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猛歷史
-
2 # 餘脈Henry
首先古代人在居室建築上可謂頗費心思。室內建一塊中間有通氣孔的方石板,其下有一兩米深的空間,利用常年恆低溫的地氣與屋內熱空氣形成溫差對流。更甚者,古代皇室貴族為了避暑專門選址打造的居室,稱“夏房”,建於地下。先秦有「窟室」,秦漢皇室的「凉殿」等。地上建築往往利用水力驅動,設計避暑建築。如唐代大明宮「含凉殿」的一體化降溫措施。據考證,水利制冷技術源於拂菻國(東羅馬帝國)。普通人家有「自雨亭」,規模雖然相對較小,但納涼原理是相同的。
古人還利用質涼的材料製作避暑的生活工具如玉枕、瓷枕、竹蓆、竹床、竹夫人等等。冰鑑也是製冷用具。曾侯乙銅鑑缶,是我國最早的“冰箱”。不僅可以用於冰鎮瓜果涼食,透過氣孔滲出冷意,有效調節室內氣溫。
冷飲,古代稱之為冰食,可以說是解暑必備。約起源於商代。唐朝人學會人工製冰,市場上也出現了專做冰品買賣的商人。宋代,冰食更加五花八門,北宋汴京的「砂糖冰雪冷元子」、「涼水荔枝膏」,南宋臨安的「雪泡梅花酒」等。元朝一名食品商人制作了世界上最早的冰淇淋。清代以西瓜汁冰鎮後製作的「琥珀糕」和甜杏牛奶冷凍而成的「杏仁酪」都是頗有講究的宮廷菜,到了清末民國初,老北京的冷食店就很常見了,雪花酪、刨冰、酸梅湯、汽水等傳統消夏小食一直陪伴我們至今。
(小十)
-
3 # 朝文社
這裡就要糾正題目裡的大錯誤:誰說古代就沒有空調?不但有,而且在唐朝的時候,唐玄宗李隆基不但用上了空調,而且還是一款從東羅馬帝國進口的“空調”:水激扇車!
東羅馬人怎麼會有這玩意?以《舊唐書》裡的記載,當時的東羅馬帝國,同樣是每年夏天就酷暑難耐,於是東羅馬國王獨出心裁,在宮殿裡裝上了這種裝置,隨後又在唐玄宗年間傳入了中國。而那時每年為夏天煩惱的唐玄宗,立刻火速上馬新技術,在太液池旁修了著名的含涼殿,整個房間安裝上水利扇輪,御座上擺上“水激扇車”,藉助流水的力量,房間裡清涼水汽鋪面而來,即使炎炎酷熱,也是無比舒爽!
照著《唐語林》記錄,唐玄宗的大臣陳知節前來覲見唐玄宗,就在這個“空調房”裡稍坐了一會,就感覺冷的不行。唐朝詩人張仲索,也有一句古詩形容“製冷”效果:甘泉將避暑,臺殿曉光凝。簡直是有清風有涼水,無比舒適的避暑房間。那時的唐玄宗也是無比喜歡,整個夏天都在裡面辦公!
以中國古人的脾氣,只要看見了外國有的好東西,那別管是多強大的技術,都是非要青出於藍不可。於是從盛唐開始,歷代中國工匠都挖空心思,代代改良這款“空調”的效果。到了五代十國的時候,後蜀的宮殿裡,可就不止是隻能清涼一個房間的“水激扇車”了,當時的宮殿已經架起了超大水輪,呼呼生風中,整個寢宮都清涼無比。宋朝以後,這套空調裝備,更是從皇宮走到了民間,宋朝有錢計程車大夫家裡,都常裝備這個乘涼系統,而且宋朝人還在扇車上加裝了鼓風裝置,旁邊擺滿了鮮花,不但涼風習習,而且香氣四溢!
而且這外來的水利風扇技術,可不止用在了夏季避暑上,從北宋真宗年間起,這種水利風扇,也透過中國工匠的改裝,早已變成了各種效能強大的水車,北宋的農業生產,也迎來了一輪新的農業革命。以沈括的說法,宋代的農業產值,為什麼能比唐朝增長三倍?這款新型水車技術,對農田水利的助推非常明顯!
