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酉長夫人

    劉邦共有八個兒子,其中跟呂雉生有一個兒子,叫劉盈。跟戚夫人也生有一個兒子,叫劉如意。

    公元前202年,垓下之圍,項羽兵敗自殺,劉邦得了天下,成為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呂雉被封為皇后,劉盈則被立為太子。

    劉盈是一位善良懦弱的青年,一直隨著生母呂后住在長安皇宮裡面,父子感情比較疏遠。而劉如意卻始終和劉邦形影不離,他聰明乖巧、反應快、有決斷,深得劉邦喜歡疼愛。

    戚夫人又經常在床上給劉邦吹枕邊風,說呂后憎恨她們母子,一旦劉盈當了皇帝,她們母子就沒有活路了。

    於是劉邦決定改立劉如意為太子。首先將劉如意封為趙王,接著又授意一些大臣製造如意比劉盈更適合當太子的輿論。

    公元前197年,劉邦向文武大臣提出準備廢劉盈立劉如意為太子的動議。文武百官聽後驚訝萬分:太子怎麼能隨便廢立呢?何況太子劉盈品行端正忠厚賢良。

    這時御史大夫周昌首先起來極力反對。除了周昌外,其他重臣也反對廢立,劉邦只好作罷。

    那天呂后正躲在簾後偷聽,劉邦一提出來,她險些嚇昏過去,後來見眾人反對,才放下心來。

    這次廢立風波雖然過去了,但呂后清楚地知道,廢立太子的活動並沒有停止,她急急尋找下一步應對之策。

    首先她派她的兄弟呂釋之去找張良。張良考慮了很久,建議呂后請商山四皓來幫太子。

    所謂商山四皓是指四個有非凡智慧、卻厭惡劉邦傲慢無理,不願為劉邦效力而逃到商山隱居的四位80多歲的白髮老人。

    很快,呂后就按張良的說法重金聘請商山四皓下山,當了太子的賓客。

    公元前196年,駐安徽壽縣的淮南王英布叛反。

    訊息傳到長安,正值劉邦有病在身。戚夫人暗暗高興,立刻慫恿劉邦讓太子劉盈去平叛。她想英布是一位身經百戰的將軍,弱不禁風不諳軍事的劉盈怎麼會打仗,讓他去,不死亦敗,然後歸罪於他,還愁如意當不上太子?

    劉邦果然聽了戚夫人話,命令太子劉盈帶兵打英布。

    商山四皓聽到派太子劉盈去征伐英布的訊息後,連忙向呂后進言:“太子帶兵去打仗,有了功勞,還是太子;如果失敗,肯定要遭殃。請您直接告訴皇帝,就說我們的將軍都是和皇帝一起打江山的人,現在叫太子去帶領他們,這不是叫羊去帶領狼嗎?他們怎麼能聽他的指揮!皇帝雖說身體不好,只要他去,就是在車上躺著,將軍們也不敢不賣力氣,一定能取勝。”

    呂后急忙找了劉邦,在他面前訴說了一番。劉邦聽後,沉思良久,恨恨地說:“這小子真是沒出息,這麼大了還不能為老子分憂,還得老子親自跑一趟。”

    於是漢高祖親率大軍東去,打敗了淮南軍,英布逃到江南,被長沙王吳臣暗殺,叛軍徹底鎮壓下去了。可是戰鬥中劉邦胸口也中了一箭。

    回朝後,劉邦的傷一直未好,心情憂鬱,總在想誰來做太子接替他。他覺得太子劉盈忠厚有餘,能力不足,趙王如意很像他自己,倒是能繼承他的事業。

    戚夫人也一再催劉邦快下決心,劉邦也幾次將這件事向大臣們提出,但總遭到大臣的反對,就連張良也不贊成。

    有一天,劉邦注意到了太子劉盈身邊的商山四皓,就問他們不是在商山隱居嗎為何又出山了。

    商山四皓回答說:“皇帝你傲慢瞧不起人,更瞧不起讀書人,老愛罵人。我們四位老朽,何苦到你跟前來捱罵呢?所以我們躲起來。現在我們聽到太子劉盈有愛心,有孝心,對人忠厚誠坦,恭敬而虛心,天下的人都樂意替他出力賣命,我們這才來到太子身邊,幫助他出出主意。”

    漢高祖聽了,嘆口氣說:“你們好好愛護太子吧。”說著低頭走了,邊走邊自言自語地叨唸著:“人心歸仁呀!人心歸仁呀!”可劉邦哪裡知道商山四皓是呂后用錢財金帛請來的專門對付劉邦和戚夫人的呀。

