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懂一點點教育
-
2 # 喬喬木223
《如何閱讀一本書》出版於1940年,1972年大幅增定改寫為新版。不懂閱讀的人,初探閱讀的人,讀這本書,可以少走冤枉路。對閱讀有所體會的人,讀這本書可以有更深的印正和領悟。
我想寫一些關於我囫圇吞棗地看的收穫。閱讀一本書的時候,前言和目錄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作者寫這本書的初衷,和想告訴我們什麼,同時,目錄可以使我們看到書的框架和內容,這些對閱讀都是非常重要的。透過前言和目錄,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判斷自己是否要閱讀一本書。
當我們開始閱讀一本書之後,用精讀或者略讀的方式閱讀是有講究的。我個人而言,對報紙一類資訊類文字宜採用略讀的方式,讀到感興趣的部分再慢下來讀。一些人可能認為,在閱讀時讀到自己不懂的詞彙和概念時,應該查書和上網。但是書中介紹到:這樣會影響閱讀的效果。當我們讀到自己不懂的部分,不妨跳過接著讀下去,待到對書有整體的認識之後,再進一步深究。我認為這是很好的。尤其是閱讀一些古典小說的時候。
閱讀一些理論性的書,可以注重那些看起來重點的詞彙。
閱讀和閱讀也是不同的。閱讀可以提高人的分析和思維能力,豐富人的知識。但若是一味的接收知識,便成為了“書匣子”。人的記憶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即使是我讀過的書,還寫下了讀書筆記,也很可能在五六年之後忘了內容,只記得個大概。但是閱讀時體會到的心情和鍛鍊的思維卻是不容易忘的。書中有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寫書的人就像是擲球員,他運用自己的見識和知識,有節奏地寫下了一本書。而讀書的人就像是接球員,必須動動腦子才能接到球。閱讀的時候我們不止在接收知識,也在運用思維。這是一種能力,並且可以鍛鍊。
一本書的後記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作者的想法。中國有一句話叫:“初讀好書,如遇好友。再讀好書,如逢故交。”一本真正的好書,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當你在讀的時候,會有新的想法,就如同書與你一起成長了一樣,但書本身是不變的。
書中還介紹了,閱讀各類書的建議。
如何閱讀實用型的書。實用型的書分為兩類,一類是論述某件事的規則和原理,這本書就是。另一類是論述規則形成的原理。例如經濟,政治的鉅著。前者的技巧是,首先確定自己是否被說服;接下來便有照做的義務。
如何閱讀想象文學(小說)。在想象文學中不要去找共識、主旨和論述。那是邏輯的,不是詩的,二者完全不同。閱讀時應該有一種接納的心態;我們或許可以從故事中得到衍生的道理。不要用適用於傳遞知識的,與真理一致的標準來評判小說。
如何閱讀歷史書。一、歷史的真實性。歷史是已經發生了的事,而且有些參與者也可能已經作古,對歷史的敘述應該帶有自己的思考。二、不只要關心過去某個地點、時間發生了什麼,還要讀懂為什麼的原因。
鑑於篇幅,就不進一步論述如何閱讀數學類書,如何閱讀哲學書,如何閱讀社會科學書的部分。感興趣可以在原書中尋找。
-
3 # 熱騰騰影視
閱讀方法有:
一、資訊式閱讀法
我們閱讀報紙、廣告、說明書等屬於這種閱讀方法。對於大多數這類資料,讀者應該使用一目十行的速讀法,眼睛像電子掃描一樣地在文字間快速瀏覽,及時捕捉自己所需的內容,捨棄無關的部分。
二、文學作品閱讀法
文學家的作品,唯有充分運用這種接受語言的能力,才能汲取他們的聰明才智、想象能力和寫作技巧。文學作品除了內容之外,還有修辭和韻律上的意義。
三、經典著作閱讀法
這種方法用來閱讀哲學、經濟、軍事和古典著作。閱讀這些著作要像讀文學作品一樣的慢,但讀者的眼睛經常離開書本,對書中的一字一句都細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從而理解其中的深奧的哲理。
四、麻醉性的閱讀法
這種閱讀只是為了消遣。如果使用麻醉性的閱讀方法閱讀名著,讀者只能得到一些已經添加了自己的幻想的膚淺的情節。如果漫不經心地閱讀《安娜·卡列尼娜》,猶如讀一本拙劣的三角戀愛小說。麻醉性的閱讀在將進入成年的時候達到頂峰。
