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

    因為這設計到一個名正言順的問題,因為朱允炆可以說是從他逝去的父親中得到的皇位,如果不給胎父親朱標上廟號,直接從他爺爺朱元璋處繼承皇位的話,那麼皇位是輪不到他的,因此他需要透過給父親朱標上廟號來確定自己的法統。這樣他就是從他早就逝去的父親手中得到的皇位,這樣自己的皇位來的明正言順。

    相反嘉靖的父親並不是皇帝,只是皇帝的第四子,因此嘉靖皇帝需要認明武宗為父親,這樣才是明正言順的事情。

    當然由於嘉靖皇帝沒有當過太子,因此朝中沒有任何勢力,需要用一件足夠大的事情來拉攏分化掉朝中的臣子,同時也可以看出哪些臣子是和自己唱對頭戲,需要打壓的。這樣也可以牢牢的把朝政大權從原來明武宗朱厚照留下的班底中奪回來。

    相反也正式因為朱厚照班底的反抗,不想交出朝政大權,所以才會反抗嘉靖的命令,他們希望嘉靖老老實實的在宮裡玩就行了,朝中大事,都有我們處理,這樣不挺好?

    可惜嘉靖皇帝不願意當一個傀儡皇帝,他想做的是讓萬人敬仰的皇帝,做大明王朝的主人!因此衝突就這樣而起。

    這也是嘉靖皇帝的大禮儀事件在當時鬧得沸沸揚揚的原因。

  • 2 # 春天去春遊吧

    朱標是意外死亡,老早就定為儲君,監國了,是史上權利最大的太子了,不死百分百的皇上,嘉靖他爹從來就沒有機會,地位就是王爺,不是太子。

  • 3 # 490158593

    建文帝是因為太子朱標才當的皇太孫,繼承皇位,只是太子早死,追封沒問題,嘉靖不一樣,他以孝宗嗣子繼承皇位,已過繼,生父反而成了叔父。沒想到嘉靖不認賬

  • 4 # 澳古說歷史

    何種情況新皇給自己的父親上廟號,會被反對呢?很簡單,那就是他的父親是沒有資格作皇帝的,哪怕是追尊都不行

    這裡或許就有人不明白了,按理說,他都是皇帝了,他的父親也應該是皇帝啊!那麼身為皇帝,他的父親獲得廟號是理所當然的啊!

    是的,一般情況,新帝的父親絕對是皇帝,但也是有例外的,那就是先帝絕嗣,不得已只能是從其他王爺的子嗣中挑選出合適的宗室子弟,將他過繼給無嗣的皇帝,然後立他為儲君,繼而繼承皇位。如東漢,漢成帝劉驁無子,定陶王劉康之子劉欣被選為皇嗣,過繼給劉驁,繼而繼承大統;北宋,宋仁宗趙禎絕嗣,過繼濮王趙允讓之子趙曙為子,而後繼承大統;清代,同治帝載淳無子,過繼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為子,入承大統。

    對於這類皇帝,只要他不是靠造反即位的,而是以過繼給先帝為子,認其為父的形式,繼承皇位的,那他就絕對就沒有資格追尊其生父為皇帝。因為,在古代,尤其是皇室和朝廷,他們最講究的就是法統。所謂法統,就是一種中國傳統的政治觀念,是指政權之正當傳承的合法性。自古人們就認為法統來自於天命,誰能當皇帝,那是天定的,正所謂“天命所歸”,因此,自帝位確立後,皇帝之位就只能是一脈相承,皇帝一脈就是大宗,而其餘諸王族只能是小宗,大宗就是大宗,小宗就是小宗,小宗之子永遠成不了大宗。

    當然,小宗之子也有可能成為大宗,其方法無非兩種:其一造反,用武力推翻大宗的統治,如明成祖朱棣,身為小宗的他,在成功發動“靖難之役”後,就推翻大宗朱允炆的統治,繼而成功躍居為大宗。其二過繼,就是因大宗無嗣,小宗之子被選為大宗之子,繼而成為大宗。

    這兩種方法,如若是依靠造反的形式成為大宗的,那他就有資格追尊自己的父親為皇帝,因為這天下本來就他搶來的,所以他自然能說了算,也無能敢反對。但如若是依靠過繼的形式,成為皇帝,那他絕對是不可能,也不會被允許追尊其生父為帝的,因為此時以宗法上的關係來說,他現在的父親是皇帝,而不是其生父,這時他的生父只是他的叔伯,卻不再是父親

