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木怡天下
-
2 # 龍龍88416331
美製MIA2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裝五十五發,以色列的梅卡瓦不載步兵能裝一百五十發,五九或者T54/55老式一百炮是四十多發,至多五十發,要是換裝105毫米線膛炮或者俄製125炮彈藥少之又少分別是四十發和三十發左右,俄製T72/80/90裝彈在四十八發左右
-
3 # 現代兵器雜誌
坦克裝載炮彈的數量多少,通常取決於坦克載彈空間、炮彈的型別、尺寸大小等等因素的限制。
二戰時期,坦克火炮口徑較小,彈藥體積也相對較小,可以攜帶較多的炮彈,基本的主炮彈藥是在70~80多發,有的超載達到百發以上。比如,德軍“虎”式坦克早期型號載彈量為88毫米炮彈92發,中後期型號滿載火炮彈藥量達到100多發。蘇軍T34/85中型坦克載彈量為85毫米炮彈56~60發、IS-2重型坦克載彈量為122毫米炮彈59~71發,美軍M-26“潘興”坦克載彈量為90毫米炮彈70發。
從二戰後發展到現在,現代坦克越來越強調穿甲能力,火炮口徑和藥室容積大幅增加,炮彈體積也隨之急速增大。當代主戰主炮的口徑發展到120毫米左右,坦克炮彈的體積和重量都遠遠超過二戰時期,形成了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等主要炮彈型別,有的坦克還可以發射炮射導彈。現代主戰坦克不只裝載火炮彈藥,通常也會攜帶一些機槍子彈,而機槍的子彈同樣也會佔據一定量的載彈空間。因此,現代坦克裝載火炮炮彈的平均載彈量在40發左右。
從公開資料看,不同國家主戰坦克的載彈量都不相同,美國M1A2坦克載彈量為120毫米炮彈40發,M60A3坦克載彈量為105毫米炮彈63發,M48A5坦克載彈量為105毫米炮彈54發;俄羅斯T-90坦克載彈量為125毫米炮彈43發,T-80坦克載彈量為125毫米炮彈36發;德國豹2A6坦克載彈量為120毫米炮彈42發,以色列“梅卡瓦”坦克載彈量為120毫米炮彈62~85發,英國“挑戰者”坦克載彈量為120毫米炮彈50發,日本90坦克載彈量為120毫米炮彈40發。
坦克載彈量不是越多越好
坦克裝多少也看炮彈大小
-
4 # 兵工科技
圖注:“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
一輛坦克可以裝多少炮彈,在術語上稱之為一個“基數”,一般而言現代主戰坦克要在火力持續性、炮彈存放空間等因素之間反覆權衡、取得平衡,才能確定炮彈的“基數”,縱觀當今世界上主流的第三代、第四代主戰坦克,這個基數約在40、50餘枚之間。
坦克用來設計儲存炮彈的地方其實不多,主要包括駕駛員旁邊、炮塔尾艙、炮塔座圈下方等幾個地方,一般而言炮彈也分置在坦克上的兩到三地方。其中一半左右的炮彈位於主彈艙裡,如果有自動裝彈機則放置在裝彈機上,另外一半則作為備彈放置在其他地方。
這裡舉三個例子:
第一是美國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它沒有自動裝彈機,總共備彈55枚,其中44枚儲存於炮塔尾艙的主彈艙內,8枚存放於車體的裝甲彈艙,其餘3發位於炮塔吊籃底板的防彈箱內。
第二是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它有自動裝彈機,備彈40發,其中22發位於自動裝彈機上,剩餘位於車體內彈架上。
第三是俄羅斯T-90主戰坦克,它也有自動裝彈機,備彈42發,其中22發置於自動裝彈機內,20發放置在車體和炮塔內的彈架中。
也有比較獨特的例子,例如以色列的“梅卡瓦”IV主戰坦克,除了大部分彈藥放在炮塔座圈下方的彈架內,還在車身後方設計了2個外接的旋轉式彈匣,每隻彈匣可容納5發炮彈,炮彈的型別由車載計算機統一管理,這可以防止彈藥殉爆而造成對乘員的傷害。
-
5 # 官塘院子的舊時光
炮彈多沒有用。坦克在二戰多是步坦協同,大規模坦克戰究極對比是效能,跟炮彈多少一點用沒有。現代戰爭,坦克也是協同,打坦克方式多樣化,武裝直升機、RPG、反坦克導彈各種打你,炮彈多就行?
