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普萊斯19158746
-
2 # 白駒過隙留住瞬間
王陽明在去龍場的路上,路過一條江邊時,把自己的衣服和鞋子整齊的放在江邊,還寫了個遺書製造出投江的假象,遺書的大概意思是:自己一心為國家百姓,無奈奸臣當道,只不過站出來罵了劉謹,就被貶到龍廠。自己心情鬱悶不想活了故投江自盡! 由於表演的太過真實,不但騙過了追殺他的人,還騙過了當地的官員,地方官還到他投江的江邊為他招魂 做法事!訊息還傳到他老爹王華那裡,老爺子傷心不已,還為他準備了後事!
王陽明轉路會家,數日後悄悄會到家中拜見他的父親,看到兒子沒死,活蹦亂跳的回來了,老爺子喜極而泣! 王陽明請示父親後面的路該怎麼走,去龍場赴任還是隱姓埋名歸隱山林! 父親指引他說:你既然沒死,那就還是朝廷的官員,拿朝廷的俸祿就該為朝廷做事,到龍場赴任去吧! 王陽明聽父命去往龍場付任。龍廠是個鳥不拉屎 的地方,屬於未開化地區,那裡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生存環境惡劣,能活下來就不錯了,明面上是到這裡赴任實際是當犯人發配到這裡了!到這裡的官員基本上政治生命已經結束了!所以當時的朝廷官員都以為王陽明這下是廢了!朝廷上也有一些勢力為王陽明說話,劉瑾一方面斟酌形勢,另一方面也是懶得再搭理王陽明(已經夠慘了)。這才有了後來的龍場悟道!!!
-
3 # 敏學
1、王陽明以自殺逃過劉瑾追殺,隱姓埋名,而且還遇見對他人生影響最大的無為道長,無為道長勸王陽明:
“汝不有親在乎,萬一有人言汝不死,逆瑾怒逮爾父,誣以北走胡,南走越,何以自明?汝進退兩無據矣”。
讓他隱姓埋名一段時間,不要連累自己家人,並送給他盤纏!
王陽明為此題了《泛海》,表達自己正義的豪情和淡然世間榮辱的灑然心態
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夜靜海濤三萬裡,月明飛錫下天風。
2、王陽明隱姓埋名一段時間,巧好其它朝廷大員開始彈劾劉瑾,劉瑾與明朝名臣楊一清和另外一個太監張永黃金搭檔進行殊死搏鬥,哪還有機會派人刺殺微不足道這個六品小官。讓王陽明逃過一劫!
3、據《王文成公全書》記載:
龍場在貴州西北萬山叢棘中,蛇虺魍魎,蠱毒瘴癘,與居夷人鳺舌難語,可通語者,皆中土亡命。舊無居,始教之範土架木以居。
說白了,就是有野獸、夷人出沒,在這樣的環境,常人是很難生存,劉瑾即使知道王陽明沒有死,也想借老天的力量收了他。怒怒不平之下,把王陽明的父親王華(龍山公)也給免職了!
-
4 # 四氣調神
說劉瑾派人追殺王陽明的都是汙衊,明朝雖然太監當權,但人家殺人也是講證據的,不會沒事就暗殺別人的。明朝政治鬥爭多激烈呀,要是有官員被暗殺,死的不明不白,有無數清流會去找皇帝奏本的,誰也頂不住清流攻擊的。
-
5 # 雷聲雨聲風聲
王陽明發配貴州龍場這是官方對王陽明的判決。去貴州道路艱險,在去龍場路上出什麼意外很正常,所以劉瑾一路上派人扮演強盜追殺,如果死了可以是死於意外。但到了龍場就不一樣了,劉瑾能幹到那個程度不是莽夫,如果在龍場被殺了,殺害朝庭命官一定要查的,那可不是一般的風險了!
-
6 # 敬一山
關於劉瑾派錦衣衛追殺王陽明的事,很多傳記和史書裡面有,大致情節是兩個錦衣衛一路追蹤,但是被敬佩王陽明的義士識破,他們酒宴拖住錦衣衛,給王陽明製造了逃跑的時間。
王陽明跑到江邊,把衣服鞋子脫在岸邊,還留了封遺書。錦衣衛一看王陽明投河自殺,就回去交差了。但這段追殺情節,其實有些不合理的地方。
其一,劉瑾真要殺王陽明,其實不用那麼費事。錦衣衛的大牢裡,死幾個小官實在太稀鬆平常,王陽明那時候是個六品官,劉瑾只要暗示一下,他是不可能活到被流放的。實際上王陽明雖然捱了四十大板,在獄中日子也不好過,但並沒有受更多的肉體折磨。按照王陽明當時的聲譽和地位,劉瑾實在沒必要費勁先流放再暗殺,何況龍場那是什麼地方?正常中途官員去了,死多活少。他已經是在奔死的路上,幹嘛還要浪費人力。
其二,有點低估了錦衣衛的義務能力。那種喝個酒就讓要犯跑了的情節,電影裡很常見。可是回到現實想想,兩個奉命追殺的錦衣衛,看到河邊衣服和遺書,就敢回去覆命。然後王陽明又大搖大擺去上任,那兩個錦衣衛還能活?可是後來完全沒有後續。如果劉瑾真派人去追殺過,後來發現自己被耍了,以他的個性,還能就這麼算了?
