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無地小農

    一、備料。把砍伐後不久,沒蟲蛀、未脫皮的松樹頭挖下來,截去周圍橫根,削去一部分樹皮(深度至木質部)。削麵間留1個3-5釐米寬不中斷的樹皮,以利於傳菌。直徑5釐米以上的橫根或木尾,也可削皮作原料。然後把削皮後的木頭放在通風、乾燥、有光照的地方,按"井"字形疊起。待木料出現裂縫時便可種植。

    二、選地。選擇波度30度,排水良好,陽光充足的山脊或山腰地為種植場地。土壤以中性或稍偏酸性的沙質土(即沙粉土)為好。種前1個月,剷除雜草和表土,深翻50-80釐米,不必打碎,讓土壤充分風化。翻鋤前每畝用3%米樂爾顆粒劑4-5公斤撒於地面防治白蟻。

    三、種植。

    1、種前準備。泥土翻鬆打碎,清除雜草、樹等雜物,把樹頭根鋸平成新截面。選擇圓形、蒂小、外皮淡褐色、有裂皮白紋、汁液多、呈白色的茯苓為菌種。

    2、種植時間。春種在4-6月,秋種宜在9-11月。選擇晴天,當泥土用手抓而不結團時種植。

    3、開壕擺料。壕的寬和深視木頭的長短和大小而定,壕底坡度為20-30度。木料擺放在壕裡,新截口向上。擺放方式有分窯種植和平列排放種植兩種。分窯種植:把兩根木頭平排靠緊,上面放一截木尾或樹根成"品"字形,兩窯間隔15-20釐米。平列排放種植:將木頭平列排在一起,逐根緊靠。每兩根之間上面放一截木尾或樹根。採用平列排放種植茯苓,傳菌均勻,沒有空窯,結苓多,產量高。擺好木料後,在下方覆土,壓緊木料。

    4、貼種修溝。將選好的茯苓種用竹刀切成小塊,貼在木頭與木尾交接的新口處,每處貼1塊,每10公斤木料用種0.1-0.15公斤。貼種時種肉向內,種皮向外,培土壓實,開溝,把畦與畦之間的泥土蓋在木料上面,開1條寬30釐米的排水溝。春種覆土10釐米,秋種可厚些。

    四、管理。種植後45-60天,菌絲基本傳遍木料時,進行第一次鬆土。即扒開泥土,將木料下方底部的泥土挖松(勿鬆動木料)半天后培土。第二次鬆土在結苓後進行,把苓塊周圍的泥土挖松,再培上。茯苓膨大時若表土爆裂,應及時培土。久旱時適當增加培土的厚度或封溝(在溝中填泥),以保持水分。平時注意檢查,發現白蟻蛀食木料即用白蟻藥毒殺或每畝用3%米樂爾顆粒劑4-5公斤撒施。

    五、收穫。茯苓生長4-5個月便成熟。成品外皮粗,呈黑褐色,沒有裂皮白紋,質堅實。松樹頭種植茯苓可收穫3-5批,每成熟一批採收一批,直至木頭腐爛為止。

  • 2 # 草根小盛

    土茯苓是百合科多年生植物,其根莖可入藥,具有解毒、除溼、通利關節的功效,主要用於梅毒、筋骨疼痛、溼熱淋濁。那麼土茯苓該怎麼種植呢?一起來看看吧。

    1、選地整地

    土茯苓的適應力強,對於種植地無過高的要求,山地和平地均可種植,但是如果想獲得高產,建議選擇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有助於產量。在頭年冬季時將土壤深翻幾次,使其充分風化,開春後結合翻耕施入基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搭配適量的化肥。整形耙平後,做畦或起壟,等待播種。

    2、繁殖方法

    土茯苓採用種子進行繁殖,播種時間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左右,也就是清明節前後,這時溫度適宜,雨水充沛,有利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採用條播法,在畦面上按行距20釐米開溝,將種子均勻的撒入溝內,覆土1釐米左右,澆水保持土壤溼潤,約兩週即可出苗。在出苗後做好除草工作,適中耕,促進幼苗根系生長,當幼苗生長到10釐米左右時即可進行移栽。

    3、移栽

    移栽起苗時對起苗澆一次透水,保持土壤溼潤,以利起苗,移栽時在地塊上按株行距25×25釐米開穴。每穴移栽一株壯苗,栽種後澆一次透水,在移栽成活後及時除草,如果發現缺苗現象要及時補栽。病根據幼苗的生長狀況適量的施肥,一般每畝澆施稀薄的人畜糞水1000根公斤,能促進其快速生長。

    4、田間管理

    土茯苓為生常綠攀緣狀灌木,所以在幼苗生長到30釐米時,要及時搭架引蔓,以利其生長,同時要注意鬆土除草,並追肥1-2次。當植株生長枝繁葉茂,導致植株間通透性不佳時,及時的修剪掉密枝葉、病蟲枝葉,增加通透性,加強植株的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養分,提高產量。

  • 3 # 農事農忙

    如何種植土茯苓?

