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佛醫緣
-
2 # 野釣行者徐
我今天要帶來一個殘酷的真相:對不起,日本有中藥,但是沒有中醫。
西方文化對東方世界的衝擊,讓日本人徹底放棄了中醫。
從1868年,明治維新開始,政府就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漸打擊漢方醫。
直到1926年,完成漢方醫從業人員大清洗。
有些人會覺得奇怪,那為什麼在日本,漢方藥會那麼普遍存在呢?
因為當時日本採取的是一個廢醫存藥的制度。
把醫務人員消滅,藥物保留下來,用現代科學技術慢慢研究好了。
中醫在日本滅亡,是註定的。
漢方藥早已脫離了日本的社會醫學形態,成為了文化遺產而已。
跟日本保留下來的歷史文化古建築,大同小異。
但用這種東西,吸引人,賺點錢,還是綽綽有餘的。
就算你找不到醫生給你開藥,對照著漢方藥的症狀說明,偶爾吃吃還能見到點效果,自然而然地,它也就成為了一股風潮。
漢方藥的存在,就好像倉庫裡面堆滿了槍炮彈藥,可是會開槍的人已經沒有了;打仗的時候,偶爾有幾個能拉開槍栓的,懂戰術的人卻沒有了;就算有一個兩個懂戰術的人,能真正指揮作戰,懂戰略的人,還是找不到的。
這就是日本中醫的真實現狀,平時無關痛癢的、本來就會自我康復的小毛小病,你搞點漢方藥吃吃,問題不大。
真要治病,大家關注下這次日本的新冠疫情就可以了,大機率不會有中醫介入的,因為日本根本沒有中醫
而受日本消滅漢方醫的影響,民國時期的中國也大張旗鼓地展開了消滅中醫運動。
結果怎麼樣?我也不想再多說了,網路上這類文章滿天飛,感興趣的可以自己查詢。
在一批中醫大家堅持不懈的鬥爭下,中醫活了下來。
中醫和西醫進行了歷史大PK,汪精衛同志,灰頭土臉地把取締中醫政策,從此擱置不提。
換來了一百年後,新冠疫情下,中醫能夠挺身而出。
真是印證了那句話:中醫從來沒贏過一場謾罵,卻從沒輸過一場民族大義。
遺憾的是,西學東漸之風,讓東方文明全面走衰,疫情之下,哪怕耳目共睹的療效,也往往被無視和忽視。
不過沒有關係,從此以後,西方文明會被不斷打臉,當年中醫在日本“死去”,可是在中國土地上,它活下來了,它不僅會活下來,而且會越活越燦爛。
因為真理永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
3 # 廣譽和中醫館
看了一些回答,說到點子上的很少或者暫未發現。大多數是人云亦云,一般是外行人根據個人的學識經驗去解讀的中醫,有些一知半解;第二,有些所說言論聽起來,符合大眾認知接受習慣,但事實上不對,並沒有經過深入體悟。
先說說中醫的理論體系。中醫是以氣、陰陽、五行 為科學方法論,以整體觀念 為指導思想,以臟腑經絡 為核心內容,以辨證論治 為診療特點的 自然科學+社會科學 的一套理論體系。它研究的是健康與疾病的轉化關係。
可能說的有點晦澀,但一個字不能多,一個字也不能少,有感興趣的朋友,私下可以交流。就說氣字,中醫的氣可以講述三個課時。
我們現在看到的中醫,是一代代不斷髮展完善而來的,以黃帝內經為經典思想,在兩漢代鼎盛時期,張仲景總結秦漢以前醫藥理論,並用於實踐,著《傷寒雜病論》,又經王叔和進一步整理,分傷寒和雜病兩論,著《脈經》(為中醫診斷學先河),後經隋唐鼎盛期楊上善,王冰等醫家對經典的進一步不斷註釋整理。到宋元明後又由一代代醫家進一步完善整理《甲乙經》(針灸學)、《千金藥方》(方劑學)、《諸病源候論》(病理性),至此中醫醫學模式建立。
由此可見,中醫學遵循科學發展規律,而且思想多緯度靈活縝密,方法論絕不是西方醫學循證、還原那麼簡單。是一門值得傳承,務實的學科。
最後補充一句,中醫不是玄學,氣一元論、陰陽五行不是中醫的治療方法,它是中醫立論之指導思想,用來指導中醫臨症的指導思想。
-
4 # 廣海說
中醫是我國的國粹,中華5000年,中醫5000年。中華文明延續了5000年都沒有中斷,中醫功不可沒,如果沒有中醫,中國人早就滅種了。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華文明延續至今,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之所以文明中斷,很難說與中醫在這些古國的缺席不無關係。
