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洪鐘財經
-
2 # 蒹葭ZH
長江經濟帶,東起上海、西至雲南。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江西、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9省及2個直轄市110個城市。橫跨東中西三大板塊,佔全國面積的21.4%,集聚人口占全國的42.8%,2018年創造國內生產總值佔全國44.1%,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引擎作用。
110個城市中發展前途最好的無疑是龍頭城市上海!他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具備全球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引領功能,是融“創新”與“製造”功能為一體的全球“智造”基地。
其次,杭州(浙江省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長三角寧杭生態經濟帶節點城市、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南京(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東部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重要節點城市)等長三角城市群潛力巨大。
再次,成渝經濟群的核心城市重慶與成都要優於中部核心城市群,兩大城市工業基礎較好、工業水平較高和轉型升級思路較快,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處理較好,資源稟賦、自然環境優秀,前景無限。
最後是溫州、徐州、貴陽、南昌、宜昌等城市在個別領域表現也很突出。
-
3 # 聖人靚靚
長江流域城市群經濟最好是上海和重慶,最有潛力是杭州和成都。雖然很多城市都非常好,但是相比之下最有潛力應該是杭州和成都。
-
4 # 秦嶺六月雪
長江經濟帶上直接沿江的上海、南京、武漢、重慶都是巨無霸,現在的發展和以後的潛力都沒問題,應該關注的是屬於長江經濟帶但不直接沿江的城市和沿江的中等(地級)市的發展和潛力,不直接沿江的大城市如杭州、合肥、長沙、成都、直接沿江的地級市如南通、蘇錫常鎮楊、蕪湖、安慶、銅陵、宜昌、宜濱等。只有後者發展起來,長江經濟帶才能真正成為一條巨龍。
-
5 # 波波很皮
國務院21世紀重點發展以長江為主輻射的長江經濟帶!
其中國務院重點提到以上海、武漢、重慶三個超大城市為中心輻射南京、杭州、成都、長沙等特大城市帶動合肥、南昌、貴陽等大城市全面發展!
其中注意有幾點:一軸(上海,武漢,重慶三個超級大都市)兩翼(東杭州、南京,西成都特大城市)三極多點(包括長沙、合肥、貴陽、南昌、宜昌等大都市)
那麼我們基本可以得出結論,其中國務院重點發展上海、武漢、重慶三個超大城市來帶動周邊發展,上海基本發展到一個極點,其中想要大幅增加必須要主力發展武漢、重慶兩個城市!其中重慶人口眾多,欠發達地區也比較多,發展空間最大,所以未來看好重慶!
-
6 # 地理沙龍
謝謝邀請,“長江經濟帶”是我國重大國家戰略發展區域,長江流域也是我國社會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長江經濟帶位於我國南方地區,橫跨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包含長江沿岸的多數省區。具體來說“長江經濟帶”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個省級行政區,總面積超過200萬平方千米,生活的人口數量超過為6億人,經濟總量約佔全國的40%。
長江經濟帶面積巨大、人口眾多,城市數量也非常多,大中小城市有幾百座,那麼到底哪一個城市最有前途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把範圍縮小一些,我們把長江經濟帶中的直轄市,上海和重慶排除在外,把許多中小城市也排除在外,我們就來看看長江經濟帶中剩下的九個省會城市,哪一個最有前途,這九個省會城市分別是成都、昆明、貴陽、武漢、長沙、南昌、合肥、南京和杭州。從區域分佈來看成都、昆明和貴陽位於我國西部地區,武漢、長沙、南昌和合肥位於我國中部地區,南京和杭州位於我國東部地區。杭州
