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守望沙128

    謝邀~先來介紹一下作者:袁了凡先生,本名袁黃,字坤儀,江蘇省吳江縣人。年輕時入贅到浙江省嘉善縣姓殳的人家;因此,在嘉善縣得了公費做縣裡的公讀生。他於明穆宗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在鄉里中了舉人;明神宗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考上進士,奉命到河北省寶坻縣做縣長。過了七年升拔為兵部職方司的主管人,任中碰到日寇侵犯朝鮮,朝鮮向中國求救兵。當時的經略(駐朝鮮軍事長官)宋應昌奏準請了凡為軍前贊畫(參謀長)的職務,併兼督導支援朝鮮的軍隊。提督李如松掌握兵權,假裝賜給高官俸祿與日寇談和,日寇信以為真,沒有設防;李如松發動突擊,攻破形勢險要的平壤,因而打敗了日寇。了凡先生因為這件事當面指責李如松,不應用詭詐的手段對付日寇,這樣有損大明朝的國威;而且李如鬆手下計程車兵隨便殺害百姓,並以頭來記功。了凡向李如松據理力爭,李如松發怒;不但不接受勸誡,反而獨自帶著軍隊東走,使得了凡所率領的軍隊孤立無援。日寇因而乘機攻擊了凡的軍隊,幸賴了凡機智應對,將日寇擊退。後因朝廷內部鬥爭,了凡被迫停職返鄉。在家裡,了凡非常懇切,認真地行善直到去世,享年七十四歲。明熹宗天啟年間,了凡的冤案終於真相大白,朝廷追敘了凡征討日寇的功績,贈封他為尚寶司少卿的官銜。了凡先生從當學生時,就非常喜歡研究學問,書不論古今,事不分輕重,他都認真研究,並且非常通達。例如:星象,法律,水利,理數,兵備,政治,堪輿等。《了凡四訓》為其所著訓子善書,闡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禍福休咎皆自當人掌握,行善則積福,作惡則招禍;並現身說法,結合儒釋道三家思想以自身經歷體會闡明此理,鼓勵向善立身,慎獨立品,自求多福,遠避禍殃。該書自明末以來流行甚廣,影響較大。

  • 2 # 古魯禾子君

    我眼中的《了凡四訓》

    魯禾子

    也是巧了,我從前年接觸了這本書,為什麼說接觸,因為至今沒完全看完,只是對有興趣的進行了研讀。我認為,《了凡四訓》總體來說像是一部教子的家書。了凡是一個人名,叫袁了訓,而四訓,訓是家訓,分為四個部分。

    據說曾國藩年輕時讀過《了凡四訓》,並且得到教益,對袁了凡推崇備至,後來他將本書列為子侄必讀的“人生智慧書”。

    《了凡四訓》是以了凡自己的經歷和體驗,他認為只要人們透過努力和學習修養,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成就的。這是了凡“周折”後的感悟。

    我們從書中瞭解到,意思說他年輕時曾遇到神運算元。開始很靈驗。比如,高人勸他棄醫從仕,果然第二年他就高中秀才,就連他在全縣和全市的名次,都算的分毫不差;還算他只有俸祿領到91石5鬥時,才會成為貢生,雖然期間有幾次波折,但是最終也是剛好到了91石5鬥時,才被一位姓殷的先生提拔為貢生。這樣一來,自己命運天註定了,那何必奮鬥呢?於是陷入了消極的宿命論。再後來,了凡又遇到了雲谷禪師。他與禪師攀談良久,禪師告訴他:“命由己立,福自己求,禍福無門,唯人自招。一個人只要真誠用功、多做善事,沒有不感應的。” 並拿給他一本《功過格》,讓他行善修福。

    這就說到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話了。從此開始行善,從剛開始的3000善事小目標開始做,一直做到最後的大目標10000件善事。在他努力做善事的過程中,他也發現了他的命運在悄悄的改變。以前那位高人給他算的很多地方,都在潛移默化地在發生變化。

    他說了,有高人算了參加禮部考試,會考第三名,但結果了凡竟然考了第一名;另外高人還算他考不上舉人,結果不僅考中了舉人,最後還中了進士,做了寶坻縣縣令。

    這時,他轉而相信雲谷禪師的話。雲谷禪師曾經說過,“命運是可以改造的”。從此是深信不疑。所以到了晚年,給子孫留下了一本《了凡四訓》。

    讀此書給我的啟示是,一是我們的中華文化真得博大精深,先人給們留下來思想和道理深邃而優秀。當我們翻開一部部國學,我們都能從中受益。二是《了凡四訓》表示出唯物主義道理,就努力和奮鬥,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三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要在做人做好人上下功夫,以大我之心成就小我之美好。

  • 3 # 靖哥哥1996

    《了凡四訓》為明代袁了凡所著訓子善書,闡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禍福休咎皆自當人掌握,積德行善。

    我一個鄰居老人,一輩子積德行善,廣結善緣,07年時在地裡看到一個受傷的兔子,拿回去等兔子傷好了放回去了、自己種地的錢給那些看不起病的人,雖然是三十二十的零錢、在路上看到一些玻璃碴子、石頭等障礙物拾起來放在行人或者車子不經過的地方等等。過了102歲高壽,他的子女孫子輩我都非常有出息,有在國內開好幾個知名大公司的、也有廳級幹部。 我的周易命理老師也說:

    積陰德於冥冥之中可改命!

