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4
回覆列表
  • 1 # 栗子li

    無緣社會

    這個詞出自於日本NHK紀錄片【無緣社會-無緣死的衝擊】,描述的是當今日本正在步入無緣社會的現狀。許多日本人,一是沒朋友,“無社緣”,二是和家庭關係疏離甚至崩壞,這是“無血緣”,三則與家鄉關係隔離斷絕“無地緣”。

    追根究底,“無緣社會”探討的還是個體與社會的關係。

    時代進步、媒介快速發展的同時,人與人之間的訊息連線越來越快,但心理距離卻越來越遠。若是失去了社交媒體的聯絡,可能個體之間就再無交集了。無緣人便是這樣一步步脫離社會,脫離集體,成為生活在社會中的“孤島”的。

    無緣人並非個例或孤數。即使沒有足夠大的群體,這一現象依然值得被警惕與關注,無緣人是社會的邊緣人物,與社會間的聯絡也許就像風中的細線,時斷時連。我們要做的就是加固這條線。

  • 2 # 愛讀書的毛荷西

    01 一個人生活,真的好嗎?

    當你單身了很久之後,或者和另一半經常鬧矛盾的時候,是不是有過這樣的想法:為什麼我一定要和別人一起生活呢?我一個人自由地過我的小日子,難道不可以嗎? 說實話,我經常有這樣的想法,尤其是在看了一部部日劇後就更加堅定了我的想法。 你看《麵包和湯和貓咪好天氣》裡面,三四十歲的女主和貓一起不是生活得很愜意嗎?你再看《風平浪靜的閒暇》裡,凪一個人在鄉村不是生活得更加快樂了嗎?

    但是我錯了,日劇裡只拍出了一個人生活最好的結果。開一間小店、會做美食、有貓陪伴、有鄰居、家裡還有一堆書;或者在鄉村野外租一間房子,鄰居還是最友好最熱心的那種。這,也許只會出現在電視劇裡。 醒醒吧,現實是很殘酷的。 你租一間房子,很有可能遇見壞房東和壞鄰居。

    你出個門,還要時刻注意安全問題,不能回家得太晚。你買個菜不能買很多,有第二份半價的活動也只能心癢癢。最可怕的是你的社交圈越來越小,直到和社會毫無聯絡。最終,連死了都沒人知道。 一個人生活最悽慘的情況就是這樣了吧:死後無人收拾後事,這種情況也叫做“無緣死”。 “無緣死“就是指屍體無人認領的孤獨終老。 而這種沒有關聯,各不相干的社會,就是“無緣社會”。

    目前,出現“無緣社會”情況最明顯的國家當屬日本了。日本NHK電視臺還為此做了個紀錄片,寫了本書,建議書和紀錄片一起使用。

    02 為什麼那麼多人會“無緣死”?

    據日本有關部門統計,“身份不明的自殺者”、“路死”、“凍死”之類的“無緣死”,一年高達三萬二千例之多,其中還不包括“捐獻遺體”數。 從數字我們就可以看出,日本“無緣死”的情況還是非常嚴重的。 為了調查“無緣死”的原因,記者走訪了很多“無緣社會”的人。 起初,採訪的大都是老人。 透過採訪發現,大部分的老人都是被迫陷入“無緣社會”的處境中。

    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些人一個個“無緣死”呢? 這必然和情感聯絡的斷裂有關,包括單身(離婚、喪偶)、不婚、少子、離職、退休等情況。 前面說的兩部日劇的女主一個人也可以活得很快樂,這是因為她們即便一個人生活,情感的紐帶也沒有斷裂。即便沒有親人,鄰居和朋友之間的感情依然很活躍,所以也不用擔心會“無緣死”了。

    但是,如果你的親人都已不在世,自己和周圍鄰居的關係很冷漠,且又沒有朋友,這樣的話,就很可能會遭遇“無緣死”。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樣的人是活該,只能怪他們人緣太差。但是如果你把自己代入到獨居老人的身份中呢,是不是自己老了也可能這般無依無靠?

