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藝術領域

    大學畢業後還再畫畫,但是上班回家後感到實在太累,畫畫時間太長!但是不能放棄藝術啊

  • 2 # 噪點貓

    階段1:賓得k-x(2011-2015)鏡頭:18-55狗頭、50 1.8

    沒啥太明確的拍攝內容,純瞎拍階段,沉迷所謂的“創意”攝影,實際上就是沒東西拍瞎拍,拍點一般人不注意的破爛啊、天空啊、鍋碗瓢盆杯什麼的。其實都沒啥意思,但每次拍完都沾沾自喜,覺得自己拍得真是太棒了。

    此階段還完全沒有啥後期調色意識。

    階段2:佳能70D(2015-2018)鏡頭:ef50 1.4、適馬30 1.4

    開始給女票拍COS、制服寫真以及拍些漫展場照,慢慢會研究一些攝影知識、技巧。

    自己還是沒怎麼做後期,基本都是女票自己後期。這個階段拍照主要還是匯出JPG格式,對RAW格式瞭解不多。

    階段3:佳能6D2(2018-2018)鏡頭:適馬35 1.4、ef85 1.8

    用6D2拍了幾套相對滿意的正片,也嘗試給女票外的妹子拍了。拍了幾次正片後,發現apsc畫幅高感不行,拍夜景畫質太差了,打算換全畫幅,就入了6D2。實話說6D2拍的幾套片我還挺喜歡的,而且翻轉屏用起來太舒服了。但有幾個硬傷,對焦不準、寬容度不好,部分光線條件下容易翻車等讓我還是在短時間內換了A7R3,跟拍攝相關的各方面功能相對更穩定一點(主要還是用起來煩,其實6D2出片也是蠻好的我覺得。有時候用什麼相機不一定取決於它能不能拍出來好片子,更多時候是看用起來舒不舒服。)

    這個階段基本都拍RAW並在LR裡面批次調色了,P臉和定稿還是女票自己來的。

    階段4:索尼A7R3(2018-今)鏡頭:適馬35 1.4(mc-11轉接)、索蔡55 1.8、fe85 1.8

    現在開始用索尼A7R3了~對我來說,除了螢幕不能像6D2那樣側翻還有握持手感以外,其他都夠用且都比較順手了,基本好多年都不會再考慮換機子了。A7R3的對焦效能特別穩定,甚至有時候用很扭曲的姿勢拍的照,自以為焦肯定不實,但最後出來還是穩穩的準確對上了。還有寬容度高真的很有用,可以省去很多麻煩,讓後期更輕鬆。輕鬆點不好嗎?

    階段4番外:賓得ME(2015-今)、柯尼卡C35黃斑測距版(2019-今)、富士insta210(2019-今)、寶麗來2000(2019-今)

    自從拍攝走上正軌後,也開始忙裡偷閒,偶爾玩玩膠片機和拍立得了。

  • 3 # 伴你日進一步

    34歲轉行玩攝影 ,她的照片有一種力量!

    忙碌的視窗

    街邊的大爺

    北京的養路人

    地鐵席地而坐的人……

    影象具有偉大的力量,今天這組紀實性照片也成為我們瞭解社會的通道。

    這個獨具慧眼、專注挖掘世間永珍的人,正是北京電影學院繼續教育培訓基地的學生丘文潔。

    第一次見到丘文潔,很難和34歲聯絡起來。

    大概34歲是——

    34歲意味著,你投遞求職簡歷可能會收到“年齡不合要求”的拒信;

    34歲意味著,哪怕你在華為這樣的大公司,也有被清理的風險;

    34歲意味著,哪怕你不用保溫杯,“中年危機”已經如影隨形……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故事,是一位34歲的職場精英跨行藝術領域,逆襲成為一位攝影師,揭示了破解“34歲困局”的關鍵。

    她前半生做著與攝影完全挨不上邊兒的工作。本科唸的天津財經大學的財務專業,研究生讀的華人民大學的法律專業。畢業後在中糧集團(地產板塊、進口食品板塊)一干就是8年。

    ▲何須執迷尋豔陽,回眸抿笑似月光

    ▼鏡中窺,冷麵花;眼裡霧,心中佳

    對話丘文潔攝影可以透過鏡頭觀察世界,洞察人心

    Q什麼原因想要北京電影學院繼續教育培訓基地學攝影的?