    所以做個好人,多積德行善,多積累福德,多心存善念,堅持日行一善,天必佑之!

  • 4 # 水煮周易

    應該說,求善尙美、自我修煉、每日精進、趨於完善,是每一個人在任何時代和處境中都應有的追求。日行一善甚至多善,自然會為自己種下善果。修身修德,自然會為自己帶來福氣。堅持這種追求確實會影響個人的生活,甚至改變個人的命運。

    但是善惡有時是不由人的。假如一池皆為食人魚,人皆曰應殺,眾怒而殺之。殺之傷魚,不殺則傷人,是積德還是積惡?假如遍地皆汙水,而欲獨飲甘泉,何由至之?一味向內的人生修煉,一味以改變個人命運為目的的修煉很可能也會是泥蜂造屋,自得其樂、自享其成而僅有一嵎之視野、一寸之空間,甚至多的是一已之私,或許個人價值實現了,但放眼芸芸眾生,三千大千,又有多大意義呢?

    如果還多一些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事開太平的精神和行動,就值得推崇和尊敬得多。

  • 5 # 命理師陳一宏

    《了凡四訓》這本書,我是看過的,可以談談我的看法。

    袁了凡說的,我認為是真的。真在於,真心所至,金石為開。真在於,言行如一。這也是一種天地道交的感應之理,他做的很足,所以感應很明顯。

    試想,給自己一個本子,把每天的點滴生活,包括心理層面的起伏,用功過格來記錄,直到滿滿的沒有一個過錯,這是何等的精誠?如果你也做的到,你也一定改變命運。

    而我們一般人,能不能這樣做呢?不能的話,就只能當神話看了。

  • 6 # 伊森3號

    命運可以改變!命運是個人選擇的結果,所以要改變命運,就要改變自己作選擇的思維模式,就要不斷學習減少思維盲點,就要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就要擴充套件認識論,世界觀等方面......然後進行實踐,不斷修正......

  • 7 # 靖哥哥1996

    首先和你說,人生並不是早就註定的。 積陰德於冥冥之中可改命!

    可能很多中年人、尤其是老年人總是慨嘆:“人呀都是命” 、 “生氣有命、富貴在天” 、 “命運安排好的” 、 “ 跳不出命運的圈子” 等等,受影視劇以及小說之類的影響。 其實還有很多話,譬如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自己” “積德行善,福報自來” “日行一善、功滿三千”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 陰德厚重、延壽三旬”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等等很多。 而且佛教也不講究“宿命論”,講究“因果論” ,什麼是因果論呢?簡單的說就是種了善因,結善果,種了善緣,有福報。

    道教也講“日行一善,功滿三千” 道教的“承負論”也說意思是前輩行善,今人得福;今人行惡,後輩受禍,前人的行為對後世人與自然環境、社會的蝴蝶效應。 多積德行善,多心存善念、多積累福德! 我鄰居一個老人一輩子積德行善,過了102歲高壽,他的子女孫子輩都非常有出息。有在國內開好幾個知名大公司的,也有廳級幹部。 認識一個朋友,因為會看一點面相,覺得他不會有什麼大出息,誰知去年再見到他從漂泊打工到開了一輛寶馬五系的成功人士。自己開了一家規模不小的物流公司。耳垂也變大了起來,原來是“堅持日行一善,幾年之久。”

    積德行善,積陰德於冥冥之中可改命! (陰德就是做了好事、善事不讓別人知道) 祝你事事順心如意。

  • 8 # 色即是空710

    太好了。讀這部家訓首先要信,是父親寫給兒子及後代子孫的,不可能有假。這部書至少通讀一百遍才會有真正的收穫,不能以批判的眼光去讀,不能挑毛病,因為裡邊沒毛病,只是我們眼界淺低的原因。

  • 9 # 棲哈丶

    作為教子之類的誡勉之書,言辭懇切,立意深遠,這是應當首肯的。其中的敘述方式和內容,更是以身說法,人物事蹟栩栩如生。這就使得這本書很有影響力,感染力,說服力。

    書中的一些概念,也能契合今天人們的探求。命運,是非善惡等等這些涵蓋人生的內容,也正是今天我們需要明白的道理。讀了此書,也會有所啟發。

    但綜合全書來看,了凡四書,並不是完全的真理。本身作為教子的書,就有著很大侷限性。書中了凡的人生經歷,總是透著些許的神秘,信與不信,都給人這種感覺,這就使人容易陷入"宿命論"的誤區。今天的人們,誰都不會願意安身立命,因為風雲變幻的時代,只有銳意進取,才能創造業績,改變命運。

