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用新韻依平仄寫的格律詩,會家說平仄是新韻,押韻不是新韻。個人認為一首用新韻寫成的律詩,詩的平仄關係及押韻都是新韻。不可刻意用平水韻挑新韻律詩平仄關係之間的互連關係。 大家談談各自在這方面的心得:
16
回覆列表
  • 1 # 三上詞話作者

    這個問題的提出有點繞了,但也不難看出所指用意。“平仄是新韻押韻是《平水韻》”,並不是指用了“這個”“那個”,還是“我”的那個意思,說白了是一種留面子不扯破臉的意思。所謂格律詩詞,它的關鍵環節是在於強調倚音律而裝新詞的重要性,即格律詩詞的產生是在“平上去入”發音而出現的,雖然經歷了多個朝代至今,音樂部分有些遺失了,但在詩詞創作的格式上還是延續下來了,即創作的方法還是嚴格遵守的。所謂新韻,即“陰陽上去”發音的註腳方法,適合格律之外的詩歌體裁。摘錄《〈三上詞話〉作者問答錄》片段,做些簡單說明:

    問:該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序言,其次是很有特點的 “凡例”,從中看出該集作者對原聲填詞很在意,為什麼一定要倡導這麼做?

    答:這個問題不妨瀏覽一下我最近發的文章:“《三上詞話》導讀:填詞失律即跑調”一文,從中能看出個究竟。詞自從元代後,到了明朝後,詞已經有譜子,最早的是張綖的《詩餘圖譜》,率先把平仄用黑圈、白圈來表示,此後,就有了清朝《欽定詞譜》《白香詞譜》《詞律》等。有了詞譜最大好處是讓人們知道原來宋詞有那麼多的詞牌,另外還有一個好處是,有了詞譜,填詞押韻、句子結構等就有了個依據,缺點是制定的每首詞牌,每句都標出可平可仄。但事實是可平可仄是沒有道理的,不是詞律的核心要求,是人為的減輕了填詞的難度,從客觀上講把失律視為正當行為。

    為什麼要強調原聲填詞呢?像我們今天即便是做到所謂的原汁原味的遵守或保留,其實,其“汁”其“味”與之相較還是相差甚遠,如果再不強調其“汁”其“味”,不知到底是什麼味了。提出這個問題,並不是提倡一味復古,科學的態度是繼承和發展並不是對立的關係,這個不單單是今天才遇到的課題,其實早在元代時就有了。元代的時代文學是押韻的雜劇和散曲,即元曲,與詩詞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於允許在定格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以增句,押韻上允許平仄通押,但在傳統詩詞上還是遵循押中古韻的規則。於是在當時整個社會環境中,集中在創作上就不自覺的形成了戲曲與詩詞相輔相成的關係,即形成了兩個語音系統並駕齊驅的局面,並形成一種風氣。今天也可以這麼做,古典詩詞體裁還是押中古韻的好,散詩,戲劇唱詞等押今韻。這樣既保留了傳統詩詞的用韻,又發展了新的文化,豈不是一件好事。

  • 2 # 大蠍子王

    要懂寫詩的韻律和對仗等。但若呆龜似的拘泥規範,永遠寫不出好詩的。連李白杜甫白居易崔顥很多名詩人的名詩都是違章的。所以是好詩。

  • 3 # 冷眼無邪

    開明則發達,保守則停滯。每一朝代,都有一股保守的為量,創新與發展是非常艱難的一件事,在古典詩詞的創作上,更是舉步維艱。我到是覺得,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歷史的必然,古典詩詞要想煥發生機,發展創新,格律用韻必須適應新的語言環境,而採用新韻,無異是最好的選擇,如果你說的是普通話,又生活在說普通話的人群中,而你又十分愛好古典詩詞,那你就用新韻來創作吧,走你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你大可不必將信將疑,戰戰兢兢,縱情揮筆去寫吧,也不必標註什麼新舊之類的,看的人自然會懂你!

