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無止境

    在隋唐以前,劉邦一直是君主能力和成就的天花板。石勒不是說了嘛,要是出生在西漢末,我覺得自己可以和劉秀幹一架,鹿死誰手未可知也,如果出生在秦末,那我還是老老實實呆在劉邦手底下跟韓信彭越這些人比高低吧。

    劉邦和李二那個掛逼肯定沒法比,但是李二之前的皇帝,無論是開國的中興的一統的割據的偏安的追封的,有一個算一個,都低了劉邦不止一頭。

    劉邦的厲害之處在於,他是中國第一個可以建立一套體制系統並且如臂使指的皇帝,他給後世所有草莽起家的人樹立一套典範,指明瞭方向。

    毫不誇張地說,在做皇帝這件事上,劉邦的貢獻堪比牛頓在物理學上的貢獻。嬴政給貴族中想當皇帝的人樹立了典範,李二給世家大族中想當皇帝的人樹立了典範,劉邦則給平民中想當皇帝的人樹立了典範。

    當皇帝是一件技術活。這個活跟你能不能打仗無關,跟你能不能識人用人無關,跟你能不能看清大勢無關。

    當皇帝這個活,真正需要的技術,是構建起一個完備、開放、系統又嚴密的體系。

    我一直相信,古人和今人沒有什麼根本性的差異。如果21世紀華為要靠華為基本法來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那麼2000年前的古人也不太可能只靠魅力和個人能力來成就偉業。

    體系,只有體系才是一切。你要保證的是,你手下所有人都可以藉助這個體系成為牛逼的人(比如沛縣那些屠狗宰雞駕車送葬之徒),而牛逼的人可以藉助這個體系成為天才(比如刺秦不中、半生落魄的張良),而再天才的人脫離了這個體系也會被打落凡塵(比如韓信、彭越、英布)。

    這樣一個體系,你混進去,就能功成名就;你能掌握,你就至少是治世能臣亂世梟雄起;

    你能徹底掌握,你就是一代明君;你能建立並如臂使指,你就是劉邦、李世民和朱元璋。

    劉邦用官位、權力、印信、金錢、土地、軍隊構建起了一整套體系,他的晉升機制明確,他的賞罰分明,他的激勵機制簡單有效,他把金錢、官位、權勢這三者進行了錯綜複雜的搭配以確保這套體系生效。

    他甚至還把這套體系梳理出了後勤、戰略、戰術的明確分類(後世相臣、幕僚、將領的體系分類,最早就脫胎於蕭何張良韓信,在此以前中國是沒有這種看問題的視角的。戰國只有外交和軍事的區分,藺相如和廉頗、張儀和白起都是脫胎於這樣的體系。而劉邦重新構建了新的體系)。

    而且他還不止是開創,他對這套體系有著完美的掌控力。韓信領百萬大軍,劉邦驅車直入大營就可以奪走韓信手中的兵權。劉邦給他王爵,他就是王;劉邦給他侯爵,他就是淮陰侯;劉邦給他大軍,他就是大將軍;劉邦奪他大軍,就可以派幾個侍衛擒住他。

    簡直如手持封神榜,舉之可上九天,貶之可落紅塵。這就是體系的力量,再厲害的人,只要借體系而起,也就跟整個體系繫結在一起,可以被體系掌控者隨意擺弄。

    李世民開科舉,有一句名言:“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你以為他是什麼意思?他就是靠科舉考試,把世家大族中的人才納入到了朝廷體系之中。從此世家大族山河日下,人才子弟生死榮辱盡系人手,徹底扭轉了魏晉以來的政治格局。中國的皇帝,魏晉以來走馬燈式地輪換,做到李世民這裡,終於找到了在世家大族之中做皇帝的辦法。這就是我前面說“李二給世家大族中想當皇帝的人樹立了典範”的意思(雖然李世民這套體系後來被李隆基這個敗家子設立節度使給弄崩了)。

    劉邦更艱難的一點,他是白手起家的。

    他比嬴政、比李二都更不容易,這兩位都是居高而就下,權勢在手做起事情來比較容易(李二這個掛逼打遍天下無敵手,自然更容易……)。而劉邦是徹徹底底白手起家,靠一己之力從無到有,構建起一套體系,而且他完成這件事只用了7年(從公元前209年九月劉邦起兵,到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項羽自刎)。

    讓你白手起家,7年時間把企業做到華為的規模,並且構建起華為基本法和銷售鐵軍,你能做到嗎?更何況是用7年時間建立一個王朝體系!更何況7年時間是劉邦平定了天下,實際上這套體系的成型時間更早,從公元前209年九月沛縣起兵白手起家體系初建,到公元前206年八月暗度陳倉平定三秦體系大成,劉邦只用了不到3年!

    3年!後世白手起家的朱元璋,同樣建立了一個體系,而且是比劉邦更先進、更有效的體系,但他用了多少年呢?這件事已經不能說是能力或者天才了,而已經有點夢幻的味道了。

    有了這樣的體系,劉邦有沒有戰爭天分、有沒有後勤能力、有沒有戰略眼光、有沒有行政才能、有沒有知人之明,這些已經不重要了。

    我不懂,但是有人懂,這就行了。我只需要懂獎懲,懂掌控,而且沒人比我更懂,這就夠了。

    這是何等逆天的天分!

