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民之聲

    毛主席的父母不知學歷幾何?愛迪生的父母不知學歷幾何?一個家庭幾個孩子,同樣的父母,然而孩子的命運各不相同。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是絕對的。

  • 2 # 春之聲1953

    有呀!每個人的學識都與遺傳基因有密切關係呀!父母的高智商就會遺傳給兒女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龍生龍,鳳生鳳,生個老鼠會打洞”呀!

  • 3 # 走在雲深880

    我個人講是沒關係的,關係最大的是家庭氛圍,如果一個家庭充斥著爭吵、不和,孩子就會變得暴躁、自卑,如果一個家庭充斥著訓罵,那麼孩子必然會撒謊、隱瞞,我家我老公是軍校畢業,我是大專畢業,搞藝術,我們儘量給孩子製造一種安靜和諧的家庭氛圍,引導她如何為自己的事情負責任,讓她如何做時間的小主人,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現在她表現比同齡人要好得多

  • 4 # 潘多拉R

    影響孩子的不是學歷,是言傳身教品格,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希望每一位父母都好好做自己,就會實實在在的教育到孩子。

  • 5 # 明月行

    法國十八世紀啟蒙運動的代表,偉大的思想家及教育家盧梭先生曾說過“做老師的只要有一次向學生撒謊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從此為之毀滅”。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導師,從行為舉止到思想作為,其間的每一方面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年輕一代的成長與發展。正比如,博學廣識、文化水平較高的父母會為孩子的未來打下堅實的教育基礎,充分發揮積極引導的作用,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過,這並不能證明父母學歷的高低、知識儲備的多少會對下一代的教育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決定教育的因素是什麼?

    2020年的這一場疫情,不僅改變了我對於教育的看法,更多的是讓我漸漸明白一些在教育中發揮至關重要作用的因素。就以我身邊的朋友舉例,他們面對疫情時的反應及應對方式,其實仔細觀察,皆傳承自他們父母的態度,大致可用“以身作則”四個字來進行概括。

    朋友L雖身在國外,但透過影片和電話經常瞭解到父母的這些善舉,久而久之也受其影響,在防疫期間主動幫助年老的鄰居夫妻採購、消毒走廊過道、提醒防範意識不強的朋友佩戴口罩等等,無時無刻都在進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特殊時期,人人自危。當我詢問朋友為什麼要如此熱心地幫助別人時,她倒十分驚訝的反問我:“難道你覺得不應該做這些事情嗎?”

    這句話對我的啟發很大,我想,正是因為父母的以身作則,在日積月累的影響下,朋友L已經不知不覺將助人為樂這種美德作為自己的人生觀念之一,並持之以恆的秉承著這項規則。而這一品德的養成,與父母的學歷沒有絲毫關係。

    相反地,朋友T的父母皆是某知名大學醫學類研究生畢業,從事癌症研究多年,對人處事相對比較冷漠,只專注於自己的學術領域,並時常憑靠關係,邀請圈內各類名醫名師教導自己的兒子。長此以往,朋友T漸漸養成“高人一等”的目光,不屑於與圈子外的“學渣,學廢”一類的同學交往,性格變得古怪孤僻,且堅定地認為只有憑靠“關係”才能夠在專業領域內走的更快,爬的更高。疫情期間,他更是與人疏遠,雖處醫學專業,但平時遇見不懂病毒傳播的人諮詢,只會像平常人那樣敷衍幾句了事,不願多花費自己寶貴的研究時間,為人普及防疫知識。

    以上兩個是發生在身邊的真實事例,雖有些極端,但不免看出學歷的高低與一個人的教育沒有什麼明確的關係。低學歷的父母一樣可以培養孩子優良的品德以及高尚的人格,這遠要比物質上、環境上的教育來的難能可貴。

  • 6 # 郝峰濤

    這個的重要性,遠遠沒有本文重要!

    《高考,從固定制走向自選制》

    教育的功利性和應試性,促使高考變成了新式科舉,我們必須對教育進行反思。

    一,人才是全科(全面)發展,還是優科(優勢)發展?

