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紀元的尾聲

    這個說法是完全沒有說服力的,因為寧宗朝代,已經是進入了南宋的下坡線了!

    三朝時代背景

    鼎盛是從多方面來表現出來的。但是不得不承認,宋孝宗年代的綜合情況,實際上還是要比宋寧宗朝代好得多。

    孝宗雖然在隆興年末急於求成,發動了北伐,但不可否認,在高宗還在位甚至在世的年間,孝宗就一直是一個主戰派,即便後來戰爭失利,割地賠償,孝宗也沒有再在這個戰爭失敗問題上,繼續糾結。而是在失去了領地的情況下,轉修內功,發展國內經濟,重視內在的發展,因此奠定了乾道和淳熙年間的“盛世”基礎,這也算是南宋時代,最鼎盛,君主最理智的一個時期!

    ▪️據《宋史》的描述,在隆興二年戰敗後,南宋政府正式擺脫陰影,在孝宗的帶領下,立即訓讀進入內在發展階段,其中這一時期,主要就是重新拜主戰派張浚為相,表明政治立場,其次打壓貪官,解放社會生產力:

    夏四月庚申,召張浚還朝。甲子,以李顯忠侵欺官錢給還諸軍。......高麗入貢。丁丑,張浚罷。癸未,言者論宰相、執政徇欺之弊,命書寘政事堂。五月壬辰,復置環衛官。丙申,詔吳璘毋招納歸正人。......乙巳,率群臣詣德壽宮賀天申節,始用樂。丁未,蝗。詔內外贓私不法官吏,尚書省置籍檢勘。庚戌,罷招神勁效用軍。辛亥,鬻兩淮所招戶馬。......壬申,命虞允文棄唐、鄧,允文不奉詔。丁丑,振江東、兩淮被水貧民。 ——《宋史·本紀三十三》

    反觀孝宗之後的光宗以及寧宗(親父子關係),光宗生性多疑,注重內鬥更多於朝政,甚至在後來還被寧宗的母親干政,形成當時南宋朝廷巨大且臃腫的外戚裙帶關係,貴族階級重在享樂,疏於國事,所以光宗到後來孝宗死的時候,都不敢出面祭奠,因為他在為這些年,與父親做對,導致父親的盛世到他這裡就破產了,無顏愧對孝宗。

    ▪️根據《中國財政通史·五代兩宋卷》中的闡述,到了光宗、寧宗的年代,因為賠款和當時貴族以及士族職能臃腫,鋪張浪費的根本緣故,導致社會百姓民不聊生,當時的所謂的盛世,本質就是假象!

    (圖片資料)

    當時在寧宗時代,還沒被列為禁忌的朱熹都曾說過:“古者刻剝之法,本朝皆備”(自《朱子語錄》),其實這個朝的意思,更多的是指,寧宗的嘉定年間!

    所以繼承光宗已經消耗完乾淳之治之後的寧宗,那繼承的就是光宗爛攤子之後的產物了。歷史上習慣把光宗末年稱為由盛轉衰,喜歡把光宗和寧宗兩父子的時代稱為“耗盡乾淳之治”的亂政年代,自寧宗之後,宋朝就等於是上了隨時會奔潰的歷史尺度表,後來再過五十多年,宋朝滅亡!

    孝宗外交堅挺,子孫軍事退化!

    ▪️隆興雖戰敗,但統治者的外交卻是堅挺

    孝宗在即位之時,發動隆興北伐雖看起來有些不自量力,但是北伐背後的本質,卻是自趙構式弱以來,孝宗第一次以強硬的姿態回擊金國,來表示決心,而隆興北伐的失敗根本因素,更多是在於將領的亂陣,和朝廷階級的消極!

    不過當時孝宗之所以能夠順利推動北伐,根本原因就是在於張浚和史浩這兩個人。

    張浚是幾朝老臣,雖然沒有岳飛一樣的戰鬥智慧和滿腔熱血,但是張浚卻是經驗豐富,因此,即便後來張浚北伐失利,仍被孝宗拜相,時刻做著抵禦金朝的準備!

    而史浩更是支援平反岳飛冤案的朝臣,他本身就是高宗紹興年間的國子博士,因為見過岳飛的無奈,所以他的平反之策,實則就是在暗示孝宗決心。不過孝宗本來也同樣是一個人會帶兵打仗的將領,於是就毫不猶豫為岳飛和他的兒子平反,而秦檜等人的爵名,就被剝奪和廢除:

    二月壬戌朔,用史浩策,以布衣李信為兵部員外郎,齎蠟書間道往中原,招豪傑之據有州郡者,許以封王世襲。安慶軍節度使士籛乞減奉賜之半,以助軍用。自是,諸宗室有請,悉從之。戊辰,宰執陳康伯等乞再減奉,止存舊格之半,許之。己卯,振兩淮流民及山東歸正忠義軍。癸未,黃祖舜罷。庚寅,逐秦檜黨人,仍禁輒至行在。——《宋史》

    雖然結果無奈,但是孝宗的出發點是好的。其實當朝的凝聚力,已然潰散。自1004年起,被金人壓制的後的“澶淵之盟”,到當時北伐都已經一個半世紀過去了,即便岳飛被平反,但是也改變不了,當時朝廷內的厭戰情緒。他們只希望南宋偏安一隅,苟延殘喘即可!

