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鳶飛九天2018
-
2 # 歷史咖啡廳
小雪微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集團,所到之處,令人聞風喪膽。在希特了宏偉藍圖中,大敗蘇聯,和亞洲納粹集團日本會師以後,就可以直取印度,在來個中路突破,這就是希特勒引以為傲的巴巴羅薩計劃,這也是他作為納粹集團總司令的最終目標,但是,在蘇聯衛國戰爭中,希特勒還沒有打敗蘇聯,就被英美蘇三國盟軍打回了老家,成為了眾矢之的。
巴巴羅薩計劃,是希特勒最引以為傲的帝國的宏偉藍圖其實,在打敗蘇聯以後,希特勒就讓自己的陸軍總參謀長保盧斯起草,對蘇聯的進攻計劃,1941年,對蘇的巴巴羅薩計劃起草完成,由此拉開了德國對蘇聯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為慘烈的歐洲戰爭。
作為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侵略版圖,蘇聯,是希特勒最看重的地方,拿下蘇聯,這步棋,必須要完成。
巴巴羅薩計劃中明確提出,德國必須要拿到蘇聯廣闊的土地、石油、戰略物資等等,這些都是德國必須得到的結果,否則,征服世界,那就是一句空話。
完成蘇聯佔領,在南下攻佔印度,中路突破,稱霸世界希特勒做了一個夢,就是關於他征服世界的美夢,在還沒有對蘇發起戰爭的時候,希特勒早早就為下一步進攻哪個國家做了充足準備。
如果對蘇戰爭早早結束,早東線戰場上,自己就可以和日本會師,然後對印度進行侵略,然後在中線建立起穩固的戰爭中轉站,再向中東進發。
但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美國在這場戰爭中並沒有置身事外,希特勒再狂,也沒有進攻美國的計劃,就連當時不可一世的日本,也沒有半點進攻美國本土的意思,無異於以卵擊石。
他們的算盤在於,日本拿下中國,希特勒拿下蘇聯,在合力發起對美戰爭,這種小算盤隨著戰爭的深入慢慢變成了泡影。
-
3 # 逗貨歷史會
提到二戰時期最瘋狂的戰爭分子,很多人就會想到當時的德國最高統治者希特勒。他在二戰時期提出了不少的入侵計劃,比如黃色計劃就是入侵法國;白色計劃就是入侵波蘭;綠色計劃就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不過最後並沒有實施;威塞演習計劃就是入侵丹麥和挪威;巴巴羅薩計劃就是入侵蘇聯。
在進攻蘇聯時,希特勒由於嚴重忽視了蘇聯的天氣,最終陷入到不利的戰爭局勢當中,蘇軍憑藉這頑強的戰鬥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逐漸佔據主動,最後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挫敗德軍在東線最後一次戰略攻勢,=開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最後成功收復全部國土並順利解放東歐多國,一直打到德國的首都柏林。迫使德國政府在柏林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希特勒本人則在德國總理府地下室開槍自殺。 很多人都好奇,如果德國擊敗蘇聯後,下一個目的地是是那個國家?
