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粵樂聞

    民間的藝術多姿多彩,總有一些在我們身邊~

    街頭的糖畫

    小孩子都喜歡的竹編

    手工剪紙

    還有更多更多,

    可惜很多都逐漸消失在我們的眼球,

    希望大家積極推廣和傳承~

  • 2 # 加菲貓吃布丁

    一、看到這個問題,我忽然記起馮驥才老先生的《俗世奇人》一書,書中以清末民國初天津衛的市井生活為背景,每篇專講一個傳奇人物生平事蹟,素材均收集於長期流傳在津門的民間傳說、奇人異事。我覺得這本書講述的民間傳統工藝很詳細。

    二、要是再具體的話,

    比如河北白洋淀:葦編織品,永佳:木雕。

    山東濰坊:風箏,楊家埠(bù)年畫,博山:內畫瓶,濟南:羽毛畫,麵塑,魯繡,烙畫。

    山西的布老虎、烙燙葫蘆。

    黑龍江海倫:剪紙。

    江蘇蘇州:絲綢,繡品,草編,檀香扇,宜興:青瓷,紫砂陶瓷。

    江西景德鎮的陶瓷。

    廣東潮州的抽紗,潮繡。等等等

  • 3 # 趙涵智爺爺

    絨繡,小時候在街頭常見,就是用一根特殊的 針,圖案是隻鳳凰,再拿各種顏色的線搭配,在布面來回上下刺進刺出,不一會兒,厚厚地 凸顯出來 ,整個看上去,五彩繽紛,非常有立體感,給人一種藝術觀賞氣息。

  • 4 # 鄉村生活小徐

    傳統手工藝:意思就是指傳統手工的工藝品。現在已經越來越少了,還記得小時候家家戶戶都能隨處可見到各種手工藝品……

    最常見的應該屬窗花

  • 5 # 青染古風

    讓我驚豔的一定是絨花,曾經還想學的,後來因為《延禧攻略》火了起來。

    絨花始於秦朝,《中華古今注》中就記錄了當時秦始皇讓他的妃子“插五色通草蘇朵子”。唐代被列為皇室貢品。諧音榮華,是中華富貴文化的代表。

    目前知道的做絨花的傳統手藝人已經很少了,一個是很有名的南京絨花非遺傳承人。

  • 6 # 原原手包

    看到這個題目,我馬上想到了“毛猴”,當時剛剛接觸到時簡直歎為觀止。

    一、毛猴起源

    毛猴的產生年代現在雖然沒有明確的文字記載,但是大家都比較公認的是在清末的時候。當時在南城有兩個藥鋪裡邊學徒的夥計,夥計的生活比較枯燥,接觸中草藥又非常多,所以他們就發明了拿中草藥來製作毛猴工藝,造型生動誇張,活靈活現,於是就慢慢在民間流傳開來。

    二、製作材料

    做毛猴主要用到四味中藥:蟬蛻,辛夷,白芨,木通。雖然材料簡單,但工序複雜。例如蟬蛻殼一般都帶著泥土,首先要把泥土取乾淨,這叫淨殼,淨殼之後還有拆腳、剪肢、黏結、開臉、定眼、安活、佈景、薰蠟、定妝、封罩等。

    三、步驟辛夷做身體,蟬蛻做四肢,將各部分粘結起來的是白芨,毛猴的斗笠要用到木通。製作過程需要細心、耐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在毛猴肢體動態的調整上下功夫,並適當運用道具,才能做出活靈活現,透著情趣的毛猴作品。

    毛猴是徹底的民間工藝品,在它土得掉渣的外表下,有著來自民間手工藝的無窮力量,毛猴的韻味需要時間慢慢品味。

  • 7 # 昭爾茹悅編織

    手工納鞋,老木匠,畫糖人,已經在慢慢消失了

    納鞋底——奶奶的千層底最難忘

    手工鞋底是一種相對傳統的鞋底製造工藝。傳統的千層鞋底是手工鞋底的典型代表。因為鞋底是裝在白布上,層層摺疊的,所以得名於它的形象。成品穿著舒適,輕便防滑,冬季保暖,夏季透氣吸汗。手工製作的鞋底離我們很遠。現在我們穿的大多數鞋都是機器製造的。人們渴望時尚,卻錯過了手工製鞋的舒適。

    老木匠——巧妙匠心的注入

    木工是一種古老的傳統工藝,但如今,越來越少的人願意學習它。面對大工業時代的冰冷機械,我們悄悄地為每一件獨特的手工作品注入了獨創性。因為手工業的溫度來自心臟。它具有工匠們的誠意。這種幾乎被遺忘的傳統工藝更像是一種持久的獨創性。

    畫糖人—帶著餘溫的“藝術品”

    細嫩的白糖,剛好在煮沸的時候把一壺金糖稀了。老人手中的工具被扔到一個栩栩如生的糖人手裡,手裡拿著一件精緻而溫暖的“藝術品”,你想把它融化嗎?