中醫博大精深,幾乎可以治療人類所有的疾病,無論是癌症、瘧疾、艾滋病在中醫面前都不值一提,並且經常幾服湯藥就搞定,不開刀不手術。西醫就差的多了,打針輸液不說,還經常在患者的身體上開刀,傷了元氣不說,病也不一定能治好。而且西醫是部分的醫學,只能治標不能治本,中醫是整體的醫學,標本兼治?可以負責任的說,只要找到醫術高明的,真正的中醫,是沒有治不了的病的。
在治療成本上,中醫也有壓倒性的優勢,就拿治療小小的癌症來說,西醫動輒手術,化療,放療,一整套治療下來少則十萬,八萬多則幾十萬上百萬,可以說是勞民傷財。真正的中醫治療癌症就簡單多了,只需吃幾副草藥扎幾次針灸,萬八千塊錢就搞定了,就算治不好,也能為國家省下大量醫保的錢,從這一點來說,選擇中醫也是一種愛國的表現。
-
5 # 健康生活更輕鬆
中國《中醫藥》立法,從法律層面確立中醫的權威。
這次冠狀病毒,中藥的有效率達到96%,治療率達到82%,向世界再次展示了中醫的魅力。
揚中醫養生之魂,振民族傳承之威。
-
6 # 恬淡649356748
中醫是中華之國粹,強調標本兼治,辨證施治,在養生保健,慢性冰治療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但中醫理論比較深奧,抽象,學精學通不太容易,古來名中醫生一般都年齡較大。
近年來西醫對中醫衝擊很大,西醫藉助診療儀器,能直觀的查清病因,藥物可以直接進入血管,更易於吸收!
個人認為:藉助西醫的診療手段發展中醫事業更好,透過儀器查清病因,輔之以中藥則會更好!
-
7 # 使用者6131822359598
中醫如何?
中醫《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神奇獨特理念的陰陽五行學說,涵蓋太陽系的輪迴變化規律。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厚重的文化根基,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包含宇宙自然法則,是人類依賴和生存,生活的空間世界。日月星辰的精華,風雲雷雨,瞬息變幻。滋養萬物生長,化腐朽為玉帛的《藥食同源》論,營養可口養生命,苦澀刺激調毛病。營養人類繁衍生息,治療調理人體生理健康,養育人類生機的生命源泉。人類世界離不開宇宙自然法則,離不開陰陽五行學說的天地輪迴,完成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這就是中醫理念,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人類繁衍生息的興衰成敗。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程序,高度集中體現了中醫文化的內涵。也就是奠定中醫博大與精深治國,治家,治人,唯物主義辯證法的理論基礎。
-
8 # 布達可
中醫行,西醫也行,各有所長……中西餐都是食物填飽肚子,中西醫術目的都是把人的病治好,用一句中國古語總結就是:君子和而不同!
-
9 # 豎著心聆聽五張口的聲
中醫如何?天知道,我信中醫我會說中醫好,中醫黑會說中醫不科學等等,你信那個?比如中醫黑會說陰陽五行是玄學是騙人的,我會說陰陽五行是一種工具看被誰用,正如現在的五級三晉制也只是一種工具,被傳銷用了就是傳銷,被保險用了就是保險,所以要知道中醫如何只有去學習了研究了應用了才能正真知道中醫如何,必須現在中醫的理論基礎研究學習才有客觀公正的判斷,
-
10 # 檢驗小仙女
中醫治標不治本,好大夫少,即便判斷無誤,藥材不是野生的,功效大不如前,計量難以把握,沒有大批次的臨床實驗,全靠大夫的個人經驗,常常是過大於功,錢不少花,罪沒少遭,副作用挺高,肝腎功能損傷,當時一段時間覺得症狀有所緩解,停藥一兩個月後還是不行,最終還是找西醫。所以看個人身體狀況和具體問題吧!
