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奇疆6688

    過年拜年給長輩磕頭,這是我國幾千年的禮儀傳統,其意是小輩對長輩的尊重,這是封建社會“三綱五常”禮教的束縛,傳承至今,還有一些地方仍然盛行。我的家鄉甘肅中部,自上世紀末,這種禮儀就逐慚得到改革,在從前,過年我們都給祖父祖母丶父母親磕頭拜年。老父親八十大壽時,我們晚輩拜壽就己不磕頭了,都是行鞠躬禮。現今,在我們這裡過年給長輩磕頭的很少了。過年走親戚,過去進門先要上香而後磕頭,現在進門不再上香,更不磕頭,拜年禮品一放,問寒問暖,拉拉家常就走了。磕頭拜年的老習俗,己被時代和人們摒棄。

  • 2 # 北社野老

    我是一個幸運的人,七十來歲了,老孃朗朗健在。老孃咫尺百歲,我也年逾古稀,為了老孃歡心,我常常給老孃開個玩笑,也算一個現代的老萊衣。打小到今每年給老孃磕兩次頭必不可少,一次是過年,一次是老孃生日。有人覺著煩瑣,我還覺著遺憾,因為十多年前父親去世了,我每年又少磕了兩回頭。

    今年過年我又給老孃磕頭了,老孃說:‘’你都七十來歲了,這磕頭就免了吧,磕頭的事讓孩子們來吧。‘’我說:‘’我再大依然是您的兒子,這頭我磕了七十多年,能讓我再磕七十年,我才高興。‘’老孃說:‘’那可真難為你了,我可沒那麼想。‘’我說:‘’要想,要想,您我都要往那想。‘’老孃笑了,我也笑了,我們笑得很開心。

    正是: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歡笑十萬天。

  • 3 # 小小寶外公

    記得小時侯,春節的年初二是我們在南寧市家族的人新年開年日,這一天我們的父輩,姑姐叔姪孫輩都會在家的客廳向我們祖母跪拜祝福新春大吉,祖母都給每位跪拜的後輩兒孫發給利時(即紅封包)。我們祖籍是浙江省紹興縣,這可是承傳家俗家風的習俗吧。

  • 4 # 燕趙家鄉

    記得剛剛記事兒時,什麼也不懂,剛記事兒的小可孩兒,只是覺得很奇怪。在過年時,農村的大人們都早早起床,穿上過年時買的新衣服。本家人多的三、四點就起床,開始去給長輩磕頭拜年,(我們這裡俗稱“走街”)。

    那個時候還很小,心裡想大人們這是怎麼了,都幹麻去,弄不懂大人們為什麼起這麼早,也不懂磕頭是個什麼。只聽到整個村子和附近的村都在放炮,炮聲響成一片。大人們把餃子煮好讓我們吃,然後就去拜年磕頭去了,等磕頭回來才吃飯。這個磕頭也是有講究的,天明之前必須磕完。所以人們都起的很早,那時候沒有路燈,天很黑,整個村子的街道上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三個一夥兒,四個一群的。在各家各戶進進出出。歲數大的長輩都早早在家等候了,在村子裡輩分兒大的每年都有很多人去磕頭。小孩兒不懂這個,只是覺得新鮮好玩,有新衣服穿,還還有很多好吃的,還能放鞭和禮炮。

    現在過去年。農村還一直保持著這個習俗,只是沒有以前那麼濃郁的味道了,淡了很多,都是走走過程。其實這都是祖先一輩一輩傳下來的習俗,也是農村文化的一種傳承和農村文化瑰寶。這種傳承不能斷,它傳承的是我們農村的一種禮儀文化。

  • 5 # 山含情水含笑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民俗文化傳統。在我的老家,過年晚輩給長輩磕頭這種民俗,現在亦然得到了傳承。

    在我們老家過年晚輩見長輩,要行磕頭拜節禮。第一個磕頭禮,一定要給村裡輩份最高、最有威望的人。同時磕頭要趕早,晚了則被認為大不敬!