其三,在當時,劉瑾其實對王陽明是手下留情的。因為王陽明的爹是王華,王華是前朝狀元,在文人中很有影響力,做過皇帝的講讀老師,他一直想拉攏王華。在王華的傳記中有寫,劉瑾託人給王華帶過話,只要他去拜個碼頭,繼續飛黃騰達小意思。當然王華沒有去,但王陽明和劉瑾起衝突的時候,劉瑾還沒有死心,而且地位剛穩固,他不會為了這點小事要了王陽明的命,和王華徹底鬧掰。
綜上,劉瑾雖然十惡不赦大壞蛋,但是追殺王陽明的事,其實是很存疑的。
-
7 # 坐古談今
劉瑾沒必要追殺王守仁,王守仁在劉瑾專權時期只是一個小人物,對朝政格局沒有任何影響。殺他的機會有很多!這種思想代表了幾種思維錯誤。
(1)對於偉人、強國往往把他的一生或強國的由弱到強一股腦地都視為強,從而忘記偉人和強國都有成長過程
王陽明從官二代變成名臣要一步步地走,從文臣變成儒家大師也要逐步成長。正德元年(1506年)只是一名普通的文臣(六品),所有人都知道,王陽明的成功是從“龍場悟道”成功後開始的,但為什麼要把之前的普通人當作“大師”!要求所有人都把他當作牛人呢?
這就好比許多人將1900年代到1940年代的日本國力,放到1870年代到1890年代的歷史去看待,一說就是日本有多強?同樣,1940年代的美國也和1740年代、1840年代的美國完全不同。
(2)劉瑾派人監視變成派人追殺,只是王陽明的學生為了抬高老師,給老師披上“神奇”色彩的一種“宣傳方法”
《陽明先生年譜》的作者是錢德洪,乃是王陽明的學生。他這麼說“(正德二年)夏,赴滴至錢塘,瑾遣人陰跡先生。先生懼,佯為自沉於江”
說得很清楚,劉瑾派人監視王陽明,王守仁很害怕,便假裝被江水淹死了。之後就是類似於《三國演義》小說的一些情節。總之就是把王陽明打造成“必然成為牛人”的人。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王陽明出獄後不去貴州,而是南下,劉瑾派人檢視行蹤也是正常的。只是劉瑾因為正德元年十月,打敗東廠王嶽等人與“天下三賢”等攻伐“太監八虎”後,刺殺王嶽等老派太監、打殺文臣武將後心驚膽戰了。
從王陽明到了龍場後,沒人去殺他就可以看出:劉瑾當時只是想看看王陽明南下想做什麼,是不是真的生病了。
(3)王陽明在當時是個小人物,看在他父親的面兒,也沒有必要搞暗殺,殺了那麼多六品以上的官員,用得著暗殺嗎
王陽明的王陽明的父親王華乃是吏部左侍郎,是正德皇帝的老師。不要忘記,劉瑾正德元年十月剛剛躲過被殺的厄運,靠的就是正德。
詳見“權傾天下的明朝大太監劉瑾,如何一夜之間被皇帝消滅”這一問題
對於正德的老師總要給面子兒的。在這種情況下,得罪皇帝的老師,去殺一個不重要的六品官員根本犯不上。
回覆列表
理由
1.劉瑾一開始是派錦衣衛去追殺王陽明的,朋友在知道錦衣衛行蹤的情況下拖住了錦衣衛,王陽明也乘機做出了投河的假相,使得錦衣衛回覆公差事就明確了王陽明已死的訊息。從這個階段以後劉瑾暫時沒有了追殺王陽明的必要。
2.後來王陽明帶著僕人去龍場赴職,並在龍場逐步站穩腳跟,將自己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在這期間,可能存在以下因素
龍場本來就屬於偏遠地區,相當於邊境,切少數民族混居,野生動物繁多,工作環境惡劣,生存環境堪憂。初期如果王陽明逃跑則可能有較大生存機率,這時劉瑾一定會想辦法殺死他,而明確了他要去龍場那種地方基本上抱著看笑話心態坐等他去送死不是更方便嗎?
其次,劉瑾身處權力中央,各種事物繁雜,當已經有訊息說王陽明已死,而且自己也放出了王陽明叛國的訊息,死了不死區別不大,他也沒辦法威脅到自己了,再加上自己事情也多,在王陽明再次出名之前忘掉這件事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大概概括了下,,理由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