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銅水煙壺

    大件東西一樣會砍價,誰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大風颳來的除外),平時買個菜,買些日用品就算了,真的很累,工作完還要轉一大圈菜市慢慢砍價,沒必要,以前砍價收益高,每個月能省出不少,買衣服買鞋子在網上買,網上因為競爭激烈,價格相對透明,所以也懶得講價了

  • 2 # 娘拖鞋斧頭

    我就砍價,買什麼都砍價,不砍價,就覺得自己上到受騙了,覺得自己吃虧了,一天都會覺得不舒服。

    家裡做飯,叫我去買豬肉,豬肉很貴了,一斤要32元,我的砍價到30元,不給我降價都不行,豬肉老闆也認識我,很怕我,一看到我,他就說倒黴,然後我就跟他理論,他怕我啊,大家又認識對不對,他總不能用刀砍我吧。沒辦法,他就只能認輸,30元買給我,我還要把豬肉拿到其他攤販哪裡稱一下,足夠的才行,當然一般都會給我多點,省的我又去找他麻煩。

    網購我也是,買件衣服,我得讓店鋪的給我低價,最好能送我一些禮物,不然我就天天煩她們,投訴她們,她們最後都會怕了我,給我降價的。

    我買東西都是這樣,大家說我摳門,說我太煩了,其實不是,我只是知道生活艱辛,賺錢不容易,能省一塊錢是一塊錢,畢竟上有老下有小的,不摳門點,能怎麼辦。

    雖然我是個大老爺們,但是我覺得我很驕傲,不但把價格降低,我還增加的口才鍛鍊,別人也怕了我,這不是非常好的嗎?

    特別是我老婆,覺得我好厲害,超級喜歡我的,特別依賴我。

  • 3 # 磊珞

    每個人都曾經年輕過。絕大多數年輕人涉世不深,閱歷很淺,思想簡單,故而,買東西很少砍價。這由年輕人的特徵所致。

    首先,年輕人對於市場的現狀和部分商家的奸詐,缺乏認識,所以,很少砍價。與此同時,許多商家的所謂“促銷活動”就是瞄準年輕人心理而策劃的。

    其次,一部分年輕人,所花費的錢財,不是自己流血流汗掙來的,還不懂得珍惜,故而,買東西不知道砍價。

    其三,年輕人(主要是男性),缺什麼,就買什麼,也不願意花費過多精力和時間去琢磨,去逛商場。故而,進入商城,直奔主題,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人家要多少,就給多少;不囉嗦,付了款,拿起東西就走人。

    其四,年輕人愛面子,相對於蠅頭小利,更願意表現出自己的大度或大方。尤其是在朋友面前,不僅買東西不降價錢,而且,共同消費時,還搶著買單呢。

    如此年輕人,當然是最受賣家歡迎的人群。但是,年輕人由於不砍價,買得東西總是被別人買得貴,經常被人嘲笑以後,漸漸地就學會砍價了。其次,經歷過生活的磨難,懂得金錢來之不易以後,也會慢慢學會砍價的。最後,瞭解到經商之道,尤其被奸商榨取錢財以後,一部分年輕人就會深刻認識砍價的學問,從而,超爽地砍價了。

  • 4 # 黔西南之聲

    有的年輕人怕麻煩 覺得砍價比較麻煩!有的年輕人愛面子,覺得砍價是一件很,沒有面子的事情!很多年輕人都是這樣!

