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北斗七星2017

    農產品豐收了,"價踐傷農"是不爭的事實,嚴重影響了農民種植農產品的積極性,所以要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除了傳統銷售模式與電商模式銷售模式以外,我​個人為,合理種植,選用優良品種,樹立品牌形象,採用一條龍種植,專業管理,專業打包裝箱,投放銷售市場不僅要限準國內,而且要打入國際市場是關鍵,象菲律賓的香蕉,臺灣的水果一樣,樹立國際品牌形象,我想不久的將來一定會解決,農民手中農產品滯銷問題的。

  • 2 # 新疆農民亞克西

    說來也簡單,打破壟斷,把每個城市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的50%商鋪拿出來,以公益形式分配給各鄉鎮,自行組織,自產自銷。壓縮蔬菜經銷商利潤。迴歸以產為主,以銷為輔的正常經營形式。同時把農產品,品質,形象提升到有商品的屬性。大城市也可把部分商鋪拿出來,由各大種殖基地競爭分配。相信過不了多久,老百姓吃到平價菜,咱老農民也不愁賣了。

  • 3 # 農業聯播

    農產品滯銷的原因很多,但是說白了就是貨多,買的人少。

    可以使用網際網路的方式將覆蓋的人口基數增大,賣出的可能性也就更多,下面我們就來說說怎麼在網上賣農產品。

    在網上賣農產品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1、選擇平臺

    2、起店名

    3、註冊網店

    4、農產品圖片拍攝

    5、新增農產品描述

    我們來具體說說每個步驟:

    1、現在的平臺分為公共平臺和私人平臺。公共平臺是類似於淘寶、吉民生商城之類的平臺,私人平臺是類似於微博、微信之類的平臺。對於普通農民來說,微信的上手難度低一些,直接面對使用者也比較好交流,主要是在宣傳方面。而使用淘寶等其他大平臺的話,傳宣是不用擔心的,但是流程過於複雜,同時對於整體的要求也更高。

    2、起店名這個就不用說了,最好是朗朗上口而且可以體現自家產品特點的名字。起名字是大家容易忽略的一個環節,但是它的作用非常重要。

    4、農產品拍攝是最直觀的讓別人看到自家產品的方法,一定要清晰好看。

    5、產品描述是和照片放在一起的,做這兩個的目的就是要讓比人覺得你的東西好。銷量的高低一是看平臺看瀏覽量,二就是看你拍照片拍的好不好產品描述的好不好了。

    其實網上賣農產品,無非是透過網路這個媒介讓別人知道自己農產品的存在,讓更多人能聯絡到自己,所以最重要的是宣傳,想開網店的朋友可以在這方面多找幾本書學習一下。

  • 4 # 沂蒙山二大爺

    農民為什麼種地不掙錢,我們以玉米為例來拉拉。

    一畝地按一千斤玉米收成,八毛一斤八百塊;種子兩袋加播種五十元,農藥滅草兩次五十元;澆地兩遍二百元,收玉米人工或機收一百元;運輸五十元,脫粒入倉人工一百元,耕地一畝一百元,一畝地一袋化肥一百五,其它人工按三天三百,成本合計一千一百元,等於一畝地賠三百元,坑爹不坑?

  • 5 # 少老頭

    農產品一是銷往國外、二是銷往城市.外銷是不可能.沒有競爭優勢。銷往城市受中間商的限制、城市那頭要維持價位,產地這頭要壓低收購價,不會過多收購。爛地裡。關鍵是農民不能對接消費者.必須透過第三者。沒有定價權和銷售權。城裡人買得貴農民賣得賤的結局。

  • 6 # 大豆小米

    首先說種糧,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糧價,現在國內糧價不漲反降,就拿每畝地來說,從耕地到買種子,從種地到施肥,從澆地到打農藥,最後收割,中間每個環節都需要錢,我算了一下,每畝地產小麥1千500斤,每斤算一元,出去成本(加人工費),能拿到手的也就幾百!

    咱再說說種菜,雖說現在農民大多在轉型(從種糧轉種菜),現在種菜收益要比種糧收益高,但前提投資大,租地(地小了還不行),建大棚,每天澆水管理,行,遇到旺季這樣能賺錢也行,可是說實話農民種菜賺不賺錢,自己說了不算,菜販說了算,你說價格合理他不要,嫌高,你降價咱農民還賺不到錢,你說氣人不。

    所以說農產品滯銷,根本不在農民身上,而是沒有一個系統規範的銷售途徑,農民哪個不想掙錢,哪個想滯銷,你們說呢?