我們知道,一個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區域的發展,如果一個城市能夠在區域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區域發展的核心,那麼往往也會有更好的發展前途。所以,我們就分東中西三個區域來分別看看。位於東部地區的南京和杭州兩座城市,作為我國經濟最發達兩個省份的省會城市,南京和杭州的實力都很強,兩個城市都有悠久的文化底蘊,2019年杭州市的GDP總量為15373億元,南京市的GDP總量為14030億元,差距也不是很明顯。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杭州將會舉辦2022年亞運會,而且在省內杭州是絕對的老大,也是目前網際網路經濟的代表,而南京在省內並不是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所以我們更傾向於“杭州”。武漢
中部地區有四座城市,分別是武漢、長沙、南昌和合肥,這四座城市之間來做對比,彼此之間的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從2019年GDP總量來看,武漢為16223億元,長沙為11574億元,合肥為9409億元,南昌為5596億元。從地理位置來看,武漢位於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水陸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居中,九省通衢,是九個國家中心城市之一,中部地區“武漢”勝出。成都
西部地區有三座城市,分別是成都、昆明和貴陽,同樣道理,這三座城市的差距也比較大,從2019年GDP總量來看,成都為17012億元,昆明為6475億元,貴陽為3798億元,很明顯成都在西部地區具有很大的優勢,同時成都也是我國九個國家中心城市之一。那麼,在杭州、武漢和成都當中,你最看好哪座城市呢?這裡沒有唯一的答案,從地理位置和發展空間來看,我們更看好“武漢”,武漢加油。
-
7 # 泉泉141498491
長江經濟帶最好的地方是浦東東海邊沿帶地。為什麼不造大碼頭做大港口。這裡一開發上海更好活躍起來。這裡開發發展的最佳地方。
-
8 # 文鵬無不良嗜好
除了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等而外,宜賓是百分之百的有發展城市的前途的實力城市。未卜先知長江滾滾紅塵而來,宜賓的前途是光明的,它的新區建設正在不斷崛起。為國家作貢獻!為國家的經濟社會建設不斷地提升推進增長,潛力勢頭迅猛強勁。這是眾所周知的。
-
9 # 區區一杯酒水
長江經濟帶的一級中心城市只有上海1個,二級中心城市有11個,區域性中心城市15個,一般城市14個。一級中心城市 1個:上海二級中心城市 11個:重慶、南京、武漢、蘇州、杭州、南昌、成都、無錫、寧波、長沙、合肥地區中心城市15個:南通、揚州、常州、鎮江、舟山、蕪湖、安慶、銅陵、池州、九江 、岳陽 、黃石、宜昌、瀘州、宜賓一般城市14個: 萬州 、涪陵 、江津、荊州、攀枝花 、嘉興 、黃岡、 巢湖、 湖州 、馬鞍山 、紹興、 鄂州、 咸寧、水富
-
10 # 心竹一片清
長江經濟帶不是沿江城市帶,應該是流域內的所有城市組成。非沿江的如襄陽常德贛州衡陽等區域性中心城市也是很有前途的。
-
11 # 春暉流雲
長江經濟帶,龍頭上海,龍尾重慶。只有兩頭動起來,全域性才能活!也符合一貫工作基調:抓兩頭帶中間!
所以,結論不言而喻。
-
12 # 葉子Y風
我的選擇是武漢,:略如紐約倫敦之大,駕乎津門,直追滬上,東方芝加哥,全世界大學生最多的城市,中國的經濟地理中心,九省通衢的交通匯聚點,等一系列高大上的稱號,都曾經在同一個城市出現過,第七個納入國家中心城市體系的國家中心城市,在中國城市的定位上面,武漢已經成為第一梯隊,可以積聚相應規模的政策與資源。
一個優秀的長江經濟帶超大城市,至少要做到三條,在城市功能上要有與其規模相適應的健全的基礎設施;二是最關鍵是要有產業支撐,要解決上千萬人的就業問題,增強對周邊區域的輻射帶動能力;三是在人口高密度、環境資源相對緊張的情況下,還要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創造和諧宜居的環境。
大武漢有輝煌的歷史,曾經是僅次於上海的全國第二大商埠。最近幾年致力於武漢城市圈的建設,又處於長江經濟帶這一國家戰略“龍身腰眼”的重要位置。
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首次將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定義為“超大城市”。從2013年統計年鑑看,武漢市城區常住人口為1022萬,理論上符合“超大城市”的標準。此次,武漢同上海、重慶被國家列為“超大城市”,這是國家對武漢戰略地位再次的肯定。
人口版圖上的“超大城市”,全部分佈在京廣鐵路沿線和長江經濟帶,形成一個“十字架”。北有北京、天津,南有廣州、深圳,西有重慶,東有上海,武漢正處於中國兩條經濟主軸的交點,為中部唯一。
2007年,武漢市人口為700萬,經濟總量為3100億元,而7年後,人口增加了300萬人,經濟總量突破萬億元。