  • 4 # 天觀易3階控制論創新

    律詩,曲譜音樂資訊編碼納後天卦序方法

    "樓主提的:"為什麼要強調原聲填詞呢?像我們今天即便是做到所謂的原汁原味的遵守或保留,其實,其“汁”其“味”與之相較還是相差甚遠,如果再不強調其“汁”其“味”,不知到底是什麼味了。提出這個問題,並不是提倡一味復古,科學的態度是繼承和發展並不是對立的關係,這個不單單是今天才遇到的課題,其實早在元代時就有了。元代的時代文學是押韻的雜劇和散曲,即元曲,與詩詞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於允許在定格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以增句,押韻上允許平仄通押,但在傳統詩詞上還是遵循押中古韻的規則。於是在當時整個社會環境中,集中在創作上就不自覺的形成了戲曲與詩詞相輔相成的關係,即形成了兩個語音系統並駕齊驅的局面,並形成一種風氣。今天也可以這麼做,古典詩詞體裁還是押中古韻的好,散詩,戲劇唱詞等押今韻。這樣既保留了傳統詩詞的用韻,又發展了新的文化,豈不是一件好事。

    耍滿足樓主的保汁存味,筆者建議從宋姜白石的編碼音樂資訊入手,既可以音存味又司將元曲創新為善及國人寫歌之方便

    i,以文王后天卦序框架1.2.3.4.5.6.7.1、和俗譜符號系統,

    2.,用我們道家方法裝入左手九指節為資訊存入,方便記憶讀取,複習。

    3,把整個國人的創意寫歌譜曲一體代和系,如你能唱則可自編自導自演自謂,

  • 5 # 夏夜流螢伴蟲鳴

    對此不講過多的廢話耽誤大家的時間,只針對問題簡單回答一下:

    既寫格律詩,就得了解格律詩寫作的規範和要求,按照規定寫。因為現在格律詩的用韻增加了“新韻”,也就是《中華新韻》,以作為格律詩寫作的用韻韻書。為了向讀者清晰表明其用韻類別,就規定凡用新韻寫的詩,發表時需要在詩標題下注明:該詩是用新韻寫的,而用《平水韻》寫的則不必特意註明,因為傳統上格律詩本來就是按照《平水韻》寫的。簡單概括一下其道理:寫詩用《平水韻》,這在寫詩的歷史上是“常態”,而用《中華新韻》寫詩則是2004年左右產生的新事物,屬“非常態”。當時由於中華詩詞學會為了滿足廣大新聲韻詩詞作者的創作需要,特地由趙京戰執筆,以"中華詩詞編輯部"的名義,撰寫了這部《中華新韻》的初稿,從而來貫徹中華詩詞學會"倡今知古、雙軌並行"的用韻方針。正因為這兩種韻書在格律詩的讀音上差異很大,為了避免誤解詩的詞意,更好地幫助大家掌握和熟悉詩詞的寫作技巧,也便於讀者對詩進行正確的鑑賞和品評,就需要作者在發表時加註說明一下用韻的類別,以示區分。特意說明一下,這個規定沒有“歧視”的意思,只是一種類似為詩詞寫作和讀者“服務”更周到的一種措施而已。

  • 6 # 詩詞線上

    可能是問題沒有描述準確,所以很多答者的回答大多是偏離的,以為是用平水韻的詩人說新聲韻的詩詞不合格律,然後在辯論新韻、舊韻。

    至於題主提出的問題,有幾種可能性:

    1.你的詩詞確實混用了聲韻。這裡不爭論平水韻和新聲韻到底哪個更好,但不管用哪個,在同一首詩中不能混用。既把入聲字歸併到4聲中,在具體某詩中當作平聲了,但用韻時又依的是平水韻(特指在新聲韻中已不在同一韻部的韻,如:花,斜)。這種情況比較少。較多情況是:用了新聲韻,而入聲字還保留在詩中(也有專門認可此種聲韻改革的,民國時就有新韻書如此)。這兩種都是混用的情況。