-
11 # 滔滔銀河
中醫不是藥,如果把中醫和陰陽平衡和五行脫離出來就只是單純的藥了,現行的醫藥系統都可以說是藥的體系。中醫不是現行科學能詮釋的。中醫也不是說無所不能的,它研究的人的本質性的原理,人體其實是一個整體,不應該單一器官或者症狀對待。
《思考中醫》之所以一下子被重視,主要原因是書的前兩章引用了很多哲學和文學方面的思考,引發讀者很多的好奇。其實書的後半部分在講六經辯證的時候,大部分人是看不懂的。
絕大部分的讀者看《思考中醫》,只看了前面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內容。
但這也足以讓這本書成為了一本很暢銷的書,因為它第一次向公眾展示了一種與中醫有關的思考方式和哲學觀。公眾,尤其是那些傳媒人、文化人(統一被稱為文科生的沒什麼科學意識的那種人),一下子意識到了中醫的奧妙。
比如作者講到“病”這個字,他講到“東西”,講到“心”,講到為什麼“心、肝、脾、肺、腎”當中,“肝、脾、肺、腎”都是有“月”字旁,而“心”這個字卻沒有“月”字旁。顯然這種文字上的解讀快感,可以讓大部分小學文化程度以上的人產生“文化人”的感覺。
一切病都是陽氣不足
一個沒有任何醫學基礎的人,要學醫是很困難的。
我沒讀過《黃帝內經》,沒讀過《傷寒雜病論》,也沒讀過《本草綱目》,所以就沒有辦法深入地提問,但是師父又很喜歡我,給我很多時間,讓我去問一些很低階的、很門外漢的問題。
一個年輕人剛學能問什麼呢?
我只能問:什麼是陰陽?什麼是病?
李老說:一切病都是陽氣不足。我覺得這麼說很有意思,就接著問:“陽氣不足,那陰氣在哪兒呢?”他說:“沒有陰氣不足,就是陽氣不足。”
沒有陰虛,只有陽虛。我覺得這個觀點很挑戰我的邏輯和常識——既然是陰陽互根,既然是陰陽平衡,怎麼會沒有陰呢?
後來很多年之後我才知道,李老所說的陽氣和我們平常所說的陰陽的陽不一樣。這個陽氣是什麼呢?其實是指元氣或生機之氣。
-
12 # 小博樂
中醫博大精深,流傳幾千年源源不斷的出了很多大師,也有很多半吊子,比如我鼻炎,一箇中醫是我朋友調理身體還行鼻炎真不好,還有一個輕一點480一個療程就好,重一點最多兩個療程就可以讓五到十年不復發。
-
13 # 金管家健康生活館
推薦大家看看郭生白的本能論!
中醫發展到成熟階段是人人都知醫,天下無枉死,有病自家治,大病可商量。中醫復興之日,便是全民健康之時。
當代著名國醫大師郭生白先生創立的“生命本能系統醫學”使中醫成為人人可明白,人人可掌握的一門簡易醫學,解決了傳統中醫醫理深奧,人才複製週期長等諸多問題。郭生白先生終其一生都在為中醫事業奔走呼號,他生前80歲高齡時,聯合國醫大師祝總驤、朱良春、周仲英、陸廣莘等為中醫事業在首都北京發起“大醫傳承工程”,在生命的最後幾日,他為天下的孩子和老人講解《孩子發燒怎麼辦、老人發燒怎麼辦》。
-
14 # 中國名家書畫藝術
中醫是指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於2018年被世界衛生組織納入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1]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總結髮展。中醫理論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日本漢方醫學、南韓韓醫學、北韓高麗醫學等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而來。
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出現瞭解剖和醫學分科,已經採用“四診”,治療法有砭石、針刺、湯藥、艾灸、導引、布氣、祝由等。自古以來就有“醫道相通”的說法。這種影響最早可以追溯到黃老道家的典籍——《黃帝內經》,它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也是中國醫學寶庫中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同時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鉅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後來的中醫學和養生學則在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開始用陰陽五行解釋人體生理,出現了“醫工”,金針,銅鑰匙等。東漢出現了著名醫學家張仲景,他已經對“八綱”(陰陽、表裡、虛實、寒熱)有所認識,總結了“八法”。華佗則以精通外科手術和麻醉名聞天下,還創立了健身體操“五禽戲”。唐代孫思邈總結前人的理論並總結經驗,收集5000多個藥方,並採用辨證治療,因醫德最高,被人尊為“藥王”。唐朝以後,中國醫學理論和著作大量外傳到高麗、日本、中亞、西亞等地。兩宋時期,宋政府設立翰林醫學院,醫學分科接近完備,並且統一了中國針灸由於傳抄引起的穴位紊亂。
中醫來源於對醫療經驗的總結及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思想。其內容包括精氣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氣血津液、藏象、經絡、體質、病因、發病、病機、治則、養生等。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專著《黃帝內經》問世,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時至今日,中國傳統醫學相關的理論、診斷法、治療方法等,均可在此書中找到根源。
中醫學理論體系是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在唯物論和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逐步形成的,它來源於實踐,反過來又指導實踐。透過對現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內在機理。因此,中醫學這一獨特的理論體系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整體觀念,二是辨證論治。中醫的基礎理論是對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變化規律的理論概括,它主要包括陰陽、五行、氣血津液、髒象、經絡、運氣等學說,以及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則治法、預防、養生等內容。
-
15 # 老楊秀生活
中醫如何?
