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凱凱聊鐵路
-
2 # 江湖秀才2
守成之君,沒有繼承父兄的遺志,北拒不了曹操,西敵不過劉備,要不是大都督周瑜和江東猛將們同心抗曹,跟本取得不了赤壁之勝,後來周瑜死了,竟連本屬於自己的荊州都奪不回來。孫權也沒能阻止呂蒙殺死關羽,導致劉備親征伐吳,吳軍節節敗退,若不是陸遜臨危受命,火燒連營,擊退蜀軍,恐怕孫權就會死無葬生之地了。但孫權還是很聰明的,年少得志,能夠讓周瑜,張昭,魯肅,陸遜以及江東重將士忠心護主,說明他還是有謀略,還有孫權能夠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優柔寡斷,知人善任,說明他也是一位明主。
-
3 # 簡書優選故事
曹操和劉備平生南征北戰,縱橫沙場,經歷無數戰役,操勞一生,只為建功立業,可是孫權不像這二位一樣能征善戰、戎馬一生,好像很“偷懶”的樣子,卻依然功成名就,實現了曹操和劉備的畢生心願,而且輕鬆地活到71歲,那麼孫權是怎樣做到的呢?
一、勤奮好學、廣交賢才。
孫權9歲喪父,他的母親吳夫人對他諄諄教導,養成勤奮讀書的習慣,十五歲時便跟隨哥哥孫策南征北戰,他常參與孫策軍內部的決策,其才能令孫策都自嘆不如。他為人曠達開朗、仁愛明斷,崇尚俠義,喜歡蓄養賢才,很多賢才對小小年紀的他都是讚不絕口,以致後來他哥哥死後,願意將一手打下來的基業讓他來接管,三國時期為了爭奪繼承權明爭暗鬥的大有人在,可是他尊敬孫策,孫策心服口服,沒有把位子傳給兒子,反而傳給了他弟弟。
二、禮賢下士、各盡其才、善假於物、盡得人心。
孫策被刺殺身亡的時候,孫權才18歲,這麼小的年紀就要挑起振興江東的重任,孫權最初掌管江東時,局勢動盪不安。廬江太守李術更是公開反叛,宗室內部廬陵太守孫輔通敵曹操、堂兄弟企圖奪權,丹陽太守孫翊和宗室重臣孫河遭到殺害,豫章、會稽等地數萬山越也伺機作亂,真是內憂外患,各種壓力向孫權襲來。
好在孫權禮賢下士,對待張昭親如師傅,對待周瑜如同親兄弟,張昭擅長治國理政,周瑜擅長領兵打仗,孫權在他們的幫助下,平定內亂,抵禦外來之敵,成功保住江東基業。兩位大神級人物願意輔佐孫權,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孫權必定有過人之處,擁有強大的人格魅力。
周瑜評價說:今主人親賢貴士,納奇錄異。(意思是說孫權親賢才,重視人才,而且善於納奇才)
魯肅評價說:將軍神武命世,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表英豪鹹歸附之。(意思是說孫權神武英明、聰明仁慧、禮賢下士,江東的英豪都願跟隨他)
由此可見,孫權善於用人,各盡其才,善待下屬,手下的將士願意誠心效力,因而可以“偷懶”,不用親力親為。
三、培養人才、韜光養晦、以柔克剛、低調做人。
關羽是三國時期劉備手下的一員虎將,被人稱為“萬人敵”,擒獲關羽的指揮官是呂蒙,呂蒙早年是武將出身,能征善戰,可是勇有餘而謀不足。孫權本來想提拔他當主帥,但是考慮到他讀書少,就找呂蒙談話,對他說:“如今你身負要職,不能不讀書學習呀!”
呂蒙回答說:“我軍務繁忙,哪有時間讀書!"
