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途蟲的百味人生
-
2 # 草編的戒指40
年紀小還是得管,年紀差不多了還是多點關愛。小孩成長過程一但接觸知識的開始就一直產生好奇,什麼都想用學到的去冒險,到了青春期更加氣人,想管孩子還是得從自己年輕還是個孩子的經歷告訴孩子整個過程,但要沉默。[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
-
3 # 湖南可樂
1多和孩子加強溝通…孩子迷戀網路由於孩子的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慾望所引起,家長越是不想讓孩子知道的事情和得到的東西,他們就越想知道和得到,這時家長要學會與孩子在情感上交流的技巧。多上網,讓自己更多的瞭解網路,然後用網上一些榜樣教育他:給他正能量…2設定青少年管理模式…上網時間到就自動下線了!3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多去培養小孩的興趣…比如跳舞/畫畫/鋼琴等!4寒暑假記得帶他去外面旅行…見見世面!還有去老家插秧/拔花生…讓知農民伯伯辛勤勞動不容易…5多和小孩溝通…知道他們的想法!在對症下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一下…謝謝!
-
4 # 曉說育兒那些事
“癮”就是他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學生成癮是影響了正常的學業。
上網成癮的原因,大部分人成癮的原因是平時生活裡找不到興趣的事情值得他們做。網上游戲卻可以輕易的刺激神經中樞興奮,達到欲罷不能的地步。家長可以幫他們找到能激發他們興奮的事情,報個跆拳道班,可以把身上精力分散一下。
找到學習的內驅力 告別網癮。帶孩子感受一下大學校園生活,或者在現實生活裡體驗一下勞動者的辛苦。談談未來夢想,幫助分析一下分步驟如何實現。現在要做的是那一步。有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這樣孩子在迷茫的學業生涯裡就有了動力。
循序漸進節制。現代社會讓孩子一點不上網是不現實的,家長不能控制的太緊,就跟彈簧一樣,壓的越用力,反彈越大。跟孩子一起約定每天玩多長時間合適。長城一天修不好,家長得有耐心,循序漸進。
建立和孩子親密的關係,是一切問題溝通的前提。
-
5 # 有書教育
孩子沉迷網路,家長肯定是憂心又無奈,這一點大多數人都能體會。如何教育此時的孩子?在這裡給出幾點建議,僅供參考,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色,不要一竿子打死,把某個定律尊為鐵律,要知道,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建議一:父母放下手機,關掉電視,陪伴孩子;很多孩子現在沉迷於網路,或者是遊戲,或者小點的孩子是動畫片,都是因為父母偷懶,孩子小時候把孩子打發給電視或者手機。
上個星期週末回老家,在班車上看到三個媽媽帶著孩子回老家,班車行走兩個多小時,幾個三四歲的孩子全程都在看動畫片的看動畫片、玩遊戲的玩遊戲,媽媽們自己也抱著自己的手機,或者聊天,或者看電視。
在孩子小時候偷的懶,等到孩子稍稍大了些時,是要還的。
而且很多孩子對於手機,對於電腦,你會發現,起初教他的那個人正好是你。多一項技能本身沒有錯,錯的是你把孩子完全交給了手機或者電腦,當然也包括遊戲機。
去遊戲城裡看看,很多兩三歲的孩子在父母手把手的教導下,學會了擲硬幣,學會了抓娃娃,等等各種遊戲。等到孩子五六歲沉迷其中時,父母又發愁,這孩子怎麼這麼痴迷呢?