這就要從而二戰才開始說起,當時的世界強國只有七個,除了德國、日本、義大利之外,就只剩下美國、英國、蘇聯、法國這十個國家。由於在德國入侵蘇聯前,法國已經繳械投降了,所以後面就只剩下美國和英國這兩個國家。由於美國處於北美大陸,離德國的距離非常遠,英國相對來說比較近,所以希特勒擊敗蘇聯後的下一個目標必然是英國。
也有人認為希特勒擊敗蘇聯後,下一個攻擊目標是中國,但是這種可能性非常小。首先在軸心國瓜分世界的時候就有過規劃,中國當時就一直在日本的攻擊範圍內,整個亞洲都是日本的侵略目標。如果希特勒在擊敗蘇聯後,直接進攻中國的話,很容易和當時正在侵略中國的日軍發生衝突,不易於軸心國的發展,很容易造成內部矛盾。
也有人認為他的下一個目標會是擊敗其他的歐洲國家,畢竟在1939年到1941年短短的3年時間裡,德國就已經相繼佔領了歐洲的14個國家,還把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南斯拉夫變為自己的僕從國。只有蘇聯一直是抵抗頑強的一個國家,只要擊敗了蘇聯,歐洲其他的國家必然失去了重要主心骨,打過去只能選擇投降。一旦成功拿下蘇聯,整個歐洲就只剩下英國這個絆腳石。這時候逇德國只要拼盡全力進攻英國進行了,只要再拿下英國,整個歐洲都是德國的。那時候的德國就是全世界最強大的一個國家,依靠整個歐洲的資源去進行侵略,才真正擁有稱霸全球的能力。
現實卻沒想象中那麼美好,希特勒最後還是沒帶領德國走到這一步,在入侵蘇聯的時候高估了自己,最終斷送了德國的最後一點元氣。
-
4 # 王祖蔭1
要我當一回希特勒的幕僚嗎?試試吧。蘇聯戰敗,仿法國處理。解散蘇聯。烏克蘭,外高加索由德國派員監督。俄羅斯壓回初始狀態,在烏拉爾以西設俄羅斯(維希式)政府。烏拉爾以東劃歸德國殖民地。中亞各國為德僕從國。日本肯定不服氣,你丫擴張到我家門口了?趁火打刼,派兵攻佔遠東。於是德日開戰。日本又打中國,又打英美,又打德國,真瘋了。只有失敗。然後德國又和美國打。這下德國吃不消了。建議希特勒停戰言和。聽不聽由他吧。本幕僚責任完結。謝謝過目。
-
5 # 諶人
“海獅”(佔領英國)、“巴巴羅莎”(佔領蘇聯歐洲部分),是希特勒稱霸歐洲的最終計劃。
二戰後,沒有資料或德國高官回憶證實,希特勒打敗蘇聯後,還有下一個目標。
具體分析一下
第一,有種說法,德國日本軍隊準備在印度洋會師。也就是說,德軍至少還要佔領中東。但沒有任何蛛絲馬跡證明,德國準備實施這樣的行動。
第二,打敗蘇聯,實現了希特勒的理想,他不會尋求繼續擴張。
希特勒的理想是用武力為德國奪取“生存空間”。
受德意志陸權國家意識限制,他把生存空間定義在歐洲大陸上,版圖是一戰前德國領土面積的兩倍,即108萬平方公里左右。
蘇聯版圖大,人均土地是德華人的18倍。德國只能選擇從那裡奪取。這是德國進攻蘇聯的直接原因。
德國若奪取了蘇聯歐洲部分,希特勒理想的“生存空間”綽綽有餘。他會收手。
第三,用不用重新進攻英國。
蘇聯滅亡,英國大勢已去,美國對英援助也會收手。英國除了投降,就是求和。只要英國承諾不再染指歐洲大陸,希特勒會放過英國。原因是
①,希特勒認定盎格魯·撒克遜人是優秀人種,也應該有生存空間。
②,英華人可以靠透過經營殖民地、海上貿易,由劣種民族去養活。而這些,希特勒不屑一顧。
希特勒沒有下一個目標,注意力轉到有效統治歐洲,當大地主。
-
6 # 江城漁民愛龜龜
希特勒的目標就是征服東歐,蘇聯,把他們變成殖民地,掠奪資源,擴大自己的生存空間。和英國之間,只要英國承認德國的既得利益,就不會太為難人家。如果到那個時候美國還是沒有介入,日本也沒有徵服中國,希特勒大致會幫助日本徵服亞洲和中國,這樣義大利控制非洲,德國控制歐洲,日本控制亞洲,世界如果照此發展,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也就沒有美國的最後崛起,所以美國看準了機會介入,並且壓對寶。