孫權說:“我讓你讀書是為了成為知識淵博的學者嗎?只是為了讓你瞭解過去發生的事情,你軍務繁忙,有我的事務繁忙嗎?我常常讀書,感覺有很大的收益。”
於是呂蒙開始認真讀書,日積月累,成為了一名文武雙全的將帥,由過去的“吳下阿蒙”變成了一名精通兵法的高階指揮官,連知識淵博的魯肅都對他讚不絕口,“士別三日、刮目相看”這句諺語就是出自呂蒙的故事。由此可見孫權很重視對人才的培養,這樣就不用過於操心,才會有機會“偷懶”。
關於擒殺關羽,孫權更加“偷懶”,派呂蒙和陸遜兵不血刃佔領了荊州,輕鬆擒殺關羽。所謂“輕鬆”,孫權卻下了一番巧功夫,他先派一個知識淵博、學富五車卻名不見經傳的將領陸遜替代呂蒙,然後讓呂蒙假裝生病帶領部隊回建業養病,利用關羽驕傲自大的弱點,對其大加讚賞和吹捧,麻痺關羽,讓關羽放鬆對東吳的警惕。
之後暗中派了一股精銳部隊,偽裝成商人潛入關羽城中,趁關羽和曹操激戰的時候,命令城中潛伏士兵切斷烽火臺警報,一舉佔領城池,俘虜了關羽等將領的親屬,然後採用強大的心理戰術,對城內百姓秋毫不犯、安撫前線作戰士兵的親屬,關羽計程車兵得知城裡的親屬在呂蒙手上,紛紛向吳軍投降,孫權不費一兵一卒,拿下荊州,擒殺了無路可逃的關羽。
從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孫權為人很低調,善於示弱,就像“烏龜”一樣縮在殼裡,可是一旦出手,一擊必中,打的對手無反擊之力,真是韜光養晦,以看似“軟弱”的方式,擊敗了不可一世的虎將關羽,順利佔領荊州。
綜上所述可以總結出孫權的“偷懶”心得:
1、勤奮讀書,積累知識,從書中瞭解過去發生的事情,以史為鑑,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以最佳的方案解決問題。
2、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尊重人才,人格魅力強大,眾人心服,誠心辦事效率高。
3、善於運用人才,善假於物,讓各種人才根據特長髮揮作用,授權合理,不用親力親為。
4、注重培養人才,培養後備幹部,人才結構沒有出現斷層,如先有周瑜,後有魯肅,接著有呂蒙,然後有陸遜。
5、低調做人,韜光養晦,不戰則以,一戰驚人,看似“軟弱”,實則以柔克剛。
6、善於研究人的心理,知己知彼,充分利用對手的弱點,一擊必勝。
孫權這些“偷懶”心得,表面上看,比不上曹操和劉備那樣“高大上”,實際效果卻非常顯著,結果是孫權不用消耗多大心神和力氣,就完成了他們想完成的目標,所以說名和利都是虛的,要學會“偷懶”,保持身心健康,笑到最後才是真英雄!
文 | 靜修,簡書作者 -
4 # 大先生的故紙堆
孫權是膽、智、情都非常高的人,最有力的一句話就是連曹操這樣的敵手,也要讚歎“生子當如孫仲謀”。
不僅如此,據《資治通鑑·魏紀》記載,魏文帝曹丕曾問過孫權有何過人之處。
他得到了這樣的答案:“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
曹丕可能是還設有點不服氣,細究了以下原因,別人告訴他,孫權“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陳,是其明也;獲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兵不刃血,是其智也;據三州虎視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而《三國志·吳書》有一段孫權對呂蒙的生動描述:
“會蒙疾發,權時在公安,迎置內殿,所以治護者萬方,募封內有能治癒蒙疾者,賜千金。時有針加,權為之慘慽,欲數見其顏色,又恐勞動,常穿壁瞻之,見小能下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為下赦令,群賢畢賀。”
呂蒙病情的變化,使孫權憂喜交錯,由此可以看出他與部將的感情之深。也正是這種感情,使呂蒙一生很忠誠地為他出生入死,生前所得金銀財寶都藏入府庫,死後悉數上交,並囑“喪事務約”。
-
5 # 滄瀾釣客_
曹操對孫權有過高度的評價: 生子當如孫仲謀。
在三國時代,還無疑問第一英雄是曹操,第二英雄劉備。孫權和他們之間的差距有,但是也不大。
孫權起步是還是非常高的,孫權出生中層管理官員之家。太守一類人家的孩子,不是高官子弟,但是基本還可以。15歲就做了縣長,雖然說是關係戶;但是十五歲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還狠天真,不論做的怎麼樣,還是做下來了。
事業開始的時候,孫權已經擁有江東了,但是孫權也不容易,孫策死的時候,孫權才19歲,十九歲的年輕人,就做了一鎮諸侯;還好,老天給了他8年時間使用,在曹操赤壁之前。當然孫權在這八年內還是做了一件事,攻克了荊州的江夏;殺了黃祖,給老爹孫堅報了仇。當然後來的孫權,赤壁打敗了曹操,猇亭戰退了劉備,雖然他不是戰場指揮者,但是作為老闆還是很合格的!