    2.你用的是新聲新韻,但恰好用的韻和平水韻也是相符的。我們說,平水韻與普通話的發音有所區別,但大多數還是相同的。比如字的平仄,有變化的畢竟是少數。而韻差別大些,新韻中把許多平水韻中的韻歸併了。但是,麻韻,尤韻,常用字中沒有變化。一首格律詩中用韻少則2韻多則5韻(排律且不說),既合新韻又合平水韻很正常。因此說你押平水韻了(有些人對新韻不瞭解,特別是老同志,沒有學過漢語拼音,但對平水韻很熟悉)。

    3.評你的人自己不懂。好多人一知半解,所評未必準確,即使他有某某詩詞協會會員的頭銜。

    事實是如何,也不好妄下結論,如提問者相信在下,可以把作品發出來,看看到底有沒有問題存在。

  • 7 # 茶壺哥2

    平臺大聲嚇壞網友的人大有人在,他(她)們充著自己是老師,詩家就到處翻來古詩,名句照搬登入。這樣明擺著就是嚇唬別人,認為您是李白的老師嗎?其實不然啊!還有些人專在平臺到處挑別人毛病,說:別人的詩這裡撞韻,那裡擠韻,平仄不合律了…等於是就出現了平仄是新韻,押韻是平水韻的這一說法。桃別人的毛病也可以,但關鍵您也一定要能寫出真正讓別人服的好詩來。大家說是吧?

    其實不管咋說,舊體,古體,新體律。詩境,押韻是一定不能丟的!另外想說的就是有些朋友本來不適合去寫詩的,可不知為啥偏要去寫,結果呢寫出來讓讀者讀著牛頭不對嘴,這又咋能行呢?還有的朋友老實搬平仄來衝,來擠進去…最後讓讀者讀他的文章或詩句像臭豆腐樣,那是不可以的。

    當然說到撞韻,擠韻,我本人為了更好的押韻,合律,也是會常常犯的錯!但大多數詩包括在全國文刊登出的也還算讓讀者舒心,合胃吧。大家說呢?

    祝平臺各位老師,尊者雙休愉快!廣大粉絲們開心,幸福!

  • 8 # 王歡充

    主要是因為忽視了入聲字。比如,白,出,瞎,菊,笛。這些字看似平,卻都是古入聲字。即使韻腳沒問題,失粘容易發生。

    今人寫格律詩,最好標明平水韻還是新韻。平水韻有難度用詞林正韻能寬些。

  • 9 # 傳統舊體詩詞探索蕭園

    復興中華傳統詩詞,是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自信的表現。當代詩詞創作已呈繁榮之勢,但質量的大提高離不開好的詩風文風、好的詩評詩論,更離不開媒體和網路的大力宣傳。希望詩詞團體和文化界人士共同努力,加強當代傳統詩詞的創作、研究、宣傳、倡導和普及。我們不能以曾經燦爛的唐詩、宋詞為滿足,新的時代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新文化,也要有新的更好的傳統詩詞向社會奉獻!

  • 10 # 若羿文學屋

    個人覺得,使用哪一個音韻體系,是通篇的事,而絕不能韻腳用新韻,而其餘字用古韻。這樣就會造成混亂。所以,如果你打算用新韻,所有的字都必須嚴格按照新韻讀音。倘若用平水韻,那麼所有字都必須按照平水韻讀音。這樣的律詩才可能和諧優美。否則,不倫不類,就是不合格的詩作。

  • 11 # 水之形S

    這樣的問題,自然會引起大家對用新韻,還是用舊韻的討論,其實,專家們已經出版了《中華新韻》,就是鼓勵人們用新韻來創作近體詩,當然也沒有宣佈廢棄《平水韻》,現在是過渡期間,老人用老韻,新人用新韻,無需爭論,歷史的車輪不會停止轉動,是新韻受寵還是夭折、或是舊韻延續還是淘汰?當留給社會發展的程序去取捨吧。