    2012年一個機緣巧合的機會接觸到了攝影,並參與了一些藝人拍攝,之後不斷自學,發覺攝影是一件有意思並且有意義的事情,可以透過鏡頭觀察世界,洞察人心;透過快門凝固時間,留住情感。

    來北影學習,一方面是受到北影名聲及雄厚師資的吸引,另一方面是希望自己能夠對之前自學碎片式的知識重新系統地梳理,從理論及技術上得到提高。

    ▲如臨大敵,穩坐針氈;冷目旁觀,靜藐變換;縱觀山巒,笑抿不堪;手撫河川,輕抹斑斕

    ▼白衫素裹,裹不住,千嬌百媚;黑髮遮面,遮不住,雌雄易辨

    Q自己更傾向於什麼風格攝影?

    提到自己的攝影風格,我更偏向於人物肖像攝影及人文紀實類,鐘意於黑白風格。喜歡透過鏡頭去撲捉人物的瞬間,喜怒哀樂,真實最重要。拍人物肖像或人文紀實正是如此,近距離的人物肖像,可以透過眼神、表情,瞭解對方的情感表達和內心想法。

    而人文紀實,透過場景的表現,把人物置身於一個真實的環境中,光鮮亮麗也好,衣衫襤褸也罷,是一個社會的縮影,是一種歷史的殘存,對我而言意義非凡(或許意義不在於當下,而在於未來)。

    ▲腳踏實地,心懷夢想,又怎會手足無措

    ▼輕紗手捧花,含羞靜待嫁;低眉偷望他,牽手譜年華

    Q在學習之外喜歡做些什麼?

    閒暇時喜歡看書、看電影、聽音樂。藝術都是相通的,一直認為,攝影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拍出來的東西稱為“作品”而不是“照片”,是因為能讓觀者從中收到資訊、思考資訊併為之震撼。能達到此,必然腦中有貨,心中有料。

    所以對於書籍,我沒有嚴格的閱讀界定,國內外的,各種題材的,有時間都會閱讀學習,如果硬要說最喜歡的,應該是黑石一雄、村上春樹和東野圭吾。而對我攝影方面影響最大的當屬佈列松的決定性瞬間和羅伯特卡帕的《失焦》,還有普利策紀實攝影獎的《黑鏡頭》。喜歡看電影,其實是覺得一部好的電影,每一幀都是一副好的攝影作品,是我值得學習的地方。最喜歡的導演是希區柯克,最近張藝謀的《影》我也很想去看。

    ▲你眼裡的我,是否如煙火

    ▼燈沒關門沒鎖,不知戈多是否來過

    Q在來這兒學習覺得提升最大的地方是?

    在北影學習,在用光、構圖等技術層面當然長進不少,但讓我收穫最大的是更深的理解了攝影。攝影是分門別類的、多元化的,而對於每一種類別的攝影,有不同的要求,並非易事。開闊了眼界,攝影是一個包羅永珍的東西。

    同時我也能從自己之前的作品中更為客觀的找出不足,並找尋到了解決方式,在學習中也是有一個不停地自我否定的一個過程。現在的心境比之前剛開始學的時候自信了很多。

    ▲不懼落寞,落寞是什麼,無非嘴角青煙一抹

    ▼致父輩之青春,感吾輩之幸福

    Q怎麼評價攝影老師?

    對於宋老師的評價,我覺得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好老師。“好”在他能發現每位學生的長短處,並且因材施教,鼓勵學生堅持自己的攝影風格並且幫助我們提高,不是一味的機械式教學,這是他的閃光之處。

    Q未來有什麼計劃嗎?

    寄語:

    給學生的建議,當然是認真聽好每一節課,堅持很重要。有別於大學在校學生,來進修的同學大都有社會經歷甚至攝影經驗,但既然選擇來讀書,應該以平和的心態、學習的狀態去對待,這是對老師的尊重,也是對自己負責任。只要用心聽講,總會學到自己之前欠缺的知識。

    轉行是一次智慧和勇氣的考驗,也是一次重新探索人生的機會。

  • 4 # 大樂515

    拍照的故事發生在2013年,當時我和一個老哥做過一陣服裝生意,俗稱就是“倒爺”。因為要拍照,所以決定買一臺相機。問過發小後,他說:你丫乾脆就買個單反完事!你這塊頭也適合玩單反。後來我就選了一臺相機,當時還挺貴的,家裡也沒反對在自己喜歡的事上面花錢,然後就把這事給辦了。

    從此之後,每天瀏覽一些攝影網站成為每天的必修課,“倒爺”慢慢也就不幹了。攝影對我來說更像一種呼吸,在不同層面上,接觸到不同的人和大自然彼此的呼吸會更均勻。這是一種表達方式,讓照片的產生、手法、構圖等充滿無限的好奇,這就是我想要的影像。對於攝影的認知,也正是人在慢慢長大的縮影。透過照片你可以更加貼近這個時代,近距離的去洞察周遭的一些,讓內心平凡的自己,看見的人事物融為一體。