三國形成孫權出的力很大,基本和曹操劉備一樣多,如果沒有孫權,劉備則什麼都不是,沒有孫權+劉備的組合,是抵禦不住曹操的,曹操肯定統一了天下,如果沒有劉備的三國,說不定孫權能夠和曹操劃江而治。孫權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給劉備抑制了點,但是沒有劉備的孫權也可能打不過赤壁曹操。孫權的能屈能伸是三巨頭中其他人是沒有替代的。但是孫權,曹操,劉備,有了這三位英雄,歷史才會如此精彩!
-
6 # 上善若水36526
孫權,字仲謀,生於182年,比諸葛亮小一歲,死於252年,吳郡富春縣人(今浙江富陽縣),長沙太守孫堅的二兒子。孫權從小就十分聰明。九歲隨父兄討伐董卓,孫堅遇害,獨身一人討要回父親遺體,令劉表稱頌不也。曹操更是好聲誇讚:生子當如孫仲謀。自此,九歲小兒孫權,名身大震。
演義中羅貫中寫的孫權:紫髯碧眼。我看是他老人家當時見過鬼佬的吧,孫權又不是混血兒,正經的漢族人,紫鬍子碧眼睛,俄羅斯人呀,扯淡了吧。
公元200年四月初四,孫策傷重不愈而亡,小霸王26歲就英年早逝。是時,孫權18歲,繼位為江東之主。孫策死前遺言告誡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並說:天下方亂,夫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公等善相吾弟。舉三江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衝鋒陷陣,孫權是不如其兄孫策,但用人任賢,孫策就不如孫權了。
羅貫中說:紫髯碧眼號英雄,能使臣僚肯盡忠,二十四年興大業,龍盤虎踞在江東。
胡三省在《資治通鑑注》裡說:當方面者,當如呂岱;委人以方面者,當如孫權。(注:呂岱,東吳的重臣,大將,為孫吳開疆拓土,戰功赫赫,享年96歲)
由此可見,孫權在任用人才方面是很了不起的。
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登基,建國號大吳,隨後遷都建業(今南京)。孫權稱帝后,加強了對夷州(臺灣)的聯絡。設農宮,施屯田,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立郡縣,大力開發江南地區的土地。
但隨著一些老臣的故去,孫權開始貪圖享樂。聽信呂壹讒言,以至丞相顧雍冤死,陸遜敢怒不敢言,最終憂憤而亡。由於賦稅繁重,刑法嚴苛,百姓常奮起反抗,加之與魏國常有戰事,因此國力大大削弱,更無發展可言。
在立儲君方面,孫權也是搖擺不定,造成了後來的宮廷政變。
公元252年,孫權病逝,終年71歲。
《魏武帝論》:孫權勇而有謀,此不可聲勢恐喝取也。
蘇軾:親射虎,看孫郎。
蘇轍:吳越之民陷於炮烙之地,國隨以亡。彼以進取之資用進取之臣,以激一時之功耳。至於託六尺之孤,寄千里之命,而亦屬之斯人。其勢必至是哉。
孫權是個很能幹的人,但就如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所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孫權算不算英雄呢,曹操說了不算,你我說了也不算。
《毛澤東讀古書實錄》:孫權是個很能幹的人:當今惜無孫仲謀。
厚黑教主李宗吾:孫權雖黑不如曹操,厚不如劉備,卻是二者兼備,也不能不算是個英雄。
辛棄疾: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亂國毒士賈詡:東吳孫權,能識虛實。
各位,孫權算英雄嗎,上面那些人都是牛人哈,他們說是,就是了吧。我想,孫權18 歲接手父兄基業,能幾十年維持下來也真不容易。剛接手時年幼,周瑜多少都有些不服他,不聽他,魯肅倒是聽他,可惜命又不長,吳下阿蒙,更是不像話,當年孫權勸學(這個是個很有名的典故),他呂蒙目不識丁,後來聽了孫權的話好好學習,最終成為大都督,當了官掌了權就不聽話了。孫權真的是最不容易的呀,所以,我個人是很挺他的。
孫權,吳國君王,在三國亂世的夾縫裡得以安居一隅,也算是一代英豪啊!
