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眾善奉行

    作為父母,不管在世還是離世,應該教給孩子良好的處世原則和生存根本

      01

      內心擁有富足的愛

      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會遇到很多煩惱,也會面臨各色人物。愛是生命能量的最高層級,只有真正的愛,內心才會少掉很多羈絆與煩惱,生活也會更順暢。一個人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走,與其每天生活在內心鬱悶的生活中,不如擁有豁達的人生,孩子將來成功的機率會更高。

      生活技能是生存的根本

      02

      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努力根據孩子的特長去培養一項她的生存技能,這樣我們在有不測的時候,也不會去擔心他的生存狀況。即使他獨立面對生活的變故,也能很快透過自己的手藝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這是我們每一位家長的願望。因為工作沒有貴賤之分,找到適合自己的,能夠快樂的工作就是成功的。所以每位父母都應該好好想想,怎樣讓孩子結合興趣掌握一種技能使他能夠不依賴別人生存下去。

     

  • 2 # 彥彥Liao港片

    第一件禮物是閱讀——閱讀可塑造孩子的智力、品質

    我相信,雖然家長對孩子的具體期望各不相同,但共同的地方也很多,那就是孩子一生健康、幸福——這種大目標,透過“教育”所能實現的就是:第一給孩子良好的智力,第二給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質。

    人在智力方面可能有一些先天差異,但塑造智力的空間也很大。發展智力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閱讀,這一點已被現代心理學研究證實。一個人的智力水平與其閱讀量呈正比:閱讀可拓寬見識,讓人獲得超越日常生活的知識。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一個學習上潛在的差生。”這是他多年在教學一線研究和觀察後得出的重要結論。

    閱讀不但可以塑造一個孩子的智力,還可以塑造孩子的品質。任何一部書,只要是一本好書,往往都充滿真善美的情懷,其核心價值觀也是正面的。這些東西會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從閱讀中經歷了豐富的生活,傾聽了眾多的智慧,分享了無數思考成果的孩子,其思想會更成熟,人生境界會更美好。

    很多道德和意識問題,從根本上講,都可以說是智力問題:有智力才有思考和反思的能力。由此也可以得出閱讀的第三層功效——修復心理創傷。一般來說,人們多少都帶有某種童年時代的心理創傷,只是輕重程度不一樣。父母和老師都可能會在無意中傷害我們,生活和命運也可能對我們不公。有的人能戰勝這些傷害,有的人則在陰影中傷痛一生。一個從小建立了閱讀興趣的人,會有更好的自我治療的能力。這一點,也是基於前面提及的閱讀帶來的智力和心理兩方面良好的基礎。

    當然,閱讀的功能不可能強大到解決所有的教育問題。拆一座房子可能只需一把鎬頭,而蓋一座房子則需要動用許多工具和手段。教育孩子也一樣,閱讀雖然非常重要,但還需要其它要素來配合。

    第二件禮物是自由——給孩子選擇權、嘗試權與犯錯誤權

    每當我談到給兒童自由的時候,總會遭遇質疑。質疑者一般都把自由理解為“放任自流”或“無法無天”。它顯示了我們對自由的理解尚處於一個幼稚的階段。

    給孩子自由,不是對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意味著你需要給孩子“三權”:選擇權、嘗試權、犯錯誤權。怕孩子犯錯誤,凡事都要孩子按自己的想法來做,孩子一旦失敗就大加指責,這樣的家長,就是強權家長,他們對孩子“關心和付出”越多,對其自由意志的剝奪就越多。

    自由和尊重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全社會都在談“尊重孩子”,卻在“自由”的觀念上出現盲區,尊重也就變成了空話。哲學家弗洛姆說:“如果沒有尊重,愛就很容易墮落為統治和佔有。”一個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他失去了探索和認識世界的機會,也就失去了自我認識和調整的信心。

    一個人,首先是個自由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自由的同義詞不是放縱,而是選擇力和判斷力。那些真正幸福快樂的孩子,是那些真正獲得了自由的孩子,他們更清楚行為的界限在什麼地方。而一個無法無天的孩子,其行為只是放縱,而非自由。放縱是壓抑的後果,是選擇功能的失效。這樣的孩子內心軟弱無力,因為他喪失了對自己的掌控力。

    能否給孩子自由,是成人能否有分寸地表達關愛、有質量地去教育孩子的一塊試金石。成人只有首先解放自己的心態,理解了自由意志在教育中具有何等價值,才能把“自由”這個無價之寶送給孩子。

    第三件禮物是身教——家長的行動比語言更有說服力

    我常收到家長來信,說自己的孩子跟小朋友玩時,老打別人,講道理沒用,揍一頓也沒用。還有人問,如何才能改掉孩子的壞脾氣?其實,這些家長只看到孩子的不是,卻看不到自己給了孩子一個生氣就打人、愛發脾氣的壞榜樣。而家長用行動告訴孩子的,遠比言語告訴得多。

    思想家盧梭說過,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這三種方法恰恰是當下許多家長和教師最熱衷運用的。古人說得多好,“言傳不如身教”,這六個字無人不曉,但有多少人會以此為鏡,真正踐行身教?