五、通用式閱讀法
1、瀏覽。就是對文章做鳥瞰式感知,用較短的時間通讀一遍,獲取大量的有效資訊,得到總體的印象,概括瞭解文章的主題,大意或觀點、材料。
2、提問。根據瀏覽的印象和自己的需要,提出需要弄清的問題,使閱讀文章的目標具體明確。提問可以從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去設計。內容方面包括中心思想、社會意義、作者的情況、寫作的背景與動機、內容要點、主要章節和段落的研究等;形式方面包括文章的結構佈局、各個部分的關聯、體裁形式、表達手段、用語特點、詞句的推敲等。
3、精讀。這是關鍵的步驟,必須認真閱讀文章,圈點、批劃、評註,弄清詞句含義,逐段理解內容,理清線索,把握主題,針對自己提出的問題,作摘要,抄卡片,寫筆記,列提綱,繪圖表等,求得切實具體地解決問題。
4、背誦。強調記住需要記憶的內容,不一定都是一字不差的背誦,可以作嘗試性回憶,再與文章對照反覆記憶,力求記得準確、迅速,也可以複述文章的主要內容,默寫提綱,記住要點。
5、複習。包括系統整理提綱和讀書筆記,重溫主要問題解決的辦法,完成必要的練習。通用式閱讀法,綜合運用了感知、記憶與思維的規律,能使閱讀獲得較好的效果。
-
4 # 小朋有話
在讀書這個過程中使用的方法我推薦一個,很多人讀書的時候都會投入到這本書裡面,作者提到一個觀念的時候會有一種共鳴,而且我們在讀書的時候總是喜歡代入,有些人更是強行理解。而且這些人還很認定自己的這番解釋。所以真的很難讀懂一本書。
“素讀”這個詞語是我要說的讀書方式。第一次聽到這個概念是從崔永元的節目中聽說。我以我的理解說這個概念,如果看不懂可以上網搜一下這個概念,這個詞語的意思是說:在讀書的時候不要投入,不要和自己聯想,只要反覆讀這本書,只理解書中的內容就可以。
方法已經和你說,但是總覺得太單一,因為我不知道你讀的書是什麼型別的?給你說方法感覺太盲目,我覺得你讀小說或者文學完全沒必要用這種方法,而且這也只是一種方法,沒有必要按照這個要求讀書。
所有的書都應該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不要為了一件事而去完成一件事。勸你誰也別聽就聽自己,包括我寫的東西,要想有自己獨立的一面就必須做自己。
-
5 # 劉花朵兒911
章子怡曾經說過:我要向全天下失戀的人們證明,被奪走的愛人是可以用科學的方法搶回來的。可見方法對於我們做事情有多重要。閱讀當然也是有方法的,只是我們從小到大沒有人教過我們正確的閱讀方法,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理所當然的認為:會說話認識字就會讀書,所以教會我們認字之後就讓我們唸書、大聲朗讀。殊不知這種讀書方式低質又低效,導致我們很多人從學校畢業之後再不願意讀書,因為讀的太慢,讀完記不住導致挫敗感。所以真的是時候我們要學習一下正確的閱讀方法了。
在說閱讀方法之前我們先說下現存的閱讀誤區和問題。①上來就讀。②不看作者介紹和前言。③從頭讀到尾。④一個字一個字的讀。⑤朗讀或默唸。⑥所有的內容用同一種速度閱讀。⑦不知道自己的閱讀速度處於什麼水平/多少字/分鐘。⑧不知道電子閱讀和紙質閱讀哪個更好。⑨不知道正確的讀書方法是什麼。⑩不知道做筆記對讀書的作用。⑪讀書週期太長讀了後面忘了前面。⑫ 沒有輸出的意識。⑬追求閱讀數量而忽略了閱讀質量。
可以對照一下,上面的問題我們是否有。如果有的話那麼我們急需更正自己的閱讀方式,否則很難有很好的成長和提升,因為讀書是最好的成長方式。
針對上面的問題我們來講閱讀的方法:①上來就讀。
就如同我們上戰場不觀察形勢直接開戰一樣,結果就是慘敗。閱讀亦然,不先了解下書的框架主旨內容,直接開讀,很容易讀完了也不知道說的是什麼,因為沒有目標也沒有地圖。對應的解決方案是,讀書之前先瀏覽,可以看下目錄搜尋下自己需要的關鍵詞,然後重點讀自己需要的部分。或者先略讀,讀作者介紹、前言、目錄、總結,對書的框架和主旨有個大概瞭解之後再進行詳讀。透過這個步驟把書分成三個部分:必要的:必須讀;有用的:有時間再讀;沒用的:不用讀。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法國當代作家達尼埃爾·佩納克的讀者權利十條中說:讀者有不讀完的權利和隨意選讀的權利。另外還需要我們帶著問題閱讀,對於一隻盲目的船來說,所有方向的風都是逆風。所以帶著問題閱讀非常重要,有助於我們少走彎路,直達終點。
②不看作者介紹和前言。
上一條我們說到了,用略讀的方法,先讀作者介紹和前言以及總結。
