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劉備打夷陵遇阻,為什麼不派人從南邊包抄過去從後面攻打夷陵呢?
5
回覆列表
  • 1 # 姒通八達

    直奔主題,為什麼不從南邊繞道打,南邊多山,唯有一條長江水路和水路邊上一條狹長陸路可堪進軍,我們在說長江水路便捷的同時,自然也要想到一定有不便利的方式,南邊的陸路即是,哪裡山川重疊,戰國時的秦攻楚時,楚兩城相聚看似很近,然而山林阻隔,援兵不易,就現在看起來大西南一代的交通也是不太便利的,所謂千里運兵,兵之大忌

  • 2 # 天台樵夫

    誠謝邀請,從三國後述,孔明七擒孟獲時,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鄉,乃雲貴高原之地,山高路險,氣候酷熱。此孫子兵法雲圮地也,孫武雲:圮地則行。若備夷陵之戰從南邊繞,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勞師遠征,其用兵也久,久則鈍兵挫銳,師疲將憊,吳必深溝高壘,以逸待勞,備軍必損兵折將,元氣大傷矣。故孫子云: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 3 # 梅里一了

    可惜劉備是個不善於從失敗中汲取教訓的常敗將軍,繼承漢統和江湖義氣都決定了他既無此遠見,也無此耐心。

    公元219年,即建安二十四年,總督荊州的蜀將關羽在解樊城之圍時,其老巢江陵遭到東吳大將呂蒙的偷襲,守將劉備的小舅子靡芳投敵,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今湖北當陽),於突圍途中遭吳將馬忠伏擊被俘而斬。此事件不僅使蜀漢失去了東南屏障荊州五郡,而且桃園結義三兄弟劉備,關羽,張飛先失一人,劉備震怒,發誓要為兄弟報仇。這是夷陵之戰的大背景,劉備報仇心切,使他根本沒有打持久戰,消耗戰的耐心。

    公元220年3月,曹操病逝於洛陽,享年65歲。這一突然的變故,使劉備不得不暫緩報復以觀其變。年底傳來曹丕逼漢獻帝禪讓稱帝的訊息。劉備隨即在次年正月於成都宣佈即帝位,以承漢祚,年號章元。此時,劉備巳60歲,烈士暮年的焦慮使他失去遠見,他企望速戰速決,以避免曹魏,孫吳漢兩線作戰的危險。所以他決定御駕親征,挾天子之龍威一鼓而勝,但從隨他出徵的將領安排上,可以看出內部分歧很大,除也為報復而來的張飛外,基本上是入蜀後的新將領,諸葛亮,趙雲,黃忠,魏延等熟悉地形經驗豐富的將領一個沒來,而脾氣暴燥,對下苛刻的張飛在途中,就被部將所殺,劉備的焦躁可想而知。

    南線迂迴的地理環境複雜,蜀軍水軍不敵東吳。赤壁之戰證明東吳水軍之強,劉備東征也帶了水軍,成為陸遜的顧慮,但劉備深知這支水軍與東吳水軍相比,懸殊較大,只能起牽制側應的作用,而不可作為主攻的依靠,南線迂迴,只能走澧水,這裡山高林密,只能走水路,但水路落差大,航道窄,水流湍急,只可奇兵偷襲,御駕親征如何做得到。

    因此,以當時蜀漢的實力,夷陵之戰是註定失敗的魯撞之舉,南線迂迴,孤軍深入,如無強大的正面牽制也很難成功。

  • 4 # 魅130885196

    劉備攜70萬眾進攻東吳,逃了一輩子得劉備從漢中之戰找回了自信,當時東吳青黃不接,陸遜缺少威信名望,大將連個武力過80的都沒有。這種情況下當以兩點之間直線最近的速度,一鼓作氣拿下荊州,甚至江東。以防曹孫聯盟,腹背受敵!

  • 5 # 君知臣臣不死

    我若是劉備,漢中佔領以後,將不會再有軍事行動,要大力發展農業建設教育,同時把主要精力放到荊州去,西川山高路險可少量屯兵阻之,養兵魔馬,等待時機成熟,方可先滅魏再滅吳,不可從出秦川

  • 6 # 格局論壇

    首先,劉備經過2 年的準備,軍力強大。戰將如雲。荊州是劉備的大本營,劉表,劉備荊州經營數十年,與民無爭,並提拔荊州本地士族大戶子弟做高官,有絕對的民心所向。荊州與東吳是世仇,打了10多年的戰爭從孫堅到孫權,並有殺父之仇。

    益州進攻荊州,從高往下,勢很大。如果有水軍順流直下,直抵南郡,武昌甚至可以威脅金陵。

    中國南方政權,荊襄戰略位置極為重要,丟掉襄陽,南軍無險可守,一戰定乾坤。所以晉滅東吳,蒙元滅南宋 都是從襄陽破城決勝負的。所以,劉備一旦突破猇亭防線,奪取襄陽,孫權的東吳也就算到頭了。

  • 7 # 石頭說歷史

    劉備進攻夷陵在北、中、南三線都有部署。

    北路,即駐紮在江北的黃權,任務是防禦南下的曹魏軍隊。黃權這一路沒有經歷戰鬥,在劉備潰敗後,成為孤軍,選擇投降了曹魏。投降後的黃權在曹魏過得還不錯,其留在蜀漢的家眷也沒有因為投降而受到劉備的懲罰。劉備說,不怪黃權投降,是他辜負了黃權。

    中路,即劉備率領的主力部隊。夷陵是一個區域,劉備真正潰敗的地方是猇亭。這個地方瀕臨長江,是長江出三峽後的第一塊衝擊平原。陸遜將主力駐紮在此,將劉備主力拖在了這個地方。猇亭南面就是長江,劉備也派出了一支軍隊沿著長江南岸進攻,這支部隊包圍了駐紮在夷道城的孫桓,可惜直到劉備主力潰敗,還是沒有攻下夷道城。劉備潰敗後,孫桓一路反殺,甚至險些生擒劉備。

    南路,即深入荊南招納安撫武陵一帶五溪蠻部落的馬良。這是劉備真正實行的“南北包夾”戰略。馬良在武陵的民族工作做的還不錯,各部首領們都接受劉備的印信封號,相繼響應劉備。不過這麼大的動靜,孫權也是知道的。孫權派步騭進駐益陽,穩定了長沙、桂陽和零陵三郡。武陵雖然被馬良策反,但沒法在荊南有所作為。劉備潰敗後,馬良遇害身亡,荊南地區發生小規模騷亂,被步騭輕鬆平定。

    所以,夷陵之戰是一場三線均有部署對陣的戰鬥。打了一輩子(敗)仗的劉備也具備一定的戰略眼光,題主問的是否從南面包抄,劉備也做了,只是沒有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星遊記之風暴法米拉2》?這部劇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