-
7 # 歷史總探長
孫權的一生沒有延續父兄弒殺好鬥的性格,卻極其擅長權術鬥爭,而這位吳大帝更是活了70多歲!
駕車射老虎孫權最大的愛好不是馳騁沙場,而是喜歡射老虎,沒錯就是異常兇猛的大型貓科動物老虎,似乎這位吳大帝有著先天性的特殊愛好,張昭作為輔佐內政的託孤大臣,還教訓了孫權一頓。
權每田獵,常乘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馬鞍。昭變色而前曰:"將軍何有當爾?夫為人君者,謂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豈謂馳逐於原野,校勇於猛獸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權謝昭曰:"年少慮事不遠,以此慚君。"
但是孫權仍舊不死心,研製了射虎車,這下既可以保證自己的安危,又可以堂而皇之的在車上打老虎了,有老虎爬到車上,孫權都用手擊打,樂此不疲!
然猶不能已,乃作射虎車,為方目,間不置蓋,一人為御,自於中射之。時有逸群之獸,輒復犯車,而權每手擊為樂。
大虎,小虎兩閨女孫權愛老虎的程度簡直讓人不能忍,他最愛的步夫人給他生了兩個兒子,也許是對於老虎天生的喜歡,他的兩個女兒,一個叫孫魯班,另一個叫孫魯育,但是這兩個姐妹的字就比較讓孫權喜歡了,大女兒字大虎,小女兒字小虎。
南魯之爭當孫權決定立孫和為太子後,孫和住在南宮,東吳的大臣們漸漸地開始選擇站在了未來君主的陣營當中,史稱太子黨。
而同時,吳大帝有極度寵愛魯王孫霸,所以孫霸的陣營也漸漸的籠絡了一大批大臣,史稱魯王黨。
兩大陣營針鋒相對,無所不用其極,只是為了在將來能夠成為新一代君主的核心圈子,但是令他們失算的是,太子孫和被廢,魯王孫霸被賜死,與此同時這場風波使得東吳的開國元勳幾乎在瞬間失去了在東吳政權中的核心地位,這裡面就有曾經在夷陵之戰大敗劉備的陸遜,而此時的陸遜已經出將入相,位極人臣,但是依然逃脫不了被這場宮斗的風波。
而南魯之爭也成為孫權一生中做的最具有陰謀論的一件事,他用兩個兒子的犧牲來削弱東吳幾乎所有人開國功臣的勢力,這些世家大族再也無法同皇權抗衡,而孫權也成功的為下一位接班人更換全新的陣容。
-
8 # 五星耀中華
若論三國英雄,首推孫權,孫權是三國的締造者!如果孫權的前輩曹操算是英雄,即使曹探事蹟多在末漢之世,為曹丕廢漢帝立魏國奠基。曹孫為英雄!
劉備為孫權培養的走狗,不是英雄,只能算做狗雄!