所以,如果想讓孩子脫離網路,父母自己先要放下手機,關了電腦。
建議二:多帶孩子去外面看看;曾經有一個故事,說的是讓寫一篇名為《桃花》的作文時,一個孩子竟然不知道桃花是什麼樣子的。你看,這是不是很悲催的一件事。你以為那是多麼尋常的一樣東西,可是孩子卻不認識。對於大自然的脫離,竟然糟到到這個程度。
這個故事可能只是個別的一個,但是你不能不承認現在的孩子確實接觸大自然的時候少了。他可能真的不知道桃花什麼時候開,麥子什麼時候熟,梨子什麼時候可以吃。所以在孩子還在身邊時,多帶他出去走走,看看湖面起風的波瀾,望望一望無際的小路,體會體會等高望遠的震撼,這些無疑都是他童年時美好的記憶。
而因為你的陪伴,也讓他的記憶多了一份溫暖。
建議三:在家裡多準備一些玩具;很多孩子玩遊戲、看電視,是因為無聊。多在家裡放些玩具,讓他在無所事事時,可以隨手就能拿起一個,開動腦筋,進入其中,讓他從只有手機的狀態剝離出來。
大多數的孩子在六七歲之前,有很多玩具。而在之後,越來越少,甚至沒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那麼大了,那裡還需要玩具?其實,他是需要的!不僅是孩子,有時候我們都會被各種玩具吸引。其實,玩具不只是可以玩,在很大程度上,它開發了孩子的大腦,緩解了孩子的壓力。
在孩子上了初中之後,我曾經還為他買了各種玩具,到現在書桌上還擺放著流沙,在他做題遇到困難時,他就會不自覺的擺動流沙,看著沙子從上而下的流動,他的腦海裡也是不同的畫面。至少這樣,會為他的想象力豐富做一點貢獻吧。
其實網路,現在也包括手機,讓成年人都愛不釋手,所以讓一個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主動放下,確實困難,這就需要父母介入,但是一味的強制制止,只會增加孩子的叛逆,引起更多的家庭煩惱,因此父母身體力行,孩子效仿放下,才是上策。
切記不要強制沒收,如果需要沒收,也要提前和孩子商量好,因為具體某件事沒有做好,沒收多長時間,什麼程度才能拿回手機或開啟電腦,把條件放在那裡,目標放在那裡,讓孩子明白,他的生活裡,還有比玩更重要的事情。他的世界裡,還有一樣東西,叫夢想!
文 / 哈你
-
6 # 同硯四驅小英雄
漫長的暑假,因孩子對手機等電子產品的痴迷,我相信家長們應該不知道都生過多少氣、發過多少火了,甚至可能連手機都摔過,到頭來卻還是沒什麼用。
沉迷於手機等電子產品,已經成為當代孩子一個很大的通病。其實,家長們在禁止孩子玩手機的同時,必須清楚這樣一個事實:這是一個資訊化的時代,電子產品終將成為他們這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我們小時候迷戀過的遊戲機,是一代人童年的共同回憶。
電子產品已經進入我們生活方方面面,想靠強制的措施來阻擋它們顯然是不現實的。
遊戲其實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它既有競技的快樂,也有社交的屬性。強行禁止,違背孩子的天性,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會讓親子關係降到冰點。
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對待遊戲,健康度過暑假?讓我們來聽聽幾位兒童教育領域“過來人”的經歷。
李小萌:孩子需要有父母 " 不插電 " 的有效陪伴
▲
李小萌(知名主持人和媒體人)
李小萌有一個 6 歲的女兒,有一次因為工作太忙,分身乏術,她直接把手機扔給了女兒,讓她自己去玩手機,後來女兒就開始主動找她要手機。在滿足孩子的訴求和要不要讓孩子沉迷於網路這個難題面前,李小萌也經常像很多父母那樣感到糾結。直到她發現,每天堅持拿出 1 小時的時間有效陪伴孩子,女兒就再也沒有主動向媽媽要過手機。
張海波:為什麼要和孩子一起做約定
▲