    那為何被過繼的皇帝就不能追尊自己的父親為帝,追封其廟號呢?很簡單,如上文所說,皇帝的傳承一般情況下就是一脈相承,絕不允許出現斷層,如若這時新帝去追封自己的生父為帝,那就勢必會讓帝系一脈出現轉移,曾經的大宗就會變成小宗,小宗就會變成大宗,而這絕對是朝廷所不允許發生的。

    此外,古代的宗廟制度,講的是七廟,就是一個王朝無論傳承幾代,其皇族宗廟都只單獨祭祀七位皇帝,其中太祖為萬世不祧之君,就是永遠都不會拆除其廟宇,而剩下的六位皇帝,則根據其與第八位皇帝的關係遠近來進行替換,以明嘉靖為例,如若當時的朝臣同意他追尊自己的生父為皇帝,那就意味著明仁宗就要被遷出太廟,轉入祧廟與其他被朱元璋追尊的皇帝共同祭祀。由此,這也是為什麼一般情況,朝中臣子會反對新帝追尊其生父為皇帝,畢竟這實在是不符合禮制。

    由此,正是基於以上的原因,歷代朝臣才會反對過繼的新君追尊自己的生父為皇帝,一旦追尊,則帝系必然下移,轉移到小宗的身上,同時原先屬大宗的皇帝,也勢必會有一位被移出太廟。因此,這是絕對不符合禮制的,也是違反自古以來人們所認定的法統理論的。

    言歸正傳,如果看的懂我上面所說的,那定然就明白朱允炆追尊自己的父親為皇帝,為何沒人反對。究其原因在於,朱允炆追尊朱標為皇帝,這並沒有擾亂帝系的一脈相承,因為朱標本來就是儲君,若不是他死的早,這皇位本來就是要傳給他的,且朱允炆他是以皇太孫的身份繼承皇位的,說白了,他就是因其父朱標儲君的身份,才得以即位的。所以,朱允炆追尊其父朱標,這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根本就沒有人會反對

  • 5 # 葬花吟流年

    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分為四條回答你:第一,朱允炆是朱標對親兒子,而且如果朱標不是在朱元璋去世時之前去世的話,肯定是朱標繼位然後再把皇位傳給朱允炆這是大宗之內的傳承。而朱厚熜繼承皇位屬於繼承朱厚照的皇位,這次繼位屬於小宗入繼大宗,所以朱厚熜給他爹上廟號就成了否認朱佑樘和朱厚照皇位的合理性。第二,朱標作為朱元璋的繼承人近30年,在文武大臣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也得到了大臣的普遍認可。朱標在世時為人謙和又不失威嚴,很得大臣的愛戴。而朱厚熜的父親朱佑杬只是一屆普通藩王,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大臣,大臣們更談不上對他有什麼好印象了。第三,時代不同,朱允炆之前的皇帝是朱元璋,這是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位時殘忍弒殺,而且作為開國皇帝擁有很高的威望,大臣們根本無力對抗皇權。而朱厚熜前面的皇帝是荒唐天子朱厚照,此時,大明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臣權和君權已經不相上下,甚至能夠給予君權壓倒性的優勢。第四,朱允炆是直接繼承朱元璋的皇位,給朱標上廟號這樣就顯得更符合中國傳統的父死子繼的傳統,在禮法和道義上都能說得通。而朱厚照繼承的帝位是他堂兄和伯父的,在禮法上只有把他過繼給伯父他才有資格繼承皇位,他繼承了伯父的皇位就相當於過繼給伯父做兒子,現在又要給親爹上廟號,就相當於得到了繼承權又毀約,而中國古人最重視信義和諾言,自然不會允許皇帝毀諾。綜上所述,所以朱允炆合情合理,朱厚熜屬於無理取鬧。

  • 6 # 蕭武

    先來看看嘉靖給自己的生父追上尊號為皇帝為什麼會遭到大臣反對,就知道為什麼建文帝給自己的生父朱標上廟號沒有人反對了。

    嘉靖的生父是興獻王,是憲宗的兒子,孝宗的弟弟。孝宗死的時候,只有武宗這一個兒子,而武宗死的時候才只有三十一歲,還年輕,卻沒有兒子,只能從宗室裡面找人來繼位。當時血緣上離帝系最近的,就只有嘉靖了,所以,當時只有十五歲的嘉靖被迎立為帝。血緣上,嘉靖是武宗的堂弟,是孝宗的侄子。