    彈棉花——聲聲弦響、一片片花飛

    老年人會有一個清晰的“彈棉花”的記憶。隨著線和花的飛舞聲,一堆棉花終於被壓進了一個整潔的被褥裡。當時,棉球工匠們也在街上忙著。

    所有精工製作的物件,最珍貴、最不能替代的,就只有一個字-人。有情懷、有信念、有態度。世界再嘈雜,匠人的內心,仍是安靜、安定的。

  • 8 # 貴叔會手工

    說到這個手工藝、我看一眼就喜歡上他了。就是傳統木雕手工藝。

    回想起第一次真正接觸手工木雕製作也有十幾年了,第一次發現他是那麼的神奇、那麼為什麼奇妙。一塊塊普通的木頭,被師傅麼隨便那麼一雕(當時是這麼認為的)也沒設計也沒畫草稿,看兩眼然後就雕雕雕,一件精美的手工木雕工藝品就出來了。

    就因為這滿心歡喜加好奇,從此踏上這條不歸路。

    開始時的滿心歡喜到慢慢的變成枯燥無味、再到發現其中的樂趣,再到出了一點成績,其中的酸甜苦樂,沒有幾十年的工夫。算不了真正的民間手工藝大師。更是難出讓人眼前一亮的手工藝作品了。

  • 9 # 淄博泥人李

    都說高手在民間,這話有道理,因為有許多民間的手藝絕活,民間工藝品,在正規院校很少有教學,我在過去就成立了一個民間藝術展示組織,其中有民間泥塑,香包,剪紙,刺繡,中國結,刻瓷,盤玩,紙紮等等,到時可到廟會,集市上展示宣傳,由於是民間自發,沒有組織和經費,所以沒能堅持下去,想來也十分可惜和無奈。下圖是我參展的部分泥塑作品。

  • 10 # 非遺漆藝傳承人汶軍祥

    要說傳統手藝我首先推薦中國的漆藝,它歷史久遠,包括面廣泛,實用性與藝術性都很高。

    漆藝,漆工藝,漆藝術之意。

    它是一門以大漆為主要媒材的藝術門類。古代“漆”跟“桼”是兩個同音字。“漆”是地名“漆水”今在陝西。“桼”是漆樹上分泌的樹脂,才是漆藝的桼,所以漆藝所指的漆是從漆樹上割取下來的的天然生漆。由於天然生漆的地理侷限,漆樹多生長在中國等亞洲國家。

    大漆是一種塗料,不能獨立成器,而要依附載體,俗稱胎骨,如木材、竹子、陶瓷、皮革、等經過塗漆,便稱漆器。

    漆藝胎骨用材多種多樣,同時它的裝飾材料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蛋殼、螺鈿、金銀的媒材的介入,便出現了“蛋殼鑲嵌”、“螺鈿鑲嵌”、“金銀平脫”、“蒔繪”等工藝品種。這些媒材有時也“喧賓奪主”,成了漆藝的“主角”,“漆”倒淪為舞臺背景。儘管如此,它們顯然沒有條件發展成獨立門類,而依然臣屬於漆藝的門下,成為漆藝的組成部分。

    漆藝包括漆器、漆畫、漆塑三大方面。漆器是以漆藝為主體,以前沒有“漆藝”的概念,漆藝的概念是從漆器演化而來。因為漆被利用,首先是從實用開始的。漆器作為造物的目的首先是實用,不能應用,何以謂器?如古代的酒杯、漆奩、漆棺、屏風……又如現代彝族漆器的缽、碗、杯、勺……無不實用。當然也具有審美價值。如漢代馬王堆古墓出土的漆耳杯裝飾精美雲紋圖案,它有飲酒的實用價值,又有極強的精神價值,它的美可以使人心曠神怡。

    正是由於實用先於審美及實用和審美的統一,中國才有漆器的輝煌。

  • 11 # 銀匠雪兒

    苗族的銀飾鍛制技藝是中國苗族民間獨有的技藝

    苗族銀飾都透過手工製作而成。銀飾的式樣和構造經過了匠師的精心設計,由繪圖到雕刻和製作有30道工序,包含鑄煉、捶打、焊接、編結、洗滌等環節,工藝水平極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校未經家長同意,把家長和小孩的照片貼在學校畫報裡面,學校這樣子做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