    活在虛榮中的家長不可能教給孩子踏實,刻薄的教師也不可能教會孩子寬容。為孩子做出表率,不僅是你在外人面前是什麼樣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處時是什麼面貌——這是最直接有效的教材,你教給孩子的,全寫在這裡面了。

    父母和孩子,是生命中最親密的一種關係。現在大家已基本形成共識:給孩子好的教育就等於給孩子最可靠的財富。但到底給孩子的“教育”是什麼,家長之間差別巨大。這個差別,主要不是理念、身份、地位或文化程度的差別,而是教育手段的差別。這些會決定你給孩子的到底是銀碗、金馬車還是良弓。

    無論都市或鄉村,貧窮或富有,高官或平民,你都可以把最好的教育送給孩子——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親自做出良好的表率——這是每位父母都有能力送給孩子的財富,也是孩子生命中得到的最美饋贈。

  • 3 # 生活來源於心情

    現在好多孩子都是肯老族,把孩子看得比什麼都重要,都希望女成鳳兒成龍的觀點。卻少給健在的父母關懷及問候,我順其自然,我不會刻意給你留什麼,是希望透過你自己努力收穫結果,如果你不努力,給你留再多也不夠你敗,如果你有能力創出你所擁有的價值,留的你也看不起,這就是我的觀點

  • 4 # 大陽陽姐

    我不會給孩子留太多的物質財富、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會給孩子留的就是陪伴和好的教育、讓他自己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

  • 5 # 成了精的妖精

    給孩子留的什麼呢?這是大多數中國人要思考的。我的孩子還小,將來她自己要面對自己選的路,父母留給她的是有限的,在物質上的東西會貶值,留的太多會讓孩子變成吃才,庸才。真正有幫助的是心念,自己生存的能力,怎樣才能成為生存的強者,自己創造的價值才是真的價值,即便是父母留下了財富他也能把錢變成更多的財富。這樣的理念是從小好的教育,父母的榜樣,環境的薰陶,常態的鍛鍊成就的。要給孩子留什麼?物質財產是次要的,重要的東西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積累,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日以增多,直到他能獨立運作。到時候父母都老了,物質上的多少都已經不重要了,他已經長成了能翱翔的雄鷹,叱吒風雲,無所不能。

  • 6 # 卓氏員

    普天之下,每一個父母都想用自己的經歷、閱歷,知識,經驗。不厭其煩的,喋喋不休的灌輸給孩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人父母者,都把自認為對的東西,能夠使子女在成長過程中不吃虧,不上當。要樂於助人,善良,在不傷害自己的情況下去幫助別人。等等。

    我有兩個女兒,(雙胞胎),一個兒子,未成家。我始終努力多掙錢,在孩子沒有獨立生活之前,不因缺錢而誤了子女前程。我不想給孩子留多少金錢,但我要努力讓孩子學會生存的本領。等孩子生活能自理,有固定收入,衣食無憂了。我死的時候,也能了無牽掛的閉上眼了。

  • 7 # 梔子之夏

    這個時代的父母,焦慮一天比一天嚴重,但我們有沒有機會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我們那麼努力和辛苦到底想給孩子留下什麼?是更多的金錢和財富,讓他們衣食無憂?還是房子和車子,讓他們不必再為生活而擔心?是一份好工作,讓他們不必太努力?想象一下,如果你只能活最後一天,你會給孩子留下什麼?如果這個問題想明白了,也許很多焦慮都能化解,也許你也能真正明白養育孩子的真正意義。

    如果你年日無多,你會給孩子留下什麼?

    有的媽媽說,給孩子每年買一根金條存起來,到她離世了可以有一筆財富;

    有的媽媽說要留房產,這樣孩子不必寄人籬下;

    有的媽媽說要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上最好的大學,這樣孩子才能找好工作;

    還有的媽媽說要留藝術收藏品,這樣具有升值空間,也有收藏價值;

    還有的說要給孩子留車子,這樣孩子可以不必受擠公車的煩惱.....