    土茯苓如何種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到的就是土茯苓是一種什麼東西,土茯苓屬於中藥材的一種在中國分佈地區廣泛種植人數較為適中,分佈地區主要有兩廣地區及雲南地區,土茯苓種植主要是為了其根莖葉及果實種子入藥而使用。土茯苓的藥用價值較高,是解毒、除溼的好藥材。正是因為其藥用價值較高,所以種植土茯苓的人群逐年增多。

    為何土茯苓並沒有達到種植火爆的程度呢?正是因為就於其中藥性質來看它的價格穩定,而且近年來也並不是那樣的受人喜愛。正因為價格較低、較平穩,大部分種植土茯苓的種植戶都是選擇直接出售新鮮的土茯苓。

    瞭解完土茯苓的市場及種植前景之後我們再來看一下土茯苓如何進行種植。首先土茯苓是一種喜歡溼潤、溫度較高的環境的一種中藥材。土茯苓一般喜歡在土壤肥力較強及沙質土壤中生存。

    種植土茯苓我們一般分為四大步:

    第一步就是種植之前的準備,選擇合適的土地及將選擇好的土地進行整理。土茯苓的適應能力極強,對於種植的地點、土壤要求相對較弱,一般來說選擇山地、平地進行種植,種植戶在選擇的時候可以選擇儘量土質相對疏鬆的土地,一定記住要有一個良好的排水渠道。一般來說,在每年種植季前也就是前一年的冬天農戶們要進行翻地,施放肥料。待土地翻整過後要進行起壟等待明年的播種。

    第二步就是選種進行播種,土茯苓的播種時間一般都是在3月末至4月中旬也就是現在這個時間段就可以進行種植了。將土茯苓的種子均勻撒入年前翻整的地壟內,用土掩埋。在播種過後一定要記著常去看看,防止地內野草叢生與土茯苓幼苗爭搶養分,等待幼苗長成至18~12釐米的幼苗時候進行移栽。

    第三步在幼苗長成之後進行移栽,移栽過後一定記著要對移栽後的幼苗進行透水,這樣有利於幼苗適應新環境。移栽後澆水成株後及時除草,一定要注意這時候出現缺苗現象進行及時補移。這時候可以進行施放農家肥稀釋後為800~1200株苗1kg農家肥。這樣可以大程度的使得幼苗茁壯生長。

    第四步就是移栽幼苗後幼苗成活之後的田間管理。由於土茯苓是一種常綠攀緣狀灌木,所以在土茯苓生長至28~32釐米的時候進行搭架子進行引蔓,這樣可以使得土茯苓的生長更加迅速,這時候也是不能放鬆對於田間的鬆土與除草,這樣可以防止土地板結導致根系無法吸收養分導致死亡。由於土茯苓的生長特性,在生長中後期枝葉繁多就會導致通風不足,種植戶也一定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關於植株之間的通風、透光問題。

  • 4 # 七顏初夏f

    土茯苓性甘、淡、平。歸肝、胃經。具有除溼、解毒、通利關節的作用。

    土茯苓的種植方法

    1.選土:土茯苓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溼潤氣候,耐乾旱和陰蔽,並且土茯苓具有適應性強的特點,砂質土壤或粘壤土均可栽培

    2.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

    3.播種: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的時候進行播種。採用條播法,按行距20cm開條溝,然後將種子均勻播下,覆土厚1cm左右,保持土壤溼潤,待苗高10cm左右移栽

    4.生長期管理:生長期應經常鬆土除草,苗高30cm應搭個架子,將藤蔓向上牽引,以幫助生長,追肥施1至2次

  • 5 # 蜂果仁

    土茯苓是什麼?土茯苓是一種中草藥,在我們這裡山上以前多的是,在夏天通常挖回來煮涼茶喝,不過由於其在野生環境的土壤生長得比較深,甚至在石縫裡面生長,挖起出來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夏天還費體力。運氣好的話一棵有時候超過十多斤也是很平常的,一般情況下也有一兩斤一棵。一些採藥人一天就可以挖幾十斤,按照25塊一斤,收入還是不錯的。

    但是畢竟是野生的,只挖不種早晚有枯竭的時候,至少也要去很遠的地方才有得挖,這樣一來在獲得收入相同的情況下需要付出更多人工成本去尋找,顯然這樣是不划算的。

    所以要想近距離挖到土茯苓,最高效的辦法就是人工種植,而且好處特別多,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採挖,也不必爬山涉水去辛苦尋找。那麼要怎麼種植土茯苓呢?

    根據我們這裡的野生土茯苓生長條件來看,喜歡生長在酸性或者中性土壤的山坡上,土質疏鬆生長得比較淺, 生長速度跟養分和水分息息相關,當然也不能種植在太潮溼的地方,否則容易爛根得不償失。

    由於土茯苓是攀緣植物,種植的時候要搭架子,架子可以參照種植的獼猴桃或者葡萄一樣種植,種植的距離建議採用起壟種植,壟距50公分,株距40公分。

    種植的時間一般在春天3月份,每年的9月份開花,11月份果實成熟,當然在別的季節也可以種植,只要不是乾旱的時候種植就好。

    綜上所述,種植土茯苓如果不瞭解的話,參照野生環境種植是必不可少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瑜英年早逝,小喬後來究竟過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