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魯迅筆下的孔乙己,他是一個窮困潦倒,自命清高的典型舊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的形象,在當時的背景下,對於孔乙己的死,作者首先用大約,接著又用的確,看起來是十分矛盾,其實不然?
8
回覆列表
  • 1 # 狂流3700929

    淺顯易懂的理解為兩個方面:實寫~~~已經很久沒看到撩到且已體弱多病的孔乙己了,料想已凶多吉少。虛筆~~~孔乙己所代表的一個脫離社會階層的某個群體已經漸行漸遠的走向沒落乃至死亡已不可避免……

  • 2 # 一半糊塗姜興吉155830229

    魯迅先生的《孔乙己》,我的看法有點不同,結合時代背景分析,是寫出了隨著封建制度的滅亡和白話文的興起,四書五經,八股文和文言文,特別是文言文為己經逐步從知識分中淡化,但仍然還存在著一些殘存,魯迅又透過孔乙己的不知去向說明白話取代了文言文。“大約”、“的確”正是一個註腳。(不知當否請批評指正|

  • 3 # 江雪閣

    “大約的確孔乙己死了?”句中“大約”是不確定,“的確”是肯定,截然相反的兩詞用在一起,是魯迅筆誤還是刻意為之?

    魯迅還寫過“後院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顯然這裡不是筆誤,而是刻意為之。

    孔乙己是魯迅塑造的是被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毒害至深的小知識分子形象。他熟讀史書,一個茴香豆的茴字都知道有16種寫法,這在普遍是文盲的鄉村是值得自豪的穿長衫的文人,所以他不屑於短衣幫為伍,可是他又是窮人,生活窘迫,連短衣幫的人都不如,這副窮酸樣遭到底層人的嘲笑。

    丁舉人那些穿長衫的人,是有社會地位的人,過著富足的生活,雖然僱傭他幫著抄抄寫寫,並沒有因為他是讀書人而看重他,發現他未經同意就拿書看,就誣陷他偷書,捆綁懸樑打折了他的腿,把他逼入絕境。

    魯迅在結尾處寫“大約的確孔乙己死了?”有三層意思:

    1、給讀者真實感,容易引起共鳴。好像孔乙己確有其人,只是很久沒見,真的不知道他是死是活,只能猜測,又怕猜錯,只所以估計大約他死了吧?

    2、按照孔乙己的行事方式判斷 。他是個誠實守信的人,如果還活著,他是不可能欠費不還的。他是個寬容的人,不會因為店裡人的嘲笑就不來喝酒的。據此可以認定他的確死了。

    3、這個孔乙己死了,千萬個像孔乙己這樣的人還活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孔乙己還活著,不僅活在烏鎮,還活在封建社會的大江南北。

  • 4 # 三人隨筆

    “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這是魯迅先生《孔乙己》中的最後一句話,昨天回答了一個關於孔乙己的問題,便想說說我對這句話的看法。

    這句話被不少人戲謔地稱為病句,依我的理解,這句話表達出了下面三層含義。

    一、和“我”早有的猜測一樣,孔乙己“的確”死了。

    孔乙己最後一次露面是雙腿已被打折,用雙手“走”到咸亨酒店喝了碗酒的。他這樣一個既無親人也無朋友的人,雙腿不靈便的情況下,遲早是要死的。

    孔乙己原來欠錢從來不超過一個月,可這次,欠的十九個錢過了幾個月了都沒有還,太不尋常了。

    在“我”的心裡,其實一直有個預感,有個猜測,孔乙己會死得很快。這一系列的跡象,與自己的猜測相吻合,孔乙己“的確”是死了。

    二、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大約”是死了。

    孔乙己是個酸腐的文人,還好吃懶做,沒有一個人尊重、同情他,也沒有一個人關心他的死活。

    然而,那畢竟是一條生命,生命至高無上,應該對生命有起碼的尊重和敬畏。所以,“我”雖然很肯定地猜測孔乙己“的確”死了,但還是留下一點餘地,留下一點希望,“大約”是吧?