張海波(中國青少年宮協會兒童媒介素養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多年研究兒童上網行為的張海波曾說過,如果你還只能用過去 " 搶手機 "、" 拔電源 " 和 " 最後通牒 " 的老套路來解決家庭手機大戰,那麼你就 OUT 了。因為 00 後和 10 後這一代人,是從出生就被網際網路甚至電子螢幕包圍的數字原住民。有研究發現,6 歲孩子的 " 數字商 " 相當於 45 歲的成人。
他建議,父母應該適當地去了解一些手機上的新興事物,熟悉年輕人的一些語境,及時跟上孩子網上生活的步伐。這樣不僅有利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還可以在螢幕前做好孩子的榜樣,培養孩子良好的上網習慣和網路素養。
相反,如果父母過分嚴肅地去反對孩子,可能會適得其反。孩子反而就像找到了一個叛逆的抓手一樣,開始死死地抱住手機不放。
李濤:為什麼我的孩子不沉迷遊戲
▲
李濤(遊戲製作人)
與李小萌不同的是,李濤作為一名遊戲製作人和從小玩到大的遊戲迷,幾乎是從兒子咿呀學語開始,就帶著他一起玩遊戲。但李濤強調,他八歲的兒子雖然現在愛玩遊戲,但一點都不沉迷遊戲,“對他來說,遊戲就是他的一種娛樂方式之一”。
他認為,家長要端正態度,首先要了解孩子為什麼會去玩遊戲。
想要讓孩子擺脫網癮,做家長的自己首先要端正態度,如果只把遊戲當做洪水猛獸,不去深入瞭解,逃避只會讓事越來越大。
禁止孩子玩遊戲是不現實的,但是可以選擇合適的遊戲讓他體驗,高質量的遊戲教會他的並不比書本少。
當你幫助他見識過更好的東西,低階的刺激對他就沒有意義了。好比對於一個成年人,金錢的誘惑可比玩遊戲的樂趣帶勁多了,但馬雲卻認為錢對他沒有意義。
玩遊戲不是原罪,哪怕沒有遊戲,還有番劇、網路小說,只要它比讀書有意思,在父母眼中就有“毀掉一個年代的孩子”的危險。但事實是,為人父母者在他們的童年裡,也曾遇到讓自己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的玩物。只不過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原先的彈弓、玻璃球變成了如今的手機、iPad罷了。
透過上面的影片,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對於手機遊戲是有認知能力的,解決的關鍵是家長應該怎麼引導孩子。
手機遊戲不可怕,可怕的是錯誤的處理方式。正確引導方為良策。除此之外父母以身作則,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適當適度玩遊戲,而不是被遊戲玩。
-
7 # 新東方家庭教育官方號
武漢大學社會學教授,湖北省家庭教育報告團團長新東方家庭教育特聘顧問,周運清老師回答:
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是網路依賴症的一種表現。網路依賴症患者最明顯的症狀是一旦接觸網路就失去對時間的控制。為了達到自我滿足,不惜增加上網時間;即使主觀上試圖控制上網時間,也難以做到,併為此常說謊;起床後立即有上網的強烈慾望;有關網路的情節反覆出現在夢中或想象中;患者沉迷於網路互動遊戲,神思恍惚,對其他事情不感興趣,忽視現實生活中的責任,或對現實生活不再滿足;學生常常出現學習成績下滑、人際關係淡漠等情況,成為網路型動物。家長在此過程當中可以對孩子的上網情況進行了解,對孩子進行網癮測試,或是諮詢專業的醫師,以此來判斷孩子是否上癮。
青少年容易患上網路依賴症的一般原因是——
1、追求時尚、性格內向敏感、人際交往困難的孩子更容易沉迷於網路遊戲。在實際生活中,性格內向的孩子不容易找到合適的朋友,而在網路世界裡,虛擬交往時的身份匿名化,人們接觸時更加自由開放,為內向的孩子帶來了自由的交流機會,滿足了交往的需求。
2、尋求虛擬網路中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因家長和教師的期望過於單一,學習失敗很可能使孩子產生挫敗感。有的孩子一貫成績優秀,卻無法在現階段保持領先的位置,成績每況愈下,於是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也開始迷戀網路。在網路遊戲中,他們很容易體驗成功發洩不滿的情緒,加上網路遊戲功能的增強,其誘惑力也在飆升。孩子對娛樂誘惑的抵抗力不強,往往容易沉溺其中。