    人類之所以厲害,是因為我們會使用工具。劉邦真的是中國歷史上破天荒第一位,把統治這件事從個人能力徹底剝離出來成為工具的牛人。歎服,真的歎服。

  • 2 # 溫讀

    我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得國之正,莫過於漢明。

    為什麼?

    因為封建王朝兩千年,真正草根可以登上至尊之位,並開創一個上百年王朝的

    唯獨劉邦和朱元璋。

    其他的皇帝背後,都有世家(貴族)的影子。

    因此又有一句話叫做,千年世家,百年王朝

    或者稱為,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

    一個貴族和一介布衣,適逢亂世想要角逐至尊之位,二者之間的差距猶如鴻溝。

    由此可見,劉邦和老朱在封建開國皇帝裡屬於及其出類拔萃的

    而為什麼劉邦被評為最厲害的一個呢?

    為什麼評價這麼高?

    其一,一介布衣登頂至尊,開闢了前所未有的偉大壯舉,而且,翻遍古今中外的史書,你能找到一個只是村長的級別,只是農民的家底,在一個縣裡面,警察局長曹參,黑道大哥樊噲,縣級高階領導蕭何都給他當小弟嗎?

    其二,劉邦曾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把這兩句話做到極致的就數劉邦了

    其三,劉邦奪天下,你知道用了多少年嗎?

    七年。

    劉邦公元前209年響應陳勝吳廣在沛縣起義,公元前206年首先入關推翻暴秦,後利用近五年時間消滅天下割據勢力,於公前202年統一中國,建立漢朝。由此推斷,一共花了7年左右。

    七年,從一介布衣,到九五至尊,網文小說的主角的待遇吧!

  • 3 # 玄幻小子

    劉邦這個人可以說是所有開國皇帝裡面出身最低的皇帝之一了,他能夠成為皇帝不能不說他的厲害,成為皇帝之後他做的一些事情也是很有意義的。他能夠從草莽成為皇帝是有原因的。

    1大度豁達,禮賢下士。首先他看人的功夫和收買人心的實力絕對是天下第一,他對待人才態度是極好的能收買就收買,不能收買就創造機會收買。張良、蕭何、韓信,這些人哪一個的能力不會比他強?他旗下的幾個人要麼是智謀如妖要麼是打戰的能手,而劉邦這麼一個有點流氓的人卻能夠成為皇帝。

    2大智慧,劉邦這個人其實是大智若愚的,其實不管是蕭何還是張良這些人有很高的政治才能,出謀劃策他們是十分拿手的。 這些人卻甘願臣服於劉邦,除了他收買人心之外,還是因為劉邦這個人有大智慧,他知道進退,懂的好歹。明白什麼人做什麼事,所以他放心的放權給手下的人去做。

    3 帝王心術(心狠手辣),他對自己狠,對別人也狠,彭城大敗,項羽追殺劉邦,抓了他的父親,曾經說如果劉邦不投降就要烹殺他的老父親,劉邦給項羽回信,我們是結拜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你要烹殺就殺,記得分我一杯羹。

    雖說是形勢所逼,但是這樣的做法實在是狠,但是對於當時的大局是有利的。而後面誅殺幾個異姓王更是證明了這一點。

    4分得清形勢,這個就不用多說了。作為帝王他絕對是優秀的,對於大局的把握他也是十分精準。對項羽他可以虛與委蛇,該示弱的時候示弱,該強勢的時候毅然決然的反擊。再如“劉邦咬牙封雍齒”,此人可是背叛過劉邦的,但是劉邦為了穩住朝局,咬牙封了這個人做官。

    5成為皇帝之後,劉邦也沒有改變,對於易儲風波一事就能看的出來,在其他皇帝眼裡,儲君那是極為重要的,但是大臣從中作梗他能夠一笑而過,可見他的氣度和容人之肚量

    劉邦此人除了性格為人有點流氓之外,其他的所有從崛起到上位到為皇帝可以說都是完美無縫對接的,他是一個打江山厲害,守江山更厲害的皇帝

  • 4 # 心向青山

    劉邦,漢太祖高皇帝,不一定是帝制時代最厲害的皇帝,但絕對是最被低估的皇帝,劉邦的光芒被文人對項羽的推崇所掩蓋。

    劉邦,生於公元前256年,比秦始皇小三歲,正常來說與秦始皇同時代的劉邦是根本沒有機會登基稱帝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崩。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這一年劉邦也造反了,這一年劉邦48歲了。即使在現在,48歲也不再年輕,遑論平均壽命更短的古代。

    公元前206年,劉邦攻入關中,秦亡。秦軍主力的確是項羽滅的,但咸陽也的確是劉邦佔領的。

    隨後,項羽進入關中,分封天下十九王,封劉邦為漢王,居漢中和蜀地,並三分秦地,打算鎖死劉邦。

    按理來說,以劉邦的實力根本無法與項羽抗衡,劉邦以一個亭長變為漢王也該知足了,以漢王終老似乎就是劉邦的命運了。

    可是,劉邦仍然出手了。劉邦命韓信北上,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出關中與項羽爭霸天下。