-
6 # 赤耳說
這主要看坦克火炮口徑和是否有裝彈機,50口徑以下裝100~150發以上沒問題,75~100之間裝個7.80發沒問題,105~130裝28~55發左右,當然還有變態的梅卡瓦能裝個7.80發。如果有裝彈機的現代坦克一般裝彈機裡面有22~28發之間。
-
7 # 隨談君
一般4、50發,最多80多發。
中國的坦克:
59坦克100炮彈34發,69坦克105炮彈44發,96坦克125炮彈40發,99坦克125炮彈39發
外國的車:
豹2A6坦克120炮彈42發,梅卡瓦坦克120炮彈62發(最多到85發),挑戰者坦克120炮彈50發,M1A2坦克120炮彈40發,T-80坦克125炮彈36發,T-90坦克125炮彈43發,日90坦克120炮彈40發,M1A2坦克120炮彈40發。
-
8 # 軍武次位面
一輛坦克的一個彈藥基數要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一般是在一次戰術突擊的預計作戰時間、坦克本車火力持續性、車體內部總空間、成員體力限度等多個因素的影響範圍內取一個最優解,這個最優解就是一輛坦克的攜帶彈藥的總數。
不同時期的坦克攜帶坦克炮彈的總數是不一樣的,一戰時期的那種相對原始的坦克就不提了,以坦克被大規模用於戰役突擊任務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例,彼時由於西方各主要國家裝備的坦克炮口徑普遍為76毫米或85毫米,88毫米以上的重型坦克炮數量相對較少,坦克炮彈多使用定裝藥筒,體積較小,重量較輕,坦克的彈藥基數普遍較大。以德軍著名的“虎”式坦克而言,其彈藥基數就高達90發,而相對較小的“黑豹”坦克,也有76發炮彈;蘇制T-34/85坦克在炮塔地板下、炮塔後部共裝備有60發坦克炮彈,就連IS-2型重型坦克也裝有122毫米坦克炮彈50發。
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現代坦克對於穿甲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也帶來了坦克炮彈的裝藥量、炮彈總長度、坦克炮口徑的大幅度上升,自然地坦克炮彈的體積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有了巨大提高;同時,坦克本身的裝甲越來越厚,又因為資訊互動與精確射擊的需求,安裝的電子裝置、專用器材越來越多,坦克內部越來越具有“寸土寸金”的性質;而現代坦克對於滅火抑爆效能的要求,又決定了坦克炮彈不能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一樣隨意放置在坦克炮塔內部、車體四周等危險的被彈地帶。因此,現代坦克往往選擇在兩個位置存放坦克炮彈,一是炮塔尾部,二是車體下方。存放的坦克炮彈數量也不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坦克炮彈數量多,比如美製的M1A2sep坦克就只攜帶44發120毫米坦克炮彈,俄製的T-80U坦克在自動裝彈機裡只能攜帶22發坦克炮彈(另有20發備用彈),大多數第三代主戰坦克彈藥攜帶量在40到50發左右。
-
9 # 區域拒止
不同坦克載彈量是不同的,但在一定的發展時期,各型坦克的載彈量是有相似性的。
