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月晨雲

    在權力的最頂峰除了皇帝就是大臣,他們有的心繫社稷,有的玩弄權術,有的風度不凡,有的世俗狡詐,有的戰戰兢兢全身終老,有的悽悽慘慘悲哀離世。要是在亂世,各種表現更是倍加清晰。清末民初的官場就似一個大染缸,無論正邪好壞,總讓人一邊受傷一邊成長;也似一面照妖鏡,美醜畢現,無處逃身。

    一個小賊深夜行竊來到一戶人家,發現一個年輕人正在埋頭苦讀,小賦便潛伏在屋簷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行竊。無奈賊人聽年輕人翻來覆去地讀同一篇文章,卻一直無法記誦。無法忍耐的賊人有些惱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還讀書幹什麼?”隨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這則故事中的讀書人便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曾國藩。

    曾有句話在民間廣為流傳: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作為清朝官場的箇中翹楚,曾國藩從湖南雙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京赴考,中進士留京師後十年七遷,連升十級,三十七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在這期間,他歷任工、刑、吏部的侍郎。前面幾乎是蝸牛的速度,後面則堪稱以火箭級別升空,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和他的高速升遷相比,大清朝的國勢則在日漸衰退。

    考中進士是曾國藩官宦生涯的起點,同時也是他新生活的開端。他甚至將自己的名號都改換了。曾國藩本名子城,到京城後,先改號滌生,取盪滌舊事、告別昨天之意,後又改名國藩,即國家的棟樑。正如這個帶有預見性的名字一樣,他一步步走向權力的巔峰,撐起晚清的大局。

    曾國藩的官居一品是與其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分不開的。公元1852年,曾國藩因母喪在家。這時的太平天國起義已席捲大半個中國,儘管清政府從全國各地調集大量八旗、綠營官兵來對付太平軍,可是已經走向窮途末路的清政府的武裝不堪一擊,然後就是潰退。因此,在清政府屢次獎勵團練武裝拯救朝廷時,曾國藩的湘軍就橫空出世了。他因勢在家鄉湖南一帶,依靠親戚、朋友、師徒等複雜的人際關係,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湘軍。公正一點說,這是他令人佩服的地方,單是憑藉一個文官,能夠訓練出一支強悍的湘軍,就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世間所有的新生事物,無一不是經過種種磨難之後成長起來的。湘軍——這股清王朝的新生力量在曾國藩的帶領下,歷盡艱辛,總算抵制住了太平天國的熊熊烈火。

    然而,當經過多年的忍辱負重,湘軍終於攻克了金陵;當席捲江南的太平軍已經灰飛煙滅,代之而起的隨時都能問鼎京師的,是以湘軍為核心的精強剽悍的武裝部隊;當在歷史的風雲突變下,洪秀全倒下,湘軍和太平軍調換了位置,曾國藩和他的湘軍成為了最高統治者的心腹大患。

    他的部將和幕友紛紛勸他黃袍加身。對於別人勸他反清自立,曾國藩不動聲色。對朝廷的腐敗衰落,其實他洞若觀火。清朝受太平天國重創之後,內外交困,已是奄奄一息。湘軍成為與太平軍抗衡的主力,自己重兵在握,威震東南,改朝換代,也許就在一念之間。

    但是他這樣做了嗎?臣子最懼怕的就是惹惱皇帝,只要達到“功高震主、才大壓主、權大欺主、富可敵主”四條中的任何一條,若不急流勇退,必然不得善終。曾國藩一方面看透了“狡兔死,走狗烹”的生存法則,另一方面又的確不想或不敢“黃袍加身”。畢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改朝換代的風險實在太大,因此,他選擇了“退”,他忍痛剪掉了自己的羽翼,大量裁撤軍隊。這也是曾國藩最厲害的一門功夫——持盈保泰。

    曾國藩生前封侯拜相,滿族榮華,死後卻沒有留下什麼財產田地、金銀珍寶,留給子孫後代的,只有一樓富厚的藏書、一部《曾文正公家書》。因此他被後世不少人喻為“一代完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兒的風景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