西班牙傳教士拉達的《大中華帝國史》裡就記錄,明末時西方傳教士來到福建廣東地區,親眼看到了中國農村的富庶風光,其中一款動力強大的水車,能把水引到高山的梯田裡。而陪同的中國人則向他們介紹,這種強大水車,正是對昔日“東羅馬空調”世代改良的結果。一款歐洲人發明的奢侈品,就這樣擴充套件功能,造福千家萬戶。
而在北宋年間,用來增強風力的鼓輪?這在後來的中國工農業生產裡,影響更加深遠。以《天工開物》的說法,發展到明朝時,它已經被用在了鍊鋼和農村的揚穀中。特別是明末農村一種新型的陽穀扇車,就是利用這種風力鼓輪的原理改裝。生產效果十分驚人。
一個簡單的納涼裝置,竟然能夠衍生出如此眾多的附加品。古代中國憑什麼強大?連避暑都可以如此學習,怎能不強大?
-
4 # 夢想咬死你
炎炎夏日,當我們夏天呆在空調房裡吃著冷飲吹著空調的時候,我們中國古代的人是怎麼避暑的呢,其實在古代避暑方式有很多種,雖然沒有現在多種多樣,下面我就簡單說下古人的避暑辦法,第一種就是扇子跟竹蓆了一直延用至今,第二種就是喝井水,夏天的井水是非常涼爽的,可以拿來擦洗身體,還能冰西瓜,還有就是住在背陰的房子裡也挺涼快~~
-
5 # 阿當師傅
沒有空調,但我們有冰啊。當然了冰在古代是很難儲存的,也只有達官顯貴帝皇家才會有方法儲存冰塊,甚至有時候還會以冰塊作為賞賜。首先古代氣溫較之是有一定差別的,古人冬天從河裡挖冰,藏在地窖裡等著夏天使用,這是最原始的一種方法,而在唐朝則出現了硝石治冰的方法,簡單的化學反應產生的吸熱反應。再來古人可以選擇去其他地方避暑,例如承德避暑山莊就是最簡單的例子,這都是隻有皇帝能夠享受,貧苦大眾有點錢買兩口原始的冰淇淋已經很不錯了。
-
6 # 三叔小記
現在是烈烈夏日,而此時的古人並非感到很熱,實際上,那時的空氣才叫空氣,純天然,也就是現在所謂的“綠色”。當然,一年平均溫度比現在還是低。
儘管沒有空調,但也不用擔心什麼,他們自有智慧來解決。
辦法一:空調房這裡所謂的空調房是指專門用來解暑的房間,其裝置不亞於現在的空調,合理選址,合理的結構建造,能夠達到。還純天然!
比如先秦的“窟室”,秦朝的“涼殿”,漢朝的“清涼殿”,舒舒服服過個夏天。
皇家有這樣的房間,百姓也有,類似。有時候三五幾人,約著一起,聽評書,當然順便蹭“涼”。
辦法二:神器扇子估計算吧,雖然有點累,還是能“解渴”。除此之外,還有玉枕、竹枕、竹床,涼爽著睡覺。
這還不算完,還有兩件神器,一件叫竹夫人,是用竹子編造成的類似葫蘆型的挺長的東西,這玩意可以抱著睡覺。
另外一件神器叫“冰箱”,沒錯,只不過它原名是“冰鑑”,起初,材料為銅,後來發展到木頭,深受廣大人們的喜愛。除了可以調節室內溫度外,還能冰鎮水果、飲料。
辦法三:吃吃吃很早以前,人們便會挖坑儲存冰塊,每到冬天,都會挖掉冰塊來儲存,便於夏天用。到唐末,用於製造火藥的硝石遇水降溫結冰,人工製冰誕生。以此,冰塊走進千萬戶家。
這樣的冰鎮食物很多,比如元朝的冰酪,後來的冰淇淋,還有慈禧的小吃“甜碗子”。總之,有了冰,夏天的炎熱根本不存在。
總之,古人還是很智慧的!