-
9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孫權老家在吳都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東漢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出生,孫氏世代在吳地作官,其父孫堅時任下邳縣丞,孫權是孫堅第二個兒子,據傳他是春秋戰國軍事理論家,軍事家孫武第二十二代孫。中平元年184年天下大亂黃巾起義,孫堅時任佐軍司馬征討黃巾軍,孫權和家裡人居住在九江郡壽春縣,今安徽壽縣城關鎮,初平二年191年孫堅戰死,九歲孫權喪父受其母吳夫人教育,其兄孫策被刺身亡孫權接替其位,孫權當年十九歲,東漢朝廷冊拜討虜將軍,兼領會稽太守,駐守吳都,然而孫策統一江東地方局勢動盪不安,孫權以張昭為師傅,率部眾三萬人阻止宗室動亂,穩定江南局勢,曹丕稱帝后,孫權請求成為魏的藩屬,曹丕賜孫權九錫,冊封為吳王,大將軍,領荊州牧,節督荊,揚,交三州諸軍事,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稱帝,建國號為吳,公元252孫權駕崩終年71歲,在位二十四年,孫權是三國時代統治者最長壽的,孫權為人節儉,稱帝遷都建業,沒有修建新宮殿,因陋就簡沿用舊將軍寺為宮,可見愛惜民力,孫權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原名秣陵,最初是一個小縣,孫權開鑿運河,南京成為一流城市,成為六朝文化中心,孫權對遼東經略,主要是從南京沿長江東東下,在長江囗北端海門附近之料角向北行駛,依黃海海岸北行,繞過山東半島東端的成山角,再進入登州大洋,即威海,煙臺北部海域,再沿廟列島北上,到達遼寧旅順附近,孫權大力開拓海上事業並且開拓江南,在中國歷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他死後的待遇和他的功績完全不成正比,宋人曾極在其作品《吳大帝陵》中提到,四十帝中功第一,壞陵無主使人愁。
-
10 # 漢史鉤沉
孫權是一位知人善任的領袖,長於政治,短於軍務。
孫策雖然平定了江東六郡八十一縣,但是剛剛平定不久,自己就遇刺身亡。各種沒有真心歸附的勢力,紛紛浮上水面。再加上山越人口眾多,襲擾村鎮,所以孫權繼位之初的局面可以說是內憂外患。畢竟局面不嚴峻的話,孫策孩子都好幾歲了,由周瑜張昭輔佐就可以了,沒必要讓位給弟弟孫權,他也沒那麼大度。
但孫權即位之後,啟用了“東吳四都督”,個個才華橫溢,精明強幹。顧雍、張承、賀齊、陳武、潘璋等等一大批文臣武將,得到重用,孫權用人才華毋庸置疑。之後歷時數年,平定大半山越,維護治安的同時,收穫大量入軍人口,鞏固並發展了江東勢力。
但孫策在軍事方面成就,缺乏可陳。連年北伐,從來沒有實質性進展,最好的一次是攻破魏軍新築的皖城。但皖城本質上只是一座軍事壁壘,根本沒有太多居民。在合肥更是統帥十萬大軍,為張遼七千守軍擊敗,馬跳斷橋才保住了姓名。用數萬東吳將士的性命,在逍遙津成就了張遼的威名。
-
11 # 中華歷史說說
孫權,字仲謀(公元182年一252年)。三國時期吳國國君。孫權性情忠厚仁愛。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任用人才,在他的治理下,吳國上下君臣融洽,政權得到了鞏固,國力也有了發展。在位二十四年,生活儉樸,愛惜民力,是個仁君。雖無開疆劈土的雄才大略,但其治國有方,江東吳地的發展壯大就是對他的政績的肯定。
孫權繼位後,前期充分信任和依靠父兄的一班舊臣老將,文有張昭、魯肅武有周瑜等人,對外聯合劉備共同抗擊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一舉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鞏固了政權和國家的安全。