在《武漢2049遠景發展戰略》中可以看出,未來30多年中,武漢受老齡化影響較小,主城區人口將進一步聚集,新城組群將迎來人口的快速增長,這將是城市的聚集力所在。同時,也說明武漢具有超大城市的承載力。未來,武漢將在長江經濟帶中發揮引領作用,成為新的增長極。
國家中心城市因人口的集聚,容易造成城市病問題,“避免攤大餅”,不僅是有意識,還要有手段來調控。一些城市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上海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正 處於公示期中,已明確提出“至2040年上海人口調控目標為2500萬人左右”。而武漢最大的城市能量在於交通優勢。如《綱要》所言,武漢處於黃金水道的核心地帶,要起到中部連線的作用,構建沿江綠色發展軸,促進國家戰略的實施。
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從東南沿海向中部再向西部梯度推進的。如果從天宮一號向下看,呈現出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腹地波浪式的圈層發展差別。沿海五省和三個直轄市為第一圏層,內陸中部六省為第二圈層,再向西部方向的十幾個省、市、自治區為第三圈層。而唯一能夠將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這個驚人的超大經濟波浪圈層錨定起來,讓其更為穩定且高速發展的,就是長江黃金水道區域這個“T形”經濟之錨。
巨幅畫面是,如果以武漢為受力樞紐點,其下透過九江、安慶、蕪湖連線到長三角——T形之錨的底部,輻射到長沙、南昌等更為廣闊的中三角地區;再其上,沿襄陽、荊州、宜賓,萬州與成渝區域相連,則武漢,更為準確說是華北、華中、華東及西北的物理核心點,將會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穩定和二次高速成長之錨之發力中心:中國東南沿海的發達經濟、中部的成長經濟和西部的發展中經濟將會在這裡融匯爆發。
“在中國的地理區位上,武漢就在這支錨的中間,周邊250公里半徑內,沒有任何一個大城市可與之匹敵。”所以,武漢就是一箇中心節點,和北京、上海一樣,天然就是龍頭城市。
武漢有著輝煌的歷史,在清末開埠通商時期,就是中國前五大城市之一。經過這些年的努力發展,在大臨空、大臨港、大製造、大交通、大科研等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可貢獻一己之力,這就是國家將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的重任託付給武漢的原因。
從經濟上來講,武漢光谷的光纖光纜產業叢集生產規模現已穩居世界第一,國內市場佔有率達55%,國際市場佔有率達25%,是繼汽車之後武漢第二個千億產業。
中國高等教育資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科教綜合實力居全國大城市第三位,擁有7所大學211和985全國重點高校,在校大學生人數居中國第一。
武漢有多大,我們來個直觀形象的對比
武漢城市面積這麼大:
武漢=4×東京=5.3×倫敦=11×紐約=80×巴黎
武漢面積8494平方公里
用國內來算
武漢=上海×1.3(上海面積6340.5平方公里)
武漢=深圳×4(深圳面積1996.8平方公里)
武漢=廈門×5(廈門面積1699平方公里)
武漢=香港×8(香港面積1104平方公里)
用國外來算
武漢=東京×4(東京面積2188平方公里)
武漢=倫敦×5.3(倫敦面積1577.3平方公里)
武漢=紐約×11(紐約市區土地面積789平方公里)
武漢=新加坡×12(新加坡面積716.1平方公里)
武漢=首爾×14.5(首爾面積605.77平方公里)
武漢=巴黎×80(巴黎市面積105.4平方公里)
“武漢的重要性首次與兩個直轄市相提並論,在國家戰略地位進一步凸顯。”9月12日日,武漢市人民政府參事、武漢大學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光教授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武漢要自我強化國家中心城市意識,敢於擔當,充分發揮在長江經濟帶和長江中游城市群中的核心作用和引領作用。上海、武漢、重慶三座超大城市,成為長江經濟帶的關鍵支點,這條騰飛之龍的“龍身”,將由武漢支起。
近年來,武漢迎來密集政策利好,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長江中游城市群”規劃獲批等。去年9月入列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今年9月湖北自貿區獲批,武漢片區成為湖北自貿區的核心地帶。