    四年後,公元前202年,劉邦與項羽在垓下決戰,項羽兵敗自刎。

    天下從此歸劉邦。

    從公元前209年到公元前202年,48歲的劉邦總七年的時間擊敗秦末群雄,一統華夏。

    秦始皇第一個統一了天下,但並未找到使天下長治久安的辦法,傳萬世成了一廂情願。

    成功完成了秦始皇的事業的是劉邦,劉邦繼承了秦法,卻引入了黃老,與民休息,之後便是大漢四百年江山。

    從此,我們時漢人、寫漢字、說漢語、著漢服,而今我們是漢族,劉邦是漢民族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也是偉大的戰略家。

    長期以來,劉邦前有秦始皇,後有漢武帝,秦皇漢武掩蓋了劉邦的光芒,其為人大度,心胸豁達,善用人,漢初三傑皆能為其所用。

    劉邦建立的漢王朝是中國最強大的朝代,劉邦值得我們漢民族世代稱頌。

  • 5 # 爾朱少帥

    說劉邦最厲害這個提法倒是不多見。不過他有兩點是比較厲害的。

    劉邦是第一個農民起義得天下,並且大一統的帝王。劉邦同時也是得帝位最正的。(雖然他也是個小吏,地位比農民高不了多少,一般歸人無產階級了)。

    劉邦參加起義,以弱勝強,逐漸壯大的過程,是所有帝王中最精彩的。推翻暴秦、楚漢爭霸過程中出現了無數膾炙人口的故事。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胯下之辱;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明修棧道,暗渡成倉;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等,劉邦和他的夥伴們留了很多精彩歷史典故。

    最重要的是,劉邦開啟了一個強漢的序幕。“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令人熱血沸騰的話鼓舞了炎黃子孫兩千年。

  • 6 # 史書上冬眠的蛇

    要說劉邦是皇帝中最厲害的,這不好說,也會引起一定的爭論,但要說他是千古一帝,我估計沒有人會反對。

    劉邦雖出身平民,但絕對算得上一流的政治家。首先,他深知珍惜民力的重要。初入咸陽,他就與百姓約法三章,統一以後,更是輕徭薄賦,與民休養生息。這些都成了後世盛世王朝學習的典範,可以說,劉邦是開拓者。

    其次,他整合了郡縣制和分封制。秦始皇統一了全國,完全廢除了分封制,採用單一的郡縣制,導致咸陽一破,秦即告亡的局面。劉邦能從中汲取教訓,採取郡縣和封國並行的制度,而且確立了只封同姓王的政策,都為後世所繼承,成為兩千年郡縣制度的樣板。

    再次,他以一介布衣,戎馬倥傯,縱橫天下,登上大位,開創了非貴族成為天子的先例,以前的販夫走卒,在他手下都能成為王侯將相,打破了先秦貴族世襲的傳統,使得中國的政治更加大眾化和平民化,提高了國家整體的政治水平。

    他即繼承了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政治成果,又開創了一個布衣天下,還完善了大一統的政治制度,堪稱千古一帝。

  • 7 # 譚論古今

    關於漢高祖劉邦被評為封建皇帝裡最厲害的一個,實際上是有道理的,任何一個有想有所作為的人都會這樣去努力做的。

    首先我們應該瞭解這個說法是誰說的?毛澤東。毛澤東以雄略自負,他在博覽諸史之後,卻不得不承認,漢高祖劉邦才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為何有這種說法:其原因大概如此:在大眾眼裡,劉邦不過是一個因人成事的齷蹉之徒,畢竟,無論是他的出身、相貌、才能、還是性格,都很難引起大眾的敬畏。相形之下,他的對手項羽和屬下韓信,則以無雙的勇氣和罕見的才能,贏得了千百年來社會輿論的無數讚譽。

    然而,若以政治決策的視野來看,劉邦則無疑是中國歷史上已知的政客中,最傑出的一個。這種評價並非源於劉邦本身的才能,而是因為他永遠實事求是的態度——即,這個人永遠基於現實需要採取政策,其思維絕不被虛榮、情感和觀念所劫持。

    1、劉邦最傑出的品質就在於能夠時刻保持自知之明。劉邦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民帝王的身份,他能夠輕易做到這點,顯然是無法想象的。這是何等了得的胸襟氣度,只有完全摒棄虛榮心的豪傑,才有可能具有如此完美無瑕的自知之明,劉邦這個人追求的從來不是“我比你強,我比你聰明,我比你能幹”之類的虛名,而是“怎樣做對我更有好處”。事實上,能夠始終保持這種本能行事的人,古今中外,屈指可數。劉邦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2、劉邦另一個令人震驚的素質,就在於他對愛恨情仇等人類情感的極度淡漠,這使得他的決策永遠理性。這一點,在他對待家人和仇敵之時,體現得極為明顯。在漢高的老家沛縣,有一位劉邦極為憎恨的叛徒老鄉雍齒。當年在鄉間之時,劉邦就素來被雍齒輕辱,劉反秦後,雍齒跟隨,但就在劉邦最困難的時候,雍齒獻出了劉邦老巢豐邑投靠魏國周市,還囚禁了劉邦的父親和妻兒,使他們遭受毆打、羞辱,更把劉邦本人逼到了絕地。劉邦走投無路,被迫投靠項梁。然而,隨著局勢的發展,雍齒後來投靠劉邦,劉邦不但不予追究,反而在建國之時,因功封其為”什邡侯“,以安定人心。因為寬容雍齒這個仇敵,可以為劉邦起到安撫人心的作用——即,”群臣見雍齒封,則人人自堅矣“。對於劉邦來說,如果讓那個羞辱自己妻子、囚禁自己父親、試圖剝奪自己生命的仇敵獲得自己的封賞,能夠有利於自己的政治利益,那麼這個仇敵就應該獲得封賞。這是一種何等荒謬、理性、殘酷的邏輯啊,然而,劉邦就是一個以如此規則行事的“人“,一頭永遠清楚自己目標的政治野獸。