在剛剛出現時,坦克的定位往往是支援步兵,對火力持續性要求較大,而坦克上搭載的火炮口徑較小,彈藥體積也不大,而那時的坦克搭載裝置少,外形設計考慮也較少,故內部空間較為充裕,因此在坦克內能佈置彈藥架的位置很寬裕,這時的坦克載彈量一般都比較大,著名的雷諾FT17坦克,載彈量就達到了237發。而德軍的A7V最大能裝載300發57毫米炮彈,設想中的K型車,則能裝載多達800發77毫米炮彈。
圖為a7v坦克,最左側為炮手,炮手身後的鐵箱子就是彈藥架。
在後來的發展中,坦克設計思路逐漸變化,投影面積與傾斜等效開始被重視,這些提高坦克生存能力的外形設計直接壓縮了坦克內部空間。再加上反裝甲的需要,坦克炮的口徑越來越大,彈藥體積也越來越大,而某些危險部位又不適宜儲存彈藥,所以留給彈藥架的空間逐漸小了起來。
但此時支援步兵仍然是坦克重要的職責,人們還是會盡量提升坦克的載彈量,內部空間較大的虎式坦克仍舊設計了92發的彈藥架,而內部空間相當窘迫的T34-85也能夠攜帶56發彈藥,而隨著戰爭的繼續,反裝甲任務的重要性不斷提高,最終擠壓了坦克其它所有職能,坦克的職能開始變得簡單明瞭——摧毀敵人的坦克,彈開敵人的炮彈。而傳統的反步兵與支援任務都被擺在十分靠後的位置。
圖為is3坦克,可見其內部見縫插針式的彈藥佈置
在此思路下設計的坦克外形更加低矮,裝甲傾斜角度更大,而火炮口徑也更大,彈藥體積相對也更大,而且,為了更有效的發現與摧毀敵方坦克,新的坦克還要攜帶更先進的光學與彈道計算裝置。
此時,縱使設計師在狹小的車內絞盡腦汁佈置彈藥架,彈藥攜帶量還是不可避免地下滑,著名的IS2與IS3坦克彈藥基數僅為28發。而為了對抗它而設計的“征服者”在車體比它長820毫米,車寬比它寬849毫米,車高比它高900毫米的情況下,載彈量也只提升到35發。
圖為全內構模型所展示的m1坦克彈藥架
在而後的發展中,坦克車體不斷擴大,裝置不斷增多,而同口徑的炮彈體積卻在不斷減小。現代主戰坦克為了維持一定的持續作戰能力,一般都把彈藥基數設定在40發左右,而某些例外的型號—如梅卡瓦坦克,能利用尾艙攜帶更多的彈藥。
-
10 # 貞觀防務
在坦克的技術資料中,我們往往會聽到“炮彈基數”這個詞。炮彈基數指的是坦克在單次作戰中攜帶炮彈的標準數量,並不代表就只能攜帶這麼多。通常情況下,炮彈基數只是方便後勤運輸和計算彈藥的一個標準。
圖為59式坦克
舉個例子。59式坦克的炮彈基數為39發,而99A坦克的彈藥基數為41發。但是這僅僅是個“標準”,在戰時會根據實際需要來安排榴彈、穿甲彈、破甲彈的數量。
圖為99A坦克
99A坦克車體內空間較為寬闊,且炮塔外部也有儲物籃。如果並不是戰鬥狀態行軍,可能還會讓後勤將炮彈放置在坦克外部儲物籃內,以減輕後勤的壓力。另外在戰前,車組成員還有可能會壓縮自己的活動空間,多用來放置炮彈。因此,坦克的裝彈數量往往是浮動的。
圖為炮彈圖片
如果單以炮彈數量為答案,那麼二戰時期的二號坦克是最多的:其一門20mm坦克炮,彈藥基數為18個10發彈夾180發炮彈。
-
11 # 不知不言823
現代坦克受內部空間制約不可能裝大多彈藥,美國坦克炮彈採用發射藥我彈頭分裝方式,備彈一般48發,而中國坦克炮彈為一體化,備彈52發。
-
12 # 雲遊霧裡櫻兒遠方的詩
59坦克100炮彈34發,69坦克105炮彈44發,96坦克125炮彈40發,99坦克125炮彈39發。而國外坦克炮彈裝載量是這樣的:豹2A6坦克120炮彈42發,梅卡瓦坦克120炮彈...
-
13 # 咖哩咖哩醬
太多的殼是無用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坦克大多與坦克配合使用。大型坦克戰的終極比較是效能,這對炮彈沒有多大用處。在現代戰爭中,坦克也是可以協調的。有多種對抗坦克的方法。武裝直升機,RPG和反坦克導彈與你們作戰。剛好有貝殼?