  • 7 # 現代農大

    農民種地辛苦掙不到錢?我想主要在於:一、跟風思維。二、對機械化、規模化的認識不夠。三、沒有好的營銷方法。四、生產跟不上消費觀念。五、不懂誠信經營、不懂品牌建設只顧眼前銷售。總之,就是不按“你無我有,你有我優,你優我創”的思維去幹註定賺不了錢。

  • 8 # 聆聽者145809866

    農產品滯銷主要是產能過剩,供大與求。根本上解決的方法就是不要盲目跟風種植,要分析市場行情再做決定。

    在滯銷的情況下有幾點看法,一:向政府反 饋 情況,讓政府牽頭, 借 和辦農產品推廣會推銷。二:利用電商資訊平臺釋出資訊推銷。三:如果超市能銷的話,不妨跑跑超市洽談。四:自己運輸到城鎮農產品市場銷售。希望這幾點看法對滯銷的農戶有用。

  • 9 # 黃金時代當家

    一是作為政府業務部門的主職責方面:

    首先,清查同類農產品的種植規模、農產品產量、銷售渠道、消費群體、消費能力,核算產銷平衡狀態。如:供大於求,依法作出縮減種植規模的決定。

    其次,啟動《應急預案》,迅速查明銷售渠道不暢原因,引導物流流向,儘快恢復市場穩定。

    再次,加強檢疫、防疫工作部署,確保上市農產品的防疫、防病達標。

    二是消費群《應急預案》:開展觀光旅遊採摘農產品活動,減少中間環節損失,讓種植者保本有利,讓消費者得到實惠。

    三是物流群《應急預案》:迅速查明市場物流流向,組織採購隊收購農產品,迅速轉銷。

    四是國內農產品養殖、種植群。

    應當反思,為什麼外國進口農產品在我國銷售的價格已低於中國本地生產的農產品價格?特別是進口糧食的防疫檢疫成本遠高於國產農產品,國產農產品內銷享有自檢疫權,質量穩定的傳統農產品根本不需要開支檢疫費。

    進口農產品的物流環節比國產農產品直接收購上市批發、零售的物流環節更多,運距更遠,物流成本更重。單純埋怨國內物流佔壓國產農產品上市銷售利潤的觀點,理由不足。

    如,水稻人工收割需開支300元/畝以上,聘請收割機收割水稻只需80元~120元/畝。承包經營者節餘的水稻收割費已是220元~180元/畝。

    又如,小麥收割完全可以採用機械收割,節餘小麥收割費,就是承包經營者的利潤空間。

    因此,如何改進農業生產方式,提高效率、降低國內農產品生產成本才是正道。

  • 10 # 廣西小鄧

    農產品滯銷問題是大多農民的問題,種出來的東西很好,就是賣不出去,種的人也多,市場需求只有這麼多,有部分的人賣出去了,肯定有部分賣不出去的, 這些主要是沒有銷售渠道。比如廣西的一個電視節目就很好,《第一書記》把農村好的東西介紹出去,還幫助貧窮家庭,這些都是政府支援才能辦好,有些靠個人能力確實辦不到的。網路發達的社會,線下渠道不好走,就藉助線上渠道來做,如果量大可以請求村裡和政府幫助一下。

  • 11 # 0認真的搞笑0

    現在農產品滯銷情況時有發生,看到那麼多農產品由於賣不出去爛在地裡,一是覺得可惜,更是心疼忙活了一年的農民。現在社會各方面力量都在積極探索解決方案,我也想盡自己的微薄之力來集思廣益吧!

    一,加快建設農產品資訊化平臺,讓農產品資訊流通,農民能瞭解當地或全國自己種的農產品的面積,及時調整自己的種植結構,防止過量種植。這就需要政府,農資業等實實在在的把資料做好,讓農民做到心裡有數。

    二,多渠道銷售,1.現在農產品電商也在快速發展,電商平臺可以和當地種植戶簽訂供貨協議,這樣電商有穩定的貨源,農民收益也能有保障。2.線下超市的積極帶動,特別是在時令菜上市的時候,搞促銷等活動,加大銷量。3.發展農產品為主題的休閒旅遊,讓人們體驗農村樂趣的同時,還能帶走一部分農產品。

    三,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路,農產品種植很多都是在山裡,如果遇到惡劣天氣導致道路堵塞就麻煩了,農產品運不出去,只能乾瞪眼,所以在農村流行“要想富先修路”是正確的,在加大運輸量的同時,也讓更多的農產品保持新鮮的送到消費者手裡。

  • 12 # 在下獨秀V不坐

    倒掉、爛掉!因為真正滯銷的農產品其實是一些殘次品!為什麼這麼說呢?本人從事水果批發行業十幾年了,對這點深有體會!那些滯銷的農產品多數是一些人盲目跟風種植,又不懂什麼技術,結果種出來的東西質量差,還亂市場!這種貨不倒掉留著幹嘛!讓市場去淘汰這些東西,網友們大可不必擔心!

