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建章君
-
2 # 婦女之友小光頭
合縱、連橫,合縱是集東方六國之力攻秦乃至滅秦(僅有一次合縱為伐齊),連橫是秦國與東方六國之一二聯合分解六國聯盟並攻打蠶食六國土地。
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國力增強,秦國君主開始了歷代先祖夢寐以求的東進攻勢。隨著魏國在桂陵之戰、馬陵之戰的失敗國力下降失去了霸主地位,面對日益強盛的秦國咄咄逼人的東進政策,無力抵抗。犀首公孫衍提出聯合東方六國攻打秦國的合縱策略也開始受到東方六國重視,紛紛支援公孫衍的"合縱"。韓國、齊國、燕國、趙國、楚國、魏國皆以事屬犀首,於公元前318年集合六國聯軍(還聯合了義渠西邊打輔助)攻秦至函谷關,秦軍主動出擊六國聯軍大敗而歸。第二年秦宗室贏疾在新餘大敗三晉聯軍斬首八萬。
公元前298年因在秦國受辱,孟嘗君發起了齊魏韓三國攻秦之戰,聯軍攻破函谷關,因秦軍精銳在楚國,秦國割地求和。
公元前247年因魏國遭受秦國蒙驁攻打,信陵君復歸魏國任上將軍,趙楚韓燕五國發兵支援魏國擊退蒙驁並打至函谷關,秦軍閉關據守聯軍勝利。
趙國將軍龐煖於公元前241年倡導趙楚燕魏四國攻秦之戰,因楚國背盟撤軍而告終。
還有一次針對齊國的合縱,前287年,蘇秦倡導齊趙韓魏楚五國合縱抗秦,大軍集結期間齊湣王出兵滅了宋國,引起列國的不滿,將矛頭轉向齊國。前286年,燕韓趙魏秦合縱攻齊,齊國差點滅國,就此衰落。
蘇秦作為後世最知名的合縱家在當時主要成就是促進了六國聯盟的產生,佩六國相印,趙王封他為武安君。蘇秦的六國聯盟主要是政治上而非軍事,以齊湣王出兵滅宋國而告終。
連橫由張儀提出,主要是瓦解六國聯盟。秦國拉攏魏國瓦解三晉聯盟,拉攏楚國瓦解齊楚聯盟,拉攏齊國瓦解六國聯盟。秦昭王時期範睢又提出遠交近攻策略,結交齊國燕國黑起屁兒打韓趙魏楚。
綜上所述合縱特點為多打一,更多偏軍事手段;連橫為分化瓦解,以政治外交手段為主。
-
3 # 先秦史
縱橫,合縱連橫是也,是三教九流中九流的一種。它是戰國時期尤其是中後期被各國充分利用一種外交、政治手段,實質是軍事、政治聯盟或妥協。
"縱橫"一說是由縱橫家的鼻祖蘇秦首先提出,這也是蘇秦本人對於縱橫學最大的貢獻(關於蘇秦的事蹟多為錯位穿插或者杜撰)。真正把它發揚光大的是張儀、公孫衍和範睢等人,其中得益於連橫的天然優勢,張儀和範睢主持的連橫之術作用更加突出。其實,縱橫之術的運用由來已久,比蘇秦提出這個概念要早的多。蘇秦只是第一個提出這個概念的人,此後的縱橫家的名稱也隨之產生,縱橫之術也被更廣泛的利用。縱橫之術本身並不具有專門的物件,從字面理解,縱向的合作或者妥協就是合縱,橫向的合作或者妥協就是連橫。到了戰國中後期,縱橫變成固定式。合縱,即合眾弱以攻一強,它被韓趙魏等國利用最多,有時候燕國和楚國也會加入,比如修魚之戰。連橫,即事一強以攻眾弱,被秦國利用的最多,齊國也偶爾運用,代表戰役宜陽之戰、秦滅六國等。秦國能夠充分利用起縱橫之術,是其崛起的重要原因。範睢的"遠交近攻"屬於新時期一種縱橫之術,為秦國滅六國拉開了序幕,也為最終統一六國提供強有力的支援。
回覆列表
縱橫是合縱與連橫的並稱。
戰國時期,而不是所謂大秦帝國(問者指秦朝?),存在著一批縱橫家,他們是一些謀士,或者可稱為當時的職業外交家,在各個諸侯國中游說,為各個國家提出各自的地緣戰略博弈方略。
這些縱橫家都長袖善舞,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最著名的有蘇秦與張儀。
蘇秦一人拜六國相,他是搞合縱的,即把秦國東方的其他六國遊說至一起從北到南縱向的合起來對付秦國,因此稱為合縱。
張儀則是負責為秦國破壞合縱的,他各個擊破,去說服六國單獨來與秦國合作聯盟,從地理上來看是東西向的相連,所以就稱為連橫。
合縱與連橫合稱為縱橫。
張儀與蘇秦其實都是鬼谷子的弟子。張儀曾經作為蘇秦的師弟去投靠歷經千辛萬苦才得以發跡的蘇秦,卻被無情嘲笑與拒絕。而後,蘇秦卻又秘密設計派人將張儀送入秦國,使張儀得以在秦國拜相。這樣,倆師兄弟就各自都有長久的榮華富貴可享。蘇秦可謂心機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