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1
回覆列表
  • 1 # 人民鑑藏網

    中國上下五千年,古錢幣種類高達幾萬種,價值高的古錢幣月底提現在以下幾點:

    ①錢幣存世量,存世量越少,價值越大

    ②錢幣本身的品相,如果破損的太嚴重,即使再稀缺也沒什麼價值了

    ④平臺好壞,好的平臺能把錢幣價值最大化

  • 2 # 談古收藏

    中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留存下來了很多的貨幣銅錢,我就說說比較熱門的幾個朝代的錢幣,比較有收藏價值的錢幣。

    1,宋錢,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為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宋朝銅錢如此之多,反映了宋朝時期經濟的繁榮,繁榮的商業往來促使貨幣的需要激增。宋錢字型很多,一個年號有時就有幾種字型。

    宋錢書法有,楷書、行書、隸書、草書、篆書、瘦金體。

    比如元豐通寶就有行書、草書、篆書等。

    瘦金體的有大觀通寶、崇寧通寶,現在都是水漲船高,崇寧重寶、崇寧通寶現在品相好的都可以入手收藏,價格也不高,版別也有很多,但是,要注意一點,收藏錢幣一定得是老的。

    2,明錢,明朝(1368年-1644年)是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殉國,明朝覆滅。明朝的錢幣像大中,宣德,泰昌都是比較熱門的品種,存世量也不多,品相好的生坑精品值得收藏。

    南明錢,南明[1](1644年—1683年)是明朝京師順天府失陷後,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權,歷經四帝一監國。張獻忠的大順通寶也是價格很高,現在入手永昌,興朝,永利都是比較好的,都是有獨特的鑄造工藝。

    3,清錢,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朝代。從1636年皇太極稱帝開始,到1912年2月12日,袁世凱迫使宣統帝溥儀頒佈退位詔書,清朝歷十二帝,享國祚二百六十八年。清代流通得銅錢,分官方鑄造的制錢和私人鑄造的私錢兩種。清錢是所有錢幣當中最熱門的品種,漲幅最大的,清錢比較出名的是傳世黃亮,不像別的朝代生坑是最熱門的,清錢常見一般局中最貴的就屬雍正通寶,俗稱“四爺”,雍正在位時間相對短暫,後世因為風水配錢用量也較大,更增加了雍正錢的使用量,因此現在在世量明顯要少於其他錢,因此價格也就水漲船高了。五帝錢的消耗也不得了,所有雍正通寶還是有升值空間的。其實比較好的可以買康熙背字收藏,現在價格也不高,可玩性比較大,未來可期。(謝謝大家,如有說得不符的請指出,本文僅代表各人觀點,給大家一個參考和建議)

  • 3 # 藍色lssj

    銅錢是古代的錢幣,在清代以前中國大量流行銅錢,銅錢的種類有很多,不光是圓形方孔的銅錢,還有的銅錢造型是其他的樣子的。大部分銅錢用圓形方孔是應天圓地方之說,古代人們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所以秦始皇鑄錢以此為型。因為銅錢的大量流行,導致很多銅錢是不值錢的,特別是清代五帝錢,太多了。不值錢。

    什麼銅錢最值錢帶圖片:

    刀幣、布幣

    中國錢幣歷史悠久,起源於夏商之際的海貝應是中國最早的貨幣,商代晚期的青銅鑄幣可稱為世界上最早的金屬鑄幣。早期的青銅鑄幣的造型大都以農耕工具或刀 具為樣本,民間俗稱這樣的錢幣為“布幣”或“刀幣”。齊燕趙等國的刀幣、韓魏秦等國的布幣等年代久遠,比圓形錢稀少,價格貴。

      

    貨泉

    各朝代銅錢收藏價格分析:

    唐代錢幣較為複雜,價格相差也大。如“開元通寶”,隸書銅質小平,通常在數元至數十元之間。但這種錢往往要看背文,比如十字合背和倒合背,背右“藍”字、背上“太”字、背下倒“平”、背上“福”字等,就在400元以上。而背上下“永”字,則在2000元左右,至於金質“開元通寶”、當十大型則在萬元以上或高無定價了。