    縱觀歷史,橫觀社會,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領域的優科專才,而非均科全才,正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孩子各有未知的興趣和天賦,是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就會選擇“優勢中心發展模式”,即以某一方面為核心,帶動相關或相近方面的學習,而強制性全科發展是以大量的知識磨去了孩子的“中心趨勢”,最後連興趣和天賦一塊埋葬。

    二,學習是“從外到內”的灌輸,還是“由內到外”的覺醒?

    我能理解天下父母進行“從外到內”的填鴨式教育的良苦用心,但是誰能理解孩子“由內到外”覺醒的渴望呢?學習的本質是:三分知識,七分非知識;三分看的見,七分看不見;三分學習已知,七分探索未知;三分靠教育引導,七分靠自我覺醒。學習的原力在於自然和社會變化的引導,而教育只是一種輔助孩子成長的手段。過度的知識教育就是“拔苗助長”,反而會延遲、扼殺孩子“由內到外”的覺醒。

    三,教育是因材施教,還是無差別包容?

    “因材施教”只是強勢灌輸的幌子,畢竟我們連自己有什麼才能都不清楚,豈能妄議孩子有什麼才能呢?唯有以包容的態度讓孩子在“自然世界、社會人文和無差別學科”中無差別學習,以寬容之態讓學孩子培養興趣、尋找方向和建構高度。

    四,高考是“指揮棒”,能否從固定制走向自選制?

    高考要打破固定的“語數外+文理科”,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發展,以自身優勢學科為中心進行知識建構,可在高考科目“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體、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選四科進行計分選拔,其餘參試科目分數作為參考。如:甲生自選“生數理英”四科計分,乙生自選“生化數史”四科計分,可同時報考清華生物的相關專業,擇優錄取。自選制既可維護高考公平,也可保護孩子成才的自主性、多樣性和差異性。

    教育的功利性和應試性,正在侵蝕著孩子的童年和未來!

     

    致謝:

  • 7 # 思考帶來希望

    學歷和文化見識(社會認知判斷)是兩個概念,知識必須融通,學習書本知識必須與行萬里路(社會實踐)及閱人無數相結合。學歷是淺層、狹窄的認知或技能培養,文化是綜合性,較大部分是社會認知。高學歷不代表文化高,文化認知高,也不一定是常說的高學歷。

  • 8 # 果媽育兒讀書說

    曾經看到一則新聞,一個大專學歷的媽媽,在孩子入學時,哭著說擔心自己的學歷會影響孩子的教育。有一博士媽媽立馬跳出來說,我正被熊孩子氣的半死!

    可見,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不論學歷高低,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與煩惱。

    曾經一對高學歷的夫妻,對孩子實行寬鬆教育。孩子成績不好,不認真寫作業,家長都覺得不是事,甚至不在作業本上簽字。一放假,就帶孩子到處旅遊,想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環境。可是孩子在學習、與人相處上都沒有明顯優勢,可謂一塌糊塗。

    另外,我認識一位碩士媽媽,卻對孩子的教育很有一套。她尊重孩子,懂得理解孩子的感受。她平時會買很多育兒課程進行學習,不斷充實自己。

    有次去她家,她正在給兒子念繪本。繪本上說圓形的車輪才能轉得平穩轉得快。孩子就問,媽媽為什麼圓形的車輪轉得平穩呢?這位媽媽就認真回答。因為圓形沒有稜角,表面很光滑所以轉起來又平穩又快。孩子又問,那正方形為什麼跑不快呢?媽媽說,因為它有四個角,轉起來很費勁,自然轉不快啦。這還沒完,這位媽媽繼續引導孩子,寶寶那長方形、菱形的車輪能轉得平穩麼?孩子說不能。媽媽又問,為什麼呢?孩子說,因為有稜角,所以轉得不平穩。媽媽開心得鼓勵孩子。這位媽媽經常引導孩子問問題,讓孩子發展問題,再想辦法解決問題。

    所以,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和學歷沒有太大的關係。只要家長能引導孩子有理性的思維,愛思考的習慣就好。對於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一定要認真解答,培養孩子愛思考的習慣。而不是一句,哪有那麼多為什麼去敷衍孩子。要讓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善於觀察生活,能不斷的思考問題、發展問題、解決問題。這種思維會伴隨孩子一生,讓孩子終身受益。比讓孩子上什麼輔導班有用的多。

    因此,不論父母學歷高低,只要保持學習,用正向積極的教育理念去引導孩子,影響孩子,孩子都不會差。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不斷的學習,言傳身教,在生活的一點一滴中感染孩子,影響孩子。

    最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

  • 9 # 獨孤上人725

    以中國目前的狀況來說,上過大學的家長是少數。很多家長自己沒上過大學,甚至高中都沒好好上,但是盼望著子女上大學,有個更光明的前途,自己傾盡全力也值得,可憐天下父母心吶……

    家長學歷高低不單單是影響子女的課下輔導,畢竟有些高學歷家長忙到沒時間輔導孩子……那麼家長學歷的高低到底是如何影響孩子的呢?