  • 12 # 老戴72402061

    我是門外漢,我也有話講,詩,作為最精煉的語言,一直被大眾追捧。對於格律,韻腳,卻把絕大部分人擋在了詩門之外。一大堆的框框把詩束在了盛唐的高閣之上,成了少數人玩的高檔遊戲。從古詩到唐詩,框框越來越多,宋代詞興旺了,句型靈活了一些,框框似乎更多。而元曲本人未讀過不敢瞎說。到明清則小說興盛。這樣的發展軌跡,似乎隱藏了一種無奈,對條條框框的無奈。而從流傳的名言佳句也是唐,宋時為多,後來就越來越少,我認為這跟條條框框不無關係。它把不合條框的拒之於外,阻礙了詩詞的前進步伐,使後來人望而生畏,使得詩詞幾乎成了可望不可及的空中樓閣。而現在能讓大眾傳誦的符合條框的詩詞,幾乎絕跡。我想這應該讓當今的文壇巨擘們感覺到高處不勝寒。失去了大眾,沒有大眾的參與,格律詩遲早會成中國的木乃伊。當然,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目前流行於網路的段子,正在民間悄悄流行,它會不會成為新的文學形式有待時間的檢驗。

  • 13 # 荷唯洛之戀

    新韻和舊韻的區別是因為它們的韻部的不盡相同,我這裡不便舉例,喜愛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看平水韻,詞林正韻的韻部,然後按照新韻再讀一讀,這樣就明白了問題出現的原因了。因為詞林正韻,平水韻,它們是按照古代的發音標準和音聲協律的習慣編制的。但是中國人的音聲系統的變化是從古代傳承至今的。所以新韻和舊韻大體上還是相似的。這樣當我們按照格律來查詢檢測的時候,恰好你寫的那首詩或者是詞,雖然你用的是新韻,但是它們在舊韻裡也是剛好歸在一類的,所以就出現了你用的是新韻(新的讀音習慣)實際上也是舊韻。這個問題也說明了,當你用新韻寫詩詞,而別人用舊韻來檢視,有可能你的韻部就是非常的亂。所以玩 詩詞的會家講究的是新韻舊韻一定要分清楚了,一定要按新舊韻各自的平仄押韻標準來寫。。因為新舊韻的讀音和平仄,它們是相近的,容易混淆的。

  • 14 # 知足常樂32

    依格律寫成的新韻格律詩,押韻亦是新韻,為何被常用平水韻者說平仄是新韻,押韻是平水韻?

    剛看到這個提問的時候,本不打算作答。滿以為這不是個問題,隨之瀏覽了幾篇答文,感覺好像答非所問,那就談談自己的看法吧。

    題主所提的問題,意思是按新韻寫成的格律詩,被常用平水韻的人批評說,即使是按新韻安排句式平仄,韻腳押韻也該按平水韻。即問題的焦點在於同一首詩裡,能否允許使用兩套聲韻標準?

    顯然,不能允許,因為這是在搞“雙標”。為便於說明,試舉個不恰當的例子:

    勤勞致富把家發。

    估計大夥一看這個例子,就嗤之以鼻:典型的口號式老幹體!你得瑟個啥?我要說,你真高看我了,連這老幹體我都寫不來,我就想說說自己的感覺嘛。

    所謂新韻,應該是指《中華通韻》;古韻,即平水韻。用新韻、古韻對比看下,上面舉的那個例子句式平仄差在哪裡:

    新:勤勞致富把家發(平平仄仄仄平平)

    古:勤勞致富把家發(平平仄仄仄平仄)

    差在句末那個“發”字上。發,用在這裡,新韻平聲;不管用在哪裡,古韻都是仄聲。假如把這句放在詩裡要押韻的話(當然,題主不可能寫出這種沒水平的句子),按照那位批評者的意思,句式平仄已經按新韻安排,韻腳該找平水韻了,先不說讀音相近,新韻已經歸為一個韻部,古韻卻分兩個韻部,像“東”“冬”兩字之類的,這個“發”字,古韻是入聲,連平聲都不是,那怎麼押韻腳?難道說這個“發”字由於不是古韻平聲,別用了?發生這種矛盾現象,就是因為“雙標”鬧的。