    3、無牽無掛的果斷。當劉邦的乘車被項羽部隊追擊,敵兵迫近,生死存亡之時,劉邦的車上除了自己、只有護衛車伕夏侯嬰和兩個嫡生兒女魯元公主和漢惠帝。劉邦只用了一秒鐘就想通了絕大部分人一輩子都想不明白的道理——”車太重了,必須減負,夏侯嬰能給自己擋刀駕車,絕對不能丟,只有眼前一對親生兒女必須被扔棄“——他瞬息之間就做出了最殘酷或許也最”正確“的抉擇,飛快地將魯元公主和漢惠帝踹下去,以減輕車子的負擔,增大逃跑的機率。在這一事件中,劉邦展現出極端可怕的決斷力。果斷品質的根源,恰恰在於決策者對於自己目標的清晰度。決策者的牽掛越少,他的目標就會越清楚,他的行事就會越果斷。反之,決策者的情感越豐富,他的牽掛就會越多,他的目標就會模糊,優柔寡斷和瞻前顧後也將成為他的通病,而他的失敗也很難避免——畢竟,十全十美往往意味著一事無成。而劉邦,很可能即是人類歷史上最果斷的人。

    4、超脫觀念的“觀念”。但凡有所成功之人,幾乎無不被過去成功所束縛。過去賴以成功的手段,過去賴以制勝的思想,都足以成為成功者的牢籠,使其在新的環境中一敗塗地,政治上尤為如此。當黃巢、李自成把過去打天下的劫掠之策,用到國家統治之上時,也就意味著為自己的脖頸套上了絞索;當拿破崙統治歐洲之後,依然肆無忌憚、不顧規則地動用武力侵吞盟友時,也就表明他的霸權時日無多。開啟《漢高本紀》就會發現,在劉邦的一生中,這個人從未被任何觀念所束縛,對他來說,觀念只是一種身外工具,他能夠很清楚地理解自己在不同的時期需要不同的觀念,並且做出了靈活的調整。

    打天下的漢王劉邦,需要塑造自己慷慨仁義的形象,以吸引豪傑的歸附,故哪怕是自己的仇敵雍齒,只要投靠就可以獲得劉邦的封賞;而統治天下的漢帝劉邦,則需要時刻向臣子們灌輸“忠君”的觀念,以求得長治久安,故救命恩人丁公(項羽部將,放走了潰逃的劉邦)就必須被殺掉,與之相反的是,曾經數次威逼自己的季布(項羽部將,數度陷劉邦於困境)就需要被重賞甚至提拔。

    事實上,只有真正的政治家,才知道武力只能用來奪天下,而在民眾之中培養統治所需的觀念,遠比單純增強刀劍福利更加重要,劉邦恰恰就是這樣的佼佼者。

    所以,對於楚漢英豪的結局,後人不必心懷怨憤。霸王應該屬於勇猛的項羽,軍神必然歸於無雙的韓信,而最終的帝王只可能屬於劉邦。因為,這位開國帝王從不因好惡愛恨行事,作為絕對實事求是的純粹政客,他實際上為後來者塑造了一個無情的典範。

  • 8 # 貓眼觀史

    那是因為毛主席評價的,只有毛主席認為劉邦是封建皇帝裡最厲害的一個,因為劉邦統一天下僅僅用了七年時間,相比其他皇帝算是很快的了,這主要是劉邦知人善任,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加上自己又是農民出身,跟貴族出身的項羽對戰毫不畏懼,屢戰屢敗,最後一戰成名。在統一天下之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讓天下安邦,國泰民安,減輕賦稅,漢朝的統治長達四百多年,一個農民搖身一變成為萬眾矚目的皇帝,能達到這樣一個高度也確實厲害。

    不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覺得最厲害的還是朱元璋,因為我不喜歡劉邦的為人,有點虛偽。

  • 9 # 史學達人

    劉邦的厲害之處,

    在於他開立了如何把一個大一統的國家治理好的先河。

    在劉邦之前雖說是有一個強大的秦朝,

    但是,這個秦朝只過了兩代人就玩完了。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情呢?

    秦始皇本來是想讓自己的子孫,從他開始到萬世都做皇帝的。

    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這個是劉邦不得不考慮的。

    劉邦安排了一波人馬,開始研究強秦為什麼會滅亡?

