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皂羅袍3
-
2 # 千百萬年
無為的最高境界是無所不為的,這種境界充滿著日月之光,季節之氣,人之體力的自然,沒有刻意的做作與籠統的概念,一切盡在率性有為的頻率之中,體現在人道時,就是個出口成章,任意而為,出手不凡,坐懷不亂,不失分寸,須臾不離“道德”二字的完美境界。
-
3 # 106731378390紅日
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是以取天下。
這當然不是原望。這是事實,像晉文公大半生都在外國逃亡,但也可說好聽點周遊列國,到一個地方,就賴著不走,只知吃喝玩樂,特別在齊國,齊恆公給了他一個宗室女。他就在內苑天天吃酒唱戲,連跟他的一幫謀巨,武士也幾個月看不到他,虧的有像狐氏兄弟,趙偃等一幫臣子,和齊女一起謀抾,以酒醉之,綁於馬背而出齊。不如此,他將老死於齊,做個閒散宗親。但他不如此醉生夢死,讓外人一看就知是聖君,那他早放晉惠公陳了。想當年在蒲時,天天遊獵,晉惠公都派了刺客,所以說如他有為,一出逃公子,惠公以一國之力,早以除之,安可讓其回國稱霸。所以說無為而無不為。無所不為才可取天下。
再如楚莊王,楚之高山有一大鳥,幾年不鳴也不叫,不走也不飛。如叫,則一鳴驚人。以前國內有事則不叫。及其無事一鳴驚人而有天下。
晉惠公也是天天防,日日防,防世子申生,防公子重耳,還幫兒子防。算計了一輩子,到頭來把個國家拱手送人。
-
4 # 孟珍
當然不是。我們知道,老子是一位大智慧的修道者。無為是老子在修煉過程中一種特殊的身心狀態之下,領悟到天地自然的執行規律的情形。還是依據這些規律和人自身的實際情況,人自身的行為適應天地自然的規律,順隨天地能量,把自身的能量與天地自然的能量相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能量的方法。無為是人的一種心理狀態,是一種心境,這種心境是人們做事時能獲得最大利益的前提。就是說,能夠在做事時擁有那種無為的心境,就能最好地把自身的能量同天地自然的能量融為一體,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人的能量,把事情做到最好。
那是一種高境界,不是一般常人隨便都可以達到的。尤其是那名利心比較重的人,其心一天到晚被名利所佔據和充斥,整個心連靜都靜不下來,根本就無法達到那種無為的境界。不會有那樣的體驗,對那些人談無為無異於對牛彈琴。
但那些人的名利心重,越是無法達到那種境界,越是想表現自己的高雅,於是就根據字意詞意弄出些似是而非的解釋來。說無為是老子的良好願望或許也是這樣一種解釋的副產品吧?
-
5 # 逍遙谷逍遙
老子在道德經中講了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理念,這個理念並不他的一個美好的願望,而是自然界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漢朝君臣上下研究老子的道德經治國安民之策,一些道家人物被重用如張良,曹參等人,後曹參接蕭何為相,採用老子無為而治治國現念實現了文景之冶的盛世,後來到唐朝,李淵稱老子為祖始,李世民稱老子為本家,啟用道家人物魏徵為相,君臣上下研習道德經,採用老子無為而治的治國策略,休息安民,發展生產,最後形成了貞觀之治,唐朝成為世界強國,
老子的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在道家修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修道之路上,分為二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無為階段,第二個階段就是無不為的階段。
下面講一講這個概念。
什麼是無為階段?