第1條也有提到,這裡再強調一下,我們沒必要把每一本書都從頭讀到尾。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梁啟超先生主張帶著一根“弦”去讀書,先確定一個主題,與主題有關的內容就主動吸收,與主題無關的內容就刻意過濾掉,既節約了時間,又能輕鬆汲取到需要的知識。所以名人大家讀書也不是從頭讀到尾的,所以盡情的跳讀、不讀完、隨意選讀吧。
④一個字一個字的讀。
這恐怕是閱讀史上最大的誤區了。眼睛每次注視時可以停留0.25--0.5秒,每次注視時可以閱讀一個字或好幾個字。每次注視時,你可以對焦或辨認的字數就稱為辨識廣度。辨識廣度越大閱讀速度越快,好的閱讀者會根據文字的意義採用不同的辨識廣度,他們會閱讀一組一組有意義的文字而不是閱讀單個的單詞。所以一目十行不是吹牛的。真的有人可以做到,甚至是一頁一眼。所以有意識的提升自己的辨識廣度吧,這是提升閱讀速度的基礎。
⑤朗讀或默唸。
朗讀時一般人的閱讀速度為125字/分鐘,默唸時閱讀速度會在200字/分鐘以下。所以出聲朗讀和默唸都是降低閱讀效率的方式,要有意識的克服。而且讀也是最容易遺忘的一種方式。如圖
⑥所有的內容用同一種速度閱讀。
第4點的時候有講過了,好的閱讀者會根據文字的意義採用不同的辨識廣度。重點內容可以慢點讀反覆讀,不重要的部分可以一眼掃過甚至直接跳過。
⑦不知道自己的閱讀速度處於什麼水平/多少字/分鐘。
成年人平均的閱讀速度為200-300字/分鐘,有些人能閱讀600字/分鐘,肯尼迪總統能閱讀1000字/分鐘。你可以在網上測試一下自己的閱讀速度,看自己處於什麼水平。閱讀速度直接影響閱讀效率。
尼基.斯坦頓《溝通聖經》明確指出:人們在螢幕上的閱讀效率往往比不上在紙張上的閱讀效率。
美國尼爾森-諾曼諮詢集團進行的一項研究,24名參與者看海明威的短篇小說,在iPad上看書比看紙質書速度要慢6.2%,而用Kindle2的速度則要慢上10.7%。
⑨不知道正確的讀書方法是什麼。
閱讀方法我覺得是應該是除吃飯睡覺之外人類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因為我們的成長和進步都離不開閱讀,所以掌握好的閱讀方法至關重要。閱讀方法很多,快速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 SQ3R等等,所以可以多看些閱讀方法類書籍,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推薦《溝通聖經》《如何閱讀一本書》《高效能閱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⑩不知道做筆記對讀書的作用。
若問讀書方法,我想向諸君上一個條陳。這方法是極陳舊的,極笨極麻煩的,然而實在是極必要的。什麼方法呢?是抄錄或筆記。——梁啟超《治國學雜話》
海馬體過濾資訊後傳給大腦新皮質,人的大腦透過這種方式來記憶。大腦每日要接收8600萬條資訊,而99%都要被海馬體過濾掉。我們透過聽覺視覺嗅覺觸覺等獲得的資訊經過海馬過濾後所形成的記憶為陳述性記憶,很容易被忘記。而動作性記憶即透過身體動作形成的記憶是透過大腦基底核以及小腦的神經迴路網來記憶的,不容易忘記,比如騎腳踏車、開車等都是透過這種方式來記憶的。所以用手寫筆記的方式更有助於我們記憶。
⑪讀書週期太長,讀了後面忘了前面。
跟我們的記憶方式有關也跟我們的閱讀速度有關。所以一本書的閱讀時間儘量不要超過2周,否則很容易就白讀了。
⑫輸出有利於記憶。
輸出的方式包括跟別人講述和寫文章。我自己覺得跟別人講述是比較難的事情,哪裡有那麼多對這些內容感興趣的聽眾呢?大家都挺忙的。所以我覺得寫下來更容易,讀完之後寫個書評或者讀後感,這樣輸入輸出形成一個閉環,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就牢牢記在你的腦子裡了。
⑬追求閱讀數量而忽略了閱讀質量。
一年只讀一本,但是記住了一本,並學以致用。一年讀100本,但是竹籃打水。我們寧可做前者。
成長|讀書|乾貨,我是劉花朵兒,7年時間從一無所有到在一線城市站穩腳跟,實現逆襲。我走過的彎路可以給您以警示,我彎道超車的部分可以給您以借鑑。每年閱讀100本書並學以致用,我正在享受閱讀帶給我的紅利。歡迎志同道合的您,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分享,一起成長!