    大禮議之所以能鬧起來,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楊廷和在起草詔書的時候寫了“倫序當立”四個字,嘉靖主要就是在這四個字上做文章。按照一般宗藩入繼大統的程式來說,都要承認為人後者為人子,也就是來主祭祀的,不能讓自己繼承的物件無人主祭。所以,一般入繼大統的時候,都要先預設自己已經被過繼給先帝做兒子,然後才能繼位。

    如果武宗死的時候,還有其他的他的侄兒輩的選擇,應該是最合適的,但問題就在於,當時血緣上離得比較近的只有嘉靖,沒有子侄輩,也就是說,武宗也沒有合適的侄兒可以拿過來過繼給自己當兒子來繼位。所以,只能找嘉靖。按照為人後者為人子的邏輯,嘉靖和武宗同輩,但既然嗣位,就起碼要先承認自己為孝宗的兒子。

    但嘉靖卻偏偏不肯。嘉靖就在倫序當立這四個字上做文章,而且做得很足。他的意思是,他不用過繼給孝宗當兒子,也輪到他來當這個皇帝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在血緣上最近,就應該是他,他比其他人都有資格。所以,他認為自己不需要先把自己的世系改到孝宗這邊來,也同樣可以成立。而且,他還認為,因為繼承皇位,就不承認自己的生父母,這是不孝,是違反儒家倫理道德的,理由很充分。

    大臣反對的理由則是為人後者為人子,如果追尊興獻王為帝,這就不僅等於改變了原來的帝系,讓帝系變成了憲宗—興獻王—嘉靖這樣的世系,不僅讓武宗無後,而且連孝宗也無後了,也沒有人主祭了。這當然是不合禮法的。

    實際上,嘉靖堅持的倫序當立的理由並不成立。曹魏明帝曹睿臨死的時候,因為他沒有兒子,繼位的齊王芳一般都被認為是任城王曹鍇的兒子,也就是曹丕的弟弟曹彰的孫子。但曹睿其實並不是單傳,曹丕的兒子當時就還有東海王曹霖還在,如果按照嘉靖的邏輯,曹霖血緣上就離帝系更近,比齊王芳要更近。因為齊王芳只是曹丕的侄孫、曹睿的堂侄,而曹霖是曹丕的親生兒子。後來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後不久死去,司馬師剛一即位,就廢了齊王芳,改立的曹髦就是東海王曹霖的兒子。

    所以說,本質上就是武宗死後內閣和皇太后在決定繼位人選的時候,本身就做了個錯誤的決定,詔書上也不應該多寫倫序當立這四個字,否則嘉靖的沒有這麼充分的理由來做文章了。如果內閣當時決定找一個比武宗低一輩的人來繼承皇位,完全沒有什麼問題,嘉靖就只能在蕃邸讀書、修道度過一輩子了。

    從離帝系的血緣關係遠近來說,歷史上最遠的肯定要數宋孝宗了。高宗無子,孝宗從小就被選入宮中養著,而且他父親還活著。孝宗父親死的時候,孝宗自己都沒提出來要回去奔喪,但高宗立刻提出來要讓孝宗回去服喪,而且將孝宗的生父的爵位不斷提高,一直提到嘉王,等於皇子的待遇。孝宗繼位之後,也從沒提過要把自己的生父追尊為帝的事,哪怕是高宗死後,也沒提過。

    再回頭看建文帝追尊朱標為帝,就非常合理了,而且在禮儀上沒有任何瑕疵,也不會改變帝系。朱標當了二十五年太子,建文帝也是朱元璋生前就立為皇太孫的,即便建文帝登基後將朱標追尊為帝,也沒有改變皇帝世系。建文帝不追尊朱標為帝,帝系是太祖—朱標—建文帝,他追尊朱標為帝,帝系也仍然是這個序列,不會有什麼變化。

    而嘉靖追尊興獻王為帝,主要就是因為他改變了帝系,而且讓武宗和孝宗都無後了,這是大臣堅持反對的主要理由。從正統史觀看來,嘉靖的這個做法當然是違背禮法的,並不合理。大臣之所以不斷死諫,不但是因為他們要捍衛帝系,更是因為君子愛人以德,他們認為這也是在維護嘉靖帝的後世名聲。