    這就好比乒乓球比賽,記得原來舊的規則是21顆球一局,後來新的規則改成11顆球一局,新舊兩種規則能用在同一場比賽裡嗎?肯定不能。

    說完了批評者那邊不能搞“雙標”的情況,想再就用新韻寫詩的作者這邊說兩句。一首詩裡不能兩種聲韻混用,人家說你這個字出律了,你說我這是新韻,人家又說你那個字出律了,你說我這是古韻。同一首詩裡,一會兒新韻,一會兒古韻,由自己隨機在變,這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雙標”,哪個對你有利,你就是哪個,這是不行的。另外按照約定俗成,採用新韻寫格律詩的,應予註明,未註明的將被視為按平水韻。這個咱自覺點,別等人家指出來了,才說自己是新韻。人都是要面子的,說你不對了,你還辯解?僵在那兒,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以至於說出如題的那種話來。標明瞭呢,還有人質疑,咱就絕地反擊:你可以說我寫的詩水平不行,但不能說我的押韻不對!

    總之,按新韻寫的格律詩,句式的平仄安排和韻腳押韻,都以新韻為標準,不能搞兩套。

    我個人呢,其實是兩不沾。雖然詩詞我寫不了,但喜歡對聯,寫對聯介或一時興起胡謅幾句所謂的律詩,除非所用字詞因為專用名詞或專業術語限制,不得已偶爾採用新韻者外,一般都用平水韻。就是為欣賞古詩詞、古對聯方便,好對平水韻熟悉一點,別當不知以為知,說人家大師們寫的詩失律了,落韻了,鬧出些笑話。

    以上說的不一定合適,謹供參考。

  • 15 # 老街味道

    問題:

    依格律寫成的新韻格律詩,押韻亦是新韻,為何被常用平水韻者說平仄是新韻押韻是平水韻?

    用新韻依平仄寫的格律詩,會家說平仄是新韻,押韻不是新韻。個人認為一首用新韻寫成的律詩,詩的平仄關係及押韻都是新韻。不可刻意用平水韻挑新韻律詩平仄關係之間的互連關係。 大家談談各自在這方面的心得:

    前言

    最初學習格律詩的時候,會經常出現這種現象。

    很多學詩的朋友,從新韻入手,押韻用新韻,自然平仄也用新韻。之所以出現有人說押韻是古韻,平仄是新韻的現象。老街用一首詩來舉例就清楚了。

    一、押韻是古韻,平仄是新韻的律詩

    例如這首七律《春山訪友》,這就是學習新韻的一首律詩:

    迷芳澗底知春在,問道禪門待霧開。僧掃山雲堆寺角,燕銜螢火點香臺。  

    箏長曲短催【燭】老,人瘦衣寬怯月來。坎坷盡嘗霜雪苦, 蹉跎空嘆呂伊才。

    按照新韻來看,這首詩當然是合律的,押韻也沒有問題。但是這首詩押新韻【四開】 ,同時也符合平水韻的【十灰】,所以說這首詩押古韻也沒有問題。

    但是,如果按照古韻來看平仄的話,這首詩有一個字出律:燭。箏長曲短催燭老,應該是中平仄仄平平仄。但是燭這個字確是一個入聲字,在新韻中是平聲,在古韻是仄聲。

    因此,這種詩平仄是新韻,押韻可以看做古韻。

    這是因為新韻【四開】與古韻【十灰】的相似度極高,這首詩的四個韻腳恰好新韻古韻重合。

    不過,依照慣例,這種詩還是要註明新韻七律的。

    二、平仄是古韻,押韻是新韻

    新韻和古韻中,有些韻部變化不大,但是有的韻部變化就很大了。例如以an為韻母的字,在平水韻中就有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一先等等韻部,這些韻部都是鄰韻,除了第一句可以用鄰韻外,其他必須一個韻部。