    可是我們很少會想到,要留給孩子寶貴財富的是獨立生活的能力和樂觀積極的精神,而不是金錢,不是房產,不是物質,更不是權力。

    試問,現在中國十歲左右的孩子,有幾個會做家務,有幾個會獨立生活?

    現在的父母,大多數都對孩子有點過度保護,捨不得他們幹活,總是強調,只要學習好就行了,其它的不用管,全部交給家長,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其它都放在後頭。一旦他們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依賴心就會越來越重,從而沒有意識獨立生活,這對孩子的將來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生活自理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開端

    很多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不會自己穿衣服、不會自己上廁所,也不會自己吃飯;進入小學之後,不會整理書包、不會繫鞋帶、甚至都不會剝雞蛋……最可怕的是有些孩子上小學了還不會看時鐘,如果一點都不具備生活自理能力,如何才能很快適應校園的學習和生活呢?以後又如何順利步入社會、適應社會生活呢?

    信任孩子,孩子才能獨立

    我們要允許孩子獨立思考,當孩子的思想逐漸獨立起來之後,他的很多行為也會跟著獨立起來。比如他想幫媽媽洗碗,你就讓他嘗試著去做,不要怕孩子會洗不乾淨或打碎碗而阻止他的行為。

    家長應該在信任孩子的前提下,適當的放手和引導孩子去獨立。

    作為父母,不管在世還是離世,教給孩子良好的處世原則和生存根本

    01

    內心擁有富足的愛

    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會遇到很多煩惱,也會面臨各色人物。愛是生命能量的最高層級,只有真正的愛,內心才會少掉很多羈絆與煩惱,生活也會更順暢。一個人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走,與其每天生活在內心鬱悶的生活中,不如擁有豁達的人生,孩子將來成功的機率會更高。

    生活技能是生存的根本

    02

    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努力根據孩子的特長去培養一項她的生存技能,這樣我們在有不測的時候,也不會去擔心他的生存狀況。即使他獨立面對生活的變故,也能很快透過自己的手藝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這是我們每一位家長的願望。因為工作沒有貴賤之分,找到適合自己的,能夠快樂的工作就是成功的。所以每位父母都應該好好想想,怎樣讓孩子結合興趣掌握一種技能使他能夠不依賴別人生存下去。

  • 8 # 浪跡天涯菲三三

    我不打算給兒子留什麼。

    畢竟,我老公的父母也沒給過他房子,也沒給過錢,從他畢業開始就是自己努力賺錢娶媳婦,現在我們什麼都有了,我們照樣對他父母好啊,以後也會給他父母養老啊。

    不要誤會,他爸媽並不窮,也有幾套房子,都有退休金。可我和我老公從來沒想過要從他父母那兒得到任何財產。因此,我們也會努力培養兒子做個獨立的人,他有能力賺錢娶媳婦養家更好,不行我們也不打算幫他,我寧願把所有財產都拿來培養他。也不願讓他成為一個啃老族。

  • 9 # 易滄歌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給孩子積極的三觀,培養他良好的習慣,引導他建立獨立自主生活的能力。以及,給他愛作為心靈的後盾。

  • 10 # 劇豆豆

    孩子,是未來的花朵,靜待綻放;孩子,是一顆成長的小樹,需要修剪。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作為家長,作為引路人,我們應當正確的疏導思想,標準的劃出規則,然後灌溉知識的養分,讓他們茁壯成長。教會他們知識不是最重要的,漫漫人生路,我們行走的經驗便是我們最能夠傳授給下一代的智慧,能夠幫助他們在挫折中成長!

  • 11 # 南京小楊

    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把最好的留給孩子,我是個普通人,留不了什麼財富,我會留給他我的社會經驗。我的人生總結。讓他以後在社會的大路上少走彎路!

  • 12 # 自我進步

    除了僅有的一個遮風擋雨的磚混結構的空間,還有廣闊的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大地任由他馳騁,還有這大地上的可供呼吸的空氣、以及水、Sunny、食物等(但這些東西是否被汙染或存在安全隱患我也無能為力)。最重要的一點,已經給了他一定程度的教育,讓他懂得了這世上善惡美醜、前因後果、陰陽正負、迴圈往復的一些大小道理,並由此可以讓他迸發出他自己的一套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就是讓他走有他自己特色的生活道路吧。

    兒孫自有兒孫福,誰都有撒手人寰的時候,我們很多時候真的是不必用情過深為孩子考慮過多,不早就就有說:“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嗎?

