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璟潤法律線上

    在我們的印象中,古代詩人都很愛喝酒,比如有名的詩仙李白,留下了大量的關於酒的詩歌,對於酒,李白是十分尊崇的,比如“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一句,被後世所有的酒文化愛好者奉為聖經。

    李白究竟有多愛酒,有一詩為證,“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喝起酒來天子都不放在眼裡,當年李白喝醉酒讓高力士脫靴,楊貴妃磨墨。足以看出李白乃詩中豪傑,酒中豪傑。

    為什麼古代像李白這樣的人物 都這麼愛喝酒呢?

    一方面,詩人也算是一種文學藝術者,既然是搞藝術,那肯定是需要靈感的,而酒恰好能刺激人的中樞神經系統,使思維發散,更能得到靈感。因醉酒而獲得藝術的自由狀態,這是古老中國的藝術家解脫束縛獲得藝術創造力的重要途徑。

    對詩人來說,酒可以刺激神經,可以把詩人帶入一種擯除世俗紛擾和功利煩擾的迷狂狀態,獲得精神上的自由。這正是靈感爆發的契機,所謂“醉後樂無極,彌勝未醉時。動容皆是舞,出語總成詩”。恐怕這是詩人喜歡飲酒的一大緣故。

    王勃寫《滕王閣序》時,先磨墨數升,繼而酣飲,然後拉起被子矇頭而睡,醒來後從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借得靈機,寫下了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起筆一揮而就,不改一字。李白當年奉詔書為玄宗寫清平調時,也是在爛醉之下用水潑醒後寫的。

    另一方面,古代階級等級森嚴,貧富不均嚴重,很多詩人苦求無門,即便是心懷天下,憂國憂民,大多時候也是不得而進,抑抑不得志,借酒消愁也是必然了。

    在階級社會,尤其是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權和利的糾葛往往會導致當權者人性的扭曲和心理的不健全,詩人耿直和率真的個性,使得政治抱負,往往無法施展,更有甚者生活貧困潦倒,在這樣的境地,詩人身心極度疲憊,抑或寄情于山水,抑或寄情於酒。倘若沒有酒,那詩人的身心何以康復。

    酒對古代詩人來說,是知己,也是夢中鄉。與知己暢談天地,通說古今,在醺醺然時,於夢中鄉,找到那池靈感之源,於是留下了如此多珍貴又文采斐然的詩詞歌賦。

  • 2 # 漢月秦關

    首先古代的酒度數很低,不用擔心喝醉後胡言亂語,最多暈而不醉。其次寫詩作賦與喝酒一樣,都有抒發胸懷、排遣寂寥的作用,故常聯絡在一起。

  • 3 # 一號詩巷

    從詩歌的產生到詩歌的發展、變化和繁榮的這一過程中,不少的詩人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那麼詩人們如此愛酒,原因何在呢,且聽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作一闡述:

    第一:古代的酒因純度較低,香味醇厚而得詩人青睞。

    中國最早的酒屬於發酵酒,酒精度一般在5%左右。在中國存在歷史較長的發酵酒主要是黃酒、葡萄酒,而米酒屬於黃酒的一種。這些酒因為度數低,所以它們的口感就比較綿軟了,喝了有種沁人心脾的感覺,這也正是詩人們愛酒的原因。還有就是古代喝酒的器皿較小,不必現在的大杯子。不過詩詞中詩人喝酒的描述也有誇張的成分在裡面。

    第二:酒可以觸發詩人的思想和靈感

    詩人們愛酒,並不僅僅因為黃酒的風味醇厚、鮮甜甘美、香氣濃郁;白酒的芳香濃郁、綿柔甘冽、回味悠長,而是因為酒就是他們的知音,他們的朋友,是他們詩情的來源,給了他們創作的靈機。

    王勃寫《滕王閣序》時,先磨墨數升,繼而酣飲,然後拉起被子矇頭而睡,醒來後從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借得靈機,寫下了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起筆一揮而就,不改一字;李白當年奉詔書為玄宗寫清平調時,也是在爛醉之下用水潑醒後寫的;詩《飲中八仙歌》也有云:“李白斗酒詩百篇"的說法。可見酒對詩人的靈感觸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三、酒可以抒發詩人的情懷和心緒

    酒對詩人而言,是宣洩情感,澆去心中塊壘的工具,起到“移情”之效。中國古代詩人大多懷才不遇,仕途坎坷所以酒就成為了他們精神上的支柱,當創造受到束縛壓抑的時候,借酒便可以實現他們心靈上的解脫、精神的超越。酒後的他們敢說敢寫,敢哭敢笑,任情放縱,無所顧忌,創造力由此獲得解放。所以李白會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嘆息,而王維也不會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感慨。

  • 4 # 層城鵷雛

    “痛飲酒,熟讀離騷,方可為名士”,愛飲酒的詩人比比皆是,陶淵明愛飲酒,李白愛飲酒,蘇東坡愛飲酒,幾乎歷朝歷代的詩人都愛飲酒,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酒是詩人靈感創作的源泉。酒,會麻痺人的神經,喝多了人就會精神煥發,飄飄欲仙,在這種情況下容易激發人的靈感,創作出美麗的詩篇來。比如詩仙太白,詩聖杜甫在《飲中八仙歌》寫道“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是不是很瀟灑?李白在大醉中依然輕鬆寫出《清平調》三首這種優美的詩篇來,是不是很神奇?酒是詩人的朋友,詩人有酒才有靈感。第二,酒是詩人交往的需要。詩人們在交往的時候,必定會喝酒。李白在第一次拜見前輩賀知章的時候,賀知章對李白青睞有加,解金龜換酒一時傳為佳話,李白從此名聲大臊。還有唐朝旗亭畫壁的故事廣為流傳,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高適和王之渙三個人在旗亭上飲酒比詩,一較高下,以王之渙獲勝而告終。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啊,詩人幸會喜無前。更有詩魔白居易與詩豪劉禹錫揚州初次見面時的偉大詩篇,兩人都堪稱詩詞國手,在揚州一聚,開懷暢飲,劉禹錫酒席上寫出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哲理名言。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詩人們喝的真不是酒,而是寂寞與憂愁。詩人們也沒有醉,而是達到了忘我之境界,“舉世渾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酒是詩的朋友,有詩了怎能沒有酒?“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 5 # 抱庸詩書

    主要有三點原因:

    一是古人娛樂消遣專案少,聚酒是一個由頭在一塊玩;二是歷史程序中文人把酒玩成了雅物,窮人是喝不上也喝不起美酒的,酒是品味也是派;三是酒好喝。

  • 6 # 使用者236460211

    很多人對酒情有獨鍾,閒時坐下來品一品美酒,是一種對生活的享受。一壺陳宗濁酒坊秘釀53度智泉濁酒要用鼻子去聞,感知它散發出來的香味。真正的智泉濁酒所散發出來的氣息是難以掩蓋的,“酒香不怕巷子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你開啟一瓶酒,認真的嗅一下,白酒的香氣夾雜著時間的味道撲鼻而來,這是陳年老酒帶給你不同的感受。

    范仲淹在《漁家傲》中寫到,“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描述了戍守邊關時的勞苦,而只有在一杯濁酒中,才能寄託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在唐詩宋詞中,還有很多關於濁酒的記載,可見古人們對濁酒的喜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磚砌櫥櫃好還是整體櫥櫃好,那個更環保,都各自有什麼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