    例如這首七律,平仄上,新韻和古韻都合律,但是押韻符合新韻,不符合古韻。

    驚蟬老樹小村巔【巔:一先】 押韻倦馬殘陽古道邊【邊:一先】 押韻風裹烏雲相欲雨霜推玉枕對愁眠【眠:一先】 押韻依欄遙看花侵月開卷難書筆喪言【言:十三元】 不押韻屋角遺箏聽素曲簷前滴水嘆紅箋【箋:一先】 押韻

    按照平水韻,第六句的言,屬於【十三元】,其他韻腳是【一先】韻,可以看出這首七律出律了。

    在平水韻中,十三元韻部雖然離一先比較遠,但也是鄰韻,如果用在第一句的韻腳是可以的,但是用在2、4、6、8句的韻腳算出律。

    不過,這首七律按照新韻來看,其韻腳都符合【 八寒】韻。因此這也是一種新韻七律。

    三、新韻合律,古韻不合律

    下面這首七律,和上面兩首又有不同,按照新韻合律,按照古韻,無論句中平仄,句末的押韻都出律:

    1、新韻的平仄、押韻和合律的:

    殘葉飄零冷雨飛【飛:五微】 押韻西風得意亂雲追【追:五微】 押韻暮來漫漫梨花落晨起茫茫玉宇堆【堆:五微】 押韻洗淨鉛華出本色掃開煙靄露餘暉【暉:五微】 押韻梅香不染枝方俏雪重難壓我自巋【巋:五微】 押韻

    這首詩的韻腳其韻母都是ui,都在新韻的【 五微】韻部中,但是新韻的【 五微】和平水韻的【 五微】差別就太大了。

    我們看看下面,古韻的情況。

    2、按照古韻,平仄、押韻都出律

    殘葉飄零冷雨飛【飛:五微】 出韻西風得意亂雲追【追:四支】 出韻暮來漫漫梨花落晨起茫茫玉宇堆【堆:十灰】 出韻洗淨鉛華本色掃開煙靄露餘暉【暉:五微】 出韻梅香不染枝方俏雪重難壓我自巋【巋:四寘(仄),四紙(仄)】 出韻

    按照古韻,出、 巋, 平仄不對。 這兩個字的新韻和古韻的平仄不同。出,是入聲字,但是今天發平聲。巋,在古韻中是仄聲,仄聲在古代格律詩中是不能做韻腳的。但是新韻中,成了平聲。

    而且,按照平水韻,這首詩出現了四個韻部,這都是不被允許的現象。

    結束語

    前兩個月,參加協會和詩社的一次聚會。據說,中華詩詞學會有一種聲音,作詩平仄要依照古韻,押韻可以放寬,用新韻即可。

    以後大多的詩詞刊物,可能都會如此審稿。

    按照這樣的規則,上面舉例的前兩首詩,都符合如今的標準。但是第三首,就必須嚴格註明新韻詩了。

    不過,老街還是建議學詩的朋友,儘量用古韻。原因以前說過很多次了。

  • 16 # 未晝時的超級粉絲

    文字表白的本質意義是,讓讀者明白其意,而後產生喜歡,最終達成共鳴,大多數讀者認可。

    一味的死板硬套,不會變通,其結果和古老的算盤,碾盤,耕牛,硯臺等一個下場——退出歷史舞臺,即下崗。

    創新是第一要務,

    發展才是硬道理!