  • 7 # 林屋公子

    要有人反對才奇怪呢,朱允炆是怎麼繼承皇位的,還不是因為朱標嗎?即使朱標去世了,他依然是被作為繼承人對待,所以繼承朱元璋的是朱標的兒子,這正是嫡長子繼承製的要求!這種規則其實在商朝就出現了,商朝甲骨文中有祭祀列祖列宗的周祭譜,商湯之後就是太丁,太丁之後是太甲。而根據《史記·殷本紀》,太丁沒在位就去世了,太甲是太丁兒子。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太丁在觀念中和在位的先王是沒有區別的。

    所以朱允炆給朱標上廟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即使朱標沒有實際在位。而嘉靖給父親上廟號就有問題了,因為嘉靖的皇位不是從父親這裡繼承的,而是從伯父弘治皇帝這裡繼承的!因為正德沒有兒子,弘治一系絕嗣,所以嘉靖雖然是弘治的侄子,但在法統上是作為弘治的兒子、正德的弟弟即位,所以他只能奉伯父為父親、父親為叔父,叔父當然就不能上廟號了。但是法統是法統,人情是人情,所以嘉靖就跟大臣這樣槓上了。

  • 8 # 小鎮月明

    建文帝朱允炆給自己的老爹朱標上廟號沒有人反對,這句話其實隱藏另外一層意思:為什麼嘉靖帝朱厚熜給自己生父興獻王上廟號卻會遭到大臣們激烈的反對,並最終引發了長達數年的“大禮議”之爭。

    其實這個問題涉及到古代中國血緣與法統的問題。

    建文帝的繼位,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符合封建禮法。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被朱元璋立為太子,是大明王朝未來的皇帝。但是,朱標福薄,還沒等到繼位就先去世了。

    朱標去世時,已經有了孩子。因此,朱標的嫡長子是未來皇位的第一繼承人,而不是朱標的其他兄弟,這就是古代中國的嫡長子繼承製度。

    所以說,朱允炆繼位的法理理依據,是朱元璋~朱標~朱允炆。因此,朱允炆給朱標上廟號,於情於理,合法合規。

    但是事情到了嘉靖這裡,就不一樣了。

    朱厚熜是以藩王的身份繼承皇位的,因為明武宗朱厚照沒有後代,所以大臣們才決定要朱厚照的堂兄弟中找一個藩王想,最終他們找到了朱厚熜。

    但是按照宗法,朱厚熜不能直接繼位,因為朱厚熜的父親只是一個藩王,不是皇帝。所以在朱厚熜繼位之前,要把他過繼給朱佑樘當兒子。朱佑樘也就是明孝宗,是明武宗朱厚照的老爸。這樣一來,朱厚熜就變成了朱佑樘的兒子,是朱厚照的親兄弟,在朱厚照沒有兒子的情況下,皇位的繼承以兄終弟及。

    這樣就有個問題了,朱厚熜在法統變成了明孝宗朱佑樘的兒子,而他真正的生父就變成他的叔父了。朱厚熜要給自己的叔父進廟號,這個就不太符合封建禮法,因此遭到了大臣們的激烈反對。

  • 9 # 文刀丹心

    提出這個問題,肯定是聯想到嘉靖大禮儀事件的。至於為什麼沒有人反對朱允文給朱標上廟號,對比一下朱允文和嘉靖的情況就知道了。

    1、身份問題:朱標生前為太子,朱允文是以皇太孫身份繼位。而嘉靖的老爸是興獻王。

    2、古代宗法:古代出繼後就跟原來父母關係斷了,必須以新過繼父母為尊,族譜宗廟也奉繼父母一支。平常人家如此,何況明朝皇家呢?

    3、個人威望:朱標生前做太子多年,寬厚仁愛,在大臣中廣有威望,尊廟號深孚眾望。

    綜合來說,朱允文給朱標上廟號名正言順,嘉靖是不合當時禮法,無據可依。所以朱允文沒有反對聲音。

  • 10 # 繆小安1

    簡單講就是小宗大宗的問題 皇帝繼位後他那一脈就是大宗 像朱元璋 朱標 朱允炆 就是大宗 嘉靖不同的是 他大伯 也就是正德的爹 是大宗 正德 也就是朱厚照死了沒後代 按道理找一個旁系小宗的掛在他後面算他兒子或者弟弟 這是一種慣例 之前好多朝代都有 就選了血脈最親的嘉靖也就是朱厚熜 讓他繼位 嘉靖以為是他這一脈變大宗 所以過來了 後來到北京城外聽說是要認大伯當爹 自己的爹當叔叔 嘉靖不肯 就不進城 後來首輔楊廷和就說先繼位再說 之後才因為這個有了大禮議 這些是表象 實際上就是皇帝與內閣為首的大臣的話語權爭奪

