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百家雜談

    杜甫一生悽苦晚年悲哀,一家妻兒老小皆餓死,終其一生來看不過是文人的酸腐自尊心作祟罷了

    當今社會,相信大家都知道杜甫這個人,如果說自己沒聽過杜甫這個名字,那還真的有這個可能。杜甫,號少陵野老,世人也稱杜少陵,是我國唐朝很厲害的現實主義詩人,和唐朝另外一個很厲害的詩人李白一起被人們稱為“李杜”,當然,他們是大李杜,有了大李杜,肯定有小李杜,李商隱與杜牧被合稱為“小李杜”,杜甫還被人們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與李白的“詩仙”成對應。

    杜甫早期的詩表現出想要在朝廷上幹出一番天地,想要有所抱負,對朝廷還有很大的期望,但仕途不順,後來可能是發現自己不適合這條路就放棄了做官,改為寫詩把百姓的艱難苦楚都寫下來,表現出憂國憂民、反映百姓疾苦官場黑暗以及當時的政治動亂的心態,這是他的中後期的思想核心。

    杜甫當時所處的時期正是安祿山叛亂的時期,官場越來越黑暗腐敗,他被來就是給他的一些朋友做幕僚來保障生活的,這時候,他的飯碗是經常換的,有時候生活無依,一天天的逐漸陷入了貧困的境地,一家人也處於顛沛流離的生活之中。

    杜甫的老婆孩子都是餓死的,他的其中一個孩子死的時候,他的妻子給他寫信,說他們的某個孩子被餓死了,其他的孩子也餓得不行,可是,杜甫也只是寫了個信回去表達他的悲傷,順便再寫首詩來表達他的無奈與哀傷,對於怎麼幫助家庭走出困境,他是一點也沒有提,也沒有說他會去找個什麼事來做以解決家裡目前的困境。

    由於文人的自尊心作祟,杜甫是一點也沒有考慮到去幫人做事來賺取錢財來解決困境的,他每天做的大都是寫些感傷國事、反映當前百姓的疾苦以及朝廷的黑暗與腐敗的詩,與之相反的是李白,李白的家境很好,不想做官了就向皇帝請辭,在外面遊歷的錢哪裡來,李白這個人雖然也有文人的情懷,但能根據自己當前的環境做出其他文人做不出的事來,究其原因,不過是能屈能伸,從哪兒看出來?從他能從給妓女寫詩換錢就能看出來,杜甫可做不出這種事。

    杜甫作為一個詩人來說,他是合格的,但是,作為一個需要生活的人、一個有妻子有兒有女的丈夫父親來說,他做得很失敗,儘管作為一個文人,但是,文人的情懷是讓人懂禮守法,不是一味的只有一股酸腐氣,不是你是一個文人,你的家人就能吃飽飯睡好覺,他作為一個丈夫父親,他首要的任務不過是對家庭家人負責,雖說先有國後有家,但現在國家仍在,那就需要顧著家了,可杜甫想的不過是百姓的疾苦罷了,可是為家庭賺取所需要的錢財也不耽誤憂國憂民啊,究其原因,不過是文人對錢財的看不起,當時,士農工商,從商要被人看不起,不過,老婆孩子都快餓死了,再這樣,就不是一點的文人的酸腐氣了。

    杜甫一生悽苦晚年淒涼,在我看來,首要的原因是出在他的身上的,你連老婆孩子都養不活,不,應該是顧不上養,那這個人做為一個人那他是很失敗的,這種人儘管有再大的成就,也是連販夫走卒也比不上的,畢竟人家可以養大自己的孩子,不讓他們被餓死,一個人的成就,可不是讓自己的老婆孩子的屍骨給堆起來的,我們是應該學習杜甫的詩歌,學習他對國家興亡的責任,但我們要有一顆對家人對家庭的責任心,這是做人的根本。

  • 2 # Arguszhu

    杜甫號稱“詩聖”,他的“三吏”“三別”冠絕古今,他在詩作上的成就是巨大的。那麼詩人晚年淒涼還憂國憂民,是不是有點超出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了呢?雞鳴白鶴認為,杜甫雖然一生官運不濟,生活多舛,但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悲天憫人憂國憂民,在他的作品中洋溢著仁民愛物的情懷和濃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杜甫少年家庭優越,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而且少年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民俗淳。”但他生活於唐帝國搖搖欲墜的時代,見證當權者的巧取豪奪,政治黑暗又適逢“安史之亂”爆發,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就如才高八斗的杜甫也是四處飄零,無處安身,我們從他的詩作可以看出來他在位最底層發聲,為人民吶喊。