  • 17 # 星月明盈

    我認為在上世紀50年代推出普通話為推廣性官方語言後,詩韻就應該隨時代的發展而與時俱進。普通話依漢語拼音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也就是一聲、二聲、三聲、四聲,而沒有入聲。為什麼沒有入聲呢?因為入聲在古時候嵌入的基本是一些地方方言,在當時語音沒有絕對統一的情況下,依照詩詞大家的帶有地方語音為標準或導向的音韻也就形成了帶有入聲的韻部,清代的平水韻也是在不斷總結和整理合併幾世詩韻的基礎上編簒的廣為認可和流傳的詩韻。然而當解放後推行以北京話為基底的普通話後,平水韻的入聲已經完全不能適應普通話的讀音,其以平水韻為準則的詩詞韻律明顯讀來既拗口又不倫不類,因而為了音韻能夠符合普通話的標準,國家有關部門才重新編簒了《詩韻新編》。通過幾十年的實踐,新韻已完全適合了詩詞的發展方向,且依照新韻作出的詩詞無論從藝術性、廣泛性和聲韻適合性都無可挑剔!而如今,一些死抱著平水韻不放的人,非要把作詩帶入極其拗扭,晦澀,神秘且不入語言主流之中,只能說是太過迂腐了。

  • 18 # 望君山人

    你愛寫詩就大膽地寫吧,不要理會那些詩詞學院的教師爺。因為現在教人寫詩填詞的人,都是些寫不了詩詞的人。古詩詞的所謂“格律”都是些搞“學問”(不懂寫詩詞)的人弄的。其實那些“格律”一直在變,有所謂“正體”、“變體”,而“正體”是後人封的,“變體”實就是出律。現時的教師爺用放大鏡看人詩詞的平仄,一個一個照單疊貨,實在是鬧笑話。古人可以出律,為何我們不能?詩詞的發展史證明,每一種“格律”被人玩殘(定格)之後,便會有新的玩法出現。古詩由四言、五言到七言,律、絕玩死之後出現詞、曲(長短句)。死摳“格律”,只能是阻礙詩詞的發展。最重要還是詩意。學古典詩詞的“格律”主要是語言節奏,所謂平仄、格律,大體符合便可,不應以律害意。

  • 19 # 梧桐樹邊羽

    依格律寫成的新韻格律詩,押韻亦是新韻,為何被常用平水韻者說平仄是新韻押韻是平水韻?

    用新韻依平仄寫的格律詩,會家說平仄是新韻,押韻不是新韻。個人認為一首用新韻寫成的律詩,詩的平仄關係及押韻都是新韻。不可刻意用平水韻挑新韻律詩平仄關係之間的互連關係。 大家談談各自在這方面的心得……

    你這個問題喲,看得我頭都暈了。

    仔細想了一下,這不就是普通話寫詩,然後用普通話押韻的韻腳字正好在平水韻中也是同部押韻嘛。

    我記得以前在一篇平水韻和新韻的比較文中,建議初學者新韻入手,然後逐漸進入平水韻。真正熟悉之後,選取韻字時,會自動選擇古韻、新韻通用的字作為韻腳——這是非常多的。

    我們實際上在創作一首絕句(今人一般愛寫絕句),最少的情況只需要兩個韻字,最多也才三個,其實這在新韻和平水韻中找到同部韻字實在不是難事。

    這麼寫的好處,就是可以加強自己作品的流通性(新韻適用)和進階性(舊韻也適合)。

    一旦入聲字出現在關鍵平仄位置,造成從平水韻的角度來分析平仄關係出現了誤差——但是用新韻來讀又是合乎平仄關係的,就會出現題主所說的這種現象了。

    我找一首新韻的詩做個例子啊。

    《七月半祭祖》

    又是一年七月半,殺雞灑血送冥錢。

    從來多少唏噓事,化作玉蝶縈墨煙。

    “錢”、“煙”二字在平水韻中屬於“一仙”部,在新韻中又同屬於“八寒”部,所以這兩個字無論古今都是合韻的。

    新韻讀者一般只要讀著順口,並不會去計較什麼部,而平水韻創作者就不一樣了,他們首先會看你押韻是否合平水韻,如果合了,再去看詩作內部平仄關係是否在平水韻下合規——讀到這首作品的時候,“錢”、“煙”二字在平水韻中是合韻的,然後就會去考察整首詩的平仄關係。