  • 11 # 酒罷問君三語

    為什麼不反對?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 朱允炆是以什麼身份繼承皇位的

    朱允炆繼位之前 他的身份是皇太孫 那什麼是皇太孫呢? 那就是皇太子的兒子 法定的二號繼承人

    那答案就顯而易見了 朱標 朱允炆的父親 朱元璋的嫡長子 大明王朝的第一任太子 第一順位繼承人 若不是早死 登基的就會是他 所以追封他是合情合理的

    再說明朝另一個被追封的傢伙 興獻王 為什麼那麼地波折呢 很簡單 因為他到死都只是藩王 而不是太子 明孝宗朱佑樘只有朱厚照那麼根獨苗 然後朱厚照沒生出兒子死了 孝宗就絕嗣 為了大明王朝帝位的延續 大臣們就從他的兄弟興獻王朱祐杬那裡把朱厚熜過繼過來了 這就是小宗並大宗 既然是過繼 那就是說朱祐樘就是朱厚熜的父親 而朱祐杬只能是叔父 (雖然有點不人道 但過繼的規矩就是那樣) 朱厚熜為了孝道(其實個人更覺得是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 跟外廷爭話語權) 就要把興獻王追封為興獻帝 朝臣們當然炸了鍋 一方面為了維護綱常 另一方面為了壓制皇權 雙方就開始了曠日持久的“大禮議”其核心就是朱祐杬能不能追封為帝 朱厚熜同學認為我都是皇帝 憑什麼我爹不能是皇帝 群臣就說 你是皇帝沒錯 你爹(朱祐樘)也是皇帝啊 興獻王是你叔啊(你丫是過繼給孝宗皇帝了) 雙方你來我往 不亦樂乎

  • 12 # 歡樂的禿子

    這件事與法理相合,首先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按照朱元璋確立的繼承人法,太子的繼位就需要立嫡長子,這也是中國幾千年來確立的繼承製。這一繼承製從法理上為皇位繼承減少了鬥爭,保障了皇位的順利交接,但是這一繼承製不能夠皇帝的質量,從明朝繼任的皇帝中就可以看出。

    話題再轉回朱允炆為朱標上廟號這件事,朱標是朱元璋確立的明帝國的合法繼承人,朱標具有繼承權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只不過是朱標的福緣較淺,命格不夠硬不能夠坐上皇位。當朱標死後,由於他還有著兒子朱允炆,這時他的兒子就擁有了合法的繼承權,這就像中國現在的繼承法一樣,朱標的兒子是第一繼承人,所以當朱標死後皇位的繼承權就順位繼承到了朱允炆身上。而在朱允炆繼位後為皇考確立廟號,這件事本就是無可厚非的,尤其是他的父親朱標還是明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

    與之對比最明顯的就是嘉靖皇帝時期的大禮儀之爭,這次爭論的焦點就是為嘉靖帝的父親上廟號。這一次廟號之爭,是因為嘉靖帝的皇位是繼承自武宗朱厚照手中,嘉靖的父親不具備上廟號的資格,一旦為嘉靖帝的父親上了廟號就相當於確認了嘉靖皇帝的正統,否認了武宗一系的正統性,武宗一系就相當於從明史上正式滅絕了。

    而朱允炆為朱標上廟號沒有反對之聲,就在於朱標也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而且朱允炆的皇位就是從朱標手中繼承的,所以不會有人反對朱允炆為朱標上廟號。

  • 13 # 離上青

    朱標,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一個兒子,其母為孝慈高皇后馬氏。朱標是建文帝朱允文之父,也是明成祖朱棣的同父異母兄!

    朱標自小便深的朱元璋的喜愛,朱標出生時,正值朱元璋率軍攻打集慶,朱標的誕生給正在打仗的朱元璋帶來了很大的歡喜,讓朱元璋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期望。朱元璋得到訊息後興奮地不能自已,隨後便在當地的一座山上刻石道:“到此山者,不患無嗣”,因此自出生以來朱元璋就對朱標報有著很大的期望!