-
7 # 手機使用者70192089180
這個看似沒有回答的問題,實際已經做出了回答。1931年9月18日,日軍兵發東方某國東北,同年,東北.全境淪陷。1939牟9月,德軍閃擊蘇聯。如果德國入侵蘇聯獲勝,它必然從遠東地區南下與日本關東軍會合,然後合兵一處,共同吞併亞洲,進而入侵澳洲。然後,這三個軸心國再自己對打,一定要分出地球霸主不可。現實中,德,日,意已簽有協議,計劃就是這麼安排的。
(碧中)
-
8 # 山上的風
歷史資料顯示:狂人希特勒的計劃中,若搞定蘇聯後,他的下一個目標應該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希特勒的目標中之所以要先搞定蘇聯,是因為布林斯維克的理念和希特勒納粹主義的理念截然相反,在消滅這個異教徒後,就可以瘋狂掠奪豐富的蘇聯資源,樹立起一個親德國的斯拉夫人組成的傀儡政府。讓日耳曼民族高高地屹主世界之巔,堅決剷除猶太復國主義的土壤,同時把世界各地正在興起的反封建反殖民地鬥爭統統的消滅在德國軍隊及盟軍的程序中。
搞定蘇聯回過頭來再收拾英國,有很多不確定性,雖然英國那時就在受到德國空軍的圍剿,但由於因英吉利海峽的存在以及德國海軍噸位上的落後,以及美華人對英華人的大力支援,想打到倫敦去也不現實,估計會維持現狀,不過對於歐洲幾個中立國來說,肯定是要拜服在納稅旗幟下的。
在日爾曼歷史上曾有兩大帝國:
一個是神聖羅馬帝國。它以德國奧地利為中心,只有英法兩個國家未曾對向其臣服過,
一個是德意志帝國。是俾斯麥領導的統一戰爭後而建立的德意志帝國,打敗法國,奧地利橫行一時。
希特勒的認為,他建立的帝國一定要比前兩個帝國更偉大,更能讓日爾曼民族比起其他民族來要更優秀更高人一等。
-
9 # 戰略論
這個幾乎不用考慮,肯定是英國了,希特勒打蘇聯就是擔心英國和蘇聯聯合,現在蘇聯打敗了,那就必須轉過頭來對付英國了。美國和德國之間隔了一個大西洋,在沒有建立強大的海軍之前,德國對美國是無從下手的。
從軍事角度來看,德國對付英國還是老一套,依靠是利用空軍和海軍潛艇部隊對英國本土進行全面的封鎖。唯一不一樣的就是德國打敗蘇聯後,其陸軍和空軍的大部分都得以騰出,用於地中海戰場,這也是唯一可以投入陸軍使用的戰場。一面德軍會大大加強隆美爾的非洲軍團,使其具備向埃及做深遠突擊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蘇聯結束戰爭的德軍南方集團軍群主力極有可能會經高加索向南進入地中海,從北面攻向蘇伊士運河和伊拉克、埃及等敵,對英軍形成兩路夾擊的態勢,最終將英軍逐出地中海。
希特勒一直認為英國之所以敢於堅決的抵抗德國就是因為有蘇聯的存在,只要蘇聯存在英國就可以聯合蘇聯一起挑戰德國的歐洲霸主地位,如果打敗了蘇聯,那麼英國也會最終屈服。希特勒無法同時應付海上和陸上的雙重威脅,德國的工業實力僅夠維持一支強大的陸軍或者一支強大的海軍,而無法同時維持。所以在擊敗蘇聯後,希特勒將裁撤相當數量的陸軍,轉入全力發展空軍和海軍,最終佔領英國本土,以及冰島等大西洋上重要島嶼,只有佔領這些島嶼才能使德國的西線一勞永逸的不受海權的威脅,那些島嶼是重要的兩棲登陸的反攻基地。這樣德國就真的不再受到任何嚴重的威脅了,德國的安全將得到絕對的保障。