  • 13 # 農學谷

    改革開放以來,配合農業產業化、農產品營銷的快速發展,根據一些細分變數來分割市場,農產品營銷開始圍繞目標市場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進行深入的調查和細緻的研究,進行比較、評價,發掘潛在需求,有針對性地開發適宜的產品,捕捉市場機會,制定合適的營銷戰略和策略。

    至此,大多數農產品形成了“生產基地十龍頭企業十專業市場”的一體化渠道系統,一些特色農產品也形成了以顧客需求為中心的渠道網路。例如,“農業觀光旅遊”就是一種新型的營銷渠道方式,將生態、休閒、農業和娛樂等有機結合起來,透過親臨其境地“體驗”,提供農家樂旅遊、野餐、現場種植、採摘等綜合一體的增值服務營銷“過程”,讓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同時體驗到樂趣。

    農產品流通形成了垂直一體化渠道與以顧客為中心渠道同時並存的格局。同時,積極利用政府力量,參與社會活動,利用報紙、電視臺等大眾媒體以及其他社會機構為農產品營銷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 14 # 雲種養

    農產品滯銷不是因為農產品過剩

    滯銷的主要原因是農產品的營銷手段不到位。

    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如今是一個“流量時代”。好的營銷手段能夠讓更多的人瞭解你的產品,從而帶來銷路。各種產業的“網際網路+”和各種明星“農產品”的供不應求便是最好的證明。

    轉化農產品的銷售方式是最有效的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的手段。

    以蘋果銷售為例,有5種方法可以促進蘋果銷售:

    1.轉變用途法:可以將城市郊區蘋果園中的果樹租給城裡的中小學生,讓他們施肥澆水,不僅豐富了學生生物知識,還可以解決蘋果滯銷問題,提高農民收入;

    2.文化誘導法:賦予農產品文化內涵,常見的有聖誕平安果、情人節貼上“我愛你”標籤的蘋果;

    3.對比法:將不同檔次和質量的蘋果差別定價以適應不同階層的購買者;

    4.狐假虎威法:藉助名人或者大事件效應,如白水蘋果由明星許晴代言;

    5.品牌法:為蘋果註冊品牌進行銷售,如“1216”盒裝蘋果。

  • 15 # 熊二是個二貨

    按道理說,現在是市場經濟,農產品的生產銷售和其他任何行業一樣,風險由生產者自擔,但對於中國農民來說,抵禦風險、承擔風險的能力太低,往往經受不起這樣的打擊,所以對於農產品滯銷,往往得采取多種措施,藉助外力。秭歸也曾發生過幾次臍橙滯銷,特別是08年冰凍災害,導致大量臍橙凍壞,無法銷售。

    對於應對滯銷,我有幾點膚淺認識。

    1、政府部門推動。對於一個地區的產業未來,政府部門面對滯銷問題不能袖手旁觀,一方面政府部門擁有廣泛的資訊釋出渠道,另一方面政府部門有較好的信譽度,能更好的促成市場與農產品的對接和聯絡。但面對滯銷,農民可以尋求政府部門支援,政府部門積極尋求市場和企業介入,秭歸歷史上就多次有主要領導幫忙賣柑的事。但歸根結底滯銷不能讓政府買單,他只能起到一個牽線搭橋的作用。

    2、尋求公益組織和社會媒體幫忙。農產品滯銷對農民的生活造成威脅 這本來就是一種新聞素材,如果大量農產品滯銷,可以試著尋求公益組織和媒體幫忙釋出需求資訊,再透過讀者、愛心人士的宣傳發動,對緩解滯銷作用很大。經常在報紙網站甚至主流媒體上會出現幫助農民吆喝的例子。

    農產品種植也要有自己的發展規劃,切莫跟風大量發展,滯銷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某一個時期,某農產品價格高,然後大量農民瘋狂的擴張規模,導致產品供給大量增加,大於消費者的需求,沒人買了,自然就滯銷了。

  • 16 # 艾草王子王三豐

    作為電商新農人,近期已經買過很多次滯銷產品了。年前的檸檬,蘋果,酥梨。過年後的番茄,黃姜。每一次都是一到兩天解決。雖然參與了但是還是感覺農民不容易。

    渠道一般都是聯絡有影響力的公益組織。或者有組織能力的社群電商人。或者媒體朋友。當然當地政府部門配合媒體也是可以的,其實這些都是滯銷了以後的辦法。雖然賣的很多,其實基本都是便宜賣了。

