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清代的“八大山人”具體指的是誰?
18
回覆列表
  • 1 # 中學教師李長虹

    朱耷 [zhū dā]

    朱耷(1626年—約1705年),字刃庵,號八大山人、雪個、個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時釋名傳綮,漢族,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清初畫壇“四僧”之一,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寧獻王朱權的九世孫子。寧王改封南昌後,歷代子孫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陽王七世孫。其祖父朱多炡是一位詩人兼畫家,山水畫風多宗法二米,頗有名氣。父親朱謀覲,擅長山水花鳥,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謀垔也是一位畫家,著有《畫史會要》。朱耷生長在宗室家庭,從小受到父輩的藝術陶冶,加上聰明好學,八歲時便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山綠水,小時候還能懸腕寫米家小楷。

    崇禎十七年,明朝滅亡。朱耷時年十九,不久父親去世,內心極度憂鬱、悲憤,他便假裝聾啞,隱姓埋名遁跡空門,潛居山野,以儲存自己。在朱耷的畫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種奇特的簽押,彷彿像一鶴形符號,其實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組成,藉以寄託懷念故國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滅亡的日子)。

    削髮為僧,成了亡命之徒,後改通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誇張奇特,筆墨凝鍊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用墨極少。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後,他選擇背過身去,與世隔絕,在創作中安放自己孤獨的靈魂。用他自己的話說,“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

  • 2 # 季我努學社

    八大山人是清朝康熙時期非常著名的一位畫家,他的畫作以松、蓮、石最為著名,在中國藝術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八大山人像

    八大山人是一個外號,它並非指代八個人,而獨指明朝的宗室遺民朱耷,他生於明天啟六年(1626),卒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其九世祖是朱元璋之弟的十七子朱權,明朝滅亡時他才19歲。不過一直以來學界對他的真實名字存在不小的爭議,有認為“朱耷”應為“朱嗒”,據記載清順治十八年前後,朱耷的“耷”曾作“嗒”或“嗒然”,並由此引申出“耷擔人聲”或“耷旦合切”的說法。有學者對八大山人名“朱耷”進行了否認,據考證直到清康熙四十五年前後,八大山人的親近之人都留下任何有關其名“朱耷”的記錄。此外還有學者認為朱耷是乳名或庠名。

    八大山人花鳥畫

    清朝時期魏元曠曾在《南昌縣誌》卷37《人物誌·隱逸》簡要介紹了八大山人的名號:“八大山人者,逸其名。明宗室也,弱冠也,為諸生。遭變,棄家,遁進賢山中為僧……初為僧,號雪個;亦曰雪介;又曰介山、驢;見趙文敏所書《八大覺經》,喜而跋之,因號八大山人。”

    這裡面提到了八大山人曾經削髮為僧的經歷,一說他是在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攻入南昌後他心灰意冷,於是棄家選擇遁入空門;一說順治五年(1648年),妻子俱死,因此他在傷心絕望之餘選擇剃髮為僧。他在為僧期間,曾先後署名曰“驢”和“雪個”,對於其取名“驢”,有種解釋為這是一種狂後的自警之舉,也有學者認為“耷”為“驢”的俗體字。

    八大山人作品

    至於八大山人這一名號的由來,暫時沒有合理的解釋,有認為他為僧的佛教名號,有人認為與其畫作有關。八大山人雖為明朝宗室遺民,但他並未捲入政治鬥爭之中,反而可以潛心學術,這對他後來的成就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因此,現如今知道八大山人的人們,大都只瞭解他的畫家身份,作為十七世紀中國最偉大的書畫家,八大山人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畫家,據說著名畫家張大千就曾多次仿照八大山人的畫作。

    八大山人的繪畫中最常出現孤獨的意象,比如鳥、雞、樹、花草、小船、山峰。這些意象通常用空、用無、用虛,透露出孤傲、高貴的氣質,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八大山人自身的寫照。同時,他的繪畫特色是突出“醜”、“怪”,甚至刻意求“怪”,散發出肆意揮灑、自由散漫的風格,不為法度所束縛,這也是八大山人的繪畫作品流傳至今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範曾:《八大山人論》,《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胡迎建:《五十年來八大山人研究綜述》,《江西科技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楊彥霞:《八大山人藝術風格研究》,山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10月。

    範曾:《八大山人論》,《中國文化》2006年02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車子買了賠付高的商業險,卻還要買交強險。有必要嗎?應該取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