    唐肅宗“乾元重寶”隸字銅錢,有數無二枚的,如光背錢;也有數十元一枚的,如背重輪;還有數百元一枚的,如背穿上雲、背穿下雀;更有萬元以上或高無定價的背“十”孤品,背“二”孤品和乾元錢範。

    唐史思明“得壹元寶”隸文銅錢,光背及背上月,背有月都在三五百元上下;而背四月則值1200元;背土星月則值1800元。“順天元寶”隸文銅錢,背上月50元;背上星月100元;背上月下星300元。

    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唐明宗“天成元寶”隸字銅錢為一級珍品,價格在萬無以上。後晉高祖“天福元寶”價格三五百元。楚馬殷“天策府寶”光背銅質楷字折十,價在萬元以上,而鐵質亦值數千元。楚馬殷“乾元重寶ヵ隸字鐵質光背400元;銅質背上“十”則1000元;銅質行字背上“百”則5000元以上。前蜀王衍“乾德元寶”隸字銅錢不過數十元一枚,而楷字大型銅錢則萬元以上;南漢劉葷“乾享童寶”多為鉛、鐵質,價格在數十元至數百元之間,而光背銅錢則值萬無以上。南唐李煜“開元通寶”背有蓮花、雲朵者,值千無以上;閩王常知“開元通寶”銅製背上巨星價高數萬元一枚,

    而鐵質巨星不過700元一枚;如果背上“閩”字、下仰月者,無論鉛質還是鐵質,均700元一枚。而背“殷”星月則值4000元。閩王延政“天德重寶”楷字背“殷”鐵質,每枚價在5000元上下;而背“殷”力銅質則價高數萬元一枚。楚馬殷“天策府寶”光背鐵質楷宇價在千元以上,而同類的銅質其價則高達萬無以上。楚馬殷“乾封泉寶”楷書鐵質背“天榮”價800元;背上,“榮”或“天”價都在250元上下;如果這種錢是銅質的話,無論是光背、背上“天府”、背上“天”字都在數萬元以上或高無定。楚馬殷還鑄有一種光背隸字銅錢“乾元重寶”,價格也在數萬元左右。南唐李暻楷字“保大元寶”銅錢,背有“天”和“安”者均值3000元左右。南唐元宗“唐國通寶”除了篆書大字銅質值1500元左右外,其餘都在數十元至數百元之間。南漢劉龔“乾享重寶”楷字錢,光青銅質價高達8000元一枚,而光背或背“邕”鉛質則僅值數十元,鐵製背三星、背上“十”及鉛質光背折五者,價格為500元左右。

    五代劉守光鑄“永安一十”楷字鋼質光背價高上萬;“永安一百”光背銅質亦要8000元;而“永安一十”鐵質值1000元;“永安一百”光背鐵質值800元;“永安五百”銅質數萬元,鐵質上千元;“永安一千”銅質數千元,鐵質數百元。

    宋代太祖“宋元通寶”價格相差極大,背星或月鐵質不足一元;背星月則值80元;右挑元值800元;鐵母錢值2500元“太平通寶”普通者值數元;合背值200元鐵母值3000元;背上星鐵範銅則價高數萬元。“淳化元寶”隸字縮水光背銅錢值1000元;鐵母值8000元,行書背星值80元;鐵質光背值250元。

    北宋真宗鑄“鹹平元寶”合背者值200元:光背寬郭大型者值4000元。

    北朱仁宗鑄“至和元寶”只有隸字錢值200元,餘者皆僅值數元。“至和通寶”也不值錢。“至和重寶”楷字光背小值300元,中值800元、大值2000元;背上有“虢、“場”字者則價高數萬元。鐵質背“同”者值600元。

    北宋神宗“熙寧通寶”鐵母銅值8000元;折三鐵製值100元,“熙寧元寶”光背楷字值150元;背上“衛”字無論篆、隸都值1500元。“熙寧重寶”都只值數元至十數元。