在周瑜死後,大膽提拔呂蒙、陸遜等年輕人才,國力漸強,這後起之秀果然不負孫權的厚望,後陸遜收荊州,斬關羽,除了東吳的一大.勁敵,並最終火燒連營七百里的蜀軍,徹底解除了蜀的威脅。
曹操評價他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可見其人品和修養及治國的能力還是十分出色的。
-
12 # 楓林城主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孫權是中國歷史上的名人之一,他是三國時期吳國的實際創立者,當然最後也稱帝了。孫權勇而有謀,連一代梟雄曹操都讚歎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字仲謀),劉景升(劉表)兒子若豚犬耳!辛棄疾也感嘆孫權“坐斷東南戰未休”。
(孫權劇照。歷史上的孫權曾經建功立業,堪稱一代雄主,但是晚年的人生出現“大反轉”)
孫權的一生,既有戎馬生涯、金戈鐵馬的輝煌時刻,也有昏庸、鑄成大錯的時刻。我們來看看。
一、年少繼位,坐領江東
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哥哥孫策,也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孫權繼承了父兄的打下的基業,最終成為江東一霸,進而三分天下。
孫堅和孫策都死的較早。200年,孫權年僅18歲,就接收了父兄的遺產——江東的地盤和軍隊。雖然不至於白手起家,但是孫權接手的時候,局面可不怎麼好:內部叛亂不斷。不僅地方豪強不滿,還有境內的少數民族(山越)也揭竿而起。
孫權拜張昭為師,統領孫策舊部周瑜、程普等人,消滅地方豪強,鎮壓少數民族叛亂。
不僅如此,孫權還廣招賢才,聘求名士,安撫地方豪強。諸葛瑾、魯肅、陸遜、等人先後被招至麾下。孫權逐步穩定了江東局勢並發展自身實力。
(三國鼎立圖。孫權的孫吳政權,佔據了廣大的地域,和曹魏,蜀漢三分天下)
二、赤壁之戰聯合劉備擊敗曹操
孫權不斷髮展實力,同時也進兵劉表的荊州(主要是進攻江夏)。但是孫權還沒取得實質進展的時候,208年,曹操南下奪取荊州,劉表突然病死。曹操佔領荊州,劉表餘部大多投降,只有劉備還在組織一小波人馬抵抗。
孫權覺察到曹操攻下荊州之後,自己也會成為曹操的目標,於是孫權主動聯絡劉備,表示願意一起對抗曹操。當時孫權手下也不是都是主戰的,主和(投降)的勢力也不小。但是孫權果斷應戰,不受干擾(當然劉備方面也做了努力)!
赤壁一戰,曹操被年少的孫權和“敗軍之將”劉備擊退,從而喪失了一統天下的絕好機會。
三、縱橫捭闔,對抗曹魏,聯合又遏制劉備勢力
赤壁之戰後,曹操咽不下這口氣,捲土重來,和孫權“過招”。孫權毫無畏懼,和曹操對抗到底。曹操和孫權幾番大戰之後,沒有討到便宜,只得退回北方。要知道曹操是當時最強的軍閥了,孫權能和曹操戰平,已經是相當不錯了!不僅如此,孫權還主動進攻曹魏的合肥,雖然因為自身實力有限沒有能夠攻下來,但也不能說孫權很“渣”。畢竟孫權的江東集團,水軍作戰還行,打陸戰那些步兵怎麼敵得過曹魏久經沙場的騎兵?(其實不怪孫權,古代的南方集團北伐,都有這個通病)
對於劉備,孫權起初大力扶持,又是支援地盤(借江陵給劉備),還把自己的妹妹也嫁給劉備。說實在話,江陵乃戰略要地,孫權借給劉備雖然有讓劉備分擔自己的壓力的考慮,但是這也是要戰略眼光和氣魄的,孫權有眼光也有氣魄!當然,之後劉備勢力越來越大,不僅對孫權越發傲慢——劉備的大將關羽辱罵孫權的使者,孫權討還江陵,劉備還耍老賴——準備開打。政治上沒有絕對的對錯,孫權偷襲關羽,奪回荊州,不是對不對的問題,而是確保自身安全的問題,這一點無可厚非。要知道劉備當初如喪家之犬,孫權的幫助難道不是雪中送炭嗎?劉備勢力大了,就有些目中無人了,談都懶得談,這也有點過分了吧?
(孫吳軍隊的水戰厲害,但是陸戰真的不敢恭維,主要原因是缺乏戰馬,內部勢力不願意過度對外擴張)
四、孫權後半生昏招連連
孫權的前半生還算雄才大略,但是後半輩子這個雄才大略就開始“縮水”甚至有些昏庸了!