    三、希望“孔乙己”這樣的一類人死了,但有些懷疑。

    孔乙己是被舊文化毒害的底層文人的代表,魯迅先生寫《孔乙己》目的就是要批判這種舊文化。所以魯迅先生是希望孔乙己這類人“的確”是死了的。

    然而,他知道,舊文化的廢除,新文化的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孔乙己”這類人的“死”,他有些懷疑。但是隻要方向對了,有了廢除舊文化的決心,建立新文化的行動,“孔乙己”這類人就“的確”會死去的。

    “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其實,孔乙己這樣的人真的已經死了麼?我看未必,“大約孔乙己的確沒有死”。

  • 5 # 宋公明5

    《孔乙已》最後一句″大約孔乙已的確死了″是筆誤嗎?

    當然不是。不僅不是失誤,反而是用詞十分精準十分恰當。

    舉個例子:馬航370失聯了,至今未找到下落,那麼機上的人員呢?回答是:肯定已經死亡了。這個答案對不對呢?可能是對的。所以也可以說:大約馬航370上的乘客的確死亡了。因為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即使確信是死了,也不能把話完全說死。有的馬航370乘客的親友仍然懷著一絲希望,期盼能有奇蹟出現。這樣說,在心理上多少是個安慰。孔乙己也是如此,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種種跡象表明,此人肯定是不在了。但是這個判斷不是絕對的,只能是推測,所以也只能說是大約。從法律上說,人的死亡,分生理死亡和宣告死亡。生理死亡由醫院確認開具死亡證明書。死刑犯則由法醫確認生理死亡。而下落不明的人,達到一定期限,則可由利害關係人申請,由法院宣告死亡。宣告死亡的法律後果和生理死亡一樣,一切民事權利和義務歸於終止。被宣告死亡的人如果重新出現,要經過法院宣判後才能重新恢復原有的民事主體資格。孔乙己是下落不明,從常理推斷,可以肯定已不人間了,但未經法律確認,還不能算是已經死亡的人。所以魯迅的寫法,符合法律規定沒有漏洞,是極為精準恰當的。有人要雞蛋裡挑骨頭抓魯迅的小辮子,只能是自取其辱。

  • 6 # 楊充

    因為沒人會真正關心他是死是活,只關心他能不能使店內外充滿快活的空氣;或者他到底還錢沒有,以及他是不是被打斷了腿。人們更多的是把他當作一種樂子。說“大約”,是因為魯迅自最後一次與孔乙己見面後,已經很久沒有再見過孔乙己,但活要見人,死也得看到屍體,魯迅二者都沒有見到,因此算作是一種猜測。說“的確”,是因為按照孔乙己的性格與狀態,按照當時的社會背景,孔乙己這樣的情況,想必也是很難活下去的,餓死或者被打死也基本只是時間問題了……在那個年代,死個認識的人會對別人有什麼衝擊,也許挺常見的吧。但這種事在作者心裡一定是有衝擊的。可能這句話更多的,是一種無奈和諷刺。孔乙己,死了,然而封建的科舉制度,那種封建腐朽的思想,人民的麻木不仁,卻沒有絲毫的變化,這可能才是魯迅當時所痛心的吧……用一種黑色幽默的筆法來描述這一平常而不忍目睹的赤裸慘劇。孔乙己,他非常的窮,只能與短衣幫們一起站著喝酒,然而他卻堅持穿長衫,保持著自己讀書人的身份,明明是偷書,卻硬要說,竊書不能偷,以維持讀書人的體面,而在魯迅看來,他最為可笑的一點,雖然他知道茴字的四種寫法,但這些學問都是沒有什麼用的,他完全是個社會的多餘人。關於更多詳細內容,可以看我的部落格大彙總: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79832978 或者 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82972318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高曉松那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