  • 5 # 小小機師

    資訊社會,價Grand SantaFe來越透明瞭,而且購買途徑繁多,買之前已經有了心裡價位,權衡好就可以下單了。量力而行,是好事。

  • 6 # 王智功

    不砍價是錯誤的,現在經濟條件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現在很多年青人比較虛榮愛面子,市面上絕對大多數的商品,不會是賣方一家獨家發售,絕無僅有。而作為消費者我們應該貨比三家。

    商品的進貨價遠低於發售價,而賣方往往將標價打高,預留壓價空間或想增加利潤。

    掏錢的消費者才應擁有主導權,切記不能因為三言兩語片面之詞盲目消費。

    而商家所賣的,並不單純就商品本身,他的背後還承擔著他的家庭與經濟命脈。所以,我們不能比他們急。

    所以只要砍價肯定會有降價的空間

  • 7 # 築家莊

    習慣於商場,超市等區域購物,還價空間少。

    對於成本,盈利空間不瞭解,不知道怎麼還價。

    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沒有概念。

  • 8 # 頑皮ps

    1.現在的都市生活是快節奏的,年輕人習慣快速的完成交易,這是一種想要強迫自己快速完成然後去做其它事的快速心理。

    2.目前的年輕人大多是獨生子女,對於金錢的不易認知沒有足夠的認識。

  • 9 # 隔壁的李四510

    我就是怕麻煩,如果真的要砍我也能砍下來,還有一個就是大家都是服務行業的,都不容易,我還是個為生活奔波的普通人

  • 10 # 學渣成為不了學霸

    其實說實在不是不想砍價買東西而是現在店鋪基本沒得給你講價的機會,全部都是明碼標價的,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現在的人比較愛面子吧或是認為就只是一件衣服而已沒必要講價格、而且現在人們喜歡在淘寶上面買衣服,衣服的價格也比實體店的便宜,但就是有個缺點就是不能試穿。大多數人都只是在網上買、畢竟網上也有送運費險的、

  • 11 # 陽光攝影圖文

    嚴重抗議,什麼是年輕人買東西都不砍價了,麻煩去鄉鎮轉轉,砍價能把讓你自己後悔這標題,有一半識貨不砍價已經不錯了,這一半還有部分是靠關係購物的,我見過兩元店的筷子用牙咬的年輕人,也是把永不吃虧發揮到極致,這樣的人有幾個捨得花錢不搞價的!

  • 12 # 圖片鄢陵

    簡單一點總結:1、商品價格透明度高,自己掌握的價位,一般就不去搞價了。2、大型商場的物品,明碼標價,搞價也白搭!3、現在的生意不好做,商品價格放的很低,最多打折銷售,一般也不搞價。4、年輕人礙於面子,自己能接受的也不去搞價等等。

  • 13 # 彈指揮間3

    不喜歡的不會買,再便宜也沒用,喜歡的就算買貴了,又何妨,已經討得自己歡心,你賺錢就是給別人賺的,便宜一點點又有什麼意義,如果高價的物品,有下降空間,還是有很多年輕人會一反常態還價的。

  • 14 # 窮光旦

    現在的年輕人買東西為啥不講價?

    現在年輕人多為獨生子女,從小受父母的慈愛,要啥東西都給買,並不知父母掙錢的辛苦。養成了大手大腳用錢的性格。

    從學校到社會,由於一般窮人都被瞧不起,因此大家顧面子,再窮也要裝有錢,窮大方養成習慣,去買東西講價,讓別人瞧不起,認為自己窮,那是很沒面子的,所以再沒錢,也要裝自己富有,來顧自己的面子,所以就不講價。

  • 15 # 我和我的想象力

    三百能砍成八十的,東西的品質大約就五十塊錢。現在網上買東西很方便,年輕人貨比三家比以前容易多了。我本人也是,去實體店看到的衣服隨隨便便叫大幾百到一千,直接上某寶搜同款,買到手不滿意還可以無理由退貨。感謝馬雲爸爸。

  • 16 # AjearChuang

    不敢說自己年輕,怕媳婦打。但買東西也確實不怎麼砍價,理由很簡單,現在不像以前,想買米,除了貨比三家外,手機動動,步子都不用動日常用品全國價格就都知道了。商家給價格,可以接受就成交,不行就轉身。中國國情是日常商品很少附近獨家經營的,而特殊商品都會抱團,比如建材市場等。而同一商家連續轉身幾次大機率就長時間拉黑了,可選擇的多自然犯不著在那來回砍價。