    更何況,這個社會正變得日益地冷漠呢? 然而,“無緣死”還不是悽慘的,更悽慘的是死後的葬禮也是草草了事。越來越多的死者會被送去“直送火葬”,以此取代充滿儀式感的葬禮。而且即便已經被火葬了,死者的骨灰還會出現被家屬拒領的情況,真是悲哀。

    03“無緣社會”越來越年輕化了

    你也許會覺得死亡離我們這些年輕人還很遙遠,但是“無緣社會”卻離得很近很近。 雖然現在網路如此發達,你可以和任何人保持長久的聯絡。但是,你有沒有覺得正是因為這個,我們變得越來越宅,從而離真實的社會越來越遠了? 你想想看,當你一個人呆在家裡不出門,點個外賣、買個快遞、上個網就能滿足所有的需求的時候,你還需要真實的人來陪伴嗎?

    如果現實中沒有人陪伴,那無論你在網路上有多少好友,在你生病或死去的時候,依然無人知曉。 《無緣社會》的紀錄片中就採訪了這樣一個年輕人,他在電腦上方裝了攝像頭,並且直播出去,從而獲得和外界的聯絡。他說,這樣的話,如果有一天他倒下了,希望有人叫救護車,避免自己倒下沒人知道。

    這樣也許可行,但這樣的生活未免太緊張了,且放在中國的話,見效甚微,不值得效仿。 我認為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單身獨居並沒有多大不妥(如果你確實與獨居的能力的話)。但是,獨居一點也不妨礙我們交友啊,良好的社交活動還能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讓生活不至於變成灰色。

    如果你說,你就是厭惡社交,享受孤獨,這也沒有問題。但是,一個完全沒有社交活動的人,或者說沒有社會聯絡的人,真的能一個人生活得很愉快嗎? OK,下面說回單身。在日本,這是個普遍單身化的時代。調查資料顯示,2005年日本男性的“終生不婚率”(五十歲仍未結過一次婚率)為16%,到2030年會達到30%。女性2005年為7%,到2030年會達到23%,增加了兩倍以上!

    這樣看來,單身在日本是大勢所趨。這和社會觀念的變化有很大關係,那種到了某個年齡就必須結婚的觀念發生了變化。加上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經濟實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女性也不願意結婚,當一輩子家庭主婦。

    所以說,單身時代正是“無緣社會”年輕化的重大原因。這是時代的潮流,沒法逆的。我們能做的就是提高保障措施,避免他們“無緣死”。

    04 “無緣社會”的出路在哪裡?

    怎麼避免?日本很多非營利組織已經行動起來了。有人專門組建了一個幫助年輕人重新找回社會聯絡的團體。那些“無緣社會”的人會被接到一個教堂裡,由非營利組織提供衣食住行。

    他們只需要和其他人建立聯絡,從而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就好。效果怎麼樣呢?一個曾經是“無緣社會”的人決定用豆腐渣做成餅乾,讓大家開心地品嚐。一個曾決定自殺的人透過聖誕節表演節目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除此之外,還有幫“無緣社會”的人處理後事的非營利組織。它要求他們在生前簽署合同,繳納預付金,當他們死後,這個組織就將這筆錢用於喪禮和生前的小服務專案,剩餘的預付金和遺產由法定繼承人繼承。對了,簽署合同後,非營利組織會給“無緣社會”的人發“監護鑰匙扣”。

    有了這個鑰匙扣,當老人出門在外昏迷不醒,或是身患痴呆四處徘徊時,中心會自動得到通知,及時採取措施。日本的這些非營利組織真的是從預防到後事都考慮到了,普及性如何我無從知曉,但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很好的現象。至於我國會怎樣,還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最後,人不是依靠自己生存著的。人,只有意識到自己在“關聯”中的存在與角色,才能夠生存下去。重要的是,要有不可或缺的人,要有不可或缺的場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是不是喜歡性格開朗的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