    漢高祖回到宮中,心想,如今大臣們都向著太子劉盈,隱士智叟也來輔助他,要是硬廢了太子劉盈,趙王如意必然更加孤立,也許連性命都保不住了。

    到了公元前195年4月,漢高祖劉邦駕崩了,太子劉盈順利地即了皇帝位,呂后則登上了皇太后的寶座。

    戚夫人與劉如意失去了靠山,不久便一一遭到呂后暗算,如意被毒死,戚夫人被做成“人彘”。

  • 2 # 賽麥大弘

    劉邦和戚夫人生的兒子劉如意,被封為趙王,在劉邦去世以後,雖在漢惠帝劉盈的再三保護下還是被呂后立即毒死。這個事情雖錯在呂后,戚夫人罪不可恕,明明知道廢太子的事情是動搖國本本的大事,不可能輕易行使,她仗著漢高祖劉邦對她的寵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引來殺身之禍。其次,劉邦既然自己也沒有辦法改變太子這個現實,就不要輕易給戚夫人這個希望,讓她參與儲位之爭,最後落得這樣結果,劉邦罪不可恕。說實在的,戚夫人被呂后做成人彘,兒子趙王也被毒殺身亡,晚景悽慘可悲,可悲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在她受寵的時候,她就沒有想到呂后母子多麼不容易,他們從劉邦流離失所之時,不離不棄,擔驚受怕,好不容易過來了,還要承受這樣的痛苦。

  • 3 # 一貳一橙

    劉邦有八子,與戚夫人所生者為三子劉如意,後封趙王,又稱“趙王如意”。

    劉邦八子中,劉如意最受寵,劉邦經常說他性格像自己,甚至多次想要廢除呂后所省的太子劉盈,另立劉如意。

    少年封趙王

    劉邦在剷除了多位異姓王之後,感覺到偌大的帝國,必須要有信任的人去鎮守才行,而最值得信任的人莫過於自己的親兒子了。所以劉邦在公元前196年,一口氣封了五位皇子為王,出鎮各國。

    其中四子劉恆為代王,遠居北方;五子劉恢為梁王,守衛梁地;六子劉友為淮陽王;七子劉長為淮南王;八子劉建為燕王。至於長子劉肥,已於前201年被封齊王,三子如意在前200年封代王,後因劉邦不願他離開長安,去代國苦寒之地,於是改封趙王,令封四子劉恆為代王。

    趙王劉如意是除了太子劉盈之外,唯一一個留在劉邦身邊,不用去封國的皇子,可見劉邦確實很疼愛這個“類己”的兒子。

    呂后毒殺

    父親疼愛兒子,這是人之常情,可劉邦除了是個父親之外,他還是個皇帝。因為他把心放在了戚夫人和劉如意的身上,導致了奪嫡之爭,朝野民間分成了兩派:呂后、劉盈為首的“太子派”和戚夫人、劉如意為首的“趙王派”。“太子派”想要保住即得地位,“趙王派”想偷天換日。劉邦也在兩人之間搖擺不定,最終釀成了悲劇。

    “太子派”因為有朝中多數大臣和民間“商山四皓”的支援,最後獲得勝利。公元前195年,劉邦去世,劉盈繼位,呂后輔政。因為厭惡戚夫人和自己搶老公,而她的兒子又曾經威脅到自己兒子的地位,呂后開始戚夫人母子下手了。

    她先將戚夫人剃去頭髮,穿上囚衣,囚禁在宮中,再派人去召趙王劉如意入京,打算直接把他殺了。不過呂后雖狠,她的兒子劉盈倒還是念著手足之情。在知道母親有對付弟弟的念頭後,親自去霸上迎接如意,並和他一起吃、一起睡,讓呂后找不到機會下手。

    可惜的是百密終有一疏,一日天不亮時,劉盈想出去狩獵,但見弟弟還在睡夢之中,不忍打擾,就自己悄悄地走了。這下子,呂后安排監視如意的手下們總算找到機會了,在稟報呂后之後,就帶著毒酒偷入皇帝寢宮,直接灌劉如意喝。到了黎明時分,劉盈打獵回來一看,本來還在睡夢中的弟弟,這下就真是永遠都醒不來了。

    趙王一死,戚夫人沒了保護傘,呂后把多年的怨氣全部撒在了戚夫人身上,對她實行了慘無人道的“人彘”酷刑:斬斷手腳、挖掉眼睛、燻聾耳朵、狂灌啞藥,扔入廁所。而且還不解氣,呂后還讓皇帝兒子來看戚夫人的慘狀,活生生把劉盈給嚇傻了。

    戚夫人後面被民間封為“廁神”,劉如意則被劉盈追諡為“隱王”。大概劉邦生前怎麼都不會想到,他最疼愛的女人和兒子,下場竟然會如此悲慘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怎麼可以改變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