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淡風青

    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現象。三教九流的源頭就是那時形成的。思想家多,是因為當時有市場。國君有需求,是買家。思想家有現貨,是買家。市場供銷兩旺。

    春秋時期的買賣。

    春秋時期諸侯林立。周王形式上還在。周公講理,所以諸侯形式上也得講理。這時,尊王攘夷就是個好辦法。然後,管仲就提出個思路,面上尊重周王,借周王的臉發展自己的實力。齊桓公小白把這個活兒交給了管仲。然後,齊國就強大了。尊王攘夷,春秋首霸。管仲就成了管子。管子幫助齊國富強了。但管子太忙,忙死了之後,沒人繼續,小白變成了老白,病重臥床,五個兒子開始幹仗,屍體臭了仨月才給收殮。

    管子還不能算是真正的思想家。隨後的四霸也在忙著搶地盤。兵家孫武這些人的買賣對路。孔子的徒子徒孫酸了一句:春秋無義戰。

    孔子倒是有一套想法,仁。孟子給壯大成仁政。可是孔子在魯國試了試,沒成。孟子在魏國試了試,也沒成。

    老子倒是無所謂,你們就鬧吧,我就在圖書館,堵上耳朵。莊子更想得開,哪哪都行,你們誰也限制不了我飛翔的內心。

    國君們對這些人不感冒,他們滿腦子都是土地和人口,怎樣搶過來才是他們最關心的。兵家、法家、縱橫家,開始緊忙活,春風得意。

    戰國時期的沒臉。

    到了戰國,乾脆連臉也不要了,不要臉的國君和不要臉的臣子,紛紛雄起。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墨家子弟就承擔了救死扶傷的工作。但沒有政府的背景,他們做的異常辛苦。完全是靠著毅力,一步步走下來,直到走不動為止。

    紛紛攘攘,諸子百家,前赴後繼,踩著前輩的腳印往前走,有掉隊的,有轉向的,有撞到南牆的,有破牆而入的。有的一條道走到黑,有的改換門庭。有的在思索國家怎樣才能長治久安;有的在思索怎樣才能富貴榮華;有的在考慮天下蒼生。都在找願意試一下的國君,誰都希望遇到個識貨的。到後來發現,他們自己才是國君手裡的棋子。有的被五馬分屍,有的被棄如敝履。

    一群思想家,燃燒了自己,成了後世的談資。

  • 2 # 我是趙帥鍋

    其實呢,春秋時期所湧現的這些偉大思想家,並不是意味著當時的思想文化氛圍,遠遠優於後來的時代;更不意味著那個時代的思想家,遠遠優於後來的思想家。這一切,不過是經濟基礎決定的。

    因為,在濟基礎進入一個質變的節點時,必然是大師輩出的時代。

    簡單來說,在春秋戰國時代,中華文明正好處在從青銅時代步入鐵器時代的節點上,這就導致之前大家所賴以生存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制度,都開始發生大規模的改變。

    換句話說,之前大家賴以生存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制度,是依照青銅時代的生產力所制定的,但等到鐵器時代開始來臨時,社會的整個生產力開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原先所制定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制度,自然就無法適應新的社會環境。

    在這種背景下,用來適應鐵器時代生產力的新文明,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制度,自然就會開始被人們不斷提出來,於是各種大師、大思想家就如同雨後春筍一樣的冒了出來,並且讓整個社會的思想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表明上看,好像是他們改變了整個社會的思想,但其實呢,不過是因為生產力的發展,讓大家必須選擇一個能夠適應新環境的制度。

    至於這些率先提出這些思想的人,自然是當時社會的精英階層,問題是,他們之所以能夠被後世人稱之為大思想家,絕不是因為他們比後來的人都牛。

    真實的原因,是此後兩千多年,中國一直出於鐵器時代,所以大家一提到現行的制度和文化,自然就離不開這些率先提出來的人。在這種背景下,他們的思想自然就可以說是影響了後世幾百年甚至幾千年,所以自然而然就會被大家稱之為大師或者大思想家。