修道初期,要人心安靜下來。只有靜下來,人才能定,當你靜坐時,能定了,慢慢地就能從定而生慧,佛家修煉講戒定慧,道家也一樣修煉時也要戒定慧。當慧光顯現後,無為階段基本完成,不論佛家修煉還是道家修煉,慧光顯現,才是走完第一步,在修煉道路上只是剛起步,不要自滿,不要亂用功能,要慧而不用,不要執著功能,心魔一生,外魔就進來,你就入了魔道上去了,害了你的慧命。修煉要無慾無求,一門深入,永不退轉,這樣才能成功。
第二階段就是無不為階段。
修煉不是非要你進深山老林,與世隔絕,而是要在世事上煉的心性,不論是逆境還是順境,你都應該透過去,做到事事無礙,做到事事無礙,心想事成了,你就無所不為了,就是事事無礙,逍遙自在。你就明心見性了,世事的妄念煩惱都沒有了。這就是老子道德經無為而無不為的真正意思,而不是一天天什麼事都不幹,消極處世,也不是老子的一個美好的願望。是老子修煉的二個階段。
你看歷史上道家人物都是經過這二個階段,姜子牙,沒出上以前,垂釣於渭水,孔明隱居於臥龍,六祖慧能隱於獵戶,紫陽真人隱於三軍。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才是道家人物。
-
6 # 收藏經
無為不是思想,也不是主張,而是客觀真理的存在。
地球圍繞太陽轉動,是自然的狀態,當太陽由南迴歸線向北移動時,冬天的威力就逐漸減弱。直到春天來臨,北半球開始萬物復甦,奼紫嫣紅一派生機。但是上天並沒有播撒種子,也沒有把大地染上顏色,可是萬物還是愉快地生長了。當太陽從北迴歸線往南移動,夏天的威力就漸漸減弱,直到秋天來臨,花草開始凋零,動物昆蟲死的死藏的藏,上天也沒有殺害他們,但他們都銷聲匿跡了。上天是沒有任何具體的作為的,他只不過是按照他的道在執行,而萬物在道的影響下,應運而生,或運去而死,雖然沒有作為,卻好像生殺了好多萬物,有像有所作為。
修道的人,就應該學習道的無為的狀態,遵循道的規律,迴歸到恬淡虛無的無為狀態,與道為一,雖然無所作為,卻又無所不為了。
-
7 # 吾是四五六
所謂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要亂作為,不要浪費資源,在無意義的事情上,還是不要亂作壞事,破壞天地間的平衡。
-
8 # 馬火蟻
這個不只是一個願望,而是可以實行的最好辦法。老子講的無為並不是不作為,他是不讓亂作為,不讓執政者擾民。
老子講的“道”,是永遠順任自然不妄為,卻能夠無所不為。“道”能在無作為中發揮無窮的作用。“道”創造了萬物,卻不主宰萬物,讓萬物遵循著自然規律而繁衍發展。執政者如果能依照“道”的法則來統治百姓,那麼他就不會任性妄為,危害百姓,這樣,百姓就不會滋生過多的貪慾,社會也因此而安寧。
-
9 # 雪夜煮酒
首先,我們要清楚老子所說的“無為”,是什麼意思。
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躺在那裡等天上掉餡餅,而是說要順應自然規律,順應社會規律,也就是順應“道”。
往前推論,要先知道什麼是“道”。這個概念包含的意義太大,幾乎是包羅永珍,通行於宇宙萬事萬物。到今天,我們的科學已經發展到如此程度,但是瞭解的自然規律,依然是滄海一粟。
現在社會發展,分工越來越細緻,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很多,管理的也越來越多。這距離老子所說的“侯王”要少有作為的理念,確實是越來越遠,意識形態的不同,也造成世界紛爭不斷,離大同的理想,也距離遙遠。
總體來說,無為,在現在看來,短期內是不可能實現的。儒家法家才是目前社會的真正核心,距離老子所說的“無為”境界,還有遙不可及的距離!
回覆列表
道德經問世兩千多年來,不用說全面解讀,更不用說指月之指所指的月亮,就連手指、一些基本的概念都沒有搞明白。比如什麼是道?什麼是德?以及自然、無為等等,都沒有一個斬釘截鐵、板上釘釘的答案,說起來也是個很無奈的事情。
楊老師提了無為,我也來插句話。什麼是無為?不揣冒昧說說我的看法:首先我們要知道有這樣一個職務,有人擔任了這個職務以後,不管他做不做、為不為,都在做、都在為。大家想想,有這樣的職務吧?所以就不要再提什麼都不做的話了。
接下來就是怎麼為了,第一章:無,名萬物之始。也就是從萬物之始的時候為,就是無為!也就是六十四章的合抱之木始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意思。
所有的有,都是根據“無”而存在的,比如我們需要一個長方形的教室,建築工人就會利用建築材料“圍”成我們需要的長立方體;再比如美國總統需要一個橢圓形的辦公室,建築工人就會用建築材料做成他所需要的空間。所以說是無決定了有的存在和存在形式。這就是無為的概念和無為重要性。
回到正題,無為不單是老子的願望,也是我們每個人的願望,試問有誰不願意防患於未然?有誰不願意不戰而屈人之兵呢?莊子所謂“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也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