    其實,最大的區別莫過於”超前考慮“和”滯後發現“。

    1

    學習成績問題

    首先,我們來談談大家最關注的考試成績這個問題。

    當下,除了一線城市推廣素質教育,大多數地方其實還是應試教育。高學歷家長本身自己就是這場考試大賽的勝出者,有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應試技巧,並且清楚不同的學習階段會遇到的知識難點,和心理困擾,從而一方面可以提前提醒和指導孩子會出現的問題,使孩子遇到問題不那麼驚慌無措;另一方面就算孩子處理不好這個問題,高學歷家長因為自己親身經歷過,也會對孩子更為寬容,更加耐心。而低學歷家長因為自己沒有學習經驗,或者說自己的應試方式是失敗的。遇到問題,常常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會一味嘮叨一些大道理,比如說“你得好好學習“”你要勤奮努力”之類的,更有甚者,脾氣暴躁,對孩子非罵即打。家長對學習內容更是不瞭解,對不同難度的知識章節,要求孩子保持一樣的學習成績,常常會令孩子心裡十分委屈。另外,在子女的成績有所波動時,家長作為一個成年人,比孩子還苦惱,完全無法淡定。這種焦慮是會影響孩子的,影響他在學習中遇到挫折時保持平穩心態,影響性格形成,導致其日漸焦慮毛躁,自暴自棄。成績波動是正常的,哪裡跌倒,哪裡爬起就好了,大人還有個階段性不順利的時候呢,何況一個孩子學習知識這種腦力勞動呢。

    2

    學習能力培養問題

    我們再來談談成績背後的學習能力培養問題。

    高學歷家長更注重因材施教,善於觀察發掘自家孩子的長處。同時,這種家長因為自身的素養與眼界,對人生和世界的哲學思考,更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追求生活的幸福感。而且,因為眼界寬廣,見識過人生的無數可能,瞭解實現目的的真正原因;且深知人作為渺小的個體,在時代的機遇裡沉浮起落,並不會因為孩子某門功課不好,就覺得從此人生無望。而低學歷家長呢,並沒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理念,更不用說是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理念了。多傾向於盲目從眾,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別人家孩子學畫畫,趕緊給自己孩子報一個;別人家補數學英語,趕緊給自己孩子來一個;別人家鋼琴十級,趕緊讓自己孩子也考級……也不管自己孩子是好動的還是偏靜的,喜歡唱歌還是跳舞,是什麼原因學習成績差。

    反正,要永遠向別人家的孩子看齊。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不知道是有多少小小年紀就厭學的。更不知道有多少對音樂繪畫運動這些無國界的人類所共通的東西,無比厭倦的。也許,會有家長說,“孩子那麼小懂什麼,讓他自己選還不是就喜歡玩”。這就是我上面說的問題,所謂因材施教,你作為實施教育的人,要觀察孩子的喜好,他的特點。

    3

    培養方式形式化問題

    再有一個問題就是,低學歷家長在培養子女時更注重形式。

    比如我上學那會兒,我就討厭抄寫英語單詞,我可以光看書不動手學會,我媽就同意我不抄,老師也同意。我還喜歡看課外書,我媽鼓勵我看,也不限制我看書的種類,所以我的作文一直很好。

    那麼,有多少家長能忍受我這種拒絕老師的抄寫作業,老看與課程無關的閒書的孩子呢?

    低學歷家長是怎樣的呢?