    起初接觸攝影的時候,就在網站上收集資訊,會拍一些周圍的人,那時候大家普遍都在實踐中度過,參加過一些活動,也經常會去掃街。有一年冬天,天很冷,在首鋼裡面,一隻手戴著手套拿著相機,另外一隻手除錯光圈、感光、快門,幾分鐘手就凍住了,這樣的經歷多了也就習慣成自然了。在拍照的過程中,你會遇見不同的拍攝形式,接觸到不同的人。在拍人像中你會遇到比較尷尬的事情,有人不善於情緒動作表達,這時需要你對現場進行掌控和緩解尷尬。其中在Live House進行拍照是比較考驗技術和體力的。特殊的環境,通常是選好機位,人擠人,隨時準備換拍攝機位,經常沒有地方可以坐,另外還要保證相機的安全。演出前,在飯桌上會聊一些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行業中存在的問題,當然也包括八卦等。對於我而言,心態比以前更強大了,知道我自己在做什麼,透過什麼方式活著遠比做這件事的意義更大。

  • 5 # 廣府洺州

    謝謝提問!也許喜歡攝影的原因有千萬種,但我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與生俱來的愛好。人生中,選擇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是選擇了過什麼樣的生活。以攝影為友,身邊多是才華橫溢的高雅之人,生活自然也悠然有趣。相反,若是圈子不對,身邊全是愚蠢、庸俗、粗鄙之人,帶來的痛苦難以想象。另外,攝影不僅僅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鍛鍊思維的方式,攝影玩得好的,多是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之人,觸類旁通,對其他事物也多有創意和靈感。至於問我現在還堅持不堅持最初的夢想?我只想說攝影將是我終身的良伴。人的一生分為很多階段,少年時,可以以攝影言志,青壯年時生活壓力很大,玩玩攝影可以減壓,人到中年,孩子都已成家立業,自己已臨近退休,不免有孤獨失落之感,此時可以玩攝影消遣,所以說玩攝影始終可以心有所愛,情有所託,與攝影為友,不亦樂乎?僅供參考!

  • 6 # 高處宜賞景

    就實話實說:在七十年代末期,受兩哥哥的影響(他們都從事"照相館"的影場攝影工作),並且在八十年代中期也從事"影場"攝影,從照、衝、洗、印、放基礎學起,慢慢地就"喜歡"上攝影,感謝其中很有"樂趣"。同時在那年代,也常在各地報刊雜誌上發表"照片",偶爾也參加"攝影比賽",由此興趣陡增,這"情結"一直延續至今。謝邀。(答/圖,羅天乾。圖,《佈網的蜘蛛》,用18一135mm變焦拍攝)

  • 7 # 風雨同一行

    我與拍攝結緣原與手機有了拍攝功能後,每次到旅遊區旅行看到比好的景觀想留作紀念,拍攝過程發現,在不同方位一個景觀有多種拍攝方法。後來發現挺有趣的,慢慢的就和拍攝結下了緣份!

  • 8 # 樂逗帶狗去流浪

    這裡說主駕吧,他幹得久,好些年前是做圖文的,經常加班,因為以往在其他地方的工作中病倒過不少次所以身體本身就很弱,結果一次醫院診斷因過度疲勞而眼睛染色異常讓回家改行修養...躺了兩個月恢復了基本生活,隨後迷茫了,然後我們相遇了,他之後就回到了師傅身邊繼續學攝影、幹攝影(感覺還是在尋找新的方向吧)...非要說最初的結緣還是在被公司派去協助攝影師進行設計所需的取材、以及協助攝製組的影片拍攝...聽他說,那時候經歷了很多有趣的、從沒想過的事情還有各種本不可能接觸到的人群,那時候可能才是帶來後來一切改變的伏筆 ,聽著挺複雜的!我都覺得發展就跟小說一樣:)...

  • 9 # 攝影佬鄭建文

    記得在上小學時我父親買了一臺紅梅203整天在那擺弄,有時給鄉里鄉親拍些照片,晚上就在家裡用紅紙蒙著燈泡洗印照片,我圍著看有時也偷著擺弄一下,感覺新鮮又好奇。受其影響,日夜思念有一臺自己的相機有多好。1987年4月我終於盼來自己的一臺相機“海鷗DF—1”,從而開始擺弄攝影,同年7月訂了“攝影報”(即中國攝影報的前身)創刊號。後報名參加中國攝影函授學院第三期專業學習,就此與攝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 10 # 影像派

    其實剛開始時我對攝影是有些討厭,甚至不屑的。因為那時的我認為:只要手裡有一臺相機,人人都能拍出好相片,攝影是不需要什麼技巧的。

    因此,那時的我壓根兒對攝影不屑一顧,還是比較欣賞懂繪畫和書法的人。

    後來,陰差陽錯地“被選修”了一門攝影基礎課程,那時開始,我才對攝影有了一些基本的瞭解,我對攝影的偏見才慢慢消除。但並未因此喜歡上它——畢竟從“恨”到“愛”還需要一點過程。再後來畢業出來工作了,閒暇之餘我逛到了一些攝影論壇網站,看到了一些攝影精選的帖子,他們拍攝的美景讓我感到了視覺上的震撼!