“包括武漢在內,全華人口過千萬的國家中心大城市一共就9個,武漢是其中潛力最大的之一,是中國天然的‘洲際城市’。”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在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兩年前,曹和平也曾表示,“武漢是一個超級潛水艇式的城市,藏在水面下的經濟潛力,比目前浮出水面的大得多”,如今武漢在百萬學生留漢創業的號召下,恢復往日的榮光指日可待。
-
13 # 靜觀粉墨登場1006
1861年開埠以來鎮江迅速發展為僅次於上海的樞紐港,為了打壓鎮江的樞紐港地位和中國最重要物資集散地之一的地位,在行政上採取的殘酷措施有:1) 將鎮江米市整體遷往蕪湖,鎮江經濟失去左臂;2)分流鎮江關進出口貨物量,鎮江失去了成為自由港可能(英華人是計劃要將鎮江打造第二個上海),使鎮江經濟失去了左腿;3)津浦線從南京過江,鎮江失去千年的南北運輸和東西運輸主動脈交叉點地位,使得鎮江經濟失去了右臂。據說這是為了削弱英國對中國經濟命脈的控制而採取的措施。給以港口和貿易立市古城鎮江以致命三擊。不光將鎮江KO在地,而且嚴重影響了做鎮江港腹地的蘇北地區的發展。
鎮江千年以來就是依託中心樞紐港口和中心物資集散地作為立市兩大支柱,既然是清廷(政府)傂奪鎮江的立市之基,那現在國家和政府就應該把交通樞紐中心、中心樞紐港、物流中心樞紐還回來。————因為鴉片戰爭英國攻打鎮江掐斷大清咽喉才造成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從五胡亂華永嘉南渡,鎮江的軍事地位和歷史貢獻不能抹殺!所以鎮江必須是長江經濟帶最重要的城市!
-
14 # 春德說事
建議大家多看幾次《長江經濟帶發展綱要》,再來回答這個問題。在綱要裡已明確規劃出3座超大城市上海、武漢、重慶,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的定位,屬於同一層級,只是分別處於龍頭、龍身、龍尾,區域功能不同。瞭解了上面情況,再來討論哪個城市最有前途,客觀說3座城市都很有前途,不過上海發展的起點高,要說潛力和前途,處於國之心位置的武漢市應該最大。
-
15 # 名字隨意人不隨意
最有潛力的城市應該不止一個,比如上海、南京、武漢、重慶、成都,這都應屬於第一梯隊(第一梯隊排名不分先後),蘇州、長沙、無錫、合肥、貴陽、昆明、常州、南通屬於第二梯隊,其他通屬第三梯隊。
上海是龍頭,是老大,國家這中心那中心的太多了,在這就不細說了。
江蘇為什麼沒蘇州只有南京呢,因為江蘇正實行強省會戰略,而且這個六朝古都綜合實力遠在蘇州之上,自然潛力無線!
武漢也在抓緊吸血,而且還想吸點周邊鄰省的血,綜合實力又強於鄰省,自古九省通衢之地,相信隨著一條條高鐵貫通,他的吸星大法會更加厲害!
重慶是直轄市,地位高於省會。當初西部大開發就是讓重慶發展來帶動西部,最近的陸海新通道也是以重慶為中心,所以潛力自不必說了——大得很呀!
成都這個中國吸血大法出神入化之城,四川從第二到第十位城市GDP總量相加還不如他,每年經濟實際增速都在10%左右,現在的短板是高鐵,只要多幾條350,我估計陝西、貴州、雲南都得……(你懂得)
-
16 # 錦繡中源
長江經濟帶覆蓋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21%,人口和經濟總量佔全國的比重均超過40%,在全國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長江經濟帶涵蓋了長江流域的三大城市群,即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下游城市群以及成渝城市群,這三大城市群是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群之一,GDP超過萬億的城市就有10個,分別是:上海、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無錫、長沙、寧波。從城市定位來看,上海、武漢、重慶是長江經濟帶的三大核心城市,處於第一層級,它們也分別是三大城市群的龍頭城市;而南京、成都、杭州等特大城市處於第二層級,與三大核心城市起到引領作用;合肥、南昌、長沙、貴陽、昆明等大城市對地區發展起帶動作用。
因此從城市定位來看,上海、武漢、重慶三大核心城市應該是最有發展前途的,它們分別處於長江經濟帶的龍頭、龍身和龍尾,帶動長江經濟帶各區域的發展。至於哪個城市最有前途,毫無疑問是上海!上海不僅僅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它還是中國的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中心,經濟輻射全國,是中國第一大城市,亞洲第二大城市,2018年GDP達到32680億元,位居全國第一。
-
17 # 邑加觀察
長江經濟帶上的上海、武漢、重慶!這三大城市都最有前途,當然要說最有前途的,我認為是武漢!