    學習重姿態不重內容。不管孩子學得進去學不進去,一定得端坐在書桌前,面前有習題有書本就好。你歪七扭八地窩在床上看書?“哪有點認真學習的樣子,一看就沒好好在學!“

    作業重數量不重質量。不管孩子自身的能力水平,掌握知識點的強弱,老師留的作業必須完成,甚至家長還額外給買本兒習題。孩子不想做?家長就要說了“你看你們班第一名有三本練習冊呢。“(當然,題海戰術也是一種學習方式,但是要有針對性。你的孩子比你清楚自己什麼知識點學的不好。)太多的任務,有時反倒會讓孩子喪失反思和總結的能力,越來越迷茫,越努力越挫敗。

    培養一個人對自己的學習和人生的反思和總結的能力,從人生長遠來看,要比學習成績重要。家長沒法一生替孩子思考,替孩子掃除障礙。

    4

    對休閒娛樂的態度

    高學歷家長會鼓勵孩子勞逸結合,熱愛運動,發展愛好。一個人在身體素質良好,心情也很好的情況下,學習效率高,學習自然就不痛苦。甚至即便學習不好,日後因為有較強的身體素質,良好的心理狀況,真心喜歡的愛好,也可以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一席生存之地,更不用說這樣的孩子在交友溝通方面的優勢。

    而低學歷家長呢,自己本身就沒有安全感,生怕孩子毀了。一種家長是對凡與學習無關的活動,如臨大敵;一種是自作主張,無視孩子學習和休息需求,完全按家長的想法安排。明明週末作業很多,非帶著孩子出去玩;明明今天很累,非不允許早睡。

    至於休息方式,大多數家長是不允許孩子進行自己不認可的休閒娛樂方式的,哪怕那並不違法犯罪。不想學習?那你看會兒書彈會兒琴?看會兒電視睡會兒覺?跟父母聊天散步?愛打遊戲?那是不務正業,會成為網癮少年的。其實大可不必,玩手機或者打遊戲也是一種放鬆方式,你給他一小時打打遊戲,開心一下,放鬆一下大腦和心情,繼續學習就好。

    更不用提,在這一小時甚至更短的休息時間內,家長還得多少嘮叨兩句”那誰誰每天學習到晚上十二點,你這每天浪費一小時,一年得浪費多少時間!“

    反正,就是不能讓孩子自己安排那點寶貴的休息時間。最後,休息的時間浪費了,學也沒學,休也沒休好。情緒上來還得吵架,惡化親子關係。

    結果就是,孩子應對完學校的學習任務和人際關係,回來還得面對父母的不理解。而父母呢,辛苦工作一天,回來還得受孩子的氣……

    本是一家人,相煎何太急?

  • 10 # 旮旯裡的神仙洞

    這裡可能要給父母們一些積極的鼓勵性的說法了!

    父母學歷高低只能作為教育孩子影響因素中的一個,但不能說是最重要的,更不能說起著根本性的作用,所以父母們都不需要過分焦慮哦!

    1、目前我們說,孩子的教育結果是家庭、學校、社會三方教育的結果。只是在孩子各個年齡段,這三者所佔的比例不同而已。比如在6歲之前,家庭教育可能佔到70-80%,等孩子上了小學後進入系統性的學校學習,那學校教育的比例可能會佔到50-60%,所以整體來看作為家庭教育的主要執行者父母來說也只是一定比例的作用。

    2、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學歷又只是家庭教育水平的一個要素,也不會起決定性作用。有很多現實的例子,比如現在高知家庭中孩子患抑鬱症、多動症等問題的比例逐年上升,按理來說父母都是高階知識分子,學歷當然不在話下,但問題是什麼領域的學歷,是經濟?政治還是生物?所以如果不是教育心理領域的高學歷也很難做到孩子就不出一點問題,因為教育本身是門複雜、系統、專業的科學,不是學學就會的,更不是靠經驗來的。

    3、即使父母是高學歷,有一定的教育背景,但父母自己的文化、人文素養、心理健康、認知模式、處世態度、自我提升是否都做到位了,而這些並不與學歷成正相關,這些也是影響孩子教育的重要要素。如果父母各方面都很優秀,但自己如果無法走出原生家庭的創傷,也會無形中影響到孩子的人格完善、心理健康以及各項社會能力的水平。