不過在德國繼續對付英國的同時,也極有可能對東亞的盟友日本實施軍事援助,派出海軍甚至一部分陸軍協助日軍夾擊印度,這裡是盟軍最重要的反攻基地,時刻威脅著軸心國的地中海和東南亞區域,只有在佔領印度,控制印度洋後,軸心國的勢力範圍才算是真正聯絡起來,尤其是建立其關鍵的陸地連線,不再像之前那樣各自處於較為封閉的戰場。他們的海軍、空軍甚至陸軍可以實現聯合行動,最終實現全球的擴張。最終的決戰將是軸心國和美國的決戰,而僅靠美國抵抗坐擁三大洲的軸心國勢力勝算是在是太低。
-
10 # 會意而忘食
無知,希特勒打蘇聯是被逼的。
德國不打蘇聯,再過幾年,蘇聯必然進攻德國。這早已是人所共知的了。而蘇聯打芬蘭時的拙劣表現,再加上幾乎殺掉了幾乎全部的高階將領,使得希特勒覺得機不可失,必須進攻蘇聯。
德國應該沒有太長遠的計劃,他只不過是想抱一戰的仇。法國拿下了,英國其實拿不拿得下並不是太重要。只不過蘇聯太可怕,一定要毀掉它。
德華人第一年進攻晚了一些,雖然導致了被動,但仍舊在蘇聯堅持了三年,佔領了油田。只是後來美國居然援助蘇聯。而德華人國家還是太小,綜合國力不行。所以最後必然失敗。
希特勒到底想幹什麼沒人知道,他只是替歐洲人殺了猶太人,替西方國家去消滅蘇聯。他如果打敗了蘇聯,英美會歡欣鼓舞,蘇聯這個社會主義國家就不存在了。然後英美德會走到一起,討論利益分配。估計還是把德華人以前的東西還給德國。停止屠殺猶太人。蘇聯解體。
這樣也就不存在冷戰了。世界完全是另一個模樣。
總之,英美德本來就都是日耳曼人,他們的共同敵人只有蘇聯。
-
11 # 大霖論歷史
筆者認為是英國!
戰爭狂人希特勒的戰略思維真的是一般人難以捉摸透的。
西線作戰結束後,納粹德國基本上將整個中歐、西歐全部納入囊中,特別是奪取了全歐大部分工業區,獲得了空前龐大的戰爭潛力,虎視眈眈的看著海峽對岸那個掌控著全球最大的殖民帝國——英國。
但是志得意滿的希特勒卻沒有要征服英國的心思,這主要源於他發自內心對英國和不列顛民族的一種敬意,他認為要想振興西方世界,需要陸權大國——德國和海權大國——英國合作。
在戰爭發動之前,英華人藉助希特勒這種心態想在歐洲搞平衡,當德國發動對波蘭的戰爭後,英華人意識到了希特勒的真面目,不敢再隨便言和。
但是匪夷所思的是,希特勒居然不忘初衷,在飲馬英吉利海峽後重新向英華人伸出了求和的橄欖枝。 面對西Continental沉、自身又剛剛經歷了一場慘敗的嚴峻局面,英國國內出現了強烈的議和暗流,這些人多半被希特勒的赫赫武功嚇破了膽,認為以目前英國的力量於德華人開戰無非是自取滅亡,不如趁著希特勒開出的和談價嗎還不算太低,就坡下驢,與希特勒言和。
只有以丘吉爾為首的主戰派認為目前英國尚有實力與德國一戰,國際局勢轉換的因素還存在。首先是英國背後還有一個潛力強大的美國支援,美國要想不被這場世界大戰淘汰,就必須加入Continental戰團,而英國則是美華人唯一可以借力的國家。再者,英國雖然軍力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但是還有一道讓幾千年來無數Continental英雄競折腰的英吉利海峽,完全可以成為英華人進可開關擊敵、退可閉關自守的戰略屏障。更重要的是,英國如果持續抵抗,就會增大原本就面和心不和的蘇德同盟瓦解的因素。
相反,一旦英國向希特勒屈服,那麼不僅僅是向德國屈服這麼簡單,而是向整個法西斯陣營屈服。屆時,一心想要重溫羅馬帝國舊夢的義大利會在英國在巴爾幹半島和北非的勢力範圍下手切割,亞太的日本則會將馬六甲海峽以東屬於英國的殖民地收入囊中,完成大東亞共榮圈。這樣一來,就等於是法西斯國家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幾代英華人建立起來的日不落帝國零敲碎打的瓜分乾淨了。
於是,丘吉爾不顧國內多數政客的反對,堅決主張與希特勒血戰到底!