    我們應該更深層次的理解滯銷的問題。而不是解決滯銷以後便宜賣的渠道,種農產品是為了賺錢,結果便宜賣了?有什麼意義?雖然感謝了各種好心人,因為逼不得已。心裡的苦當過農民的都知道

    我建議的如何解決

    1.不要盲目跟風

    這個問題希望種地的農民家裡有年輕一輩的多幫父母參謀,如果你打工,不在家,父母種地不容易,有沒有能力不讓他們種地,多幫他們查資訊,選擇適合市場,風險小的產品,不要讓他們的辛苦白費。

    2.年輕一代參與

    現在電商這麼發達,基本很少有不能郵寄的產品,年輕的人才回農村,資訊對等,各種渠道談合作,這樣才有可能避免滯銷。

    其實還有很多問題,這個比較複雜,我只是個人作為新農人的一些小建議,讓上網的年輕人多看看吧。滯銷以後的事都是過後感,再偉大的解決也是傷害。笑著流淚就是這個感覺。

    祝願天下農民都有好豐收,雖然最近清明北方倒春寒很鬱悶,但是天災我們有什麼辦法,滯銷終究還是人為的,一起加油吧!

  • 17 # 中原四叔

    農產品滯銷很傷農民的心,不怕髒不怕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東西賣不了。解決辦法兩點,1.政府引導,不讓農民盲目跟風,幫助農民‘大資料’分析,引路。 2.根據地理需要加大招商力度,多建立不同的農產品加工企業,。

  • 18 # 惠農圈

    農產品的滯銷現象越來越普遍,隨著農業的規模化和產業化種植。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種植經濟作物的大潮中,但這樣一來必然會導致供大於求的現象。而今年的西紅柿、辣椒、洋蔥、土豆都一度傳出堆積如山的現象。那麼有什麼解決農產品滯銷的好辦法嗎?

    1.電商渠道

    透過電商開展自己的店鋪,同時利用價格上的優勢來帶動促銷。而城鎮中農產品的價格一般都比較貴,因此電商渠道還是有一定的發展潛力的。但目前來說冷鏈物流的成本比較貴,普通的快遞因為時效和運輸問題容易腐爛。所以電商只能在附近的省份中交易。

    2.成立合作社

    現如今國家針對合作社的專案有著很高的政策補貼,農產品的買賣交易中也免除了增值稅,以保障合作社的發展優勢。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戶可以成立一個合作社,以吸引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市場之間的合作。同時也可向附近的各大超市和學校食堂供貨。

    3.廣告效應

    不管是什麼專案,只要打上廣告,那自然會吸引很多人的注意。而大家完全可以和本地的電視臺進行合作,訴說自己的訴求。以促進城鎮居民下鄉採購農產品,進行農業的深層開發,這樣就會得到更多的社會人士幫助。

    4.成立自己的品牌效應,並和政府部門尋求幫助

    由政府機構將本地的農產品打造成專門的品牌,並建立一個完善的品牌機制,成立多種形式的農家樂、休閒觀賞等服務。只要前期的宣傳做得好,後面的品牌效應自然帶動起來。

    農產品的滯銷主要就是產業供應鏈系統的不完善,建立市場和農產品的直接通道。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這種現象呢?

  • 19 # 寶龍的生活

    個人感覺最好在種植或者生產之前,就聯絡好下家,簽好相應的對向供應協議或者後期利用線上線下進行銷售,自己也可以在網上多做推廣和宣傳。

  • 20 # 人已醉夢難醒

    據沾化區農業局統計,2017年沾化區棗農透過網路銷售沾化冬棗達到1.5億公斤,佔全區冬棗銷售的三分之一強,網路銷售不僅僅為沾化棗農解決了很大一部分沾化冬棗的銷售,還帶動了沾化物流產業的興旺。

    2、品牌銷售。任何產品如果沒有名氣就不會有很好的銷售市場,尤其是規模化生產的農產品;沾化區有接近五十萬畝的沾化冬棗園,年產量3-3.5億公斤。

    作為一種鮮食水果,如果沒有廣闊的市場及時將產品銷售掉,那就會給棗農帶來爛果的損失,或者提高了儲存成本,使那農民收入降低。沾化區人民政府每年都會組織人力到全國各大城市做推介會,搞宣傳,舉辦沾化冬棗節等活動,正是因為宣傳力度大,所以沾化冬棗名揚全國。

    要知道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沒有這些宣傳措施,恐怕不會出現各地有知道沾化冬棗,卻不知道沾化區的現象,沾化冬棗銷路也不會這麼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春節領導給別人發了紅包,沒給你發你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