    女人以前可能會為一件看上眼的衣服上去砍半天,現在除了是真想聊天的,價格不合適,小店小品牌自己上網找,小店大品牌記貨牌。大店大品牌?這個幫我包起來!反正只是為了買回去讓幾個衣櫃看上去沒那麼空蕩蕩,穿不穿等我想起來了再說(還有幾個老爺們有這樣的媳婦,我們湊湊看能不能夠打一場球的)

    當然工作採購又是另一碼事。

  • 17 # 快樂的汪四哥

    記得小時候,家裡兄弟姐妹較多,我是最小的,每到過年,媽總是給我買新衣服。那個時候,還沒有集市,只得去縣城裡買。路也不算遠,可媽也捨不得花錢坐車,東北的冬天很冷(比現在冷的多),可我知道媽要給我買新衣服穿,再冷我也堅持著。

    那時候的車還很少,幾乎看不見幾輛,路上都是馬車,牛車,農用車。碰見順路的,媽就會跟人家商量“車老闆,捎個腳吧!我這小兒子走不動了”碰見了好心人,就會停下車,把我們娘倆載到目的地。

    到了鎮上,一切都是新鮮的,眼睛不夠用了,媽帶著我,拉著我的手,就這麼在鬧市裡穿行,不一會兒就走不動道兒了,不是累了,是看見了賣麻花的,媽看見了,走過去,跟人家砍價,兩毛錢一根的麻花,媽能砍上好幾分鐘,最後以一塊錢七根的價格成交……再後來買衣服,媽跟人家砍價“20,賣不?”人家回“25,最少了,不要拉倒”媽又說“這衣服,也就20,這面料,也就這個價,大過年的,差不多得了”

    那個人不回話,媽又看了會兒,拉著我走了,走出不到五步,那邊就喊“回來回來吧,哎呀,看你娘倆不容易,這件算我不掙了”……

    就這樣,娘倆跑了將近大半天,辦好年貨,買齊東西,趕到天快黑才回到家(東北的冬天下午四點左右就黑天了)。

    其實,是因為家裡不寬裕,子女太多讓爸媽的負擔太重了,所以媽總是一分錢掰開兩半花,開銷太多太多了。

    再後來,姐姐出嫁,我也工作後,我們再出去,或者跟媽出去買東西,我們都不喜歡講價,一方面是現在的物價還是比較透明,另一種也是想讓媽知道,我們都有錢了,過得好。

    現在就更不用講價,明碼標價。電商普及後,就更不用講價,有打折呀領券之類的,節省時間,又誠信公開。

    只是我卻一直懷念媽帶著我,一起逛街砍價的情景。

  • 18 # 川l川

    講價?我覺值50的你喊100?我覺2塊錢1斤的你喊3塊錢一斤?除非真是喜歡的,不然轉身我就走,又不是除了你沒地方買了,費口水的事懶得做

  • 19 # 羅布斯特莉

    我不知道別人,我很少砍價,看中了我就直接淘寶搜,價格差不多我就買,價格差很遠我就淘寶。大家時間都寶貴,沒必要搞得都覺得吃虧。

  • 20 # 檸檬幾度秋的城市理想

    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說,我自己經常買菜,但是很少砍價。

    第一點:我覺得大家做生意和生活都不容易。本著互相體諒的心,所以從來沒有想過要砍價,經常到幾個攤子買菜,老闆都認識,自然也會給點折扣。所以沒有必要講什麼價,為了那幾毛錢,停留時間,感覺不值得。

    第二點:習慣。從畢業到現在,我自己也知道菜的價格漲了不少,但是買菜還是不會考慮著砍價。我覺得這也是養成的一種習慣。現在年輕人,對砍價這件事情,好像不是特別敏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朋友有抑鬱和焦慮傾向,我該怎麼幫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