3、家長對孩子缺乏關心。有的家長忙於自己的工作,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關心孩子的學習和娛樂,更沒有時間監督他們的生活,於是給孩子網癮的形成提供了便利。有的家庭父母關係不和睦,家長甚至放棄了對子女的管教,於是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溫暖,也容易沉迷於網路。
針對孩子的網路依賴症,家長可以參考以下策略。
一、發現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時,要嚴格控制孩子的上網時間,如規定孩子一週上網不超過幾個小時等。一般說來,應該逐漸減少孩子上網的時間。如果孩子不願意,可以考慮與孩子定協議。有些遊戲可以購買光碟而不聯機,爭取讓孩子少於網路遊戲打交道,以免陷入其中難以自拔。
二、引導孩子正確上網,家長要幫孩子樹立正確的網路觀,並學會正確的使用網路,可以輔導孩子上網學習,下載英語廣播,連線網路課堂,管理好家中的電腦網路,避免讓孩子接觸不良資訊,為孩子選擇適合的不刺激的小遊戲,還可以與孩子一起玩。
三、替代性方法。讓孩子在其他娛樂中尋求刺激與成就感,家長可以讓孩子參加更多的社會活動,讓孩子體會到生活中的快樂。當前,許多家長忙於自己的事情,往往忽視孩子正確的娛樂活動,僅僅給予孩子物質上的照顧。
四、幫助孩子在人際交往與現實生活中找到友誼。有些孩子上網是為了逃避現實,在網路的虛擬情境中尋找友誼和幫助家長,應該在實際生活中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學關係。
五、尋求心理專家的幫助。現在也有許多心理學和教育學專家致力於幫助青少年戒除網路依賴,如聞名全國的陶宏開教授,獨到的方法已經幫助了很多孩子成功地戒除網癮。在尋求心理諮詢的同時,還可以遵照醫囑來採取藥物治療。
-
8 # 章魚丸子are
孩子喜歡玩手機,變得喜歡獨處不喜被打擾,不喜歡說話,不喜歡跟家長交流,性格變得焦慮易怒暴躁,這是很多家庭存在的問題
孩子從3歲開始接觸手機,網路,5歲開始熟悉網路,從十歲開始能夠獨立操縱各種網路軟體,青少年期喜歡打遊戲,各種社交軟體,小影片,即使有青少年模式,網路也深入人心,慢慢佔據孩子們的思想,改變對社會的認知
網路發達確實給很多方便帶來便利,但便利的同時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大人們喜歡玩手機,孩子也喜歡玩手機,原本的家庭交流日變成了各自玩手機的日子,溝通變得少了,互動變得少了,情感也變得淡了,但攀比卻變得多了,
所有的事都要適可而止,在網路主宰的世界裡,我們還是主人公麼?還能決定自己幹什麼麼?要改變自己的現狀,走出舒適圈,減少線上時間,去真正感受事物帶來的資訊,探索自己的興趣
在孩子這點上,家長儘量以身作則,儘量陪伴,給孩子樹立榜樣,把手機變成眼睛和嘴巴,多看多溝通,有時間可以短遊,在觀察中學習,與人相處,尋找樂趣!
最重要一點,父母要知道孩子使用的是哪種軟體,網站,孩子辨別是非的經驗還是弱於家長的。
網圖
-
9 # 信及豚魚123
網路是資訊時代的產物。有了網路,瀏覽新聞、查資料、打遊戲、欣賞影視劇等方便多了。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使用網路要有個度,特別是孩子,自控力較弱,使用網路應在家長或老師監管之下,因為網路上不健康的內容並不少見,即使作為學習輔助手段,也應在指導之下,正確使用。
-
10 # 酷炫新科技
首先,是家長正確引導,這個很重要。現在家長普遍會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玩遊戲。
其次,一定要有規劃的讓孩子接觸現代化產品,比如題主說的網路。因為現在這個年代,拒絕高科技產品,也等於脫離社會。
如何有規劃的接觸網路?