長江經濟帶在中國橫跨東中西三大區域,位置及經濟地位非常重要,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長江是中國的第一大河流,是中國最重要的內陸水道,它同黃河一樣,同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國古文化的發祥地,所以長江經濟帶也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
如下圖,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個省市。其中有重要的三大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及成渝城市群。
在《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中,確立了長江經濟帶“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發展新格局: “一軸”是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託,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的核心作用。
從中可以看出,上海、武漢、重慶是長江經濟帶的核心。
從GDP總量來看,上海自然是龍頭老大,重慶次之,武漢第三,但重慶人多,人均GDP武漢排在上海與重慶前面。最近幾年GDP增速來看,武漢的GDP增長最快。
從檔案中可以看出,中央要打造長江經濟帶上三大超級城市:上海、武漢、重慶!這三大城市都最有前途,當然要說最有前途的,我認為是武漢。因為上海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了,很難有高的增速了,重慶體量大包袱也大,武漢處於中部,承上啟下,長江是其城中河,加上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流過,位置太過重要了。
-
18 # 廟生
我認為應該是上海、上海永遠是龍頭老大、上海是中國商業集中之地、上海也是中國最大的工業基地、上海是中國最大金融之地、上海也是中國股票行業最集之地、上海的造船業也中國最大的造船基地、上海也是中國輕工業最集中之地、上海也是中國重工業發祥之地、上海化工也是中國最集中化工基地、上海的製造業也是中國最大的製造業之地、上海的銀行就有幾千家、上海的電影院就有幾千家、上海的五星級大酒店就有幾百家、上海的一般酒店就有幾萬家、上海的賓館就有幾萬家、上海一般飯十萬家以上、上海的飲食店十幾萬家、還有許多許多、武漢怎麼能和上海比呢!!!
回覆列表
比較看好杭州和成都。如果非得選一個的話,那就選杭州。
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個省市,面積約205.2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21.4%,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
長江經濟帶有三個增長極,分別是上游的成渝城市群,中游的長江中游城市群,以及下游長三角城市群。這三個增長機個人比較看好第1個和第3個,長江中游城市群有點太鬆散了,地域跨度很大,很難成為一個真正的城市群。
在長江經濟帶GDP超過萬億元的就有好幾個——上海、蘇州、南京、杭州、武漢、成都、重慶、長沙、無錫。除了這些頂級城市,長江經濟帶還有好多實力較強的地市和省會城市,包括南通、揚州、南昌、九江、貴陽、昆明,等等。
長江經濟帶的龍頭毫無疑問是上海呀,他的GDP已經超過了3萬億元,而且又是全國的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在長江經濟帶乃至在全國的經濟地位是難以被撼動的。這個地位是在很長的歷史上逐漸形成的,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被其他城市所取代。
除了上海之外,個人比較看好的另外兩個城市,一個是杭州,一個是成都。杭州比較看好,是因為他的科技產業。杭州現在已經是中國的電子商務之都了,但是除了這個杭州很多科技產業發展很快。廣州已經有好幾家正在快速成長的科技企業,比如海康威視、和螞蟻金服。
成都比較看好,因為他獨特的文化,以及發展較快的經濟。成都是眾多省會城市中的一股清流。其他的城市生活非常緊張,成都卻非常悠閒。因為這個特徵能夠吸引不少人才前往成都發展。成都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在西南地區來說是首屈一指的。重慶的GDP雖然比成都更大,但是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並不如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