-
6 # 散木17
堅持讀一本書,一直讀到體系化。反覆讀。如果是小說,要讀到每個人物之間的關係,故事的來龍去脈,都能做到一清二楚。如果是專業書籍,那就要做到前後呼應。無論提到哪一章,哪一節,都知道它和其它章節的關係。哪些是應該熟練掌握的,哪些是隻需要了解而不需要精細研究的。就像看一章巨幅畫,既要看區域性細節,也要從遠處看全域性。同時,對某部分有什麼疑問或感想,需要記在書裡。
總之,要想從閱讀中有所收穫,就得研究著看。但如果只想瞭解某個故事,某個事件,那一遍就夠了。
-
7 # 總叨叨
1、閱讀序言。當我們拿到一本書時,首先看看它的序言,瞭解一下這本書作者的一些基本情況以及寫作這本書的具體目的是什麼。
2、檢視目錄。翻看書籍的目錄部分,清楚瞭解一下這本書的內容分配情況,這樣便於尋找到自己最喜歡和自己最需要閱讀的章節。這一點尤其對於閱讀工具書來說最為重要。
3、閱讀文章開頭。從文章的開頭,順著作者的筆觸帶領,一步一步滴進入到作者描寫的故事當中去。可以將自己假想成故事裡的主人公,一起隨著作者的思路去體驗主人公的喜怒哀樂,感受一下與眾不同的人生境遇。
4、先看結尾。有許多朋友生來就是急性子,拿著厚厚的一本書,沒有耐心一張一張的閱讀下去,這樣就可以先從結尾開始,迅速的瞭解一下故事的最終結局,是皆大歡喜還是不歡而散。看完了結尾,強迫症有了舒緩以後,就可以順藤摸瓜,沿著故事的脈絡,倒著導回去一步一步的瞭解整個故事的發展。
5、記筆記。可以邊看,邊琢磨,看到別人的故事,知道了從前不知道的事物,自己有什麼看法,對自己有什麼啟發,都可以記下來,既強化了記憶,有鍛鍊了文筆,可謂是一舉兩得。
-
8 # urna風之度0
一直關注著這個問答,一直想回答,但沒有時間。而且在手機上打著字,打了一半,也不知道原有文字跑哪裡去了。發出來吧,又怕對不起觀眾。
閱讀書籍的實質,是洞悉智慧、竊取智慧、收穫智慧與經驗經歷、達到自我愉悅與提升的目的。
從這個層面講。我製作了一個思維導圖:
上面的東西都是很大眾化的閱讀知識,如閱讀目的分類為:理解性閱讀、記憶性閱讀、評價性閱讀等。
這裡我講我所理解的閱讀:一,宏觀型閱讀與微觀型閱讀。二,積極性閱讀與消極性閱讀。
一,宏觀型閱讀與微觀型閱。
宏觀型閱讀,指從整體來把握一本書。把書的內容層次、結構條理來宏觀理解,分析內容與內容之間的聯絡與邏輯層次。從具體方法來講就是:書=〉章=〉節=〉文=〉大知識點=〉中知識點=〉小知識點=〉字詞概念公式等。一層一層向下深入。
用畫思維導圖來閱讀一本書,就是宏觀型閱讀法。
就象我們逛一座城市,先看地圖,然後按地圖找風景,然後去具體的風景點。
微觀型閱讀,指閱讀一本書,先從每章的具體點開始,掌握及理解順序:字詞概念公式=〉小知識點=〉中知識點=〉大知識點=〉文=〉節=〉章=〉書。
微觀型閱讀就象堆金字塔,一層一層往上堆。
就我個人觀點,我贊成宏觀閱讀法,因為會使人有一種整體感,能使知識之間相系連結。微觀型閱讀,通常會使人陷入書籍的迷宮中,找不到思路與方向。但對於具體的知識點,把握深刻。
二,積極性閱讀與消極性閱讀。