229年,孫權稱帝,這時候他的老對手曹操、曹丕、劉備等都歸天了。按理說,孫權應該有更大的作為才對啊。遺憾的是,孫權沒什麼大的作為了!
孫權征伐合肥,還是打不下來,軍事上面的進展陷於停頓。
233年,孫權和遼東軍閥公孫淵套近乎,希望共同對付曹操,結果被公孫淵耍了——誘斬孫權的使者,搶奪使者的財報,妥妥的一幅流氓嘴臉。孫權大怒,喪失理智還要發兵征討遼東,最後被群臣勸阻才作罷(遼東和吳國還隔了一個曹魏,難道孫權想學二戰盟軍的諾曼底登陸嗎?)
順便提一句,中國歷史上發現臺灣(夷州)的衛溫,就是被孫權以“違詔無功”殺死的。好歹人家千辛萬苦發現了新地盤,沒功勞也有苦勞,也不用把他殺害啊,孫權這麼做,以後誰還敢去“開疆拓土”啊!
此外,孫權晚年和一些元老大臣也鬧得不愉快,如陸遜和張昭等人,陸遜甚至被孫權逼死。
最嚴重的是,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覆無常,導致大臣之間互相爭鬥,朝局不穩。孫權死後,吳國的宮廷鬥爭一直持續不斷,大大削弱了吳國的國力。
(晚年的孫權走下坡路,和年輕時期形成鮮明對比,也讓自己的國家走向衰落)
總之,稱帝之前的孫權算得上雄才大略,有勇有謀,政治軍事上都頗有建樹!但是稱帝之後,孫權隨著年齡的老去,也開始走下坡路了,晚年犯了很多的錯誤,和劉備一樣,讓自己的國家變得衰弱!
-
13 # 歷史大人物
孫權知人善任,而且聰穎,在魯肅提出:“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的建議後,立刻表示同意,從而開始了振興東吳的方針。
在曹操南攻時,堅定同意主戰派的建議,任用周瑜,聯合劉邦,統一東吳內部思想,將東吳所有臣子聯合起來,統一力量對抗曹操。最終在赤壁之戰打敗曹操,保住了東吳的力量和地盤。
在奪取荊州時,大膽任用呂蒙,白衣渡江,奪取荊州地盤,從而鞏固了東吳北方邊防,有效的防止了來著劉備和曹操陣營的攻擊。
在劉備大舉攻吳時,任用陸遜,敗劉備於夷陵,再次挽救東吳,此戰也奠基了天下三分的局面,重新確立了聯劉抗曹的方針。可以說,沒有孫權,就沒有東吳稱帝的基業。
孫權,可以說一個英明的守成之主。
回覆列表
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生於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
孫權生來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頤大口。形貌奇偉異於常人。自幼文武雙全,早年隨父兄征戰天下。善騎射,年輕時常常乘馬射虎,膽略超群。 但晚年的孫權日益驕奢,寵信呂壹,賦役繁重、刑罰殘酷。立嗣之爭,孫權也犯下極大錯誤,多數名臣死於非命。自孫登夭折後,孫權先是廢了孫和,又賜死孫霸,最後立幼子孫亮,這為日後的吳宮政變埋下了禍根。
《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的作用有些誇大,對周瑜的描寫也比較多,但忽視了孫權的作用,文學作品和歷史事實畢竟有些出入。
人們對孫權的評價很多,但大多數都是認為孫權很有才智,很能幹。
以下是歷史名人以及學界精英對孫權的評價
易中天:孫權有“勾踐之奇英”,他把皇袍反過來穿,說明他有雄心壯志,但他沉得住氣,三國中最後一個稱帝;同時也變得了臉,其實孫劉聯盟的真正締造者是孫權,後來還白衣渡江奪回荊州;他還彎得了腰,比如向曹魏稱臣以自保。
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
孫策: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賈詡:東吳孫權,能識虛實。
由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孫權確實是一個有勇有謀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