    朱元璋對朱標極為愛護,在大明王朝建立後就立了朱標為太子,同時選拔諸多的能臣干將來輔佐朱標,不僅有時任左丞相的開國功臣李善長任太子少師,更有開國軍事將領徐達任太子少傅,以及開國名將常遇春兼任太子少保,以及一系列的能臣干將來輔佐太子。 同時為了讓朱標能夠順利繼承大統,朱元璋還聚攏了一幫以藍玉為首的武人班底來為之保駕護航。後來朱標還沒來的及繼承大統即染病去世了,這幫武人班底也因此遭劫。

    朱標其人溫文爾雅,慈仁殷勤,《明史》中也記載道“太子為人友愛”,明朝大臣,學者,文學家方孝孺也評價朱標說“盛德聞中夏,黎民望彼蒼”。

    洪武二十四年,朱標受命巡撫陝西,返京不久後便身染重病,於洪武二十五年五月七日病逝。朱元璋為此痛哭不已,將他孝陵東,諡號“懿文太子”。朱標死後,朱允文被立為皇太孫。朱允文字是朱標次子,但由於朱標的長子朱雄英早夭的緣故,朱允文便被朱元璋視為嫡長孫,其母呂氏在朱標的原配死了後便被扶正了。

    朱允文從小便聰敏好學,極為孝順,朱元璋曾稱讚朱允文“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在朱允文十四歲的時候,朱標身患重病,朱允文為此形影不離照顧朱標近兩年,到了朱標病死後,朱允文亦曾因守孝時過度悲傷而消瘦不已。

    朱元璋想要為皇位的繼承樹立一個正式的原則,以此來杜絕未來皇位紛爭上的問題,因此雖然朱元璋對朱棣的軍事才能很看重,但為了王朝的利益,所以仍舊把朱標看為第一繼承人,但朱標卻盛年早逝,諡號“懿文太子”,按原則來說,嫡長子死後應嫡長孫繼承皇位,但朱標的長子也是早夭,雖然朱允文是朱標次子,但其為人處世頗有其父親的風範,朱元璋看其非常順眼,因此便將其當做嫡長孫看待。

    建文元年,朱允文追尊朱標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廟號皇帝被供奉時的稱號,起源於祭祀與崇拜盛行的商朝,而太廟中供奉的皇帝的數量是有規定的,並非是每個皇帝都可以待在太廟裡。

    根據《禮記.王制》:“天子七廟”即太廟只能供奉七位皇帝,“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中間是太祖,左邊三昭,右邊三穆‘’。除了太祖外,其他皇帝如果超出了與現任皇帝的親緣關係,就要把牌位從正殿拿出,放到偏殿裡去,而明朝則有些不同,正殿裡可以供奉九位皇帝,多出來的就要移到偏殿去。而朱允文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此時太廟中只有朱元璋一位皇帝,太廟中的位置還有很多,因此朱允文為朱標上廟號時無人反對。

  • 14 # 氣吞山河勢吞萬里

    這問題問的。。。朱標乃是嫡長子。。正八經的血統。。就算朱棣登基了可以否認侄子建文。他是長輩。。皇叔。。朱標可是他大哥。

  • 15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是因為朱允炆只有一個爹。

    表面上看,朱允炆跟朱厚熜(嘉靖帝)都是給生父尊帝號、上廟號,但群臣對此的反應卻截然不同,朱允炆做得非常順利,大臣們不僅沒有反對,反而是一邊倒贊同;朱厚熜做得那就非常不順了,大臣分裂成兩派,反對派跟皇帝死磕,大禮議事件鬥了十幾年才以皇帝的勝利告終。

    為何兩人做了一樣的事卻有不一樣的結果?是大臣們變了?其實是因為兩人的身份不同。

    當上皇帝后追封先祖是慣例,從秦始皇那會開始,就有追封習慣了,只不過秦始皇只追封父親為太上皇而不是皇帝罷了。

    漢朝還算講禮制的,認為劉太公沒什麼功績,也沒追尊其為皇帝,之後皇權逐步強化,事情就不同了,像朱元璋也是農民出身,他的父親朱五四唯一的功績就是生了朱元璋,朱元璋稱帝后,追封其為淳皇帝,廟號仁祖。

    在這些好榜樣面前,朱允炆學習自然是很正常的,更何況皇位本來就應該是朱標的,只是天不假年,朱標英年早逝,皇位這才提前到了朱標兒子手裡(倒不一定是朱允炆),朱允炆尊父親為帝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