-
7 # 密探零零發
夏天到了,北方是乾熱,南方是潮熱,熱浪滾滾,勢不可擋,只能躲在空調房裡,根本不敢出門去浪。我們不禁好奇,天是同樣的天,古人在沒有空調的夏天,是如何避暑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深扒中國古代高大上的避暑神器,個個都是令人驚詫不已,並且聽說還可以把妹呀!
一、最浪漫的避暑神器——自雨亭,在唐朝的時候,就出現了自雨亭,就是一種乘涼的亭子,引山泉從亭簷流下,在四周形成一道水做的屏風,宛如水簾洞,想想就浪漫得一塌糊塗,不僅可以乘涼,而且還可以把妹呀,引人想入非非。
二、空調冰箱一體機——冰鑑,在周代就已經出現,目前就有出土的周代青銅的冰鑑,分為裡外兩層,裡層放食物,外層放冰塊,外層的四周有氣孔,散發冷氣,這就是傳說中空調冰箱一體機,一遍吹著冷氣,一遍吃著冰鎮食物,美滋滋呀!這可是周代就有了,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呀!
三、古人的中央空調——深井,在古代,古人自挖深井,分為進風口和通風口,並且在風口上配有井蓋,利用地底的恆溫,實現冬暖夏涼。只要把通風口的蓋子開啟,夏天就有冷氣,冬天就有暖氣,純天然無公害,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盡,這發明真牛呀!
四、豪華大包房——窟室,應有盡有,可以盡情地嗨呀!所謂窟室就是地下室,在先秦的時候,貴族們就開始人手一間窟室,主要利用地下室的低溫,現在再放上冰塊,還有美女、美食、美酒作伴,簡直就是天上人間了,可以盡情地嗨呀!
古人的避暑神器,不僅環保和貼近自然,而且還有一些浪漫和情趣,讓人恨不得穿越到古代去避暑。同時,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他們簡直是太有才了。各位,還知道古代有哪些避暑神器,可以分享一下。
-
8 # 找靚機科普君
夏天又到了,非洲的友人們都紛紛回國避暑,為了防止出門摔跤被燙傷,呆在空調房是最安全不過的辦法了。
可以說,我的命是空調給的,離開空調 我就成了個廢人。
那麼熱的天氣,沒有空調的古人,到底是怎麼活下來的呢?
其實是我們小看古人了,早在先秦時期 古人就已經學會用冰來冷凍食品,那時候每當到了冬天 皇帝們就會派人到深山中去採天然無汙染的冰塊。
然後運回來放在皇宮的地窖當中,並且用草蓆等物件來保溫,這樣一來 等到夏天的時候,這些冰就能用來製作冷飲了,像酸梅汁,姜蜜水,雪泡梅花酒等等都是當時比較流行的飲料。
還有一種叫做冰鑑的東西,相當於古代的冰箱空調一體機,這個物件用青銅或者木頭做成,分裡外兩層,外層放冰塊。
內層可以用來冰鎮酒或者水果,放在室內不但能當冰箱用,散發的冷氣還可以達到降溫的作用。建冰窖藏冰這種工程耗資巨大,尋常百姓沒辦法享受這種VIP服務,他們又是怎麼避暑的呢?
一般的人家會在屋子裡挖一個地窖,然後在地面上留一個小孔並蓋上蓋子,由於地底下相對恆溫,夏天的時候開啟蓋子,就會有冷氣冒出,冬天的時候則是暖氣。
除此之外,還有扇子、玉枕、竹蓆這些東西,都是古人居家旅行 、納涼避暑的利器!
-
9 # 尚宮女史
這個問題問得好啊!