對於丘吉爾這種頑固派,希特勒自然心涼了半截,本來是帶著朋友之道與英華人談合作,卻沒想到丘吉爾卻理性到了神經敏感。思索再三,希特勒決定以戰逼和! 在接下來的不列顛空戰中德國戰爭機器終於暴露出來尺有所短的弱點,英國的國際形象得到空前提高。原本想要和德國一道瓜分英國在海外殖民地的義大利、日本此時也開始猶豫不決,而蘇聯則趁著德國在西歐力扛英國的時候在東歐一步步拓展地盤。 這就讓希特勒開始有點坐立不安,戰略思維也開始出現混亂。
他本來是因為英國不好對付所以才聯合蘇聯,現在卻又因為英國的持續抵抗讓蘇聯漁翁得利,甚至是義大利、日本這兩個夥伴對自己也有點離心離德。於是,希特勒便自欺欺人的認為英國敢於抵抗完全是因為蘇聯的存在,幹掉了蘇聯,英國也就大勢己去了。
於是,希特勒想要來一次急如閃電的突襲先放倒東面的蘇聯,再回過頭來收拾那個不識抬舉的英國。正如前文說到的,希特勒想要統治歐洲,建立一個世界性的大國,就不能忽視掌控著全球大多數制海權的英國,無論是征服還是合作。
-
12 # 軍武小咖
我們現在說希特勒是一個戰爭狂人,其實這樣的敘述並不是完全正確,咱們在最本質看希特勒發動戰爭的原因,是因為當時希特勒奉行的極端種族主義,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闡述了,當時奉行的政策,高貴偉大的日耳曼人應該獲得廣袤的土地和大量的資源,理應享受這些,低賤的斯拉夫人怎麼能擁有這麼廣袤的土地和資源呢?
對於英國希特勒認為盎格魯撒克遜人和日耳曼人接近,也可以說的上是優秀的民族,可以聯合。開戰前夕希特勒並沒有進攻英國的打算,甚至都沒有相關登陸艇的研究,後來在敦刻爾克希特勒故意放走20多萬英國遠征軍和納粹的副元首赫斯單獨去往英國也可以在側面證明,最起碼到這個時候德國還是想和英國講和的。當時希特勒的戰略重點主要是在東歐和蘇聯的廣大區域。
至於對於一戰德國簽署的《凡爾賽條約》我認為希特勒只是利用了德國的復仇情緒,當然了這是也是一部分客觀原因。希特勒當時的戰略重點實在東歐和蘇聯地區。對於法國則是進行一戰中進行報復,畢竟當時簽署《凡爾賽條約》時,就屬法國喳呼的最歡,並且打下法國,就有了一個安全的大後方,希特勒也知道兩線作戰是兵家大忌。
至於英國他是一直想要講和的,當時希特勒本以為英國會做山觀虎鬥,看德國和蘇聯打,在一邊坐收漁翁之利,讓希特勒沒想到的是,丘吉爾這個老狐狸拒絕了希特勒的建議,冒著本土遭攻擊的風險也要單獨抗衡當時戰無不勝的德軍。事實證明,從反法西斯的觀點看,丘吉爾當初的決定無疑是正確的,英軍有效牽制德軍,使德軍處於兩線作戰的戰略被動局面,為反法西斯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按照希特勒的種族主義,當時在希特勒放出講和的訊號後,英國能和德國講和希特勒攻佔蘇聯以後是不會為難英國的,但是丘吉爾傷了希特勒的心,我待你如初戀,你傷我千萬遍,丘吉爾堅持抗衡德國,那這樣,一旦希特勒攻佔蘇聯,得到了蘇聯龐大的工業基礎和豐富的資源,下一個目標英國無疑了,在這種情況下,那怕有美國的支援,我認為英國也不會堅持太長時間,但是歷史沒有如果,在進攻蘇聯的途中希特勒就已經輸了,他沒有機會再下以後的棋了。
-