    事實上,不僅僅是我們中國,在西方的文明中,也基本是在類似的時代,各種大思想家,那是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以至於此後上千年,陸續出來的大師,加起來恐怕也沒有那個時代多。其實歸根結底,不過是西方文明也恰好處在青銅時代向鐵器時代過度的節點上。

    同樣,等到西方文明進入到工業革命時代,生產力又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人類開始從鐵器時代步入工業時代,而英國和法國的工業革命,恰好出於這個轉型的節點上。

    在這種背景下,原先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制度又不再適合原先的制度,需要再重新構建,於是乎,各種大師、大思想家又開始瘋狂的冒出來。這也是為什麼工業革命後,歐洲會誕生眾多大思想家的原因。

    回到中國,中國的工業革命要晚一點,差不多等到民國時代,才恰好處在從鐵器時代步入工業時代的節點上,所以那個時候中國也是大師輩出的時代。從這層意義上說,所謂的大思想家,不過是時勢造英雄而已。

    等到經濟基礎相對穩定之後,因為之前的這些人已經奠定好基礎,後來的學者文人無論獲得再多的榮譽、創作出多優秀的作品,也不敢說自己曾深遠的影響了整個時代,更不敢說自己有可能影響後世幾百年,這樣就算人們願意尊稱他們為大思想家,他自己也不敢當的。除非等人類從工業時代又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時,才又會出現一個大師輩出的時代。

  • 3 # 看經典品百味人生

    因為當時的士人很自由,當局也很寬容。士人,也可以說是知識分子吧,周遊列國,朝秦暮楚,今天跑到這個國家,明天跑到那個國家,反正"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各國的君主、諸侯、大夫,也很大度。沒有誰搞"思想言論罪",更沒有誰一言不合,就拎起刀來殺人。他們頂多也就是不聽你的,然後客客氣氣把你打發走,打發得不客氣、不體面,還要捱罵。

    這才出現了百家爭鳴,才湧現了那麼多偉大的思想家,春秋戰國也才成為我們民族思想史上的黃金時代。 春秋戰國時期儒、墨、道、法、兵諸家代表人物:

    孔子: 春秋晚期 《春秋》 提出“仁”,主張“因材施教”、“溫故知新”、謙虛好學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經》 認為事物有對立面,可互相轉化;主張以柔克剛

    墨子: 戰國“兼愛”、“非攻” 孟子 戰國 《孟子》 反對一切戰爭,用“仁政”治國,使自然資源能夠持續利用

    荀子: 戰國 荀子 認為人能認識自然規律,並要按自然規律去辦事

    莊子 :戰國 《莊子》 治國要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韓非 戰國   改革,法治,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孫武 :《孫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臏 :戰國 反對空談仁義,提出“戰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矣”

    因為那時人們還沒有固定的思想,許多問題待解決,所以引發了各學派的百家爭鳴來發表見解,確立思想、那時思想是自由的,沒有束縛..

    時勢造英雄

    為什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有那麼多思想家—— 因為當時是亂世,亂世必然會有很多人去思考如何結束亂世,自然思想家就多 為什麼中國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出了那麼多偉大的思想家—— 因為沒有絕對的權威,所以大家可以百家爭鳴。

    偉大的思想是辯論出來的。 春秋戰國為什麼有那麼多思想家—— 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彼此詰難, 中國古代有很多的思想家,為何大多數出生在春秋戰國時期?

    —— 一、 思想文化最輝煌的時代 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春秋戰國的思想文化是最輝煌的時代,在這個時期出現了很... 為什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有很多思想家——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文化高峰,出現了文化繁榮的局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其原因如...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多出自晉冀魯豫——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經濟、政治中心都在北方,同時,社會處於大變革時期,產生了各種思想流派。

    為什麼自春秋戰國後,中國再無影響世界的偉大思想—— 原因有:

    1、社會轉型期總是容易出現思想的激盪,因此,思想家也很多。

    2、近三千年有兩次... 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會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 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促進了商業的繁榮和城鎮興盛, 傳統的社會秩序受到猛烈衝擊;

    諸侯競相稱霸... 春秋戰國以後,為什麼沒有再出現大量具有影響力的思想家?

