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魯壯實
-
2 # 凸先森
我的觀點是需要知道出處,
因為濫用現象過於普遍
除非是真.
萬用梗,否則絕大多數梗都有嚴格的使用條件,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使用的,但許多人只是跟風刷,完全不理會梗本身的褒貶義色彩
比如說一家人就是要齊齊整整的這句話,看上去很好,但事實上是形容一家被滅口,屍體擺的齊齊整整
比如真香,很明顯真香泛指自己打自己臉的現象,你用在別人打自己臉的情況下,你覺得合適嗎?盧姥爺“十七張牌你能秒我?飛機”,一堆人刷真香,非常顯然要麼根本就是跟風玩梗要麼就是邏輯連小學生都不如。再比如開花,自由,人家六爺就沒說過開花這詞,現在一提六學就是開花,謝罪也比開花強。
.小鬼煩人。re和inm最多,說到哲學就認識香蕉君,有的比利和魔男都分不清,見個肌肉男就一通美利堅大**,自由。說到inm就只認識個野獸先輩,修院,tnok是啥都不知道,天天114514,要素察覺的刷個不停。本身都是小圈子的東西,你覺得有意思可以,創作什麼的沒人反對,但你又不瞭解還非要刷梗就很討人厭。
梗這種東西,可以算是二刺猿高手的知識儲備
胡亂玩梗是很煩人的
尤其是不相關的內容,一邊的玩梗會讓另一邊反感
-
3 # 德哥嘚嘚
我認為有必要知道出處。
不然自己玩梗玩過了自己就變成一個梗了。
現在網上有很多梗,最初都是看到別人玩覺得很好笑,自己也想玩,但是有時候練這個梗的意思是什麼都不知道。不知道出處就不知道背後代表的意思,自己斷章取義理解錯了,這樣就會玩過頭了。
-
4 # 齙牙羊
玩梗,不需要知道出處,但是你必須要知道這個梗的意思,不然,別人跟你說的時候,你咋接呢,說出來意思都不知道,別人還會跟你玩梗。就好比
不需要
梗是什麼呢?是一群人共同的記憶,就像我們一起唱過的童謠,一起玩過的遊戲。兒時的夥伴聚會時,你一說,大家就懂了,不用刻意解釋。這個時候出處仍然是重要的。但如果這個人群足夠大,這個哏流傳時間足夠長呢?那就是文化符號了。
古人就很喜歡玩梗,才留了這麼多成語給我們,隨便列舉一些
鄭人買履,揠苗助長,葉公好龍,三顧茅廬,刻舟求劍,掩耳盜鈴,守株待兔,狐假虎威,農夫和蛇,曹衝稱象,南轅北轍,坐井觀天,亡羊補牢
雞犬不寧,暗度陳倉,哀兵必勝,白雲蒼狗,白駒過隙,毛遂自薦,杯弓蛇影,一鳴驚人
上面這些,初中混完怎麼也差不多會用了,但你把全國作家拉來也未必能說全這些成語的出處
所以,道理很簡單,知道梗的意思,並且能正確應用就好了,出處是重要的,但不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