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尋寶郎
-
2 # 中醫秀
首先傷寒雜病論為東漢末年張仲景所著,整理出版的時候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分,《傷寒論》確立了六經辨證論治的綱領,《金匱要略》以臟腑病機理論對內傷雜病進行證候分類,為後世臨床醫學發展奠定了基礎,創造性地融合了理法方藥為一體,後世譽為"方書之祖"。
最後在現在中醫臨床來講,《傷寒論》上面所載的方也被後世所稱為經方,現代經方派對治療很多急病和大病治療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生命力還是非常頑強的,經方經過辨證加減或不進行加減可以直接應用於臨床,和現在的時方互為補充應用,為中醫臨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總體而言,有中醫師以經方為主進行治病那麼《傷寒雜病論》在中醫臨床上佔主要地位,有些醫生以時方為主進行治病則《傷寒雜病論》在中醫臨床上處於輔助地位,所以,我認為《傷寒雜病論》在中醫臨床地位來講是因人而異,不可或缺。
-
3 # 針灸尋源
漢書·藝文志》:“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辯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齊,以通閉解結,反之於平。”按《漢書·藝文志》所載各書多已不傳,後指《素問》、《靈樞》和 漢 張仲景 的《傷寒論》、《金匱要略》等書中的方劑為經方。亦專指《傷寒論》、《金匱要略》所載方劑。《北齊書·方伎傳·馬嗣明》:“馬嗣明,河內 人。少明醫術,博綜經方,《甲乙》、《素問》、《明堂》、《本草》莫不鹹誦。”宋 趙與時《賓退錄》卷三:“唐慎微,蜀州 晉原 人,世為醫,深於經方。”《新華月報》1961年第3期:“祖國醫學中又有經方派、時方派的區別。”
方症對應的中醫認為是經方派。
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辯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齊,以通閉解結,反之於平才是經方,這樣的經方是上乘經方,關鍵的是把握住了疾病的發展動態,產生髮展預後的機理,以法統方,而經方派認為是時方派。
不管你經方派時方派火神派滋陰派攻邪派還是什麼溫病派,臨床有效是真正的療效。其餘都是胡扯,經方派治不了病也會讓患者淘汰,時方派治不了病,更不入流,溫病學治療危急重症同樣是名垂千古。
把精力放在臨床上,別把精力放在什麼派上,傷寒論偉大,在火車上發生心梗,膽結石絞痛。能用針灸解決,對於患者來說《靈樞》比傷寒論偉大,你入門中醫從張錫純或者李東垣或者醫宗金殿或者黃元御或者陳修園,同樣都是重要。
傷寒論重要,重要的是怎樣走進中醫藥殿堂,走不進中醫殿堂,傷寒論再偉大,也是束之高閣。走進中醫殿堂,千金方小品方外臺秘要同樣在臨床中偉大。
-
4 # 宮廷養生
《傷寒雜病論》和《神農本草經》、《本草鋼目》一樣都是是中醫歷史發展中的臨床治療著作,但不屬於中醫的經典著作。中醫的經典著作只有一本,即《黃帝內經》,目前世界許多國家都在學習這本經典蓍作。
《傷寒雜病論》裡的方子,如果對症使用,療效一般比較確切。《傷寒雜病論》這是東漢張仲景的著作,為什麼張仲景的方子療效這麼確切呢?因為張仲景研究這些方子的時侯,他是一個法院院判,所以掌控大量的犯罪病人。《傷寒論》裡面的方子,正是由於張仲景透過疑犯分子的大量臨床治療實踐,確保了張仲景方子的有效性。因此雖然他的方子已經很久了,但對今天的臨床治療處方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傷寒雜病論》的辯證過於複雜,現代學者難以辯證。因此對於現代中醫學者來說,如何將傷寒論過於複雜的辯證化繁為簡,以便更好地為現代臨床病人服務。
《傷寒雜病論》由於該著作成書時間久遠,張仲景沒有對藥物的安全性做很好的研究,所以在張仲景的方子裡面,有很多是毒藥。對於現代學者來說,這些毒藥應該不予採用,其他安全藥物替代,那整個方子也要改動。
-
5 # 經方中醫鄒洪友
沒有傷寒雜病論,就沒有中醫的今天,傷寒雜病論是中醫的百科全書,我臨床明年就四十九年,從沒用傷寒雜病論以外的方。
-
6 # 渺渺小子
《傷寒雜病論》的精髓是透過對人體疾病正反兩方面的觀察,把疾病在不同體質丶時間丶過程丶環境條件下相關的、類似的反應概括為證候,對之施以針對性很強或相適應的能弱其勢的湯方治之。確立了辨證論治的概念,正確反映了疾病產生、發展、變化的規律,治療的措施,定向了國醫發展的目標,奠基了國醫理論形成的柱石,是治病救人的有效法則,是不容詆譭的科學理論。
-
7 # 純鈞LHGR
《傷寒論》奠定了中醫學辨證論治的基礎。中醫的許多診治原則,至今仍有不少部分還用《傷寒雜病論》所創始的理論為指導,也是中醫學院本科學生的必修課之一。
《傷寒論》的六經辨證、臟腑經絡辨證及理法方藥的規律,既適用於外感熱病,也適用於內、外、婦、兒及男科等疾病。就其內容而論,包括了心肺,肝膽,脾胃,腎與膀胱,大、小腸、生殖系諸臟腑病症,故仲景的辨證論治學術思想指導著臨床各科,至今仍行之有效。
《傷寒論》系統地分析了外感熱性病(包括各種流行病)的病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提出了根據不同病情深淺變化而施以不同治療法則,並把不同病症歸為六大類,即“六經辨證”。此外,書中精選具有代表性的方子113張,列出397法,這些理論和方劑,一直作為後世學者的經典,所以後人稱張仲景的方子為“經方”,公認他為“經方之祖”。
因此可以說,《傷寒論》是臨床醫學的基礎,向上溯源《內經》的理論思維導向,向下開啟後學臨床思維基本途徑,從而成為後學的臨證指南。
當然,僅憑學習《傷寒論》來認知臨床思維學肯定是不夠的,尤其後世大量的臨床實踐累積不斷豐富臨床思維方式方法。因此,從源流開展對臨床思維學的理論整理與歸納總結後世實踐積澱,應是建設中醫新學科的方向。
回覆列表
《傷寒雜病論》是《傷寒論》與《金匱要略》的原始合本。不但專治熱病,同時對雜病治療也很有研究,所以後來人們把書的作者稱為醫聖,他開創了理法方藥為一體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