    當時,他們得出的結論就是,

    傻缺的秦二世,因為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給殺了。

    到了天下的人,開始起義的時候,沒有一個來為他出謀劃策。

    外派的官員根本是不會拼了命的幫他忙的,結果是樹倒猢猻散。

    如此強大的秦國,幾年的時間被他給敗完了。

    劉邦由此聯想到,想要守住這個江山,

    還是必須要靠老劉家的人,共同出力才行。

    於是,就有了那個非劉不王的白馬盟約。

    劉邦開始清理門戶,把異姓王全部給幹掉了。

    正是劉邦的這一作為,為以後的各朝各代樹立了榜樣。

    自漢起至大清帝國的滅亡,

    各地的藩王都是皇室裡帝王最為親近的人來擔當。

    無疑,這一策略也是極其英明的。

    這是在治理國家方面劉邦帶來的改革。

    還有一個就是對外政策上,尤其是對當時強大的匈奴。

    劉邦選擇的是以和親為主,

    這一基本國策也被以後歷朝歷代的帝王沿用了下來。

    劉邦做的對黎民百姓最有利的一件事,應該就是不擾民了。

    秦朝為什麼會激怒天下人來反對他呢?

    說白了就是刑罰太嚴,獎賞太輕,大修土木,勞民傷財.....。

    這些中不合格的地方,都被劉邦給取締了。

    大家肯定沒聽說過劉邦因為要修建什麼宮殿而激怒百姓的事情。

    總之,在沒有先例借鑑的情況下。

    劉邦把每件事都能處理的很好。

    這不得不佩服劉邦,能做到讓天下人都滿意,

    這恰巧也是劉邦最為厲害的地方。

  • 10 # 南北鎮撫司

    劉邦,就是季哥,另一個身份是漢朝高皇帝。確實評價很高,原因如下:

    1.季哥的最大成就就是結束了秦末亂世,真正的建立了一個大一統的帝國,佔盡天時,前後合計400餘年,超越三代,將秦始皇未盡的事業發揚光大了。

    2.善待秦人,彌合了六國舊地的仇恨,人民和解,一改秦政嚴苛,安撫天下,為帝國的統一贏得了人和。同時定都關中,開創了以長安為核心的關中大發展,此為地利。為漢民族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季哥是自三代以來,第一個起於平民而非貴族出身的天子,家境貧寒,完全白手起家開創前所未有的奇蹟,殊為不易。同時,季哥也是第一個立下“非劉氏不王”誓言的皇帝。消滅異性王,誅殺功臣,有感於秦末贏氏宗室無人能幫助國家平亂的情況,創設郡國制度,從而埋下日後“七國之亂”的禍患。

    4.季哥還是歷史上第一個親臨曲阜祭祀孔子的君主。

    親征匈奴,和親,臨終前安排制約呂氏等等。

    漢高祖劉邦62年的人生已經充分的展現了一代雄主不凡的經歷成就。

    他打造的帝國名字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大民族的名稱,就憑這一點就足以回答了(此處應有掌聲)。

  • 11 # 錘吻鏡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原來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草根人物。一個基層的人,沒有任何背景,卻取得了江山,僅此一點古代有幾人能比?

    另外劉邦建立的漢朝影響十分巨大,我們至今仍以漢人自居,劉邦此人還有一點很厲害,他活的時間很長。他僅僅比秦始皇小三歲,活了六十多年,在那個年代,六十多歲絕對的高壽啊,能活也是一種本事啊。

    你覺得劉邦被低估了嗎?

  • 12 # 清山雅舍

    “劉邦最厲害”的由來

    乍一聽說劉邦是最厲害的皇帝,很多人肯定會皺眉,頗感質疑,畢竟劉邦的“小混混”氣質太濃,望之不似明君。

    這個“最厲害”的評價其實來自於熟讀歷史的毛主席。如此評價究竟有著怎樣的道理?劉邦到底算不算是最厲害的皇帝?相信大家看了我的分析,就會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和滿意的答案。

    毛主席對劉邦的評價很高,曾用十二個字評價他:“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還稱讚他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想必很多人對劉邦的印象,還停留在一個沛縣的小混混僥倖得了“漢初三傑”的臂助,躺贏江山的層面上。

    其實不然,劉邦是一個極為優秀的領導者,毛主席也評價“他的成功不是偶然”。大家對他有誤解,多半是因為他的個性太鮮明、跳脫,以致於遮掩了他的出類拔萃。

    評價劉邦前,必須先了解劉邦(較長,不喜可跳讀至後面觀點)

    我們不妨就從毛主席對劉邦的十二字評價說起:

    一、決策對頭

    假如你是創業公司的員工,你的領導從善如流,每每總能做出正確決策,帶領團隊克服困難、持續贏利,那麼相信你也會很信服這位領導。

    劉邦的過人本領之一,正是從諸多選擇中做出正確決策的能力。

    我們粗略梳理一下劉邦起兵以來,他所做的較為重大的決定並且分析其中的重要意義:

    1、劉邦決定在沛縣起兵。

    這是一切的開始。陳涉起義後,藏在芒碭(dàng)山中的劉邦,如果沒有選擇集結3000子弟兵,攻佔沛縣,就沒有所謂的沛公,更沒有後來的大漢王朝。

    △劉邦起兵地——沛縣(今江蘇省徐州市沛縣)

    要知道在當時,這是一個十分艱難的決定。反秦星火才剛剛燃起,形勢還不明朗,這時候帶頭造反可就再也沒有迴旋的餘地。不信看看史書上的記載:

    “蕭、曹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儘讓高祖。”——《漢書》

    為何蕭何、曹參等一干人傑都沒有當首領,反而是讓位於劉邦這個小小的亭長?理由很現實——慫!