    南宋理宗“寶慶元寶”鐵錢值數百元至千元不等。

    南宋寧宗“慶元通寶”除了鐵母值數千元,餘者值一二百元。而大折四十銅錢則無定價。

    南宋理宗“端平元寶”背“午”者值上千元;背“定伍兆下”鐵母值數千元;其餘諸如背“印”、背“印伍”、北“北上伍”、背“定五兆上”、背“定王東上”等均值數百元不等。“端平通寶”鐵母均值數千元,餘者值百元至數百不等。

    南宋寧宗尚鑄有“嘉定隆寶”、“嘉定封寶”、“嘉定重寶”、“嘉定之寶”、“嘉定真瑩”、“嘉定正寶”、“嘉定方寶”、“嘉定興瑩“、“嘉定萬寶”、“嘉定永寶”、“嘉定全寶”、“嘉定珍寶”、“嘉定崇寶”、“嘉定新寶”、“嘉定安寶”、“嘉定洪寶”等多種,除“永寶”楷字折五光背銅錢值數千元外,餘者皆為百元至數百元不等。而“嘉定元寶”較複雜,銅質大型或鐵母均為千元至數千無不等七“嘉定通寶”銅質鐵母亦在數千元上下,鐵質“通寶”則僅值數十元。“嘉泰通寶”和“嘉泰元寶”也在百八千元上下。

    宋欽宗“靖康通寶”為錢中珍品,銅、銀質均為數千至數萬元,而鐵質亦在千元以上。

    宋徽崇“聖宋元寶”價格相差較大,便宜有如光背小錢不過數元;貴者如光背隸字上千元。而“聖宋通寶”篆字背“當五”銅錢則價高數萬。 南宋孝宗“乾道元寶”背上“正”楷或篆及普錢尹數幹元外,其餘不過數十元。

    宋徽宗“大觀通寶”有數十元一枚的,如光背楷字折十;也有數百元一枚的,如光背寬郭折十;也有數幹元一枚的,如光背行書折五,更有數萬元一枚的如光背折五十大錢。

    西夏惠宗“大安通寶”光背西夏文或隸字幫上萬元。

    金世宗“大定通寶”有數元至數萬無。

    遼道宗“大康元寶”多為數百元,但“大康蘆年”則無定價。

    元成宗“大德通寶”多為數千元一被。

    元武宗“大元通寶”楷字小平或大型為數千元,而巴思八文則百元上下。“大元國寶”背“至大”者數千元,“大元至治”光背楷字銅錢也要1500元左右。

    元文宗“天曆元寶”楷字光背銅錢每枚值1500元左右。

    元成宗鑄“完貞通寶”銅錢,有楷書、行書以及巴思八文,降特小

    型在1500元上下外,其餘均達7000至12000元上下。

    元惠宗鑄“元統元寶”揩字光背銅錢,價格也高,除特小型在1500元左右外,其餘均達數千元。

    元忽必烈鑄“中統元寶”鋼錢,均達數千萬一枚,其背四星和光背篆字者則在萬無以上。

    元世祖“至通元寶”銅錢,折二型和擠三型為數千萬,其餘淨車1ooo至1800元上下。

    元順帝“至元通寶”銅錢,光背者為150O元左右(但折二型為8000元),其餘背上“玉”、“揚”以及晏月者均值數千元一枚。

    而背蒙、藏、回、番四體書者價高達數萬元。“至元元寶”、“至元戊寅”、“至大通寶”、“至大元寶”等均在數百至2000元左右。

    元英宗“至治通寶”楷字者為4000元,特小型為1200元,行、楷書為1200元,“至治元寶”折二型為數千元,其餘都在1500元左右。

    元任宗“延橢元寶”折二型,“延涼右貞寶”小平小型、“延橢三年”、“良金一朱”、“良金四朱”等均在數千元至萬元之間。

    元末陳友諒鑄“大羲通寶”為1500元左右。

    元末徐壽輝鑄“天啟通寶”均達數千元一枚,其中篆字折三型高達數萬元。元末明玉珍“天統通寶”價高達數萬無。

    元末朱元璋鑄“大中通寶”較為複雜,達數千元者為背上“京”字、背土“濟”字、背上“鄂”字、背右“廣”左“三”、背上“桂”下“五”。其餘為數百至上千元不等。

    明成祖“永樂通寶”背光楷字小平者百元左右、銀質錢600元。背光折五型為數千元。

    明熹宗“天啟通寶”銅錢;背上月紋、“工”等標識者數元一枚。背“壹錢”、“一錢一分、“一錢二分”“新一錢一分”、 背上“新”、“浙”、“十”等均150元上下一枚。而背上“密”、“京”、背右“一錢”、背上“二”下星紋、合背、背上“府”等,每枚價為數百元。“天啟元年”則每枚上千元。