13 # 這些年的思念
其實希只是比世人看的遠,地球只有統一,集中力量資源發展科技不斷進步,在未來才能防止自我毀滅和抵住外星的入侵。而統一最大的敵人就是種族和不同文化,秦為什麼要焚書坑儒呢。現在各自為政,每天為所為的國家利益宗教信仰打的不可開交。有的國家在努力保護環境有的國家肆意破壞,大多國家都在為發展犧牲環境把人類推向毀滅。而科學技術因為政治,文化,宗教等因素不能相互融合取長補短,導致發展緩慢。若不統一終有一天人類將會被自己毀滅或被外星奴役
回覆列表
毫無疑問,希特勒下一個進攻目標,當時當然是納粹德國稱霸歐洲的最後一個障礙——英國。
在覆滅波蘭、征服北歐、閃擊法國、征服巴爾幹半島之後,閃電戰之下所向披靡的德國納粹大軍,統治整個歐洲僅剩兩個對手,一個是位於歐洲東部的龐大紅色巨人蘇聯,另一個,則是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的英倫三島。
為了避免德國陷入第1次世界大戰期間兩線作戰的局面,希特勒在滅亡法國之後,最先試圖佔領英倫三島。因此,希特勒對於英倫三島發動了海獅計劃,試圖利用納粹德國強大的空軍力量征服英倫三島,然而,這一計劃在英國頑強的抵抗之下,最終失敗了。
希特勒
當然,海獅計劃的失敗並不影響希特勒的野心,因此,他將目標轉向了英法等國最希望德國打擊的目標——紅色巨人蘇聯。對於此時的希特勒而言,蘇聯雖然龐大、人口雖然遠超德國,但是卻並非不可戰勝。
因為,蘇聯在第一次蘇芬戰爭的拙劣表現和斯大林對於蘇聯紅軍的大清洗,都使德國信心大增,而且,此時蘇聯的科技實力並不如德國,其軍隊的裝備先程序度也距精銳的納粹軍隊有一定的距離。
再加上希特勒對於無往不利的閃電戰的迷信,最終1941年6月22日,德國在蘇德邊境集結了德軍及其同盟國友軍550萬人,發動了對蘇聯的全面進攻。著名的巴巴羅薩計劃正式實施。在納粹德國及希特勒的原計劃中,只需要三個月就可以滅亡工業實力不弱於自己的蘇聯。其狂妄程度,比之叫囂著“三個月滅亡中國”的日本猶有過之。
著名的巴巴羅薩計劃
如果按希特勒的原計劃,滅亡蘇聯之後,獲得蘇聯的豐富資源尤其是石油,廣闊而肥沃的土地和廉價而豐富的人力資源之後,德國統治整個歐洲大陸的最後一個障礙,就只剩下日不落帝國英國了。
那麼,希特勒的下一個目標,當然是整合整個歐洲大陸的科技、軍事力量,集中兵力攻佔英倫三島,徹底成為歐洲大陸的主人。當然,即便是佔領整個歐洲,依然不是希特勒的最終目的,稱霸整個世界才是納粹德國的終極目標。
納粹德國狂熱群眾
然而,希特勒萬萬沒想到,蘇德戰場上蘇聯紅軍的頑強抵抗,徹底粉碎了他稱霸世界的迷夢。在慘烈的蘇德戰場上,曾經所向披靡的德國軍隊再沒有了往日的氣焰,雖然德國軍隊依然保持著強大的戰鬥力,但是,在蘇聯頑強的抵抗之下和前仆後繼的犧牲之下,德國軍隊最終在寒冷的蘇聯折戟沉沙。
據統計,二戰期間,超過90%以上的德軍傷亡出現在蘇德戰場上。被希特勒視為下一個進攻目標的英國,反而因此躺贏,英美聯軍甚至直到1944年,蘇德戰場上形勢已經明朗的時候,才出兵登陸歐洲大陸。英國也因此成為二戰主要參戰國中傷亡最小的國家之一。
當代英國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