    從那以後,我開始變得喜歡逛一些攝影論壇或知名攝影網站,每天只要有空就上去瀏覽那些好看的照片,慢慢地,自己的內心也開始蠢蠢欲動——

    如果學習他們的方法,我自己是否也一樣可以拍出好照片?於是,我借了同事的一臺小卡片機跑去附近公園開始練習。再後來,我買了自己人生的第一臺相機——入門單反。

    從此,我也攝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 11 # 生生視覺

    我和攝影結下的不解之緣可以用“平淡無奇,偶然冒尖;潛移默化,漸行漸遠”十六個字來形容。

    參加工作後去旅遊,很自然就想到了拍照留影,於是買了一個小小的傻瓜機,拍起來自我感覺不錯;過了幾年不滿足了,於是又自然地買了一臺單反;有了單反算是開始了所謂的攝影創作了。這算是我的攝影起步。

    記得我第一次參加我們當地市一級沙龍人像賽,那是一次人像攝影賽,我參加並精選了三張提交,想不到一張得三等,兩張得優秀,那次我還真後悔沒多交兩張。那是我的攝影自信確立和攝影器材壯大的起步。

    一路漂泊,時斷時續,生生不息,不斷旋轉、迴圈、緩慢上升,何時、能不能到達彼岸?充滿不可預知......攝影這玩意兒無論您的水平層次到了哪裡,都總能找到相應的愉悅感受,和她一生之約,值!

  • 12 # 阿杰阿杰攝像記事本

    最初接觸攝影是偶然一次見我侄兒(他有個攝影家奶奶)在雨中拍荷花,嘗試和他玩了一下午,當按下快門的時候,那鋼鏰聲,聽得心都酥掉了。

    那時候讀大學,沒有多少零花錢。省吃儉用,花了400塊收了一個建築系師哥的鳳凰DC888(前段時間在星光看到這玩意在古玩行裡買。。。汗)。然後加入了攝影學選修課,買了一堆膠捲,每天對著學校的花花草草,大大小小的教學樓,隔壁大媽的布鞋,胡亂拍。拍啥都可以,就是不拍人(害羞靦腆你懂的)

    第一次接觸數碼相機是某同學的三星小卡片機,具體型號不記得了,我借用了一天,從早晨日出拍到夜裡,心無旁騖,拍了幾千張。。。現在回想,那時候的創作慾望真可怕。同學說他的相機已被我操死了。還好是富二代,不在乎。

    平時沒事也就鑽進圖書館看的雜誌無非就是《中國攝影》《人像攝影》《國家地理》《新潮數碼》那時候2003年,最流行的單反是D50 尼康 和CANON 350D,售價大概是8000-10000左右,那時候痴啊傻啊,說這輩子估計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買這麼一個神器啊。整天發誓好好努力學習,將來一定要買個D50。

    那時候建築系的同學也很少有用單反拍攝的,當時我同學有臺FUJI S5000 ,長焦機。

    做工精細,很是霸氣。色彩豔,手感佳,售價約為5500左右,於是乎,借來練手。畫質遠好於卡片機,我還記得那兄弟說fuji有個全球俱樂部啥的,好羨慕啊。。。

    四年大學生涯很快就結束了,離別感傷,用我的膠片單反小鳳凰,為同學們拍了很多照片, 其實攝影也是一種交流感情,承載記憶。它是人本的愛好。同寢室的室友在我的慫恿下,終於買了一臺FUJI S9500 ,FUJI公司就在我學校旁邊。天天路過,FUJI真是深得人心。

    畢業後,俺用人生的第一筆工資為自己買了一部佳能的小數碼,A350。那時候400萬的畫素。是我用的最久的一部數碼相機,佳能的畫質的確深得人心。小雖小表現力真的很不錯,現在已經捐給公司用來拍日常的業務了,除了電池不給力外,其他的工作還是能勝任。

    工作後,遇到自己的老闆和幾個同事也是攝影愛好者,隨著他去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地方適合一個人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