    明孝宗鑄“弘治通寶”相差極大,只有楷字光背折十型銅錢價高上萬,其餘都數十元至150元左右。

    明太祖鑄“洪武通寶”品類極多,有數十元一枚的,如楷字背上“北平”、背上“桂”字、背下“福”字、背有“二錢”等;有數百元一枚的,如背上“桂”下“一”、背下“豫”字”、背上“二”、背上“浙”字、背豎“耳福”等;也有上千元一枚的,如背上“鄂”字、背上“濟”字、背上“京”字、背橫“廣二”、背豎“桂三”、背豎“三福”、背橫“廣三”等;而背橫“廣五”者則值數千元。

    明光宗“泰昌通寶”銅錢,價在教十元至數百元之闊。

    明神宗“萬曆通寶”“品類也多,如數元一枚的光背小平;數十元一枚的背上月、背上“公”等;數百元一枚的背上孕星、含背小平、背上“正”;上千元一枚的、如背“通寶”、背“礦銀”銀錢。數千元一枚的,如背“五錢”、背下“辰”上萬元者是背“十、一兩”。而數萬元是光背折五十大型幣。

    明思宗“崇禎通寶”種類也很多,但多數是數元至絮十元一枚的。百元至數百元一枚的有背上“舊”、背上“重”右“一錢”、背下“寧”、背“戶二”折二型、背“旨”背上“四”、背上“丁”、背“庚”等諸種。背光折十型上幹元。而合背折十、背“十、二兩”背上草書“壽”折十型三種均在數千元上下。

    明末張獻忠鑄“西王賞功”三種大型金銀錢,價格均高達數萬無。而“人順通寶”銅錢則只值百元上下。

    明末李自成鑄“永昌通寶”銅鑄,光背小平者80元,光背折五型150元。

    清吳三桂鑄“利用通寶”銅錢有較多品類,背“十”折五型、背橫“壹分”、背豎“壹分”等在數百元一枚,其餘均在十元至百元之詞。“昭武通寶”背“壹分”折十型150元,折五80元,光背及背下“工”者都是15元。

    清康熙鑄“康熙通寶”種類繁多,但多數只值一元和數元。也有上千無的,如背“寶源”折十大型、背土“巳”滿漢文“福”、背上“寅”滿漢文“福”背上“醜”滿漢文“福”諸品即是。而背滿漢文“翠”小平大型則要數千元一枚。

    清雍正鑄“雍正通寶”銅錢,背“寶臺”者上百元一枚,光背者6o元一枚,背“寶肇”4o元一枚。最貴者為背“寶黔”折三型,為80O元一枚。

    清乾隆鑄“乾隆通寶”樣式多,數量大,多不值錢,僅在一元左右。但背“寶臺”和“寶東”兩種上百元,而小平雕母則要值數千元一枚。

    清嘉慶鑄“嘉慶通寶”背“寶川”折十型2000元,餘音均在數元至百元聞。

    清順治鑄“順至通寶”背二龍戲珠折四十型大銅錢每枚達8000元,背“大清”折二十型,每枚值4000元,背“十、一兩”折十大型,每枚值2000元,背“寶泉”折二型值300元,合背小平大型值300元,餘者均為一元左右。

    清咸豐鑄“咸豐通寶”,品類極多,數量也大,多數在下至數元間。然而小平大型鐵母值2000元。小平大型雕母值4000元。折十小型雕母值3500元,背“寶泉十文”折五大型也值6000元。也有值數百元的,如背“寶泉當千”星月折二十者。“咸豐元寶”背葉爾羌當百”(長字型)折十大型者值4000元。