炎炎夏日,太陽炙烤著大地,你在空調房裡哼著歌。
而在沒有電的古代,人們心裡默唸:“心靜自然涼!心靜自然涼!心靜自然涼!”重要的事情說了三遍,還是沒有什麼卵用。
那麼古代的人怎麼避暑?這裡先來說說四姑娘小時候的消暑情形。我們家能稱得上電器的就是電燈和黑白電視機。那是九十年代,農村裡都是土坯壘成的土房子,冬暖夏涼,比現在的鋼筋混凝土材料做成的房子涼爽很多。
我們村有一條溪水,常年流淌,家家戶戶在溪水邊洗衣服,三五成群的小夥伴們一到夏天就在溪水裡玩,男孩子能洗個澡,女孩子洗洗胳膊洗洗腿。
村裡有一口大井,泉眼裡冒出來的水清涼甘甜,是我們夏天最好的飲料,喝上一口通體舒暢。
再有就是大樹,村裡樹多,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大人們拿板凳坐在大樹底下乘涼,手裡搖著蒲扇。晚上睡覺有涼蓆子。
其實古代人的智慧是無窮的,雖然沒有電,但夏天也能過的很舒服。
古代冰箱早在殷商時期,人們就學會了儲存冰塊,冬天將冰塊弄來,儲存在地窖裡,用厚厚的草蓋起來,等到夏天拿出來消暑。
後來又發明了冰鑑,夏天將冰塊放在裡面,既可以儲存食物,又可以散發涼氣,使房間裡變得涼爽。
明清時候又出現了一種更加方便的木質冰箱。
古代空調房唐代開始蓋起了含涼殿,宮殿依水而建,殿中有機械製冷裝置,和現在的空調工作原理差不多,只是現在用電,古代用水,扇輪轉搖,產生風力將冷氣送入殿中。使殿中清涼無比,這還不算完,此裝置能將冷水送向屋頂,再沿簷直下,絲絲涼氣源源不絕。
這樣的空調房隨著時代的發展,由皇宮進入官宦之家再進去富裕之家。人們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一步步改進,使得空調房越來越與時俱進。
古代床上涼品簟:也就是現在的涼蓆子,一般用竹子編織而成,也木用牛皮的,只要是涼的東西,很多都可以用來製作簟。
瓷枕、玉枕:涼爽無比的枕頭。
石床、玉床:性涼,人躺在上面很舒服。
竹夫人:不是美女哦,是用竹子編制的圓柱形避暑神器,類似於現在的抱枕、玩具熊之類的,用來抱著睡覺。
古代冷飲古代人們也大量種植水果,夏天將水果浸在涼水裡,然後拿出來吃。
古代的冷飲有很多,大多是水果摻雜草藥製成,清涼消渴,兼具解毒。吃冷飲在宋朝達到頂峰,市面上琳琅滿目的冷飲任君選擇:雪泡豆兒水、冰雪甘草湯、生淹水木瓜、藥木瓜等等,品類多達十幾種。
朝時期甚至出現了古代的冰淇淋(冰酪:牛奶,果汁新增冰塊製成)。
當然,以上多是達官貴族乃至皇室的消暑辦法。平民百姓的消暑辦法就簡單粗暴的多:
涼蓆子、蒲扇、大樹、涼水等,少穿衣服多喝涼水。手也能充當扇子。
-
10 # 貓眼觀史
其實我個人理解很簡單,古代的冬天可能比現在冷,但是夏天絕對沒有現在熱,所以普遍意義上都是打扇子度過的,難道有錢人就不打扇子了嗎?不過我之前看了一篇文章,裡面的防暑方法可以說千奇百怪、歎為觀止。這裡就借花獻佛寫出來供大家閱讀,有的防暑措施你根本想象不到。
這裡不論貧賤富貴,只看古人的智慧一:要避暑必須先涼房古代很多房子都是傍水而建,建設者採用類似水車的方式推動扇輪搖轉,產生風力將涼氣送入房間;還把水運到房頂,讓水從房簷四周慢慢流下來,再回到水池裡,反覆迴圈,房間溫度自然就下來了,這就是所謂的“涼屋”。不過這種避暑方法比較少見,最多的是在房間地下挖通道,把冰塊放入通道里面,透過風吹,把冷氣吹入房間,可以說堪比現在的空調房。唐朝楊國忠的房間經常把客人凍的直哆嗦,因為他用大量冰塊雕刻成假山擺在宴席四周,客人回去就感冒了。
二:冬天採冰夏天用戰國時期的“銅冰鑑”,不知道是啥?就是類似冰箱的存在,他們在冬天採冰放入冰窖,夏天拿出來用來避暑、吃冰鎮食物和水果。當然這並不是誰都用的起的,實在吃不到的,普通家裡人就挖一口深井,裡面的水清涼甘甜,把食物放在裡面浸泡,也一樣可以吃到冰涼的食物,冰鎮米酒是他們夏天的最愛。
三:竹夫人我一開始根本不知道竹夫人是什麼?