    首句是“又是一年七月半”,這就出現問題了。平水韻中“一”、“七”、“月”都是入聲字,也就是說這一句的平仄為“仄仄仄平仄仄仄”,這顯然是不大好的——注意,根據格律詩的規則,這其實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的三五位置平仄不論的變格,也形成了三仄尾,但是在原則上來說,並不是大問題。

    因為這不是押韻句,不存在孤平,而且關鍵“二四六”位置的平仄還是交替的,只要三仄尾音調不發生衝突,不影響吟誦,就不算大問題。

    但是,最好不要出現這種現象。

    而在新韻中“又是一年七月半”的平仄則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是標準的仄起仄收律句格式。

    當然,這還不足以說明平水韻使用者對這首詩的誤解,因為在平水韻下即使是“仄仄仄平仄仄仄”,我們也不能稱之為出律。

    首句是仄起仄收,所以不論是平水韻還是新韻,這首詩如果要稱為“七絕”,必然要符合仄起不入韻格式的平仄關係: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前面三句都沒有大問題,最有異議的就是首句六仄一平(平水韻下)。

    關鍵是第四句“化作玉蝶縈墨煙”,這一句按照平仄關係來應該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但是“作”、“玉”、“碟”、“墨”四個字全是入聲字,這一句在平水韻下為“仄仄仄仄平仄平”,在二四六位置上全部是仄聲,是不可原諒的失替出律。

    但是如果在新韻下呢?平仄為“仄仄仄平平仄平”,“蝶”字變成平聲,然後“縈”字救了“玉”字造成的孤平,一切解決得剛剛好,這又是一句合律的詩句。

    所以在平水韻下,這首詩只能看做古風,但是在新韻下,這首詩卻是合律的七絕。

    這個判斷與韻腳是押在“一仙”部,還是“八寒”部沒有關係。

    新舊韻的區別最大的問題在於入聲字,因為入聲字的變化會使一個字從仄聲變平聲,比如“蝶”字。這種變化對詩內平仄關係的影響遠遠大於韻腳發音的區別,因為格律詩預設押平聲,所以在韻腳字選用的時候就只要考慮發音口型的區別——即韻部的區別。都選擇平聲韻字,只要韻部相同,大部分古韻、今韻都是通讀的——這就是為什麼唐詩宋詞到了今天依舊讀起來押韻的緣故。

    而音調的變化因為“入派三聲”變得非常大,從而影響詩內的平仄關係。

    其實,我從韻腳到平仄關係都是新韻,是他們自己想岔道了——也許是對舊韻的迷戀,認為平水韻高人一等,就發自內心地覺得你明明可以用平水韻押韻,卻用新韻處理平仄關係,多麼遺憾啊。

    要應對這種自上而下的憐憫也很簡單,把標題直接寫成《新韻七絕·七月半祭祖》,這樣就沒有人會從平水韻先入為主地來考察這個作品,也就不會有後面這麼多心理活動和指導行為了。

    我在很多篇指導初學者學格律詩的文章中,都是建議不要標註格律詩標準,以免出現問題招人笑話——太多的人不懂亂標了。

    但是你對自己使用的韻清清楚楚,對作品的平仄關係清清楚楚,那標上怕什麼呢?

    什麼程度的水平做什麼樣的事情,這並不衝突。

    如果因為有地方出律,或者新舊韻選擇不對,被人指出來了,也是好事。

    臉皮厚點,改就是了。

  • 20 # 楚水吳天

    格律詩屬於近體詩,自唐而成,宋出現平水韻以後,詩家都是依照平水韻創作,而至現代,廣大詩歌愛好者依照如今的拼音韻腳制定的詩韻,我們說是音韻,音韻比平水韻更容易上手,沒有平水韻那麼嚴格約束。詩歌為心聲,最重要的是可以抒發感情就好,至於遵循哪種韻,不是主要的,在創作時,人們常常加以註釋予以區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巴沙爾經常不穿戴任何護具視察前線部隊,他是為了展示“強人”姿態還是因為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