中醫在西醫進入中國之前是沒有分中與西。自西醫世入以後,我們把中國的傳統醫學稱之為中醫或者是中醫藥。
醫者,意也,是濟世利人、厚德載物的行使者,是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的踐行者。▲古天文觀測儀器,觀天之道,執天之行。
最早的古中醫的“毉”,是這樣一個繁寫體,我們從這個字可以看到“醫”下面有一個“巫”字,最古老的醫學是“巫”,而“巫”在當時是掌握天時地利人事的重要人物,在歷史上持續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他們應用一些咒語,一些祭祀等等活動進行為人向上升傳達旨意祈福和調理疾病。而這些咒語,在發音上有很多可以起到與臟腑同頻共振的作用。能夠有利於疾病的舒緩。隨著人類對自身及其自然界的觀察研究, 逐步認識到自身的經絡循行,動植藥物,導引、按蹺、針、灸、砭、罐等調理疾病的方法,同時建立了中醫具有獨特的陰陽五行辨證論治體系,構成了大道至簡的“天人合一觀”。陰陽五行辨證論治體系不僅用於養生,用於治療疾病,而且還能夠應用到預測上來,在疾病的預測傳變上,中國的古老中醫有著豐富的知識體系積累。比如《內經》、《傷寒》、《傷寒鈐法》、《天元玉冊》、《玄珠密語》等等,都有深入的論述。
中醫藥涵蓋的文叉領域之廣,天候、物候、人候、古天文、古曆法、星象、河圖洛書、易學、哲學、倫理、道德、物理、生化(如:藥的炮製)、語文、數學、動植物學、地理、心理學、色彩、音樂(音律)、書法及繪畫(如:古代祝由科的符文)、養生學、預防醫學、時空時間醫學、武術、舞蹈、生物力學、中醫解剖學、宗教(道醫學:古中醫與道醫一脈相承)、煉丹術(一個是外丹的製作、一個是內丹丹道的煉養)、
也同樣包含現代的量子力學理論(比如:波粒二象,就是陰陽理論的一個現代認識層次)、二進位制等等,包羅永珍。
中醫是綜合知識的大彙總,眾多的交叉學科鑄就了中醫的博大精深。
這裡面主要是我們現在的中醫師是否掌握了上述的體系內容,同時比如古中醫當中有:“不知易不能言太醫,大醫精成、厚德載物、濟世利人”,等等要求,這既是對學術的知識體系的把握,同時也是對人性道德與心態的要求,也就是職業操守的要求。
我們現在的很多的中醫師缺乏大量的知識體系,對中醫的各類交叉學科體系,甚至可以說是聞所未聞,更談不上,去體悟中醫裡面所講的:“天人合一”,體系的深刻內涵,上古的一道當中,都包含有醫者的深度煉養,而今天我們很多的中醫在這上面基本上沒有進行深度贍養的內證,只是在學院裡面進行了知識體系的表層的瞭解,所以知識的不全面學習深入,就無法洞悉中醫的真正內涵,就會以不科學的態度去認識中醫。實質上這是因為你沒有真正揭開中醫的本質面紗。
中醫:治法
汗、吐、下、瀉、溫、通、清、補八法等,導引、按蹺,推拿、正骨、針刺、艾灸、湯藥、砭、罐、刮痧、外敷類、溫度療法(溫熱寒涼,皆可應用,比如遠紅外、冷敷冰敷、暖水袋、熨法等)日光月光療法、音訊療法,場性療法、時空時間療法,符法、咒法(符法、咒法,這兩類有嚴格的要求,屬於特殊的療法,比如祝由十三科,對一些癔症有非常獨特的效果)、心理情感干預療法、催眠術等等,種類繁多,我們現在認為中醫只有湯藥才是中醫,這只是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
中醫具有自己獨特的診斷體系,要用中醫思維進行診斷中醫有自身獨特的辯證思路及其疾病的傳變、預防、治療診斷體系,與現代西醫學的診斷體系,是兩種不同的概念診斷體系,在診斷認識上,不能以西方的診斷認識體系來認識中醫的診斷體系,它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這一點首先要明確,不能套用概念來進行解釋它的辯證體系。
陰陽、表裡、虛實、寒熱,八綱辨證.