消極性閱讀,指作者告訴什麼,我就接收什麼。消極閱讀能分析出作者的觀點、觀點層次; 能分析出作者的事實; 能分析出事實對觀點的支撐; 能區分哪些知識點重點,哪些次要; 哪些是核心的,哪些是邊緣的; 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裝飾的; 能背住或記住書籍的重要知識點,知其外貌,知道各部分的聯絡,而不知其性格特徵,知道what\how,不知道why。
積極性閱讀,指將自我的智慧與體驗帶進閱讀,帶有批判性思維的特徵。不僅僅是消極接受,不僅僅是分析原書的思路、動機、原理,更重要的是能批判性地接受。即知道what\how,知道why,更知道沒有哪些what\how,沒有哪些why。
知道why,實質是一種元認知,即能理解作者為什麼這樣寫,為什麼有這樣的內容,為什麼會這樣佈局,分析出作者是如何思考才得出這些結論的。
不僅如此,閱讀不僅僅是為了閱讀身,更重要的是受到啟發而有效行動。這才是閱讀的本身意義所在。
-
9 # 學老鐵江木森
你好,我是學老鐵木森,專注自我成長,學習閱讀的學習者。
我把閱讀書籍整體分三步,每個步驟下都有一個核心點,詳細如下:
明確方向。確定讀書目的,明白讀完書自己要收穫什麼
一本書裡,真正能為我們所用的知識基本只有20%。我們不需要每次讀書都要從頭到尾仔細讀完,也不需要每個知識點都記住。重點是那個能解決自己問題的知識。
在選書的時候,先看看書本有沒有自己感興趣的點,有沒有可能解決自己的一個問題。
有了目的,我們做事就有了行動方向,也有了評測讀完書的標準。
蒐集資訊。閱讀書籍,根據閱讀目的來尋找作者能幫到你的內容。
閱讀行為中最重要的不是做詳實的筆記,而是根據你的閱讀目的,閱讀後收集到的知識資訊,寫出自己的體會和收穫。這樣的知識才能被自己吸收,和應用。
根據自己的目的去閱讀書籍的好方法,我推薦渡邊康弘的"共振閱讀"。
他的方法大體是:根據實際目的,把書按頁碼分成三部分,然後畫一個表格地圖,在地圖上標記自己感興趣的點和知識點。然後認真研讀,最後總結自己的感悟。
學以致用讀完書,有了收穫,就要拿到實際生活中去運用。最好的方法就是解決問題,幫人答疑解惑。
學生時代,閱讀的大部分目的不是求解知識,答疑解惑,而是應付繁重的考試。這種閱讀方式可以稱為背書。
成人時代,一切都要改變。閱讀的目的大部分是求解問答,解決問題,以及單純的娛樂放鬆。這種閱讀才是高效閱讀。
所以讀完書的最後,就是產出結果,獲得更多的價值。方法有很多,寫書評,書單,做分享會,和人交流,幫人答疑解惑,處理各種實際問題。
產生價值的唯一核心就是與實際生活產生互動。
人也好,事也好,有互動才有資訊流動和更新。自己呢,對剛學的知識也就有了更多的體驗,自然就會成為自己的能力。
這裡推薦趙周老師的《就這樣讀書就夠了》。裡面的拆書法和對學習的分級很有借鑑價值。
回覆列表
快速閱讀是可以實現的:
本人親測,人的閱讀速度達到幾千上萬字每分鐘是科學的,可以實現的, 原理如下:
一,訓練眼肌運動速度,達到快速掃視目的。
二,訓練視野視幅,訓練前是逐字逐詞看,訓練後可一眼半行,一兩行地看。
三,訓練默寫記憶,把看過的內容儘量完整地默寫出來,從一分鐘開始循序漸進。
四,訓練想象力,把看到內容形象化,就像看電影一樣在腦海中形成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