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填滿故事的人生
-
2 # 北緯33度30分
這是一部直達人心、通透人性的小說,但又不是人人都能從中獲得心靈震顫,因為作品與高大、壯美、精緻、華麗無關,他的故事平凡、敘事直白、人物卑微,因而那些接觸過農民、經歷過農村、從事過農業的人,會有切膚般的感同身受。進一步講,只有那些對底層生活有著深刻體會,在卑微的環境中,依然對人生充滿希望,堅持與命運抗爭,歷盡艱辛而對生活充滿感激的人,才能在孫少安、孫少平的故事中找到影子、獲得共鳴。
生活在改革開放初期,輿論還困囿在主義的閃躲、風格的爭論、時代的惶恐上,儘管很多人有過穿不暖衣、吃不飽飯的經歷,但一心追逐致富的人們或許認為應該忘卻苦難,孫少平的卑微和抗爭也就與"主流"無關,苦難的記憶已經成為過去時。
然而當孫少平們卑微的身軀立在風雨泥濘的學校操場上,為了躲避周圍的嘲笑、為了吃到一碗飯的無奈、為了掩飾貧窮的那種無助無力呈現給我們的時候,我們發現,孫少平就是自己、就是時代、就是人世間。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金一南教授說:"他們歷盡苦難,我們獲得輝煌"。《平凡的世界》就是一部苦難史,必將隨時代前進愈發展現它的不朽!
-
3 # 厚德載物健行天下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完成,卻並沒有路遙當初期望的那樣美好,幾次退稿,這在80年代的文學大潮很不適應,那時候文學思潮湧動,寫作手法多樣性。而平凡的世界最多算是現代文學作品,故事內容陳舊,受到冷遇,這給路遙老師無疑潑了一頭冷水,因為第一部完後還有第二,三部!其實好的文學作品遇到這樣的冷場也並不是壞事,當讀者接受了第一部,就會慢慢的想看第二部。平凡的世界寫的人物雖說不是驚天動地的英雄,但是卻是我們身邊的父老鄉親,正直,善良,有時候也有小缺點,這才是一個人,透過第一部的擴充套件,人物飽滿,吸引人了!好的作品不會被埋沒,因為路遙老師平凡的世界是嘔心瀝血之作,有影響是早晚的事,這部作品是勵志的好作品,被人晚些喜歡也沒關係!
-
4 # 霖溪陽光
這部作品在被人們所熟悉之前曾經頻繁遭到幾家大型著名期刊退稿,這麼好的作品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遭遇呢?
一部小說能不能問世,有兩個決定性因素,一是作者的寫作方向和寫作風格,二是編輯與讀者。特別是編輯,直接決定著一部作品的命運。編輯是一部作品的第一個讀者,編輯對一部作品的判斷,與編輯個人的文學修養,編輯個人的喜好與口味,編輯的閱讀習慣,欣賞水平都有直接的關係。編輯的喜好與行業共同的評判標準,成為編輯選稿和稽核稿子的重要度量。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完成後,先是被在出版界享有盛譽的大型刊物《當代》退稿,然後再次遭遇作家出版社退稿。《當代》隸屬於人民文學出版,是國內最高級別的權威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也是國內專業的文學類出版社,都是文學界的權威出版機構,他們的退稿,無疑是對一部作品的權威評判。還有在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大量外國新鮮的文學思潮和文學理論湧入國內,許多創作者和批評家趨新逐異,跟風式地寫作與研究現代派作品,中國文學環境對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表現出超乎尋常的青睞,“形式主義創作方法”過時論正滾滾而來。而《平凡的世界》這種老老實實按現實主義構建的作品,並未得到應有的評價。
但這些並不能阻止好的作品被人們所接受,因其描寫的是最底層百姓的生活,所以一直到現在還是一直高居各大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的借閱榜單前列,也是書店穩居前列的常銷書。
-
5 # 玄林齋隨筆
因為這部鉅著是現實主義風格,包含著作者對建國後的大躍進和十年動亂的國策失誤的批評和反思。初稿完成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中國的思想解放還不充分,出版社為避嫌免禍,不敢出版。
-
6 # 水中之萍1
因為那個時候,還是政治決定一切吧!