    他們都被秦朝的嚴酷手段威懾住了,不敢伸這個頭。所以,劉邦其實最初就是一個時刻準備“頂雷”的首領,就衝他這份魄力,敢做出這樣的決定,他就已經非常人可比了。後來的一切榮耀,那都是實至名歸,因為劉邦先前承受了巨大的風險和代價。

    2、劉邦決定投奔項梁

    劉邦起兵之後,自然是選擇向四面擴張,以壯大自己的實力。

    本來還算順利,兩敗秦軍,奪了若干縣城,但是偏偏錯用了雍齒這個反骨仔來守豐邑,結果雍齒投降了魏王,搞得劉邦把自己老家豐邑給丟了。

    △劉邦故里——豐邑中陽裡

    劉邦先後兩次進攻豐邑,都沒能見功,這主要是劉邦實力不足的緣故。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再這樣拖下去,劉邦就會陷入“發育不良”的被動局面。

    於是劉邦看到強盛的項梁軍到了薛,便果斷“抱大腿”,加入項梁軍。項梁為劉邦增兵5000、五大夫將10人,第三次進攻豐邑,終於得手,雍齒逃跑。

    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劉邦加入項梁軍,不僅擺脫了前期勢力孱弱、岌岌可危的局面,而且還藉著共奉楚懷王這面旗幟,變相發展壯大了自己的勢力,實在是明智之舉。

    3、劉邦決定受命西征

    劉項合兵期間,正是項羽和劉邦的“蜜月期”,二人並肩作戰,楚國戰績斐然。然而,項梁驕傲了,按照“歷史潛規則”——不驕傲,才不會死——項梁被秦將章邯擊破於定陶,其本人也壯烈犧牲。

    △楚軍領袖項梁戰死

    楚國的勢頭為之一挫,而章邯斬項梁後覺得楚國威脅不大,便北上對付趙國。

    趙國向楚國求援,於是楚國諸位老將們一商量,決定派宋義、項羽北上支援趙國,派劉邦西征關中,以分散秦軍兵力,並約定先入關中者,為關中王。

    當時,西征關中是苦差事,沒人看好,更沒人願意去。但是劉邦還是接下了這個極有挑戰性的任務,並最終一路奮戰,拔得頭籌,攻佔秦都。

    △劉邦率先攻入秦都咸陽

    想要高人一等的地位和聲望,就要比別人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完成別人遙不可及的任務。

    劉邦做到了!

    雖然,後來項羽賴皮,沒兌現“關中王”給劉邦,但是在天下人心中,劉邦就是無冕之王。此事為劉邦的聲望地位加分良多,也為劉邦成為天下共主提供了有力的法理支撐。

    4、劉邦決定火燒棧道、忍辱負重

    劉邦的功績,全天下人都看得清,項羽自然也看得清。於是忌憚劉邦的項羽,送了劉邦兩樣“大禮”——鴻門宴和改封漢王。

    鴻門宴劉邦死裡逃生,封漢王劉邦不情不願。

    但是形勢比人強,氣得差點火併項羽的劉邦,最終接受了張良的建議,先去漢中韜光養晦、忍辱負重,還燒燬棧道以示無東出之意。

    有見識的人都知道,如項羽這般只懂耀武揚威的人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就是像劉邦這樣能屈能伸、理智決策的人。

    就像曹操說劉備是英雄一樣,因為劉備是打不垮的,總能捲土重來,令人震撼。

    △項羽分封,企圖鎖死劉邦

    劉邦沒有被怒火燒昏頭腦,更沒有被項羽嚇破膽。歷經半年多籌謀,劉邦暗渡陳倉,奇兵殺出,還定三秦。這一決策避免了自己被困死蜀中的前景,同時也拉開了楚漢之爭的大幕。

    5、劉邦決定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

    劉邦東出與項羽爭雄,起初很順利,劉邦帶著諸國聯軍趁項羽不在家,一度攻陷了項羽的老窩彭城。

    結果又是驕傲了,鬆鬆垮垮的56萬聯軍被只帶3萬精兵的西楚霸王一個“回馬槍”打得不知北在何方。劉邦狼狽敗退到滎陽,但後面又被項羽重重包圍。

    △項羽

    好在劉邦先手聯絡了英布、彭越騷擾楚軍後方,逼迫項羽回援,並派韓信開闢了北方戰場,夾擊項羽,聲援滎陽。

    這還不夠,紀信假扮劉邦詐降,使得劉邦乘機逃出滎陽包圍圈。之後,劉邦親率大軍從武關殺出,企圖分散項羽兵力。

    就是在這樣的“組合拳”下,項羽依然攻勢凌厲,重鎮滎陽、成皋反覆失守,劉邦的漢軍可謂是危機迭至、一日三驚。

    直到韓信在濰水之戰殲滅齊楚聯軍,完成對楚軍的側翼包抄,這才逼得項羽腹背受敵,不得不停戰,楚漢以鴻溝分界。

    △韓信

    不過,劉邦在張良的提醒下,沒有呆板遵守約定,而是決定發兵追擊項羽。在獨戰難勝的情況下,劉邦再次以封王為籌碼,調動原本處於觀望的韓信、彭越、英布,聯合一切有生力量在垓下終結了西楚霸王。