    清同治鑄“同治通寶”,背“當四、寶伊”者折三型值800元,背滿漢文“臺”者值400元,其餘均值80至150元。

    清順治鑄“順治通寶”,背右“延”、背左“延”者值350元。

    清光緒鑄“光緒通寶”,背滿漢文“臺”者值1500元,背“寶晉”當十型值7000元,背“當十,寶泉”雕母值8000元,其餘值百元至數百元不等。

    清道光鑄“道光通寶”,僅背“壹分”小平值100元,背“寶泉”折三十值1萬元,其餘均在數元至數十元不等。

    太平天國鑄“開元通寶”背“武”者值1500元,背右“武”值1000元。“皇帝通寶”背右“聖”者值300元,背上“聖”者值1500元。“太平通寶”背上“文”者值1500元,背右“文”者同此,背下“帥”上月紋者值500元。“太平天國”,背豎“聖寶”折五十者上萬元,背豎“聖寶”當二十者上萬元,背豎“聖寶”當五者值7000元,其餘值數百至上千元不等。“太平聖寶”背“天國”小平值7000元。“天國太平”小平背橫“聖寶”值800元。“天國聖寶”及各種“天國”銅錢均在數百至幹元之間。

    現在,古錢幣市場上還有一些各種各樣的壓勝錢和越南、日本、北韓的古錢。它們的價格通常在數十、數百左右,也有一些昂貴的珍品,比如南唐李奏鑄“大唐鎮庫”折二十銅鐒就極為珍罕,非數萬元不能得。“幹秋萬歲”折十大型銅錢也要數千元才能購得一枚。

  • 4 # 瞌睡蟲和瞌睡龍

    在某魚擺地攤,也賣也買。

    藏品就象一池清水,不與外界交流就會變的臃腫、淤塞、汙濁。

    淘,玩幣者的樂趣所在。

    說實話,這幾個月來市場日漸低迷,既使過了消夏季,也不見一點兒起色。東西不好賣了,出手也就更加謹慎了。

    最近十天,在某魚連著錯失了三枚好錢,漏兒被別人撿走了,懊悔不已。

    1.景統元寶,帥呆了,美爆了。店主開價200,由於不是咱國的古幣,更算不上熱門品種,於是猶豫了遲疑了,心裡卻一直惦記著,回頭再看時,標“已售”,美人已去樓已空。

    2.大觀通寶,鐵錢。店主也只索價200,直覺此幣漂亮,卻是沒有細觀,收藏了,有睱再去探望時,“已售”。

    多好的一個美製大觀,筆劃是圓潤的,內郭特別精整,字口沒有一絲半點的缺失,此幣只是沒有怎麼清理,然而,不加刀的古幣才有可能博得高分數。這個大觀若入公博,85分及其以上。

    3.政和通寶,鐵質寬緣。所見同類中最出色的一枚,店主開價450,有些貴就躊躇不決了,再回頭時,“已售”。

    看看壓倉難賣的古幣,有些是圖便宜“撿”來的,有些是跟風兒買來的,以為熱門的東西一轉手能賺幾塊,其實自己並不喜歡,其實別人的想法也一樣,在這淡季,自己想甩的別人也不願上手,於是虧本兒也賣不掉。

    只有為數不多的,算不上名貴的,但在某一方面出類抜萃,這樣的古幣,不論貴賤捨不得出,不忍失去。

  • 5 # 金道平

    這個問題很籠統,我也只能籠統地回答了。很多銅錢值錢而有收藏價值,這主要取決於其稀有程度,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情況:

    1、朝代延續時間很短,如新朝王莽時期的刀幣,三國時期,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和元朝時期的銅錢通用錢幣都較其它朝代價格高些;

    2、歷代大規模農民起義政權時期錢幣,如黃巢起義,張獻忠,李闖王和太平天國時期;

    3、同一朝代的特殊品種,如北宋時期的九疊篆皇宋通寶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高通,英特爾,蘋果,英偉達,AMD,聯發科這些晶片大廠中,誰才算是真正掌握了晶片的核心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