下面是蘇東坡和佛印的對話
蘇東坡:“你有老婆嗎?”
佛印:“有啊!有兩個!夏天抱著假老婆,冬天抱著真老婆。”
佛印這裡說的假老婆就是“竹夫人”,是一種用竹篾編成的圓柱形物,長約1米,中空,四周有竹編網眼,睡覺的時候抱著它可以避暑。
四:扇子手扇、蒲扇、團扇、摺扇、羽毛扇、自動扇,夏天最常見的防暑方法,這裡點名說的就是自動扇子,尤其是皇帝后面的兩把大芭蕉扇,只需要人工拉一下,就會有風,並不需要一直用手搖。
五:枕頭準確的來說是玉枕,南宋詞人李清照就用詞句描述了自己晚上睡覺時用的玉枕,半夜的時候竟然還有一絲絲涼意。“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玉枕的材料大多是青白釉瓷枕,算是古代大多富豪家庭常用的納涼寢具,就和我們夏天睡覺時喜歡貼著牆壁一樣,這個玉枕比牆壁還要涼。
六:游泳避暑怎麼能少的了游泳,古人經常去河邊游泳,有的時候一去就是大半天,比什麼都來的自在,只是苦了女子,別看電視劇經常有女子在河邊洗澡,其實古代這種事是不多見的,她們基本是在家裡沐浴。
當然也有阿Q精神的,認為炎熱的夏天要勇敢面對,比如白居易“非是禪房無熱到,但能心靜即身涼”,他就認為心靜自然涼,可能有一定的道理,那隻能在沒睡著的情況下,睡著了搞不好都能熱醒。
-
11 # 科技有感
不說古代,就說說80年代的民間,電風扇都是渴望,還什麼冰塊都別想太多了。在古代除了皇親國戚,達官貴人才有自己的冰窖。民間吃飯都成問題還能用的上冰塊?我們小時候天氣熱,就靠沖涼,下河游泳。扇子來解暑。古代大眾解暑的方法以下幾種。
羽扇這種扇子在唐朝都已經擁有。扇子可以加快空氣流動,汗液蒸發,身體溫度降低。多以鳥羽為材。流傳速度快。
古代用藤、葦、竹等編織涼蓆,最昂貴的是象牙席。也是一種解暑的辦法。
瓷枕也是一種極為特別的消暑物品。瓷枕的枕面是一層釉,夏天枕於其上,睡起覺來格外的涼爽。
竹簾,也是一種可以阻擋熱死的流動而存在的解暑的辦法。皇帝和有權有勢的都是用蟒皮製成簾。
道理一大推,都沒說到古代大眾化解暑方法。
-
12 # 視知TV
關於古人如何避暑這個問題,早在《詩經》裡就有奴隸在冬天鑿冰,供貴族在夏日涼快的記載。而到了漢代,曹操大修“空調房”,在室內挖深達十五丈的深井,夏天藏冰,冬天燒炭,屋子可以冬暖夏涼。
古代西方人也試圖從建築上解決室內溫度問題。古羅馬人擅長管道改造和輸水系統建設,他們在住宅的牆內佈設水管,以冷卻室內溫度。
▲古羅馬渡槽工程
而中世紀的波斯人,為了能在乾旱地區好好活下去,修建起風塔,透過將風引入建築物的方式,達到室內通風排熱的效果。
隨著工業時代的到來,人類越來越渴望能有“煉冰”神技加持。
1820年,英國科學家邁克爾·法拉第(Michael Faraday)發現,當液化氨蒸發時,壓縮與液化氨氣,會吸收熱量使空氣冷卻。
而到了40年代,佛羅里達州的醫院還在靠美國的北部運輸來的冰塊為病房降溫。一位醫生開始思考,能不能透過人工造冰的方式解決這個運輸難題。
為此,他設計了一臺由風力、馬力、水力或蒸汽驅動的壓縮製冰機,並申請了專利。然而因為窮,這位醫生並沒有實現他為整個城市降溫的宏大理想。
拖了半個世紀,空調才真正出現,而且是因為機器的需要。畢竟,比起工廠裡忍受炎熱的工人,工業時代的人們更關心機器。
1902年,紐約的薩基特–威廉斯印刷公司正在糾結兩大難題: 機器過熱,印刷機會動不了;而溼度控制不好,印刷品又很糟糕。怎麼辦?