    4、如果父母學歷低,但情緒穩定、心態良好、積極生活、人際溝通能力強、努力奮鬥,孩子們眼裡會是一個非常好的上進的榜樣,那孩子也會心情平靜,更容易專注於自己的學業,靠努力勤奮來獲得屬於自己的一份成就,這樣的孩子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所以,雖然父母的學歷高在一定程度的見識上、理解度上、方法的學習中更容易些,也是需要自己要有自我提升和反思的意識的,而父母的學歷低些只要不放棄自我成長,積極勇敢地向前也會是孩子們最崇拜的榜樣,更何況單就學歷來說,本科是高?研究生是高?這些只是個相對的概念。如果真的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需要父母方方面面的支撐,缺一不可,所以把精力放到孩子成長的本質上,一切問題也會相對容易想通和解決,祝大家都能明白:只有父母不斷的自我成長活出精彩的自己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祝福大家,加油哦!

  • 11 # 鄧大海治厭學

    沒有,因為教養和學歷無關!

    沒有,因為格局和學歷無關!

    沒有,因為人格和學歷無關!

    沒有,因為內心和學歷無關!

  • 12 # 家庭婚姻與孩子

    這是毋庸置疑的。

    父母的深度確定了未來孩子的高度。

    80%的成功因素來自於家庭教育。

    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比母親還重要。

    根本教育,培養高品質的孩子,建立自主學習能力。

  • 13 # 讀教育

    我個人看法,完全沒有一點關係

    我是一名農村人,姐妹兄弟非常有多,父母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而我們全部接受過了高等教育,母親是小學二年級,認識幾個常用文字。而父親的文化相對高點,初中二年級,他們兩沒什麼文憑。

    而我們的學歷還過得去,起碼在社會上是完全夠用了。

    他們教育方式就是放養式,平時告訴我們:"農村的孩子早當家,一定要爭氣,讀書是可以改變命運的"。

    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讓我們多姐妹讀書的生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姐妹非常爭取,不負老人家對我們的期望,讀書成績不但名列前茅,還聽話懂事,在學校裡經常擔任學生會領導,靠的是什麼?

    靠的就是我們姐妹真正讀懂父母的心思,他們肯定是想我們把書讀好,他們就是一個農民,沒什麼大作為,全部希望就是我們的好好讀書,考上好大學,以後的出來社會工作賺錢養活自己就是最大的欣慰和驕傲!

    他們對我們要求一點都不高,也沒給我們任何壓力。只要我們身體健康,在學校聽老師的話,盡最大努力讀書就可以了,不要太在乎成績。

    讀書是為自己而讀,能把它讀好,那是自己的本事,以後對自己一輩子都是百益無一害。

    父母就是這樣教導我們,雖然他們沒什麼學歷,但是父母已經足夠給了我們姐妹滿滿的愛,是你們讓我們眾多姐妹改變了命運,你們的愛是世界上最純潔,最偉大的愛!

  • 14 # 育鄰人

    父母的學歷對孩子的成長有影響,這個影響體現在對孩子的教導方式上,但這也不完全等於高學歷父母教育引導孩子成長的方式方法更高明。父母的學歷在引導孩子學習啟蒙方面少有優勢,之後的學習成長,更多的還是在於陪伴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對學習的興趣愛好。有了好的興趣愛好,孩子才有可能呼叫他們的聰明才智進入到學習之中。

    父母的學歷影響孩子的學習啟蒙,之後孩子的學習更多的取決於家庭的助學氛圍和孩子自身對於學習的熱情。父母的肩膀是孩子們成長的“墊腳石”,“墊腳石”決定孩子的起步點,對於成長速度與持續性關鍵在於孩子自身和持續的成長環境。

  • 15 # 元之創客

    父母的學歷與孩子沒有關係,只有父母的家庭教育和孩子有關係,在家庭教育中,包括:父母的善良和胸懷、通情達理的修養和智慧。父母的這些品質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可以說,父母的學歷和孩子的學習與生活沒有任何關係,學歷和品質不是一個概念,只能說,父母的學歷加品質才能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有影響,如果父母有學歷而沒有好的品質,對孩子只有負面影響。如果父母沒有學歷,但是有好的品質,孩子就會受益一生。