    雞鳴白鶴認為杜甫是那個時代的“吹哨人”,雖然他一生顛沛流離,可他的心始終和最底層的人民在一起。杜甫雖然物質上的貧窮,但他“身無分文卻心憂天下”的愛國情操是值得每一個學習的,他是時代的榜樣,必定在歷史的長河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3 # 秦中文史散人

    杜甫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他一生憂國憂民卻又顛沛流離,最後在困苦中離世,妻子兒女也隨他流離困苦度日,甚至一個孩子都被餓死了,但他依然充滿了愛國憂民的情懷,為什麼杜甫在那樣情況下仍然能憂國憂民了?首先我們從杜甫的出身分析一下。

    杜甫出身沒落的官僚家庭,他的祖父是杜審言,曾經累官修文館直學士,武后時得罪張易之被貶,祖上是西晉時的大將軍杜預,所以在杜甫身上有濃厚的傳統士大夫情結,中國的傳統士大夫往往都有忠君報國、濟世安民的思想,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杜甫有那種忠君愛國悲天憫人的思想也就不難理解。

    這種思想在杜甫的詩裡表現的淋漓盡致。當國家繁榮昌盛時他也會寫出“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依稀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當看到百姓困苦時他也會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玄宗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百姓被徵邊疆,他也寫出“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安史之亂爆發,打破了大唐的寧靜,人們的命運都隨之改變,他又寫出了《三吏》《三別》,充分表達了對百姓的同情對叛軍的痛斥。國家動盪不安,他寫出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深深表達了對國家前途的擔憂。甚至在自己困苦中也寫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樣雄慣千古的詩歌。當然,他不僅僅是憂國憂民,對自己妻子兒女也是深深的愛著的,“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表達了對妻子兒女的愛與思念。

    杜甫的思念中充滿了家國觀念和人文關懷,這也是千年來他被後世敬仰的原因。

  • 4 # 陳情未來

    從家庭角度看,杜甫很失敗,是一個沒有盡到責任的父親及丈夫;從國家角度看,他也沒有做出過什麼突出的貢獻;從文學角度來說,他贏得了後世文人的極大讚譽!看到他老婆孩子餓死時,感覺到非常愕然,曾經心目中如此偉大的文人居然落魄潦倒到如此境地,是他個人的原因還是當時社會的問題?

    仔細觀察一下當時的社會狀況,杜甫落魄潦倒似乎是從他的三十五歲(746年)開始的,當時政治上奸臣當道,皇帝李玄宗不作為,老百姓的生活狀態是“路有凍死骨”,而朱門則是酒肉臭,這也為以後安祿山的造反埋下了伏筆。閒話少敘,杜甫當時參加應試,想考取一官半職,就是相當於現在的公務員,以杜甫的才華應該是手到擒來,輕而易舉的事,可惜當時的掌權者是李林甫,奸臣,無文才之人,怎麼會選才任能斷了他自己的前程,自然而然地把這次考試做成了一個笑話。杜甫落選了。後來,杜甫也得到過唐玄宗的賞識,他進獻的《進三大禮賦表》被唐玄宗讀到,並大為讚賞,可惜只是曇花一現,沒有下文。“朝廷上怎麼可以出現比我有才華的人呢!”估計當時的李林甫心裡如此想。

    如果杜甫可以認清現實另尋出路或許妻兒能活下去,但是或許如此中國就失去一位偉大的詩人,歷史是沒有或許的,只有現實,現實就是妻兒在長安無法與杜甫一起生存被送往他處,杜甫繼續困守長安以期後路。感覺像是在做投資,雖然選錯了方向,卻是死不悔改。

    在長安困守十年後,安史之亂爆發(755年12月),杜甫的創作靈感愈發豐富,寫出更多的詩句,“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遊。”可能是政治因素影響,本來杜甫有一個看守兵甲器杖的八品下的小職位也辭掉了,759年流浪去了成都,此時的什麼孩子什麼妻子都不存在了,有的只是滿目蕭索,有的只是國破山河。之後的流浪杜甫創作出一千多首詩,但是沒有改變他的生活狀態,最後他也是潦倒至死。嗚呼哀哉,個人感覺才華橫溢的人就應該獨自一人過著藝術的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消防工程師備考有什麼技巧能提高學習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