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棉綿眠
-
2 # 和平無戰爭
觀世音菩薩 身貴皆金玉 胸懷大慈悲
救苦救難全 金玉良言賜
菩薩愛世人 功德乃天僔
菩薩心聖明 保太平安寧
-
3 # 豹小白的雜貨鋪
因為你只看到了金、玉雕刻的佛像罷了。
佛像的材質各種各樣這是紙的佛像。
很多人在家裡供奉的就是這樣一張佛像照片:
材質好一點的,是這種金屬卡片。
但也是印刷,成本很低。
然後是布的佛像:
印刷在布上面的唐卡。
因為是印刷品,所以價格也不高,視布料質地和圖片高畫質程度,價格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之間。
然後這是泥塑的佛像:
唐代的善業泥佛像。
這種泥佛像在印度時期就廣為存在,在西藏叫“擦擦”。
這是當代的泥佛像,觀音菩薩:
然後是鐵佛像:
然後是銅佛像:
這是梵藏式的釋迦牟尼佛
這是漢式釋迦牟尼佛
只是說大雄寶殿裡的佛像一般會貼金箔,所以看起來金碧輝煌。
但是金箔價格並不高。
唐朝手巧的手工藝人,用一條金腰帶打出來的金箔,能貼滿整個長安城。
然後,是題主說到的金銀翡翠佛像:
事實上這類佛像非常少見,搞得我只能跑去古玩網down圖。
銀佛像:
金佛像:
翡翠佛像更是多見於吊墜……
佛像,不以材質來劃分購買佛像的,除了收藏家、文玩愛好者、文藝工作者,
最常見的,還是佛教徒本身。
那麼,佛教徒是如何看待佛像材質的呢?
——如果有人十分富有,又心懷尊崇和敬仰,願意用自己能承擔的最好材質來塑造佛像。
對於佛教徒而言,這是一件值得讚歎的事。
——可是,如果以世俗的眼光來看待佛像,認為,“這個是金的好珍貴,這個是泥的可以隨手放一邊”。
那麼,這個佛教徒在皈依上就已經出問題了!
皈依學處裡面,有這樣一條:“皈依佛已,要視一切金、銀、銅、木乃至紙繪佛像為真正之佛陀,不可於其上跨過或販賣如來,亦不應對其作世間財物想”。
川北名剎大藏寺已故法臺、先師祈竹師父曾經講過:
在開光以後,我們必須把佛像視為真正的佛陀,不應以世俗衡量價值之目光來對待佛像,譬如說買了個金佛像,就把泥佛像拋棄送走等等。以及:
佛像並不是佛,但它代表佛陀,所以是眾生積累功德的資糧田。為著你自己的利益,你可以供養、頂禮、觀仰及繞拜佛像。這是為你自己的利益而做的,不是為了佛而做的。那些顯靈的“普通材質”佛像事實上,以材質的價格來衡量佛像的價值,是一種很世俗的、凡夫才會有的想法。
不信?
看看歷史上那些著名的顯靈佛像,其實有許多是普通甚至很一般材質鑄造的。
雕刻後,平息了三江水患,使樂山成為魚米之鄉的“樂山大佛”。
材質是岩石的。
五臺山黛螺頂的五方文殊,連乾隆都親自來朝拜過的,
也不過是銅質。
拉薩下密院,那尊曾經開口說話、求考試過關特別特別靈驗的度母,
只是石板上的“自生佛像”:
甚至連雪域最著名的那尊佛像——
大昭寺十二歲等身佛像
也是銅鑄,塗了“泥金”。
我們去朝拜、頂禮、供養的,是佛像,而不是金銀。
如果是衝著金銀,直接去銀行外面磕頭就行了。
所以,無論是金銀翡翠綠松珊瑚,還是銅鐵泥布紙,只要做成了佛像,而且經過如法開光“迎請勝住”,都是佛教徒的皈依對境。
-
4 # 阿曦雲哥
玉:其本義為用絲繩串起來的珍玩寶石,後引申為色澤晶瑩如玉之物、形容美好、形容潔白等。
金:金在史前時期已經被認知及高度重視。它可能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被用於裝飾及儀式。早在前2600年的埃及象形文字已經有金的描述,米坦尼國王圖什拉塔(Tushratta)稱金在埃及“比泥土還多”。埃及及努比亞等國家和地區擁有的資源令它們在大部分歷史中成為主要的黃金產地。已知的最早的地圖是在前1320年的杜林紙草地圖(Turin Papyrus Map),顯示金礦在努比亞的分佈及當地地質的標示。原始的採礦方法由斯特拉波描述得知,當中包括放火。大型金礦亦在紅海對岸產生,現今為沙烏地阿拉伯的漢志地方。
簡單點說,玉代表健康,金代表富貴,所以為什麼佛像非金即玉
回覆列表
您看看,唐朝樂山大佛,敦煌,還有各種石窟古代大佛。這不都是流傳千古的國寶嗎!馬雲皈依的大寶法王,李嘉誠還建個寺院。順豐快遞老總佛教徒,曹德旺佛弟子,風水大師李居明,李寧,等等,很多,你要問問這些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