這時,和好萊塢電影一樣的套路,一位年輕帥氣的工程師威利斯·開利(Willis Carrier)出現了。
開利發現透過壓縮氨可以冷卻盤管上的迴圈空氣,溼度還能保持恆定。就這樣,空調被正式發明了出來。
-
13 # 李三萬的三萬裡
唐宋獨領風騷,出現了半臂裝和袒胸裝...這種著裝出現,究其原因: 一是在唐代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發展的時代大背景下,開放的社會風氣,寬鬆的社會氛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婦女的社會地位,促進女性衝破保守思想的禁錮,大膽的表現自我,追求美。
二是唐代達到了民族融合的頂峰,對外來文化的兼收幷蓄,形成了唐代文化多元化的格局,而當時胡服的盛行對唐代服飾影響最為深刻,胡服的袒露之風自然影響到唐人的著裝。
三是唐代寬容開放的思想對各種宗教多有扶持,一般不加阻撓,唐代佛教、景教對唐代服飾有所影響,佛教在著裝上沒有特殊禁忌,佛教弟子右袒裸臂,很多佛像袒露身體,敦煌壁畫中的女飛天形象正體現了這一點。這種認知肯定了人體美和對人體的尊重。
當然,有錢人家可以用冰塊,但這個一般人家是消瘦不起的...
-
14 # 我想自私的擁有你43657361
以前溫度沒有現在的高,沒有那麼多的高樓大廈,水泥路面等等,夜晚還是非常的涼爽,還有以前人少,到處都是綠色植物空氣親爽,空氣流動性好!傍晚的氣溫最高也就相當於現在的二十五六度吧?
-
15 # 世界有糖豆
夏天,怎麼乘涼的?其實這個分為好多階級層面來回答!
首選我們可以回憶下我們小的時候。小時候沒有諸如風扇、空調等降溫電器,他們是怎麼避暑的呢?自古至今,祛暑最好的方法當然是根據地理位置不同節氣各異,透過移居而住來達到避暑的目的。動物界的候鳥便是採取這個辦法。
清代從康熙皇帝以後,歷任皇帝每年夏季都會離開故宮到頤和園、圓明園和承德避暑山莊去避暑消夏。只是這樣的避暑方式,非一般人可以享受到,不具普遍性。
稍次一點的方法是用冰祛暑。據早在《詩經.七月》中,就有“鑿冰沖沖”窖儲度夏的記載,避暑納涼在人們的夏季生活中由來已久。根據《大清會典》中記載:清代在紫禁城、德勝門外、正陽門外等設有專門儲藏冰塊的官窖計十八座。冰窖採用埋入地下一點五米的半地下形式。每年三九御河起冰後,由採冰者鑿成規定尺寸的方塊拉入冰窖,待轉年的夏天使用。雖然冰窖有官窖、府窖和民窖之分,但因價值昂貴,尋常百姓家往往對上述的兩種最好的避暑方法只能望涼興嘆。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人們也想出了眾多避暑的好法子到了漢朝,一種名叫“葉輪撥風”的大型納涼器具橫空出世。
《西京雜記》中記載:“長安巧匠丁緩做七輪扇,大皆徑丈,相連續,一人運之,滿堂寒顫。”,一個人運動,滿屋人涼快,這又是一種很大的進步。到了唐朝,出現了一種供人消暑的涼屋。涼屋通常傍水而建,採用類似水車的方式推動扇輪搖轉,將涼氣徐徐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機械將水送至屋頂,然後沿簷而下,製成人工水簾,屋子裡自然會涼快起來。明朝時候,涼屋的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明代人已經知道在消暑時巧妙利用地理優勢,掘井納涼,天然環保又清爽。大約在3000年前的商代,冷飲也開始隨著出現。富貴人家就已經開始在冬日鑿冰貯藏於窖,以備來年盛消暑之需。發展到唐朝時,開始出現“冰商”,也就是商業性的藏冰戶。冬天藏冰,入夏拿出來賣。到了宋代,冷飲有了新的突破。南宋詩人楊萬里曾對一種叫“冰酪”的冷飲大加讚賞。