    記得小時候,我的爺爺就是村裡比較有威望的人,同時輩份較高。大年初一早,天還未亮,村裡的晚輩們三三兩兩便來給爺爺磕頭。由於村子較大,同族晚輩較多,斷斷續續要半天時間。

    在我們這裡,兄弟之間包括同族兄弟一般不磕頭,除非年齡相差過大,而哥哥有病不久將離人世,弟弟有時候會給哥哥行磕頭禮。

    磕頭時,要在家家戶戶掛起的祖宗牌位前,莊嚴肅立,(一般主家這天早已把香點燃,來客就不用點香),雙手緊握作一個揖,然後磕頭,起來後再作一個揖。第一個頭是敬祖宗,第二個頭才是敬長輩。磕頭時嘴裡還要喊出長輩的尊稱。一般長輩都會禮節性地阻擋磕頭。

    傳承數代人的磕頭禮,在我的老家亦然傳承者。即使現在,每年春節,只要我在家過年,一大早都會給村的長輩們行磕頭禮!

    這種民俗,我感覺雖然繁瑣,但卻體現尊老孝老的傳統美德,同時對年輕人也是一種無聲的教育!特別是對於像我一樣,常年不在家的人,過年也是與父老鄉親聯略感情,共話鄉愁的契機!

  • 6 # 浪舟582

    中華多地傳統文化是這樣,現在沒有這樣傳承了,但應該知道有這個禮俗。“拜年、髁膝上前,糖果不要,只要壓歲錢”!

  • 7 # 秦渭哥

    這樣的事好象發生在作天!我經歷過,那是六十年前的事了,大年初一吃過早飯後,我們兄弟六七個要給家門三爺、婆拜年磕頭,在大哥的帶領下,沒等三爺、婆下坑我們就趴在地上了,一邊喊著祝福,一邊笑,好象是提前準備好了似的,沒等我們起身,一大碗紅棗一大碗核桃就從坑上漂了下來!我們是一邊撿一邊笑,這樣的事不管颳風下雨,還是冰天雪地,每年一次從未減斷!自從三爺、婆過世以後,這樣的拜年活動也就終止了!回憶兒時給先祖拜年,好象是作天才發生的事!那時候我最怕走親戚,特別是過年走親戚,見了長輩要嗑頭!文化大革命破四舊,立四新,這些老規矩被一掃而光,在也看不到了!給長輩拜年祝福是優良傳統,應該提倡,但是要恢復到大拜嗑頭恐怕很難做到了!

  • 8 # 崇山峻嶺175698154

    我的故鄉在魯西北,從我懂事開始就存有過年跪拜之禮,每逢大年初一早晨早早起床先給供桌上三代宗親的神位磕頭參拜,然後給老人長輩磕頭,一家人跪拜後,再由近到遠按輩分,按祖傳宗親依次磕頭拜年請安問好。至今我已經古稀之年可這個老傳統始終沒改,雖然經歷過破四舊,文化大革命等運動也曾治至過。但都沒減斷這項傳統。我認為這是一種有著孝德傳統的文化修養,鄰里百家,近門宗親,在本村本院免不了在一年之中有些磕磕碰碰,雞毛蒜皮的小過節,可在拜年之際,一個頭磕下去,心情一樂這些小事都會煙消雲散和好如初,都是一個老祖宗的子孫,何必計較這些小事。所以我認為這項.自古保留下來的孝德傳統應讓後人傳承下去!這正是:

    祖德宗孝傳家遠,

    子承孫繼萬古長。

    中華禮義遍天下,

    國興家順頌吉祥!

