釋手。
古人云:“山無石不奇,水無石不清,園無石不秀,室無石不雅。賞石清心,賞石怡人,賞石益智,賞石陶情,賞石長壽。”
觀賞奇石,要講究瘦、漏、透、皺、清、醜、頑、拙、奇、秀、險、幽等十二個方面,更主要是要從質、形、色、紋、勢等方面去把握奇石之美。
天賜奇石,人賦妙意。奇石有奇韻,大自然絕不會造就兩塊完全相同的奇石,一經發現,它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塊,再加上人們賦予它的內涵,它就具有獨一無二、無與倫比的收藏和審美價值,這是任何其他收藏品或商品所不及的。
賞石文化是一種發現的藝術,也是一種心境藝術。閒時常到郊外溪澗去採石,或到市場上選購幾塊奇石,經過一番清理與思索,再配製一些修飾,就成為一件件素雅別緻又富創意的藝術品。
那一枚枚靈秀神奇的觀賞石,無不是大自然的神來之筆,這些天然藝術品,散逸著天地的神秘和靈氣,贏得人們的無限愛戀。
-
3 # 煜哥說石頭
相石是福建壽山石雕創作設計技法。是指根據石質、石紋、石形和石色來選擇與之相適應的題材,確定初步的造型。相石有選石、審石、畫石、躲石等幾個環節。相石意思和“因材施藝”相同。壽石石雕前輩名藝人鄭仁蛟有句口訣:“一相抵九工。”說明細心相石,巧於構思,合理設計,可抵許多天盲目雕刻的功夫,反映了相石在創作設計中的重要性。"讀韻"與相石銜接,應該理解為深度的觀察思考。要進行一塊原石的雕琢加工,就要好好的觀察思考,根據石料的特點反覆琢磨策劃雕琢方案,最終確定最佳方案。
相石讀韻,如同識人。可以理解為,雕琢石頭需要不斷思考觀察,從細節著手,深挖主題韻律,用一個人培養一個人才也是一樣啊,要仔細觀察,認真研究,之後因材施教。
萬事萬物都會有內在的某種規律,人們若要掌握規律就會獲得智慧的人生,如同雕琢美玉,發現雕琢美玉的最佳規律,依道行之,自然完美。人與石也是一樣,玉不雕不成器,人也是一樣,所以啊,相石都韻,如同識人。呵呵
-
4 # 盤友俱樂部焦立廷
相石讀韻,的確是相石的瓶頸。視石若人,可以讓無形的韻有跡可循。深諳其理,相石讀韻,就不會是沒頭沒腦的主觀臆想。
一,相石讀韻的秘密之一:相石的本質,是對人的審美評判。只要細緻的觀察和體會,就會發現:我們欣賞和形容賞石的語彙,無論臧否,都可以加諸於對人的描述和品評。比如:滄桑偉岸沉靜,靈秀挺拔堅韌,端莊穩重圓融……有道是石意人情,石的意韻,莫不是人的情感認知的投影。二,相石讀韻的秘密之二:視石若人,石的婀娜多姿即是人的百態風情。高雅與庸俗,憨態與俏皮,生機與沉寂,乖張與隨和,內斂與張揚,威嚴與慈祥,生動活潑與死氣沉沉……當把石性賦予人性的視角看待,石韻將會鮮活而生動的展露在我們面前。看似無形的存在,從此變得那樣的清晰可見。三,相石讀韻的秘密之三:我們心愛的石頭,常常是自已想要成為的樣子。觀石如觀己。在我們心儀的石頭上,總會或多或少對映著我們內心的自己的影子,或者說盪漾著我們自己希翼想要成為的樣子。儘管那種情趣、氣度、風骨,我們可能永遠遙不可及,但正是因為有遙不可及的境界的存在,才讓我們學會謙恭與敬畏,黙默的砥礪前行。四,相石讀韻的秘密之四:生命的狀態不一而足,感知的層面細膩豐富。體悟剛柔相易的變化;體察靜動相間的和諧;體會虛實相生的美好;領悟盈虧互補的奇妙;把握聚散收放的尺度;感受冷暖涼熱的境域;妙悟簡繁巧拙的互化;體察升降急緩的情勢;品味浮沉變幻的意味;衡量主次之間的權重;觀照抑揚頓挫的律動;明辨雅俗藝玩的分野。結語:賞石藝術由物象的審視到氣韻的感知,是相石能力的突破與昇華。
以人性待頑石,看似冰冷的石頭也會脈脈含情,充滿生命的溫度。 -
5 # 拜石澄心
答:我的理解有兩點,其一:記得曾國藩識人有八句口訣: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正如同我們相石:形,質,色,紋,韻。韻就是它們的綜合素質,就是境和神。抓住要點,才能相到好石頭。
其二:就是交流,與石對話,如同與人相交。大有相見恨晚,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覺。我們相石讀韻也是如此。
-
6 # 南雁文心
美麗的石頭會說話,我對於大自然千百萬年如鬼斧神工般所形成的奇石可謂情有獨鍾,相石讀韻,如同識人……
長期與石頭打交道,與石友交流共賞,我對石頭的產地、特性等有一定的瞭解,具備了一定的鑑賞眼光,能從平凡中看到亮點,從醜中發現美,讀一塊石頭,如同與一個好友交流,看形聽音,撫摩把玩,聯想翩翩……
我這塊"老子過關"石,在煩燥的時候,對著它,看看老子的《道德經》,一切煩惱隨風而去……
-
7 # 朱洪巍
韻為石魂,一方奇石如果沒有韻味就像一個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不值得收藏。另外解讀命名奇石要圍繞奇石本身進行拓展和藝術聯想,不能憑空想象,胡說八道。
【分享】楊玉環
豐潤不失嬌態,大方不失嫻雅;既有年輕女子的姣美,又有少婦的妖嬈;其柔媚中透著純真,清麗中夾雜著聰慧,彷彿一種不謝的花朵,在歲月中獨特地開放著。
回覆列表
能識人,或者說自己認人特准,本身就有點高高在上的自我優越感。就好比都是蘿蔔青菜,而我三界之外,都逃不過我的法眼。
孔子說過一句話“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人是建立在別人不己知的前提下的。或者這麼說,人和人之間不能完全相知的前提下的。所以你去識人,去知人,是為了增進你和別人的理解,是勸導你不要等著別人來識你,你得主動去識別人。君子吧?這就是孔子,很君子的地識人。
上面說的是識人的一個心態得放端正。然後我們說方法。很簡單,識人先識自己。但是現代人最缺的能力就是客觀認識自己。心理上有種病,叫做“自我認知偏差”,可見其嚴重性。
永遠不要給一個人下定論。人都是複雜的,沒有人只有一面,因為人本身處在不同的關係中。紙片人只存在低劣的虛構中,好的小說都不屑寫平面的人物。人處在變化中,自身就是一個永恆的變化體,隨著環境,隨著生理心理的變化而變化。所有人都在發展著。
那人有沒有不變的東西呢?悖論這東西就不講了。人性是不變的。什麼是人性呢?這是認識人的鑰匙,入口,關鍵。人性沒有定論,所謂的生老病死喜怒哀樂也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簡而言之,探索加思考,現實生活才是最好的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