    —— 因為皇權比較集中導致的。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歷史上出現了最偉大的思想家。

  • 4 # 歷史小公子

    春秋時期是奴隸制逐漸解體,封建制逐漸形成的時期。

    當一個階層倒臺,另一個階層上位時,理所當然的就是社會大變革的時代。

    恰巧那時候自從,周夷王,周厲王後,隨著政治危機,原本屬於周天子的權利已經逐漸旁落,散落到各諸侯國中。

    尊神,敬天的傳統觀念也相應發生動遙,新的民本思想意識則有了萌芽。

    天的地位動搖,自然天與人的觀念也就有了新的改變。

    那時候人們不再相信神即使一切,神可以凌駕於眾生之上,而應該神屬於人的附屬地位。

    夫民,神之主也。

    更是因為這個時期思想家們在互相影響,彼此思想對碰產生火花,最終在有春秋思想繁榮這個大時代。

    春秋道家

    老子是道家學派創始人,他原名老聃。

    老子此人做過周守藏史官,自然就熟悉各種典故制度。

    根據史料記載,道德經這本書是老子門徒根據他的言行所寫的。

    在這本書中,老子提出了一個新的觀念,取代商周以來的神地位,這個觀念叫道。

    在老子眼中,道是萬物的執行規律,世間一切事物都是從道演化而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裡的道不是物質本體,而是看不到,摸不到,但卻又存在精神,他是天下萬物產生的根源。

    所以所無即是道,這種道是恍惚的玄妙的,無形無跡的存在。

    老子哲學不是萬物的思想,他是為歷史觀服務的。他的思想是希望透過以柔弱戰勝剛強,以退為進的途徑,恢復屬於他心中的理想社會。

    春秋儒家

    孔子原是宋國貴族,後逃到魯國,成了魯華人

    孔子生活在禮樂崩壞的春秋晚期,他主張,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結論。

    孔子認為要想實現德政就必須提倡仁學,就是讓人透過內心的修養,形成仁這個完美不備的德行。

    孔子對鬼神態度更是持有懷疑態度,他宣揚的是天命。

    天命是什麼?

    天命就是,在天上是上帝之命,在人間就是周天子之命。

    孔子說:子不語怪力亂神,要敬鬼神而遠之。這更反應了他的時代思維,和對鬼神的不屑一顧。

    孔子的思想繼承了商周以來禮儀,又發展了獨屬於他的領域,

    他是無愧於萬聖之師這個稱呼的。

    兵家孫武子

    春秋末代兵家代表,齊國樂安人,他曾經以兵法13篇獻給吳王闔閭。當然這本書就是現在依然流傳的《孫子兵法》

    這本書講究,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查,就是說戰爭必須要高度重視,不可以聽而任之。更在說用兵要知己知彼,奇正結合等思維方式。

    這本書更是被後來歷代兵法大家奉為《聖經》來看待。

    總結語

    時代造就了偉大的思想家們,更是因為這些偉大的思想家們才使春秋時期思想之花繁榮綻放。

    同時這個時代的思想也是為未來戰國時期思想浪潮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

    沒有這個時代的思想先驅者們,是註定不會有接下來,百家爭鳴的盛世的

  • 5 # 費玉山

    群英薈萃出聖賢,

    儒道兵家墨法談。

    昔日春秋重學術,

    輝煌歷史五千年。

  • 6 # 貪戀長安韻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學派林立。當時的社會環境造就了,相對自由的學術環境,湧現出了很多偉大的思想家。

    春秋戰國時期,思想解放,各種學術思想百家爭鳴。春秋還處於奴隸制社會,周朝名存實亡。禮樂崩壞。諸侯爭雄。

    封建制度尚未建立起來,思想的自由度很高,儒家、法家、墨家、兵家、道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醫家這些學術流派在當時的社會環境流傳是比較廣泛的,也受到了當時統治階層以及百姓的認可和推崇。

    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在戰國時期湧現出很多偉大的思想家,後世熟知的能輕輕鬆鬆的列舉出很多。

    如:

    管子、老子、孔子、孫子、范蠡、扁鵲、尹文、列子、莊子、田駢、黃老、楊子、鄧析、惠子、鬼谷子、張儀、蘇秦、孫臏、龐涓、孟子、墨子、告子、商鞅、申不害、慎子、許行、鄒衍、荀子、韓非子、呂不韋等。

    戰國時期,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周朝是奴隸制度的巔峰時期,進入戰國時期後 ,周已經名存實亡,各諸侯爭霸天下,吞併擴張、戰亂不斷。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誕生了很多學術流派,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爭辯,都試圖以自己的學術理念獲取到天下統治階級的認可和推廣。因此才產生了歷史上思想文化發展最輝煌的一段時期。誕生了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力的各個學派。

    隨著強秦一統天下,廢分封,立郡縣,書同文、車同軌。建立了大一統的國家制度,結束了諸侯割據的混亂時期。焚書坑儒、統一思想,也是建立中央集權制的必要手段。秦雖然強大,歷二世而衰。隨後劉邦建立漢朝,進一步鞏固加強思想統一,獨尊儒家。鞏固皇權、控制百姓思想。

    漢朝400餘年的國祚,也為中華文明的進步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文化思想異彩紛呈、百家爭鳴的黃金時代。

  • 7 # 詩雨花魂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來看待春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第一,政治因素。當時處於社會大變革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各諸侯國林立紛爭。各諸侯國的國君為了在爭鬥中取得霸主地位,競相招賢納士,運用不同思想學說以使自己的國家富足強大起來。這便給百家爭鳴創造了一個寬鬆的學術氛圍。

    第二,經濟因素。當時經濟有了極大發展,這使得有某些人成為有閒階層,有時間從事自己的學術活動。

    第三,科技因素。科學技術取得了較大進步,如天文學、數學、光學、聲學、力學、醫學等方面在當時均達到較高水平。這些科技成果標誌著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豐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質生活。

    第四,文化因素。當時“天子失官,學在四夷”,其結果是打破“學在官府”的局面,使原來有貴族壟斷的文化學術向社會下層擴散,下移於民間(這種歷史現象被稱為“文化下移”),致使“私學勃興”。

    第五,學術自由因素。各學術團體於政治權勢是相對於獨立的。他們雖從不同的社會集團的利益出發,紛紛著書立說,議論時事,闡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們並非政治附庸,依附於某個政治權勢集團,而是“用我則留,不用我則去”。

    此外,各個學派之間、同一學派的不同流派之間,既相互鬥爭又相互學習和借鑑。這也是促成百家爭鳴的另一重要因素。

  • 8 # 超凡博弈

    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也就是先秦時代,中國出現了眾多思想家,即所謂諸子百家。

    當然說百家,其實也只有十多家多。那麼,為什麼在公元前春秋戰國時代,是先秦諸子百家思想的煥發期,出現了那麼多思想家呢?而且,這個時期基本上就靠這批思想家,老子、孔子、墨子、莊子、韓非子、荀子、孟子、列子等等,是他們完全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或者叫國學的根基。此後時代,幾乎沒有任何重大突破或減速。

    大家知道,那個時代,被西方人稱為軸心時代。

    所謂軸心時代,就是從公元前六世紀到公元前三世紀之間,在全世界各個地區出現了一批奠定人類文明,早期思想家的這種情形,比如中國的孔子、老子等等,比如印度的釋迦牟尼,比如古猶太國中的聖經文字的,以賽亞為代表的一批學者。再比如古希臘,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我們會發現在公元前6世紀前後,全世界各個地區,人類文明誕生出朝,不約而同地出現一批思想大家,被稱為軸心時代,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

    首先,我們把它可以視為,是同種智人出現的第一抹理性光輝,從人種學上講,他們完全是一個人種一個物種。因此,他們的智慧發育和文化發育在一個同步調上展開是很容易理解的。其次,它是人類第一場文明的成熟定型期,也就是在世界各地農牧業文明,大約在公元前600年前後,進入完全成熟的狀態,環地中海地區,古希臘為代表的半農業半工商業文明,也在這個時期基本定型和成熟。