望、聞、問、切,四診。
我們現代醫學的CT、MR、彩超等等電子裝置的應用,只能是延伸了中醫望診的內涵,只足充實豐富了中醫望診的內容,中醫的望診是從表而及理,從現象看本質,這需要非常強悍的豐富望診知識體系,就現代西醫學的CT、MR,也需要醫師進行對片子的認真分析,也是一種望診的診斷,這些裝置能夠為中醫提供一些參考,但不能等同於中醫的望診,中醫的望診,包含了西醫的完整內容,並且在這些基礎上,更有其獨特的望診技巧,如透過舌苔往體內的寒熱虛實,氣血的充盈度,水液代謝,透過五官的整體顏色,光澤度,方正的情況,面板的皮紋,眉毛的高低位置,耳朵的前後,以及長的痣、和它的位置等等,進行綜合性的判斷,是多層次多體系多時空下的,綜合完整,其中包含有醫學體系的陰陽辯證理論體系下的望診。也就是包含有預測學當中的望診體系,這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基礎,這是很多的中醫,是難以在短時間之內把握的內容。
聞診,中醫的聞診,可以透過患者各類聲波進行診斷,比如透過咳嗽聲,來判斷疾病的上中下部位、寒熱、虛實、表裡,透過屁聲來判斷小腸,還是大腸的問題,透過語音來判斷臟腑的病變部位,不同的臟腑會展現出不同的音律,這是一種共振場效應的結果展示。
問診我們比較常見,西醫在這一方面,用的也比較多。
切診,確診是中醫學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切脈,脈法透過七大要素進行綜合判斷:脈位、脈形、脈中之氣、脈中之血、脈的輻度,脈的規律性,脈的頻率等7個方面進行綜合判斷,這需要不斷的進行深度訓練,掌握基本的28種脈象,這需要,大夫首先是要心靜,心不靜,無法去體察脈的微弱變化,無法去掌控身體臓腑氣機波動的細微變化。
我們在這裡要非常嚴謹的糾正一個詞“臟腑”,這個詞是西醫的概念,在古老的中醫當中是“臓腑”。這個“臟”有藏精之意,五臟為藏精之所,如肝藏魂,肺藏魂,腎藏精等,如果變成了“臟腑”,其意義就不同。
中醫之“道”,要用中醫原汁原味的思維進行學習探研。中醫更是“道”衍生演化體系,是象數理氣等的彙總運用,是“易”的詮釋與運用,其包羅永珍,是多層次多角度多維度的時空間體系的高度規律與法則的運用體系,是宏觀到微觀,從微觀到宏觀法則及其規律的往返之道,是太極思維的實踐實證與運用,它是中華民族系統研究生命科學的一套獨特體系,具有獨特的鮮明個性,獨特的思維體系,獨特的立體的數學架構,獨特的演繹詮釋生命的架構。
學習中醫需要運用原汁原味的中醫特色思辨模式進行誠潛求實,不斷的進行深入探討專業,體悟煉養,要突破,認識上的瓶徑,在“中醫”的本質上來學習認識,理解中醫,沒有深度的理解,就探尋不到真正中醫的奧妙。
回覆列表
中醫來說,還是北派中醫為上,南派中醫治病以溫病為主,不但治不好病而且還使病症加重!所謂北派中醫是以傷寒雜病論為主的派別,俗稱經方派。南派中醫即是以溫病條例為主的派別!相對來說,北派中醫治症效若捊鼓,立竿見影!反之南派中醫治病要困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