1,制定時間。明確的制定一週可以使用網路多久,這些可以延伸到手機,電視等。
2,制定內容。明確的制定攝取的內容,比如上網幹什麼?只要是健康的,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是去影片網站看動漫,還是去學習網站查資料,還是去看體育賽事。
3,制定獎懲機制。比如考試好,學習認真,就可以多獎勵一個小時等,如果反之就減少時間。讓孩子知道,他的行為決定了結果,也等於給了孩子選擇權。
4,底線不能碰。比如不準看亂七八糟的東西,不準偷著玩。底線問題可以延伸到其他方面,比如我對孩子的教育就是,絕對不能撒謊,一撒謊就要走懲罰,小到罰站,取消零食,大到打手心大屁股。
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需要長期陪伴,長期交流的。
教育是一個自省的過程,是需要家長根據孩子的情況,不斷的調整錯誤的教育方式,放大正確的教育方式。
-
11 # 小小思維家
第一,提醒孩子不要在網路上輕易相信陌生人。
青少年性格單純、鑑別能力弱,不法分子利用這一點透過網路騙取青少年信任後,往往會實施很多預想不到的違法犯罪活動。
第二,提醒孩子學會識別、防範不健康資訊。
對孩子透過網路瞭解的事物要基本掌握,對不健康的內容要使用攔截軟體,最好能陪伴孩子一起上網,進行監護。
第三,提醒孩子網上交友一定要謹慎。
要教育孩子(尤其是女孩)網上交友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不能輕信對方的話;儘量不要單獨會見網友,如果真的需要見面,必須在親友的陪護下進行。
第四,提醒孩子注意防病毒。
不要接收陌生人的資料檔案,任何格式、任何形式的檔案都可能被合成過“木馬”病毒,一旦開啟這種檔案,電腦就會完全被人控制,所有硬碟資料可以任人檢視、修改和刪除,QQ、個人郵箱、FTP、上網撥號的任何密碼都會被盜取,甚至還會導致電腦系統崩潰。
第五,提醒孩子注意保密。
不要在網際網路上公開自己和家人的姓名、電話、住址、密碼等個人隱私和重要資訊。
第六,提醒孩子勞逸結合。
孩子上網的時間不宜太長,一般不要超過1個小時,並且要注意保持正確坐姿,保護視力,有效防範“電腦綜合症”。
回覆列表
這是最令人心痛的問題,網路遊戲問題,比想象中還要嚴重
你提的問題,令我感觸很多。
我當班主任20年了,接觸學生無數,近幾年來,深感手機問題,網路遊戲問題給學生帶來的傷害,這種傷害不僅體現在學習分數上,導致成績大幅下滑,中考高考無望。更體現在對學生的身心傷害上,長期沉迷手機遊戲,與父母關係緊張,親子關係惡化,離家出走,甚至其他過激行為經常發生。孩子本身的身體機能惡化,出現呆滯,四肢僵硬,甚至出現嚴重的精神問題。
最近這些年,我也想了很多辦法試圖把學生從手機網路遊戲中挽回來,有些辦法很有效,但對不同的學生,同樣的辦法可能又沒有效果,有時只有感嘆手機網路的誘惑力實在太強了,老師的話,很難起到作用。
孩子為何沉迷於網路遊戲?這些年很多家長問我這個問題,但我個人覺得,首先我們要弄明白孩子為什麼沉迷於網路遊戲?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家庭的原因,父母的原因。家庭不夠融洽,父母矛盾重重,尤其是教育孩子方面,父親母親南轅北轍,爭吵不斷。或者是單親家庭,孩子感覺不到家庭的溫暖,容易沉溺於虛擬世界,沉迷手機網路。另外,一些父母自己沉迷於手機網路遊戲,回到家就玩遊戲,不跟孩子交流,一方面指責孩子玩遊戲,另一方面自己天天玩遊戲,這樣的家庭,孩子最容易沉迷於遊戲。
2,孩子對學習毫無興趣,容易沉迷於網路世界。
3,受不良朋友和習氣的誘惑,不是孩子玩一次網路遊戲,就欲罷不能,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監管,就容易深度沉迷。
孩子沉迷於手機網路遊戲,怎麼辦?這個問題真的沒有特別好的良方,但有一些經驗和教訓可供參考:
第一,父母首先做出改變。要想讓孩子不要沉迷於網路遊戲,父母就不要整天抱著手機玩遊戲。
第二,轉移愛好。如果你發現孩子喜歡輪滑,不妨讓孩子去玩輪滑,如果孩子喜歡爬山,不妨週末陪著孩子一起去爬山,如果孩子喜歡天文地理,不妨給他購買一些天文儀器,科學實驗材料。通常,有健康愛好的孩子,是不容易沉迷於網路遊戲的。
第三,多跟老師和心理醫生溝通。如果孩子已經深度沉迷於網路遊戲,就一定要和專業的心理醫生溝通,聽從更加專業的建議,這個時候更要理智,不能太急躁,太急躁,反而是孩子有更強的抵抗情緒,增加對手機的依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