  • 9 # 閒對清茶品浮生

    禮不可廢

    我的家鄉在魯西南的邊陲小縣,每逢過年一眾的堂兄弟們聚在一起,初一早上就挨家挨戶地給長輩們拜年,磕頭是必行的禮節。

    這兩年隨著年齡的增大,人也懶了,除了比較近的叔叔大爺,其餘人家也不想去了。但是別人都來咱家拜年了,這個頭還是要還回去的。

    初一忙拜年

    這個拜年,不論你年齡多大,到長輩家就得磕頭。我一個二哥和我父親相差無幾,每年到家裡,見了父親那是納頭便拜。

    年齡大但輩份不一定高

    我們也不必太過糾結這個問題,順其自然吧。願意磕頭的就磕頭,願意鞠躬的就鞠躬,只要是真正尊重老人,孝敬老人比什麼都強。

  • 10 # 天之蘭130

    中國,乃禮儀之邦,為表達對長輩的尊敬,過春節都會給家族長輩行磕頭跪禮,尤其在農村,更盛行。

    我也有春節給長輩磕頭的經歷,先生的老家,到現在還保持著過年給長輩磕頭的習俗,入鄉隨俗,每年春節回去,我們都會給長輩去拜年磕頭。

    除夕,吃完餃子先要給家裡爺爺、奶奶、父母親磕頭拜年。在長輩面前恭恭敬敬的站好,先雙手抱拳舉過頭頂作一個輯,再雙膝著地,雙手也著地,頭埋下到地面磕頭,還要說吉祥話“爺爺、奶奶過年好!”或者“爸爸、媽媽給你們拜年!”起身,再作個輯,禮畢。

    初一早上首先給客廳供奉的列祖列宗請安問好,然後就是是給本家長輩拜年的時間,本家戶族,都在一個村,住的很近,我們和叔伯家同輩約一起,挨家挨戶去磕頭拜年,一般都是對著提前在堂屋佈置的祖宗牌位前磕頭請安。大多時候,人多,堂屋根本站不下,院子裡也跪滿人。這麼多年,這個習俗一直沒改,哪怕是七老八十的老人,遇到自己的長輩,也會磕頭問好。

    我覺得這也不算封建迷信,是中華民族尊老的傳統美德,不過,現在的年輕人更傾向於躹躬,無論怎樣,只要尊重長輩,孝敬長輩就行了,不必拘於小節。

    對於春節給長輩磕頭這件事,您怎麼看呢?

  • 11 # 墨渡汆青花

    作為深受儒家(孔孟)和道家(泰山)文化影響薰陶的山東人,尊老敬老重老是家家都自覺傳承著的傳統,給長輩拜年磕頭也是尊老敬老重老的最直接體現。

    每年的大年初一,老人會穿著最體面的衣服,早早地等候著小輩們來磕頭拜早年。這一天輩分高年紀大的人一般是不外出的,主要是不能讓小輩們撲了空完不成拜年的禮儀。

    爺爺輩的人大多會正襟危坐在家裡的主人位置上接受小輩的跪拜禮,桌上擺著茶水香菸花生瓜子和糖果任由小輩們去自取,條件好的還要準備一些紅包送給來跪拜的後生們。後生們會說一些過年好,給您老拜年了以及祝願恭敬問候的話。然後跪倒匍匐磕頭,老人笑呵呵地接受著這份來自後輩的禮儀。然後會禮讓小輩們紅包茶水香菸瓜子,聊些家常,慈愛中顯露著滿滿地欣慰和滿足。

    奶奶輩的一般坐在床邊位置接受後生們的跪拜。山東女人大多當家,是家庭中真正說了算有實權的主人,但絕對會給男人留足面子的。她們有的一輩子也不會去坐家裡的主人位子,這主人位子一般是進門看到飯桌右上方的那個位置。放八仙桌的人家是正對門口的位置。有客人的時候她們炒菜做飯忙不停,很少有隨意就上桌陪客人喝酒客套的。即使上桌也是坐在最下面副主陪的位置。

    人口多的家庭,有好多主婦是把廚房當了自己吃飯的地方,大多伺候著家裡人吃飽收拾完碗筷才吃點殘湯剩飯的。我奶奶在國家最困難的那個年代也是因為這個習慣餓得昏倒過幾次,多虧爺爺體貼,每次吃飯會提前拿出一個糠菜糰子(窩頭)給她留著,才撐過了那個艱難的歲月。奶奶過世以後,爺爺竟然在每次吃飯的時候還是會不自覺地拿一個饅頭用碗扣起來,父親告訴我們那是爺爺給奶奶留著的飯,不要隨便去動,免得惹老人不開心不高興,那是老人紀念著奶奶的東西。

    而我的母親也是沿襲了這種傳統,她習慣於在一邊看著一家人吃飽以後才去吃一些剩飯菜的。雖然現在衣食富足了也改不掉這種不上飯桌的習慣。逢年過節一家人團圓的日子,兒媳們有時候把她硬拉到飯桌上,她也是忙於添茶倒水伺候孩子,竟然還是等家裡人都吃飽以後才去吃。作為主人她們一直是按照傭人和僕人要求自己的,這也是山東傳統女性偉大的一個方面。