    ▪️寧宗的外交退化,其實並非其本人

    到了宋寧宗,也同樣效仿本來就不是很喜歡他的爺爺“宋孝宗”北伐,史稱開禧北伐。但無奈,結果依舊失敗。其實宋寧宗對於這一次的北伐,本心也是一種強烈與金朝對抗的外交思想,只是可惜,這次計劃的本質也是寄託在朝野內的黨派相爭上的,當時寧宗的李皇后還一度阻撓寧宗赦免“韓侂冑”,最後等於是被迫強制答應了金人“交出戰爭禍首”的要求,將韓侂冑開棺砍頭,以熄滅完顏金國的怒火。

    所以到了寧宗這一朝的外交風格,其實是和當時的高宗相差無幾,但無奈的是,這件事情的背後是李皇后和史彌遠的政治協商,本質不僅僅是一場保衛國家的低頭之舉,而是史彌遠的一場政治清掃!

    到了後來,嘉定年的“四木三兇”的締造者就是史彌遠,也稱為史彌遠專政。史彌遠就是一個和趙構相同的投降派,但投降的基礎上,卻還影響了國家貨幣經濟,所以“嘉定協議” 這場失敗的外交,和“隆興和議”背後的意義完全不同!

    韓侂冑輕啟兵端,罷平章軍國事;陳自強阿附充位,罷右丞相。乙亥,禮部侍郎史彌遠等以密旨命權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誅韓侂冑於玉津園。以錢象祖兼知樞密院事,李壁兼同知樞密院事。以誅韓侂冑詔天下。——《宋史》

    所以到了寧宗末期,主張投降派的南宋朝廷還屈服了蒙古國,導致外交威信一再下滑,毫不誇張地說,南宋政權在蒙古鐵騎的眼中,存在於不存在區別都不大了!

    孝宗朝梳理政治!

    歷史上對於“隆興和議”之後的南宋朝廷的評價是:“中外無事,偏安一隅”。

    但這樣的狀態也並非壞事,在隆興和議中,南宋丟掉唐、鄧、海、泗四個州區,南宋控制的地理範圍再次縮減,這讓宋孝宗和一系振興經濟,梳理政治結構的臣子們,得以全力推進改革程序:

    治理官吏:

    壬申,詔兩浙振流民。以紹興流民多死,罷守臣徐嚞及兩縣令。癸酉,蠲沿邊殘破州軍官賦一年。——《宋史》庚申,以虞允文為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王剛中同知樞密院事。命淮西、湖北、荊襄帥臣措置屯田,復置榷場。——《宋史》

    鼓勵農業:

    詔館職更迭補外。辛未,立兩淮守令勸民種桑賞。——《宋史》

    大興水利:

    癸亥,詔總領、帥、漕臣、諸軍都統制併兼提領措置屯田,沿邊守臣兼管屯田事。丁卯,詔吳璘措置馬綱、水路。——《宋史》

    而在外交上,依舊是以張浚為首的主戰派。到了淳熙末年,宋孝宗都還是時刻想著收復失去的國土,所以無論是在政治上,民心上,宋孝宗都有效地把國家力量擰成一股繩,以此達到國泰民安的“乾淳之治”。

    那麼再對比光宗和寧宗的建樹,不僅後者沒有成績,相反還進行退化,這種反差,就是一種疏於民生政治管理的後果,也可以說,南宋皇帝的本性中、都有一種趙宋的軟弱本性在其中,因此,光宗和寧宗、就很順其自然地享受成果,卻荒於發展!

    ▪️《中國財政通史·五代兩宋卷》(圖片資料)

    所以,南宋的盛世,就從來都只有“乾淳之治”,寧宗朝代唯一可以比肩孝宗年代的政治建設也僅有人口總數要比乾淳年間多罷了!

    參考史料:《宋史》(卷三十三、卷三十四、卷三十五)《中國財政通史·五代兩宋卷》

  • 2 # 蜀山精靈

    說宋寧宗是南宋鼎盛時期,是因為他在位的時候人口戶數在南宋王朝到達了頂峰。

    敢於積極北伐,雖然都失敗了。

    其他就真說不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產貂毛和進口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