    中國的先秦時代,迎合著世界的軸心時代,表現為三大特徵:

    第一,中國社會的第一次社會大轉型;第二,全人類的第一場文明的成熟定型期;第三,古希臘工商業異端萌芽的顯露期,這三者共同彙集成軸心時代,中國先秦時代就是這個軸心時代在東亞的分支和顯現。

    那麼,為什麼在這個時代,會成為眾多思想家展開思考的一個平臺,有三個原因。

    第一,社會轉型問題叢生,迷茫困惑中的摸索與探問。大家知道,人類社會轉型,社會結構複雜化,呈現諸多人類沒有見過的,從來沒有發生過的社會問題和生存問題。這些問題會使當時的人類面對重大的困惑,其中的思想者們,就在這個困惑的基礎上尋求解答,成為新生文化的誕生溫床。第二,生存複雜度提高,我們也可以把它叫生存難度提高,生存成本提高,生存艱危度提高,生存結構分化度提高,在這種情況下,資訊量暴漲。於是,人們必須面對新的生存結構和生存環境展開追問,這是軸心時代和先秦時代的第二個特點。第三,碎片化的封建制,提供了相對自由與寬鬆的社會文化氛圍。大家知道,在先秦時代,中國是典型的,而且是唯一的封建時代。比如,孔子,他在魯國待不下去,他就可以周遊列國。所以,那個時代的碎片化的政治結構,提供了一個相對自由的相對寬鬆的文化氛圍。

    這些,才成就了春秋時代,眾多的思想家。

  • 9 # 莽原大語文

    中國的軸心時代,思想家們如群星璀璨

    春秋時期,正值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所稱的“軸心時代”,世界主要文明都不約而同地出現了文化自覺與突破,產生了諸如古希臘三傑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古印度釋迦摩尼和以色列先知等偉大思想家。中國也有孔子、老子、墨子和孫子等思想巨人登上歷史舞臺,演奏了中國思想文化的優美華章。為什麼會在那個時期出現那麼多的思想家呢?原因有以下三方面方面:

    一、經濟基礎的變遷帶來上層建築的變革,促進文化教育走出宮廷,嶄新計程車階層應運而生,偉大的思想家也誕生於其中。

    春秋以前,周王朝普遍施行的土地所有制是井田制,也就是土地歸國家所有,正如《詩經》裡說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隨著鐵器農具的應用和耕牛的普及,耕田種地的技術和能力迅速提高,使得農民可以更多地開墾荒地,擴大生產,從而出現了“私田”,原有鐵板一塊的井田制開始鬆動起來。漸漸地過去的公田也變成了私田,出現了地主;有些人榮立戰功獲得獎勵,獲得土地而成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改變也使統治階層重新洗牌,隨著各諸侯國新興的地主階級走上歷史舞臺,周王朝掌控天下的能力大大降低,平王東遷後,周天子的天下共主也徒有其名。社會階層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些舊有的公卿大夫地位降格為“士”,一些新興的地主升格為“士”,從而形成了一個嶄新的有知識有文化懂教育計程車階層。配合文化教育擺脫宮廷走向民間的程序,士階層發揮其專長,開壇講學,興辦學校,傳播新思想新文化,強勢地介入社會生活,引領人們迎來充滿變革、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新時代。春秋時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們就是從這個士階層中脫穎而出的,他們都是出色的教育家。

    二、前代文化積累,形成了多部民族文化元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需要做出適應時代的創新解讀,最好的解讀者也就成了最好的思想家。