    "盡信書,不如無書",一本前人的著述,用心去讀就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應該是不錯的。

  • 10 # 梅里一了

    謝邀,袁了凡的《了凡四訓》曾回答過,這是一本以自己的經歷寫的家訓,總的講是本勸善書,所謂多行善事,自有福報。這本書為了增加其影響力,藉助了宗教的力量,全書四則,第一則講了少年喪父後,遇一道士,算出一生的命運,關鍵是雖榮華富貴,但只能活五十多歲,並且沒有子嗣。算完命後,許多事情得到應驗,所以非常信命。後來遇一和尚,和尚講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先到廟裡許願,然後做善事,願望實現後,就到廟裡還願,如此往復,自會改變。於是袁了凡和老婆一起互相勉勵,日行一善,居然有了兒子,活到了七十多歲。正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你如果是衝著迷信而來,這本書並無多大幫助,因為人的行為與意識是有相互迎合的傾向,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你會主動往上靠,覺得很靈驗,那就是真的入了歧途,就象袁了凡前半生信命一樣。這本書的核心就八個字"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剝去佛學的外衣,這個命題也是成立的。袁了凡的一生還是充滿傳奇色彩的,並不是一個整日燒香拜佛以求平安多福的居士,他曾多地為官,並擔任過明朝抗日援朝戰爭司令部的參謀長,他對善的理解也是很廣泛的,並不是掛在嘴上,關鍵是躬行,為此他敢於抗命不從,作為參謀長他反對實權的前線指揮官提督李如松縱容部下割首級報功,遭李如松誣陷罷官。一個人面對磨難,能保持一個好的積極的心態,積聚正能量,並能夠多行善事,幫助急難,並懂得養生健體,免災避禍的道理,幸福就會伴你而行。

  • 11 # 美史歷程

    有幸在大學學習中國哲學史,其中有一章節就是了凡四訓,由此我才開始初讀該書,獲益匪淺。

    這是一本命運之學的書,尤其對於現如今浮躁的我們,關於安身立命,修善積福,教育子女,都是至純之理,值得們好好研習。

  • 12 # 方哲健康生活

    《了凡四訓》是明代袁了凡的家訓,作者原名袁黃,字慶遠、坤儀、儀甫,初號學海、後改號為了凡。作者科舉前曾找算命先生批命,功名都應驗,可是批壽也只有53歲,且無子嗣。後來作者遇見一位雲谷禪師提點,積極為善助人,改變自身的命運,不僅未於53歲壽終,且生下兒子,並於69歲那年寫下 《了凡四訓》,作為給兒子的訓示,對於現化人有參考作用。

    《了凡四訓》講述的都是顯淺的道理,一為立命之學,二為改過之法,三為積善之方,四為謙德之效。可貴的是作者面對算命的命運和大師的點化,積極改變命運,並現身說法,以一生證明命運是可以透過自身努力和品德修行去完善。

    何為命運?古人認為每個人的命運由生辰八字決定,這固然是迷信說法。但是由於生辰八字又蘊含著一些生命資訊,就會影響人們的思維,如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和教育。古代沒文化的老百姓,常會按孩子的出生排行取名,於是就有了張三、李四的姓名;有文化的也會按出生排行順序取名,如長子為“伯”、次子為“仲”等。家庭出身背景、性格、教育等都會影響命運。

    改變命運的方法,有一句話叫“知識改變命運”。了凡曰:何謂從心而改?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學者於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了凡認為過由心而起,所謂人之初,性本善,可是成長因有了對名利貨色的認識,漸生出追求而形成過。現代教育都要學習哲學,學習辯證唯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懂得了哲學,就不會迷失自我。豁達樂觀的人自然會長壽。

    積善可以實現內心的安寧,所謂與人為善、助人為樂,一個樂善好施的人自然心境也會平和,無愧於心則不會輕易動氣動怒,也不容易生病,可見日行一善快樂於心,心理健康的途徑。了凡提出善行有十:一為與人為善、二為愛敬存心、三為成人之美、四為勸人為善、五為救人危急、六為興建大利、七為舍財作福、八為護持正法、九為敬重尊長、十為愛惜物命。

    謙虛謹慎、虛懷若谷的美德,就是修身,亦是心理健康的途徑。了凡曰: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有志者事竟成”,加上謙德,方為正道。

    《了凡四訓》有值得借鑑的人生經驗和哲理,但是讀者也應有一定的唯物辯證觀,結合自身實際,吸其精華,內修外練,積極鍛練身體、注重飲食健康也是成才和養生之道。

  • 13 # 西江山水

    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大德者必有位、祿、名、壽,但這四者的重點並非泛指世間數十年的富貴利祿,康寧福壽,而是在空間上不斷擴充套件,在時間上不斷的延長的。 生而為人,多做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牛聽聽的音質怎麼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