或者是編輯根據自己的喜好,把認為不入自己法眼的文字,便認為是垃圾,予以無情拋棄。
但是,是金子總會發光。只要具有真正的價值,總會有人賞識。
真的是想不到,這麼優秀的作品,竟然是歷經了五名編輯之手,才得以問世。向廣州的花城致敬!由此也可以想到,很多人的命運,也許是註定了就不會一帆風順。很多人也許生來就為了受苦,才活到這個世界上。
在那個年代,作家曾經有過無上的榮耀,作為一個多次獲得大獎的作家,路遙怕是那種很少見的將日子過得窮困潦倒的人吧,什麼連內褲也沒錢買,真讓人覺得可憐,又為其感到悲哀!那個史鐵生,儘管殘疾,卻因為遇到了一個好女人,不至於象他那麼悲催。也許那個詩人海子也不如意,最後甚至於自殺,但別人不會如他那麼貧病交加吧。所以總認為他的早逝算是某種解脫。
如今想要成為作家成為詩人的人也不在少數,可是,若是想到這麼著名的作家卻過著艱困的生活,所以我時常奉勸有些人,最好還是面對現實,先將自己的生活過好,再去談什麼夢想吧!虛名永遠不會真正改善生活,而生活卻是一天又一天相連線著的日子,是每日的柴米油鹽。沉迷夢想的人,想要醒悟,能夠迷途知返,也並不是那麼容易,我知道,我也僅僅只能是說說而已。
-
7 # 詩豪天
沒有名氣,正應驗了一句古語叫人怕出名。你出名了,什麼都好說。你名氣大了,什麼也順風順水。這就是中國的文化特色。
-
8 # 煎餅博士
路遙的巜平凡的世界》是什麼原因有幾次退稿呢?!
首先,是當時的政治環境所決定的,當時剛文革結束,國家政策方針不明,是不允許寫這麼現實的作品的。
其次,當時莫言等魔幻自由主義寫法流行,對現實主義體裁作品冷落。
最後出版界,文化界對路遙有各種利益考慮而出現的各種問題使作品不能出版。 最終幸運的出版了這部偉大的作品《平凡的世界》。讓讀者終身受益。
現在都以各種活動演講來緬懷這位用生命寫作的偉大作家——路遙
-
9 # 虞思桐說文史
為了創作《平凡的世界》,路遙住到煤礦體驗生活每。他每天通宵達旦寫作,然後睡覺到下午。寫完之後就像大病了一場。後來還導致妻離子散。這部嘔心瀝血的鉅著,最初卻也難逃被退稿的命運。
首先退稿的是《當代》出版社的編輯周昌義。他回憶說“因為讀不下去,所以退稿”。他的感覺如下:我感覺就是慢,就是羅嗦,那故事一點懸念也沒有,一點意外也沒有,全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實在很難往下看。
那是1986年春天,傷痕文學過去了,正流行反思文學、尋根文學,正流行現代主義。當時的華人“飢餓”了多少年,讀小說都是如飢似渴,不僅要讀情感,還要讀新思想、新觀念、新形式、新手法。意識流的中篇,那時候讀著就很來勁,就是那個時代的閱讀節奏,排山倒海,鋪天蓋地。
而《平凡的世界》與當時的潮流格格不入。好似寫了一個再平實不過的常見故事。所以不受人待見。
1988年3月27日,《平凡的世界》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長達小半年,聽眾達三億之多。因為廣播效果很好,所以出版社開始大量印刷發行。由於如此大的社會反響,評論家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判斷,重新評價這部作品。再然後,1991年,這部書就被擺到了矛盾文學獎的評獎討論會上。此時,反對的聲音漸漸消失了。路遙順利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有人對此評論道:“為什麼底層讀者那麼喜歡?儘管它的語言一般,情節老套,沒有多少情愛的細節,但他卻直戳底層人民的心聲,讓每個人都能尋到自己的影子。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擁有自己的夢想,無論生活多麼的艱難大家都要懷揣一顆向上奮鬥的心,生命不止奮鬥不息。”
回覆列表
傑出的人生在成長時常常會遭受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挫折,偉大的作品在面世前往往會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當然,《平凡的世界》是不是一部偉大的作品,現在還很難說。但它至少應該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雖然讀來覺得它平鋪直敘,節奏緩慢,沒有懸念,一切結果都在預料之中,但是它的對現代社會一個時代的那種宏大的敘述、鋪陳,是當時絕大多數作品所欠缺的。
它不容於上層知識分子的視野,不容於那種所謂行家裡手的評判標準,但它對於廣大的群眾,尤其是農村的老百姓,那種吸引力卻是不容置疑的。後來,《平凡的世界》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時,聽眾達三億多,也證明了這一點。
《平凡的世界》所敘述的故事,引起許多人的共鳴,尤其是中國老百姓的共鳴,就說明中國人不但需要陽春白雪,還需要下里巴人。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它以後可能不會成為名著,但是它所描述的一個時代的農村的忠實畫卷,讓我非常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