    給奶奶輩的長輩磕頭拜年是自然帶有恭敬心和嚴肅認真的,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深受她的恩澤和護佑,也是從內心裡自然流露著對她的敬重,磕頭的時候前額貼地才能表達心裡的敬意。

    張王李趙雜姓混居的鄉村,給鄰里外姓人家的長輩拜年也是必須要做的,或許彼此在日常裡存有恩恩怨怨,在大年初一是絕對不能再去計較的 ,只要鄰里家有長輩就要去磕頭拜年,不管他姓張還是姓王,長輩此刻就是最要緊的人。彼此間也就因此見面一笑泯恩仇,緩和了矛盾,親近了許多。這一份恭敬的力量無比巨大,化解了無數的是非干戈。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果兩個老人甚至老人的父輩都健康常駐在家,這是令人羨慕歡喜的。也說明這家人福報大,上有老下有小的人家才是人丁興旺有奔頭的好人家。

    磕頭作為山東人的最高禮儀,只有在面對神明祈願祈福之時才被使用。在每年的大年初一以此表達著後輩對於長輩辛勞養育付出的全部感激,自然而溫馨。畢竟,我們的根本就是來自於這些慈愛有加的老人。對於祖先敬愛的印記也是深入每一個華人骨髓的。

    山東民宿請家堂場景

    今年疫情原因,又不能回鄉給長輩磕頭拜年了,他們肯定也會理解的,就以此文遙祝安康吉祥吧。

  • 12 # 香格里拉緣

    我們這裡沒有這個習慣,一直都是去長輩家拜年大人帶上拜年禮物和自己家的小朋友。拜完年大人在一邊吹牛聊天,主人家作為長輩給每個小朋友發紅包就完事了。在我們這裡磕頭只能對死去的人磕頭!!!

  • 13 # 哈爾濱的老原

    各地有各地的習俗,我老家是山東農村的,自幼就知道,過年要跪拜長輩之禮,每年大年初,掛上自家的家普,家家八仙桌上,供上祖宗三代宗親,地上鋪好高粱穗,先給老祖宗磕拜,一家人磕拜完後,要給自己家長輩跪拜,記的很清楚小時候,給長輩磕頭要給錢的,那時給我大爺,磕一個頭才給1份錢,那高興的不得了,過個年給長輩,磕頭能收幾毛錢,那是壓歲錢,那一份錢去街上,買塊糖稀,那也高興的很,這個承傳習俗,在山東農村,亦然得到傳承,疫情原因,今年回不去老家了,只能電話問候了,我老家是山東,原家村原家莊,還有老母親,今年96歲了,過年初一是最忙的一天,姓原的小輩,都來跪拜我老母,給老人送祝福,祝福老人長命百歲,父親是85歲去世的,母親把父親生前,最愛吃的紅燜肉供上,是對父親的最高敬拜,磕頭

    對祖宗敬拜,永遠記在我們山東人的腦海裡,今年疫情搞的,不能回去磕拜老母親了,在這裡就此磕頭跪拜老母親,祝老母安康幸福,長命百歲

  • 14 # 老邱說往事

    鄉下很多地方,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這種禮節還是有的,在五十七年代,那種習慣比較繁鎖,小的給長輩拜年,要向長輩下跪敬三個禮拜年。自家姓大眾拜年,要將長輩請到家先前,坐在椅子上,晚輩輪流敬禮拜年。那種習慣不適應時代,後來去掉了。

    現在,雖然,過去的那些繁瑣東西去掉了,但新的一年開始,新年大吉,晚輩給長輩拜年,給長輩敬個禮是完全必要的。這體現晚輩對長輩的孝敬,尊敬,這是華人的傳統禮節,文明的風格。

    我這些禮節都經歷過,這是拜年的禮節,晚輩應該孝敬,尊重老人,忠孝誠信,禮貌待人,是一種好習慣,好風俗,好作風,好傳統,我提倡一直傳流下去。只有這樣,體現新年裡有一種好的氣份。大家高興,喜悅的心情,在新的一年更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朋友開了一個玩笑,我覺得很生氣,可他卻認為是我太矯情了,不道歉,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