    公元前1000年左右,正是殷周之交的時候,陸續誕生了《尚書》《周易》《詩經》《春秋》等元典。這些原創性的典籍儲存著華人最悠久的歷史記憶,承載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品質,規定了中華文明的方向,成為全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元典本身就具有不斷改進、不斷完善、不斷促進社會發展進步的功能,需要有本民族的精英聯絡文字與現實,做出最新的解讀,以指引歷史的程序。士階層原本就是宮廷中元典的講授者,掌握著傳授與解讀的專利。此時,他們當中的佼佼者懷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敢為天下先,勇敢而自信地承擔起這一重任,從而成為思想家。他們不僅傳授元典,而且將其發揚光大,併為元典作“傳”,賦予其新的現實意義。吳國公子季札是孔子敬仰的君子,他解釋《詩經》中的《周南》和《召南》,說它們哀而不怨,富有教化的力量,可以鼓舞人,激勵人。孔子在《易傳》則加入了自己對時代精神的表述——“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春秋時期的時代精神,後來也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三、春秋時出現了諸子百家爭鳴局面,各家學說碰撞交流,促進了思想繁榮。新的時代呼喚士人著書立說,為時代變革提供思想武器,偉大的思想家都做了經典作家。

    春秋和其後的戰國時代也是大動盪的年代,天下分崩離析,禮崩樂壞,政權對意識形態的控制力大大下降,客觀上為思想解放提供了空間,思想學術界出現了空前的繁榮,為偉大思想家的湧現創造了條件。一時間,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個學派紛紛登場,著書立說,為統治者提供現實問題的解決方案,為文明的未來走向設計預案。儒家當仁不讓,它也有近乎古希臘三賢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三大思想家,他們是儒家的孔子、孟子和荀子。他們不僅講學傳道受業,而且著書立說傳之後人。孔子雖然自稱“述而不作”,但是,也透過弟子留下了語錄《論語》,宣傳克己復禮的政治主張;孟子則有《孟子》,傳播仁政思想;荀子編有《荀子》一書,強調後天努力對於改造人性的力量——荀子還據此培育出法家的兩大代表人物韓非和李斯,那是後話。那時候,墨家思想也是顯學,一度影響著歷史。墨子留有《墨子》,鼓吹“兼愛”“尚賢”“非攻”“尚同”等觀點,體現出與儒家截然不同的價值取向,為社會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老子李耳開創了道家,擅長辯證法,主張絕聖棄智、無為而治。道家與儒家不只是簡單地對立鬥爭,也互相交流融匯,後世出現了一種儒道互補的局面。春秋時還出現了兵家,《孫子兵法》是該流派最經典的作品……經典作家的作品,無不閃放著思想的光芒,照耀著中國大地。

  • 10 # 液壓老高

    總怨古時有何意,現在年代好了,

    有能力可以盡情發揮,

    你行嗎?

    狼就是狼,吃肉,

    羊則吃草,不是一個品種,

  • 11 # A三杯茶

    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奠定了中國各種思想的基本格局, 從制度的角度看,春秋戰國時期之所以出現了那麼多影響後世深遠的思想家,是因為周王室中央權力的瓦解和喪失時期。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周王室的沒落,以及社會處在混亂動盪的時代和人們對統一的渴望。以儒家、法家、道家、墨家最為著稱,尤其是儒家和法家被後世王朝作為治國思想沿用了兩千多年,足見實用和魅力之處。

    從當時的政治制度來看,周王室自周幽王後,西周結束東周開始,各諸侯國實力強大,之間相互你討我伐,廝殺吞併。而作為統治者的周王室氣息微弱,不足以與任何一個諸侯國爭鋒,更別說出面調解或制止了,因此不被各諸侯國放在眼裡。而造成各諸侯國廝殺吞併的就是周王室統治權的旁落以及統治思想的被遺棄,那麼在各諸侯國就形成了接納適合本國發展的先進思想,從而為各種思想學說奠定了發展成長的基礎,使各種思想學說在各諸侯國之間你來我往,形成了百花齊放競相爭鳴的局面。

    以影響後世深遠的幾個主要思想為例,能影響後世是因為它們既符合了當時的時代需求,也在傳承上與時俱進,因此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而相似的是在中國歷史上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等都出現在中央權利的瓦解或真空期。而春秋戰國時期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大繁榮,主要幾個思想經過後世王朝的推崇和沿用,才能影響至今。

  • 12 # 翔陽之心

    因為那是處於學術開明的階段,分裂時期的時候各國統治者對待國家的治理採用何種思想也不明確,這也是中國祖先留給華夏最燦爛和光輝的遺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負責日常隨身拍照用的卡片機有什麼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