-
14 # 海事先鋒
坦克裝的炮彈很多,一般來說都足夠坦克用幾天時間的。一輛坦克的標準裝彈量,叫做一個“基數”,就現代坦克來看,一輛坦克可以裝40-60枚炮彈,二戰時期的坦克裝的彈藥更多,畢竟那時候的炮彈尺寸小,所以當時可以裝60-90枚。
現代坦克裝的炮彈少,也因為坦克內部空間變小了。有人說這不可能,因為現代坦克的尺寸比二戰時期大了很多,有些坦克的炮塔都比二戰坦克的車體還大。這沒有錯,但是現代坦克內部的裝置也變多了,什麼彈道解算計算機、觀瞄裝置、自動裝彈機之類的,加上各種顯示屏,坦克內部也是擁擠不堪。
圖為M1A2坦克的炮塔尾部彈艙結構圖。
現代坦克存放炮彈的地方也各不相同。美國、歐洲等西方國家制造的坦克,大都使用炮塔尾艙裝彈,這樣的好處很多,首先就是可以在炮塔內劃分兩個相對獨立的艙室,裝彈藥的尾艙和駕駛艙隔開,隔離的部分使用凱夫拉裝甲製造,以減少坦克炮彈殉爆造成的殺傷 。另外,尾艙內的彈藥可以使用整裝彈,全尺寸的長杆穿甲彈,有利於發揮坦克火炮的威力。
圖為炮塔下的座圈裝彈。
但是尾艙裝彈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大都沒有自動裝彈機,需要人力裝填。說到這裡,馬上會有人站出來說,人力裝彈的爆發射速比自動裝彈機要快 。這沒有錯,問題是一次戰鬥,裝彈員可以打幾次爆發射速的?他的體能是有限的。倒是使用自動裝彈機的蘇俄坦克,雖然射速一直都是勻速,但是在一場大規模戰役中,所有坦克的射速都是恆定、快速的,總得彈藥發射量比人力裝填要快得多,突出了機械化大兵團作戰的特點。
圖為日本90式坦克的炮塔尾部彈艙。
俄羅斯的3代坦克,大都配備自動裝彈機,而且使用體積較小的卵型炮塔,因此他們的彈藥大都放在座圈處。當然,俄羅斯最新的T-90M坦克也有焊接炮塔和尾艙,但他也只是把部分炮彈放在尾艙,大部分炮彈還在座圈。放在座圈對於坦克而言是更為安全的,畢竟駕駛艙那個位置有最好的防護,相比於炮塔尾艙,顯然更難發生殉爆。
圖為俄羅斯T-90M坦克,他也使用了巨大的炮塔,有了尾艙裝彈。
但是問題在於,蘇俄坦克的座圈裝彈,使得坦克炮彈一旦發生殉爆,那就直接車毀人亡了,炮塔就會被座圈的劇烈爆炸衝上天。所以,我們看到很多蘇俄坦克在被擊毀後,都是飛炮塔的形象,相比而言,西方坦克即便是被擊毀,炮塔也大都還在。不過使用座圈裝彈後,蘇俄坦克可以用自動裝彈機,這對於射速而言,是個好處。
圖為美國M1A2主戰坦克模型。
這裡我們可以舉幾個例子:比如美國的M1A2坦克,他的裝彈數量是55發;法國的勒克萊爾坦克,裝彈數量是40發;俄羅斯的T-90坦克,裝彈數量是42發。二戰時期的坦克裝彈量更大,虎式坦克有92發炮彈,黑豹坦克有76發炮彈,所以當時的坦克火力持續性比現在要好一些,畢竟那時候都是坦克叢集作戰,多幾發炮彈,就多幾分勝算嘛;現代戰爭中,坦克已經不算是決勝兵器,因此炮彈也就無需那麼多了。
-
15 # 石海釣沉
主要看坦克炮口徑,105mm口徑的話,大概能隨車攜帶44至48發,如果是120或125口徑的話,也就只能帶30多發了。
回覆列表
坦克主要分輕型、中型、重型三種。重型坦克由於噸位大,越野效能差。現在基本坦克製造大國都不再生產。最常見的是中型坦克,中型坦克由於設計初衷不同,載彈量不太相同。但一般是36到60枚之間。
另外,坦克上還備有兩種機槍彈,大概是四千到六千發之間。我國96/99坦克載彈量大概是42發左右,與世界主流坦克比,屬於中等水平。最後說一下,坦克戰力如何,肯定不是取決於載彈量。一輛雷達火控系統、機動性、穿甲能力,以及防護效能都突出的坦克,才是名副其實的“陸戰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