    我認為劉邦是深知“天下事靠天下人”這一道理,但是項羽不懂。劉邦早在公元前兩百多年,就用類似毛主席的“人民戰爭”的方式終結了舉世無敵、不可一世的項羽。在這一過程中,他的決策哪怕有一處遲疑或偏差,項羽都將改寫歷史。

    △西楚霸王

    小結:

    以上5次重大決定,只是代表性案例,劉邦做過的大小決策遠遠超過此數。劉邦得天下打得幾乎全是硬仗,其中只要有一個決策出錯,都可能會滿盤皆輸。而劉邦在重大決策中始終能做出正確選擇,實在是難度極高、英明至極。

    二、用人得當

    劉邦在用人上方面的成功自己也總結過: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漢書》

    簡單說就是“我劉邦謀略不如張良,內政不如蕭何,打仗不如韓信,但我就是會用人,所以我才能奪取天下。”

    還是那句話“天下事靠天下人”,一個人再厲害也不可能做完所有事,事情越多就越需要聯合更多的人來完成。

    毛主席就曾謙虛地說過,人民戰爭的勝利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他沒有做太多事,主要功勞應該歸功於人民。

    劉邦在用人上敢用、會用,韓信、陳平這些大才都是項羽棄之如敝履的,結果在劉邦那邊大放異彩;屠狗的樊噲、吹喪的周勃、駕車的夏侯嬰等各色人物都能在劉邦的安排下發揮自己的最大作用。反觀項羽這邊,唯剩一個范增,還被他氣死了,這孤傲的派頭決不是幹大事的人應有的胸懷。

    △樊噲奮勇殺敵

    綜上兩點,毛主席對劉邦的評價十分精準,劉邦的這兩個優點也確實是他成功的重要法寶。

    古之英主,無出漢高

    十六國時期,後趙開國明君石勒曾問大臣徐光,他能比作昔日哪位君主。徐光說石勒神謀武略,比漢朝開國君主劉邦更高,而劉邦以後再沒有人能和石勒比較。石勒則笑言徐光說得太誇張,自我評價道:“我若與劉邦同時,就當他的臣下,與韓信、彭越競爭功勳;若與漢光武帝劉秀同時,就會與他爭奪中原,不知鹿死誰手。大丈夫行事,應該光明磊落,如日月皎潔,絕不可以像曹操、司馬懿那樣欺負孤兒寡婦,用奸計奪取天下。”

    △石勒

    石勒作為傳奇的“奴隸皇帝”,優秀如劉秀他都敢逐鹿對抗,而曹操、司馬懿則難入他法眼,說明他相當之傲啊!但石勒又唯獨對劉邦俯首稱臣,這是不是他有所偏愛呢?

    當我們蒐集諸多關於劉邦的評價時,我們發現石勒並非特殊個例。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因為仰慕漢高祖劉邦,因而下令耶律氏兼姓劉氏,他的漢名叫劉億,這絕對是“真粉”啊!

    △遼太祖

    宋代大文豪蘇軾也給出了最高評價:“古之英主,無出漢高。”

    明代思想家李贄(zhì)感嘆:“漢祖之神聖,堯以後一人也。”

    聽聽,李贄這麼實誠的人都毫不吝惜誇讚之詞!

    英國著名史學大師湯因比說,人類歷史上最有遠見、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兩位政治人物,一位是開創羅馬帝國的凱撒大帝,另一位便是建立大漢文明的漢高祖劉邦。

    你瞧,就連外國學者都對劉邦給予了至高的評價!

    由此可見,劉邦是最厲害的封建皇帝,已經是業內共識。

    △漢高祖劉邦

    我對劉邦“最厲害”的一些個人思考:

    能和劉邦一較高下的,自然只能是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們。

    在這些開國皇帝中,首先淘汰第一批有嚴重缺陷的

    晉武帝司馬炎淘汰,因為西晉的體制太失敗,“八王之亂”加“五胡亂華”就足夠長跪不起的;

    隋文帝楊堅淘汰,楊堅再厲害,也是篡位者,況且隋朝二世而亡也把臉面丟盡了。

    宋太祖趙匡胤淘汰,因為宋朝北方版圖殘缺了一大塊,後繼者還一個比一個慫;

    元世祖忽必烈淘汰,因為元朝不足百年,統治昏暗,其治國水平怎能與劉邦相提並論。

    清太祖努爾哈赤淘汰,這就只是個奠基者,他兒子皇太極死了都沒能一統天下,此處就甭提了。

    剩下的強力競爭者有:秦始皇嬴政、唐太宗李世民和明太祖朱元璋

    這三位真的是太強了!