馬可·波羅來中國時,受元世祖賞賜,嚐到了當時的皇家冷飲“冰酪”(由果汁、牛奶、冰塊等調製而成)。後來,馬可·波羅把“冰酪”的製作技術帶回義大利。義大利對這一技術嚴加保密300年後,被法華人高價買走,此後不知怎麼的又傳到了英國。英華人改造後,製出了我們今天常吃的“冰激凌”。
-
16 # 皓皓天心
作為南方人,我們小時候,這邊是下雪的。現在十幾年沒下過雪了。可以證明古代是沒有這麼熱的,溫室效應對現在的社會影響很大。
我們小時候,夏天天天到小河游泳的,作為小孩子,古代應該也一樣。
大人喜歡坐在有穿堂風的巷子裡,手搖蒲扇,幾個人吹牛聊天。
在大樹根下,小溪潺潺流過。大樹有些突出地面的根鬚,四圍修平整了,放些平整的石塊,人坐在根鬚和石塊上,吹著四面八方來的風,聽著鶯聲燕語,扇著扇子,聊天下棋。小孩子在樹上爬上爬下,玩各種遊戲。我們小時候就是這麼過來的。古人應該也差不多。
古代有錢人家,會有奴僕在邊上扇扇子,會挖冰窖藏冰,等夏天用,《天龍八部》裡李秋水她們不就在冰窖裡大戰了一場嗎。
夏季的炎熱,讓不少人為之苦惱,幸好我們才飽受其苦的時候,還可以選擇空調或者電風扇。閒暇之餘,我不禁想到,古人面對這種情況會是怎麼應對的呢?
在沒有空調、冰箱的時代裡,古人有哪些避暑的方式?
回覆列表
隨著最近各地高溫紀錄的不斷重新整理,夏天變得如此的燥熱漫長,許多人寧願坐在空調房裡玩手機打遊戲也不願意出門一身臭汗,就連避暑如此方便的現代我們都這麼難受,在沒有空調的古代,人們要如何經受住炎炎夏日的摧殘呢?其實和如今的空調房一樣,一個涼快的房間是避暑必不可少的神器。早在先秦時期,就出現了名為“窟室”的涼房,沒有空調的古代人靠地下室來避暑,並且將地下室修建的更加富麗堂皇,當時的貴族大都會在家裡修建窟室,並且將一些重要的活動安排在裡面。從中原到南方,一些更有勢力的貴族甚至會在自家的窟室內防止冰塊來降溫,所以要是給古代人說起我們現在有空調冰棒的生活,他們不知道要有多羨慕。到了漢代,隨著中央集權的加強,皇室的生活也越來越好,開始出現了專門用來在夏季避暑的清涼殿,《漢書》中就記載,在夏天這些清涼殿裡甚至能結霜。當然這是誇張地說法,不過也可以看出皇家的生活有多麼安逸。清涼殿之所以如此涼快,得益於用水作為動力帶動風扇轉動,風扇對著涼水吹風產生的冷氣讓清涼殿能夠在炎炎夏日結霜。在宋代,古代人避暑的手段更進一步,甚至玩出了新的花樣,當然,這也只是在天子家,普通人家自己搖搖扇子也就過了。在宋代的皇宮裡,風扇吹的不是涼水,而是上百盆鮮花,風一吹,清涼芬芳的清風就徐徐在房間裡轉動,空調房裡不僅涼快,空氣質量也上升了一個檔次。到了明清時期,皇家避暑的檔次又升了一個檔次,他們將冰塊放到桶裡,想移動就移動,走到哪兒涼快到哪兒,裡面還能放冷飲、水果等避暑神器,這生活和現代人比起來也不逞多讓了。除此之外,承德避暑山莊也是清朝皇家避暑的必去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