    鑑於先例很多,朱允炆在繼位的第一年就尊朱標為孝康皇帝,再加上當時皇帝的標配,上廟號興宗,整個過程一帆風順,毫無阻礙。

    可朱厚熜就不同了,因為他有兩個爹。

    一個是他的生父,興獻王朱祐杬,另一個是他的宗父,明孝宗朱佑樘,這兩個爹是兄弟。

    按照正常情況,朱厚熜是沒資格繼承皇位的,因為他只是明孝宗的侄子、明武宗的堂弟,但凡這兩個皇帝還有後代,皇位都輪不到他,可偏偏這兩個皇帝都沒後代了。

    明孝宗只有兩個兒子,次子還早夭了,只有長子活到成年,就是明武宗,可明武宗31歲就去世了,沒有後代,皇位空懸。

    皇帝絕嗣這事不少見,很多朝代都發生過,過繼一個就是了,放到明武宗這情況,首選當然是他的親侄子,輩分對的上,可他沒有兄弟,自然也就沒有侄子。

    退而求其次,堂侄子行不行?不好意思,朱厚照死的時候,他最大的堂弟就是朱厚熜,時年15歲,還沒生孩子,堂侄子這條路也走不通。

    只能再退,從明武宗的堂兄弟中選擇繼承人,最大的朱厚熜被明武宗選中,立刻上馬繼承興獻王爵位(朱祐杬已經去世),然後準備進京,朱厚熜還沒到北京,明武宗就上天了。

    朱厚熜在宗藩入繼大統,這套方法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皇帝絕嗣又要有人祭祀的問題,所以繼任皇帝要尊先帝為父或者兄(看輩分),像朱厚熜這情況,是認明孝宗為父,以明孝宗兒子的身份繼承皇位的,明武宗是他哥,生父朱祐杬就成了他叔了。

    這怎麼能忍,好好的爹怎麼就成叔了?當我外地來的好欺負?年輕的朱厚熜開始了自己的抗爭。

    我們先來翻翻書,這種入繼都是有程式的,帝制時代第一次入繼是漢昭帝絕嗣,他的侄子昌邑王劉賀繼位,也是乖乖尊漢昭帝為父,只不過劉賀繼位不到一月就被霍光廢掉了,改立漢昭帝侄孫劉病已為帝。劉病已也是尊漢昭帝為父(輩分有點亂),再加上漢朝禮制較嚴,他沒有尊生父和祖父為皇帝,認了漢昭帝這個爹。

    到劉病已孫子漢成帝的時候,絕嗣危機又來了,漢成帝比較有自知之明,死前收侄子為養子,死後養子繼位,是為漢哀帝。漢哀帝也有心把生父從叔變回父,可漢朝禮制實在不松,他最多隻能尊生父為恭皇(禮儀如同天子),而不是恭皇帝。

    宋英宗還沒尊生父為帝呢,已經跟大臣鬧得不可開交,史稱“濮議”,而朱厚熜的野心更大,他不僅想要他爹成為他爹,還想讓他爹當上皇帝。

    大臣們如何能忍?擼起袖子,哦不,是拿起筆桿子就寫奏疏,給皇帝講道理,說禮儀不能廢,孝宗皇帝不能無後,沒人祭祀啊。於是君臣開打,是為“大禮議”,最終結果是朱厚熜追封生父為帝,上廟號睿宗。

    總的來說,朱允炆和朱厚熜追封遭遇阻力的不同,是由於帝系變更與祭祀的關係,朱允炆追封朱標名正言順而且絲毫不影響帝系,朱元璋照樣有人祭祀,可朱厚熜追封生父,宗法上的帝系就由明憲宗——明孝宗——朱厚熜變成了明憲宗——明睿宗——朱厚熜,明孝宗無後了!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要麼期待繼任者老實(顯然朱厚熜一點也不老實),要麼就像宋高宗一樣,選一個世系非常遠且生父勢力小的,想改帝系起碼封五代的那種,所以宋孝宗壓根提都沒提尊崇生父這檔子事。

  • 16 # aTalks

    按照傳統,古代儲君立嫡立長,朱元璋的嫡長子是朱標,理所當然地被朱元璋立為了太子,雖然朱標早逝,可是他是全國公認的繼承人呀,建文帝朱允炆繼位後,追封自己的太子老爹為皇帝,這是理所當然,順理成章的事情,沒理由反對。

    提到這個事情,不得不說一說明朝歷史上最不道德的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了。嘉定帝本來是明孝宗朱佑憆的侄子,本來是沒機會當皇帝的,可是朱佑憆唯一的兒子明武宗朱厚照駕崩的時候沒有兒子,於是內閣首輔楊延和就選了一個父母掛掉,沒有兄弟,本以為是小綿羊的朱厚熜繼承皇位。如此,朱厚熜就成為了明孝宗朱佑憆的後人。

