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閱讀匯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這件事情,已成為禮賢下士,尊重人才的標杆,很多人都說,要是企業的老闆們能做到像劉備這樣求賢若渴,那哪還有什麼招聘不到人的情況?企業肯定會大展鴻途,發展迅速。

    的確,劉備在請到諸葛亮之後,他的霸業也是搖扶直上,到後面建立了蜀國,所以說劉備這個人在識人、用認方面那是專家級別的。

    但是,劉備之所以願意三顧茅廬請諸葛亮,除了他尊重人才以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已到山窮水盡,不得不這麼做了。

    那諸葛亮出山前與劉備所作的《隆中對》原文就有寫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原來那時的劉備可謂是四面楚歌,對外,曹操隨時會殺過來,但當時劉備才1千多號人,根本不是曹操的對手。

    而對內,因為當時劉表去世前想廢長立幼,他問劉備怎麼看,劉備表示這不符合國情啊,自古長幼有序不可亂了套。他這一反對不要緊,但卻把劉琮的母家給得罪了,而他母家又是荊州豪門蔡家。當時蔡瑁和蒯越氣得要殺劉備。

    這樣裡面都對他不利,怎麼辦?他急求要找個人來說和下他與蔡家的關係,找誰呢?諸葛亮。

    為什麼說是諸葛亮呢?別真以為諸葛亮是個什麼都沒有的窮苦百姓,他其實與當地的豪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他是荊州第二豪門黃承彥的女婿,而他大姐又是蒯家長子的老婆。那要是諸葛亮去說情,那當然是很合適的了。

    還有,當時諸葛亮還是白身,沒有出仕相對那些大頭來講,諸葛亮還是比較好請動的。

    那說到這大家就明白了,為什麼劉備為什麼肯大冬天的,願意三往諸葛亮家了。

    因為這是他最後的救命稻草了,不去不行啊。

  • 2 # 清史宴

    徐庶的出現,讓劉備第一次意識到謀士的重要性,也明白了為何自己辛苦半生一無所獲。

    劉備手中不缺攻城略地的武將,其結義兄弟關羽張飛皆是當世超一流戰將,還有趙雲,周倉,關平等人都是身懷絕技,戰場上來去自如之人,可為何劉備還是屢戰屢敗,始終寄人籬下,沒有一塊屬於自己的立足之地呢,關鍵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作為帶頭大哥的劉備,始終沒有反思過這個問題,反倒怪時運不濟,當真是匪夷所思。

    劉備前期的失敗,主要在於沒有一個明確的戰略發展目標,總是跟無頭蒼蠅一樣,四處瞎忙,替他人做嫁衣。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劉備結識了荊州名士徐庶,在和徐庶的短暫共事後,劉備真正的懂得了人才的重要性,尤其是頂級人才為自身勢力發展所帶來的利益真的是無法估量的。在曹操得知劉備得到徐庶的輔佐後,發展的勢頭很是強勁,於是曹操便命人設法把徐庶請回許都,使劉備的勢力發展中途夭折。徐庶為了老母親的安危,萬般無奈之下離開了劉備,但是他在臨走之前,為劉備推薦了智謀更勝於他的諸葛亮。

    徐庶的推薦,劉備當然非常重視,在加上劉備當時急需謀士為其出謀劃策,實現在這亂世中立足。在探的諸葛亮的住所後,劉備便親自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求賢,在大爭之世,君選臣,臣亦擇君,劉備雖然仁義之名滿天下,但其人到底如何,諸葛亮還是需要考量的,而劉備為了得到徐庶口中的這位臥龍的輔佐,也只能鍥而不捨的屢次登門拜訪,當劉備在第三次登門的時候,諸葛亮決定與劉備見面了。

    在諸葛亮的草廬之中,他們倆人就天下大事暢談之後,彼此之間馬上生出一種相見恨晚之情,諸葛亮決定出山輔佐劉備,先立足荊州,而後進軍益州,進而北伐曹魏一爭天下,孔明的隆中對使劉備猶如黑暗之中看到了曙光一般,立時精神抖擻,似乎馬上就能一統天下,進階九五一般。

  • 3 # 妙史

    “三顧茅廬”這個成語故事可謂是婦孺皆知,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成就帝業,將劉備禮賢下士的態度寫的栩栩如生,這其中有劉備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也有關羽、張飛的居功自傲。

    劉備落難逃至水鏡山莊,見水鏡先生而驚為天人,想請其出山相助,水鏡先生自稱是山林野人,不堪重用,婉拒邀請,推薦了徐庶。後徐庶為救母入曹營,臨別之際推薦了諸葛亮,徐庶自比諸葛亮為“猶如螢火比皓月”,而這時期的劉備又急需軍師類人才,所以才三次拜訪諸葛亮,請其出山。

    劉備“一顧茅廬”。為了表現自己的誠意,劉備帶了關羽、張飛二人,外加數十個士兵,浩浩蕩蕩的奔向南陽臥龍崗,卻沒見到人影,讓劉備很是意外。

    劉備“二顧茅廬”。這時已經是寒冬,劉備不曾帶那麼多人馬,依然沒有見到諸葛亮,卻見到了諸葛均,劉備很是無奈,只得留下書信一封。

    劉備“三顧茅廬”。在門口站了兩個時辰後,劉備終於如願見到了諸葛亮,探討《隆中對》後,請得諸葛亮出山,讓劉備很是澎湃。

    諸葛亮出山後,劉備的整體實力發生了不可忽略的改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滿足哪些條件的觀賞石有潛力成為天價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