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萬年來,喜馬拉雅山脈升高了500米,即以每年5釐米的速度在上升。
一些地質學家認為,地球上的山脈是不會超過萬米的。他們認為這個極限負荷是當山脈上升到10000米時的負荷。如果這一推斷正確。
喜馬拉雅山脈還在不斷上升。上升速度仍保持每年5釐米不變。不用25000年,高度將超過萬米。到那時,喜馬拉雅山脈是散架崩塌,後果會怎樣。
回覆列表
-
1 # 劉同學的科學戰記
-
2 # 周恆AAA
喜馬拉雅山崩塌會怎樣?我個人認為從倆方面的影響說起,一是氣候地理方面;二是地緣政治方面。
地理方面,喜馬拉雅山塌了以後,印度洋暖溼氣流會比現在更多的到達中國西北乾旱地區,南疆比現在氣候更滋潤,塔克拉瑪干沙漠綠洲比現在面積大的多。
地緣政治方面 喜馬拉雅山倒了之後,中國同印度的地理天然屏障將大大減弱,中國同南亞國家的往來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頻繁,當然同印度的邊疆糾紛也會激化。
我們知道亞洲有很多的高山,例如喜馬拉雅山脈,平均海拔很高,因此這些高山地區積累了大量的積雪。
但是,隨著氣候的逐漸升溫,這些積雪逐漸的融化,甚至孕育了潛在的危險,亞洲高山的積雪在大量融化後有可能形成危險的泥石流或者滑坡。
並且亞洲高山地區積雪和冰川中儲存的淡水比兩極以外的地球上任何地方都要多,並且有十億以上的人依靠它進行飲用水和灌溉。
NASA的團隊使用衛星估算和降雨資料建模來預測亞洲地區不斷變化的降雨模式,以及發生滑坡的頻率。
研究小組發現,氣溫升高將在某些地區引起更大的降雨,這可能導致中國和尼泊爾邊境地區的滑坡活動增加。於是這是極其危險的。
我們知道,亞洲的高山受到季風性降雨的影響,季風性降雨引發的滑坡機率比較大,而NASA團隊利用滑坡災害模型以及來自衛星和全球氣候模型來源的降水資料,經過預測,到本世紀末,在當前冰川和冰川湖覆蓋的地區,滑坡活動的增長率有望達到最大,這有可能加劇滑坡災害,對高山下游的群眾造成威脅。
短時暴雨到幾天甚至幾周的長時間降雨的極端降雨是滑坡的最主要誘因。在尼泊爾的研究發現,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極端降水和滑坡發生的機率都有增加的趨勢。
大多數滑坡觸發的降水發生在季風占主導地位的夏季。研究團隊預計,未來夏季降水的頻率將不斷增加,在夏季季風季節,更高的降水強度的增長最為顯著,大於20mm降水量的降水可能會更加頻繁,大雨的增加可能會影響整個高山地區的滑坡活動。
不過大雨的增加有時也並不是均勻的。印度烏德漢普爾附近和尼泊爾博克拉西部顯示出較小的下降趨勢,而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之間的過渡帶,以及中尼邊界附近的區域則顯示出滑坡活動的增加的趨勢,因此還是要加強戒備為好,未雨綢繆。
而且高海拔地區有很多湖泊都是天上湖,啥叫天上湖呢,就是湖泊在高山上,相比於低海拔地區就相當於在天上。
尼泊爾以及西藏地區都有很多天上湖,如果山體泥石流滑入天上湖可能會形成波浪,破壞湖坡大壩的穩定性,導致冰川湖爆發洪水,並可能導致下游山洪泛濫。從而對下游的社群和基礎設施造成嚴重的破壞,因此我們要時刻注意著。
總的看來,氣候變化讓亞洲高海拔地區的冰川充滿了危險,尤其是增加了高山冰川融化帶來的滑坡和泥石流風險。但是,人們千萬不能坐以待斃,一定要保護環境,不能讓冰川繼續惡化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