    父母的良好品質,是積極推動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源泉。比如說,很多富翁、明星、大腕的子女,為什麼會被社會調侃和詬病呢?因為缺少家庭教育的富二代只會坑爹拼爹的奢侈,在社會上引起負面影響,受到公眾非議。也就是說,父母頭上的光環並不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風向標,更不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有力證明。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的諺語就說明了,缺少優良品質的孩子,是不會給自己、給家庭帶來榮耀的,從而,脆弱的後代,一代不如一代,逐漸衰落和消失。所以,影響孩子成才的不是父母的財富和名頭,而是父母高尚的良好品質和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

    父母良好的品質,不但是孩子的幸福,更是家庭的幸福,也會受到別人的尊重和欣賞。

  • 16 # 浮塵微草

    何止學歷,父母的一切對孩子都有影響。 高學歷的父母,會給孩子創設無形的文化氛圍。父母自身的知識、修養讓孩子潛移默化;父母所在的環境,接觸的人物,社交的圈子,都會讓孩子耳濡目染。可以說,父母的高學歷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無形的有價值的財富。

    但是,這筆財富對孩子影響的大小、程度,具有怎樣的影響,是個未知數。這取決於父母本身對家庭教育的認知程度。

    如果高學歷的父母,注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勤於學習如何教育孩子,那麼高學歷對父母來說就如虎添翼。因為高學歷父母的眼界更寬,視野更大,培養出來的孩子自然有大格局。

    相反,如果高學歷的父母沒有家庭教育的自覺意識,不學習家庭教育的相關知識,則學歷對孩子的影響不是太大。倘若高學歷的父母沒有責任感,只是忙於自己的事業,對孩子的教育不聞不問,那麼父母的學歷對孩子的影響就更加微乎其微了。

    所以重視不重視家庭教育,會不會教育孩子,這才是能不能教育好孩子的關鍵所在。也就是無學歷或低學歷的父母也能夠教育出非常優秀孩子的原因所在。

  • 17 # 芝麻辰小七

    個人認為還是有影響的。當然學歷不代表能力,但絕大多數有學歷的家長會對孩子的教育有更大的影響。

    01

    學歷高的父母對孩子的家庭學習有更大的幫助。

    眾所周知,孩子放學回家至少是需要作業輔導的。即使家長不是從頭陪到尾,也會經常遇到孩子拿著不會的題來找大人尋求幫助的事情。

    一個有學歷的家長對於孩子的作業輔導是有一定幫助。學歷越高給的幫助時間也就越長。

    前一陣看到一個微博話題,說的是家長是否能輔導自己的學習。其中有一個網友回答到他是一名在讀研究生,至今他的父親仍然可以給他學習上的答疑解惑,因為他父親是博導。

    我的母親是初中畢業,弟弟的孩子現在讀幼兒園,因為我媽家離幼兒園近,所以小孩每週都住在我母親家,週末回自己家。

    有時候晚上和我母親影片聊天,就會看到小侄女一個人在看書,看著看著遇到不認識的字或者有問題就會問我媽。然而我媽並沒有能力全部解答一個幼兒園小朋友的疑惑。

    02

    有學歷的家長的見識更多,所創造的物質生活也大機率的比較好,可以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環境。也對孩子的教育和發展有自己的規劃。

    我生活在北京,可以明顯感到新北京人對子女的教育和老北京有比較大的區別。

    新北京人是自己享受到了學習學歷帶來的好處,所以深知教育對人的生活的改變。也因此他們對於孩子的教育是有自己的規劃並且也會給孩子帶來他們自己的好的學習方法。

    我的一個朋友是新北京人,教師。從小就給孩子做了合理的規劃,也會給孩子蒐集更多更有利的資訊和資料。幾年級衝刺ket,幾年級pet,幾年級fce……用她的原話:還有很多家長根本就不知道ket、pet、fce是個啥。

    另一個鄰居是老北京人,高職畢業。看到別人報班她也報,孩子上了一節課說不學,那就不學。小升初看見別的孩子都因為堅持下來拿到比較好的成績,被點招進了心儀的學校時後悔了。

    鄰居孩子初一後,鄰居開始逼著各種學。正好遇上孩子的青春期,倆人的親子關係搞得一塌糊塗。

    03

    有學歷的家長絕大多數是比較有見識的,對於事物的認識和理解有自己的看法。而沒有學歷的家長大部分給不了孩子這些幫助,只能靠著孩子自己摸爬滾打去尋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些見人就秀狗牌的亞索後來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