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西奇博物館

    其實菜式不多,而且我估計也沒人真的在認真品嚐菜餚吧?“食之無味”這4個字,小妹要送給劉項二人。

    不過,作為吃貨,我們對於“鴻門宴”上的選單探究,可是抱著認真的態度的!小妹這就來分析分析。

    “鴻門宴”的驚心動魄,司馬遷已經在《史記》中寫的明明白白,無需小妹再贅述。作為老百姓,我們更關心在那場頗具傳奇色彩的飯局上,他們到底吃了什麼

    第一道菜:一杯卮酒。

    司馬遷在忙於描述劉邦項羽雙方劍拔弩張之時,仍沒有忘記給了食物兩個鏡頭。

    第一個鏡頭是在樊噲聽張良說營帳內的主公劉邦有危險,於是帶著盾撞翻了宴會保安,強闖營帳之後怒氣衝衝地報上姓名,於是項羽一邊暗自防備,一邊命人賞了這位突然闖入的“壯士”一杯“卮酒”。

    來看原文:

    《史記》:

    “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卮”與“尊”一樣,是一種古代飲酒器,只不過比優雅的“尊”豪放許多。

    這種圓筒形的飲酒器,單環形耳,多有三足,雖然造型貌不驚人,但容量最多可達兩鬥。

    “兩鬥”什麼概念?一斗是4斤,差不多4升的樣子,一瓶大可樂1.25升。3.2瓶大可樂,這個概念。

    樊噲一衝進宴會場地,就被項羽賞了3.2瓶大可樂容量的“卮酒”,怎麼看都是豪飲了。

    不過幸好秦漢時期的制酒技術還不高,這種“卮酒”的口感介乎於白酒和米酒之間,屬於低度酒,所以樊噲在豪飲之後並沒有大醉

    第二道菜:一條豬腿。

    第二個關於食物的鏡頭,原文中提到樊噲除被賞了“卮酒”並一飲而盡之後,還被項羽賞了“彘肩”。來看原文:

    《史記》:

    “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

    “彘肩”是什麼呢?並不是豬頸肉,而是豬腿。這一點史學界沒有疑問,但“則與一生彘肩”中的這一“生”字則引發了學界的分歧。

    一派認為這個“生”就是字面的意思,沒有煮熟的豬肉(比如清代的孫志祖)。

    之所以項羽賞賜給樊噲一條生豬腿,是想給一進來就瞪著自己的樊噲一個下馬威。但那樊噲可是殺狗的屠夫出身,什麼場面沒見過?硬生生將這條生豬腿放在盾牌上,用刀切著吃完了……

    還有一派持有相反觀點,認為這個“生”只是說沒有分切成小塊的豬腿,並不是說整條豬腿都是生的。

    持有這個觀點的比如清代的梁玉繩,來看他的理由:

    《史記志疑》:

    “‘生’字疑誤。彘肩不可生食。且此物非進自庖人,即撤自席上,何以生邪?”

    他認為首先豬腿是不可以生吃的,其次這條豬腿並不是廚子直接拿進營帳的,它應該本來就在宴席桌上,而劉邦和項羽他們顯然不會吃生豬肉。所以這個“生”的意思只是說“還沒有將整條豬腿切成小塊,放在餐盤當中端給大家食用”的意思。

    第三道菜:各種飯和羹?

    雖然司馬遷沒有寫,但鴻門宴舉行了5,6個小時,酒也喝了好幾輪(所以劉邦藉口尿遁時,項羽都沒懷疑),這麼長時間的“親切會談”,對於腦力和體力都是不小考驗,所以局中應當是有主食的。

    秦漢時期的主食一般來說是“羹”和“飯”。

    飯:飯一般是由當時主要的糧食品種黍(黃米)和粟(小米)煮熟,吃的時候澆上肉醬,可以理解為現代的肉末蓋澆飯。

    羹:羹湯一般就是肉湯菜湯。

    西奇妹說:全場食之無味。

    其實在行軍打仗過程中的飯局,真的沒法做到“精緻”,吃飽才是王道。

    但所謂“鴻門宴”,都是帶有目的性質的酒席,雙方各懷心思之下,誰還有心情去品嚐那些美味佳餚

    一場鴻門宴,即使有再好的菜品,估計全場也食之無味。

    -------------------------------------------------------

    參考文獻:

    司馬遷:《史記》、

    梁玉繩:《史記志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歲女兒一直叫我的男朋友爸爸,如果不結婚,對孩子會不會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