    沒想到楊延和看走了眼,請來了一匹狼,三兩下就把他幹掉,總攬了內外大權。當然這件事就是著名的議興獻王尊號的問題,也就是追尊他親爹興獻王為帝的事兒。這事兒鬧得比較大,引起內閣的強烈反對。

    篡位奪權的朱棣千方百計把自己打造成朱元璋的合法繼承人,卻沒想到被嘉靖這一改,真正變成了明目張膽的竊國篡權者。將自己非法手段繼承皇位拿到明面上來說的人才,恐怕也只有這一位了。

  • 17 # 愛新聞的粽子

    朱標本身是正統宗家的嫡長子,太子,是正支下的名正言順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只不過因為早殤沒能繼位。而且繼任的是他自己的親生兒子,那麼親生兒子給他追尊帝號廟號無論從宗法,禮法,國法各方面都是沒有任何異義的。嘉靖皇帝的情況不一樣,他是因為武宗朱厚照沒有兒子和兄弟,以旁系藩王身份,過繼給明孝宗為嗣,成了朱厚照名義上的“親弟弟”,這樣以兄終弟及的形式,得以符合太祖朱元璋定下的傳位制度,從而登基做皇帝的。這樣就很清楚了。從宗法上來說,嘉靖皇帝和他親生父親朱祐杬的關係已經由原來的父子關係變成了叔侄關係。哪有侄子給叔叔上廟號追封成皇帝的,這是不合制的。當然會遭到反對。

  • 18 # 宋安之

    建文帝朱允炆的父親是懿文太子朱標,明太祖朱元璋長子,早在朱元璋稱吳王時代就是世子,朱元璋稱帝以後成為了皇太子,身居太子之位25年,不是英年早逝朱元璋駕崩之後就是朱標繼位了,因為他死的過早所以朱元璋將他次子朱允炆封為皇太孫,朱允炆繼位後追封朱標為皇帝並且上廟號是很正常的事情,符合儒家傳統。

    嘉靖帝的登基屬於小宗入大宗的外藩入繼大統,他的父親興獻王朱佑杬為一方藩王,並非是皇位繼承人,嘉靖帝也並沒有機會當皇帝,而人生的不可思議就在於此,明武宗死時無子嗣,而他是個獨生子也沒有親兄弟,就按照兄終弟及規則來說,在堂兄弟中挑選,這時候嘉靖帝就被選上了,嘉靖帝被迎進京城後,當時大臣的意思是將嘉靖帝過繼到武宗父親孝宗名下,兩個堂兄弟成為親兄弟,這樣繼位也合乎儒家禮儀,但是這樣嘉靖帝的生父就變成了叔父,也是當時大臣對少年天子嘉靖帝的一個下馬威,少年老成的嘉靖帝不同意,最終爆發“大禮儀”事件,圍繞著所謂的禮儀之爭,其實背後是大臣與嘉靖帝的爭權奪利,新舊勢力的對抗,歷時三年,以嘉靖帝勝利告終,父親被追尊為皇帝,並在嘉靖十七年上廟號睿宗,後入太廟祭祀,這樣根本不符合儒家傳統,所以當時人們議論紛紛,搞得沸沸揚揚的。

    嘉靖帝追尊父親廟號,表面上是孝敬,其實是與大臣的一步步爭權奪利,加強集權樹立威嚴罷了,雖不符禮儀,但最後還是贏了。

  • 19 # 若此心執念

    朱標是正兒八經的太子,如果不病死,皇帝之位沒有任何意外就是他的,可以說朱標的早死比馬皇后的死對朱元璋打擊力度大的不止一倍。馬皇后死了,只是少了一個相濡以沫的接髮妻子,對於一個念舊的人來說,打擊確實很大但不致命。但是太子死了,關係到皇權的繼承和江山的穩固問題,朱標的死對朱元璋的打擊是致命的。

    嘉靖的皇位本來就是撿來的,本來是完全不可能的,只不過出了意外得了個便宜,可以說得位並不是很正統,本身繼位就不是很正,還要給他爹一個名號,對於許多保守的人來說,確實不能接受

  • 20 # 怎麼還在呢

    皇位繼承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朱允炆和他爺爺朱元璋之間天然空著一個坑,自然可以把他爹填進去。嘉靖繼承來自他大爺(雖然他接的是他堂兄弟的皇位,按皇位繼承上接的是他大爺的班),他要安排他爹進坑,就得把他大爺拔出來,能行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裝修汙染又出來了,有什麼辦法能持久的除甲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