  • 13 # 樂谷悠悠

    作為一名創業者和父親,我想留給孩子的是:第一,教會她如何做人,第二,教會她如果做一個有品位的人,第三,教會她如何看破生活的苟且,第四,讓她過的健康快樂,第五,對事如何處理,不要走極端的路。等長大成人,在社會謀生了,希望她不會因為錢而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生活其實沒有那麼多的身不由己。加油孩子!

  • 14 # 深圳漂泊的沅陵人

    我希望給孩子留下他自食其力的能力,只有他能自食其力了,比你留給他金山銀山都重要。要從小鍛鍊他獨立生活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如果他只能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父母越來越老了,那麼他的生存能力越來就越差了。所以培養他自食其力非常重要。

  • 15 # 快樂二哥

    作為一個真正的無產階級.我無房無車無存款.除了健康的身體外我留給他們的一顆善良的心.努力靠自己拚搏的人.不服輸.遇到困難跌倒了還要站起來奔跑的勇氣!僅此而矣!!

  • 16 # Y果果媽媽

    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會遇到很多煩惱,也會面臨各色人物。愛是生命能量的最高層級,只有真正的愛,內心才會少掉很多羈絆與煩惱,生活也會更順暢。一個人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走,與其每天生活在內心鬱悶的生活中,不如擁有豁達的人生,孩子將來成功的機率會更高。

    生活技能是生存的根本

    02

    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努力根據孩子的特長去培養一項她的生存技能,這樣我們在有不測的時候,也不會去擔心他的生存狀況。即使他獨立面對生活的變故,也能很快透過自己的手藝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這是我們每一位家長的願望。因為工作沒有貴賤之分,找到適合自己的,能夠快樂的工作就是成功的。所以每位父母都應該好好想想,怎樣讓孩子結合興趣掌握一種技能使他能夠不依賴別人生存下去。

  • 17 # 趙哥的生活小記

    我是從農村出來的孩子,從參加工作到結婚基本上很少讓父母操心,結婚和買房大部分也是我出的錢。我的農村成長環境可能讓我從小養成吃苦耐勞的性格,我的這種性格生活中多少會影響到我自己的孩子,我就一個孩子,現在7歲,剛上一年級,我現在給他在城裡創造好的學習環境,溫馨的家庭環境,很重要一點夫妻感情一定要穩定才是留給孩子最大的財富,至於將來我沒想太多,暫時給他存了一些成長基金,培養獨立和自覺是我平時灌輸最多的,將來成人後還是要靠他自己,畢竟我只是普通人。

  • 18 # 雲中飛呀飛

    我是農村人,種地沒文化。小時候家裡窮,吃了上頓沒下頓。那時我就想:等我以後有了孩子,我會讓她衣食無憂。

    我是照著這個目標奮進的,有了女兒後,我努力幹活,不怕苦累,一天也閒不住,奮鬥是我快樂的源泉。

    我盡全力讓女兒學業有成,只要她有足夠的向上動能,我願供她讀到博士後。待女兒將來出嫁時,我還會在我們這個三線城市給她一套樓房和一輛轎車,其實這個目標已基本完成了。

    等我老了,女兒只要能說一句:我有一個好爸爸。

    此生足矣!

  • 19 # 高銘川號湖舟

    我最想給的是獨立的生存能力。

    我兒子三歲起,自己跌倒,自己爬起;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自己就寢,自制玩具。

    小學一年級始,偌大的家屬院,只有兩個孩子沒有大人接送。其中就有我兒子一個。

    潛移默化的教育在兒子心裡打下烙印:

    家庭不富裕,父母沒能力,若想過的好,一切靠自己。

    在對兒子的教育上,從來沒有心慈手軟的時候。聲嚴色厲,拳腳相加,一直到初二。

    就目前兒子的狀況來看,我的教育方式似乎是成功的。

    他吃得了別人吃不了的苦,做別人做不了的事,遇到所有的問題和困難都能從容應對和決定。

    兒子在建築行業工作,工作非常辛苦,和他一同參加工作七名名同學僅剩他一人在堅持。

    工作自己找的,戀愛自己談的,房子自己購的,車子自己買的。結婚的開銷都是自己的錢,貸款也是他自己還。

    老兩口唯一能夠幫忙的,就是帶著我的大孫子,而且還不白帶。兒媳動不動就給老伴塞錢,不要不高興,還寬慰說:“我們有錢。”

    我們怎麼能動他們的錢,只是換了的環境存著罷了。

    我無一處可於他人相比,比兒子不是吹牛,值得我驕傲!

  • 20 # 女士2008

    我最想給孩子的是家庭的溫暖,父母的愛,讓孩子在我這個家裡快樂的成長,處處為孩子做好榜樣,把孩子培養成人,我做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您身邊有幸災樂禍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