    他們構成了中國古代最強帝王的第二階梯。

    △朱、贏、李,千古三帝

    但優中選優,他們還是各有瑕疵:

    東西兩漢各200年,而秦國不得民心,二世而亡,秦始皇嬴政落敗

    唐太宗李世民既不是白手起家,其實也不是開國皇帝,只是太優秀了破格提拔,上面還有他老爹唐高祖李淵,這就矮了白手起家、全靠自己的劉邦一頭。

    同是白手起家的朱元璋,是劉邦的最強競爭者,明朝國祚276年,也是絲毫不落下風。但是朱元璋從參加紅巾軍到攻克元大都,用時16年,比劉邦的7年統一明顯遜色。

    經過一番比較,眾人的眼光是雪亮的,漢高祖劉邦是當之無愧的“最厲害”。

    其實,我認為直到今天我們還多以漢人自居,而不是秦人、唐人、明人,這其實正反映出大漢朝在我們華夏兒女心中的份量。

    劉邦不僅從善如流、用人得當,他最大的功績應該是摒除酷秦,仁濟天下,創立大漢,確立了後世千年效法的“漢家衣冠”,說白了就是創立了大一統的漢家文化,把華夏子孫牢牢地凝聚在一起,使得中華傳承百折不撓、千秋不朽!這也正是四大文明中唯有我華夏文明能延續至今的重要原因。

    最後,借用清人王正的史詩致敬高祖偉績:

    漢皇千古一英雄,休笑當年馬上功。

    試問後來為帝者,誰人曾出範圍中。

  • 13 # 少陵講歷史

    漢高祖劉邦,此人一生可謂是精彩紛呈,民間人物評價有好有壞,史學家們也對其褒貶不一。他的個人品德,一言以蔽之,十濁一清,既得到了“流氓皇帝”的惡名,卻又被毛主席評價為“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劉邦不是如同項羽一般光明磊落的大英雄,他人生的社會地位是從一個極端走上了另一個極端,歷史中能做到如此的人物寥寥無幾,憑藉他為自己掙來的皇位,在中國古代四百多位帝王中,已是極為出挑了。那麼,劉邦一介貧農到底有什麼本事能坐上開國皇帝的寶座呢?

    領導意識,過人膽識

    領導,不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最吃香的崗位。然而,成為領導並非易事,要享受最大的利益,就意味著要承擔最多的風險。劉邦從沛縣起兵反秦,當時的他手下雖有百餘人,但官階上仍不比蕭何、曹參等人。但劉邦一馬當先,大膽鼓動百姓殺掉沛縣令,先一步得民心,得到百姓開城門接納,具備天生的領袖意識。此時蕭何、曹參深知槍打出頭鳥的道理,擔心身家性命,深恐舉事不成,株連九族,缺少背水一戰的勇氣和魄力,同樣竭力推舉劉邦領導起事,為劉邦稱帝提供了早期的領導基礎,就此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古時候,成王敗寇這個道理人人皆知,劉邦當機立斷,勇敢上前擔下大任,不懼失敗的後果嗎?當然不是。在成事這條路上,劉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賭徒,藉著膽量大,勇於擔當,破釜沉舟。他深知風險與機遇並存,當時勢來了,唯有抓住機遇,才可能改變自己的底層身份,邁向更高的臺階。

    善於交際,知人善用

    若說到劉邦的優點,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他的用人之道。《史記》有載,劉邦在總結奪天下之經驗時曾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知人善任,絕非易事,將各位文韜武略的人才收入麾下,用人如使器,取其所長,避其所短,劉邦可以說是一位極優秀的管理者。

    而劉邦手下的文臣武將,能夠為他所用,不得不依靠劉邦此人善於識人和交際的本事。他的每位心腹,都來自社會不同的階層,張良是南韓貴族,出身高貴,而曹參是區區小吏,更有樊噲是一介屠夫,夏侯嬰是馬車伕,陳平是魏王咎的太僕,項羽的大將韓信也被其籠絡而來,劉邦看人不看身份地位,只看能耐本事,在他的交際與週轉之下,手頭人才濟濟,謀臣如雨,猛士如雲,皆為他所用。

    寬容大量,虛心聽教

    彭城戰敗後,劉邦曾向各諸侯許諾,誰協助打敗項羽就能得到函谷關之東的土地。以此為籌碼,吸引來許多歸附項羽的諸侯,削減了項羽的戰力。事成之後劉邦兌現承諾,未收取一份土地。再有,劉邦成事路上最知名的戰役就是楚漢之爭,對手項羽戰敗烏江自刎。劉邦封他為魯公,厚葬於谷城,對項羽做到了充分的尊重,可以看出劉邦大方的處事風格。

    隨著戰況的不斷推進,劉邦的權力也同步增大。但劉邦定力過人,非但沒有自我主義,反而願意接受和聽取他人的勸誡,這是一個優秀的皇帝必須具備的良好品質。剛進入咸陽時,劉邦一時間為秦二世的奢華後宮所迷,意圖享受,在樊噲和張良的稍加勸誡下,劉邦猛然警醒,立刻將心思投入當前戰況,還軍霸上,帶領眾人繼續前進。正是由於保持初心,不盲目迷失,不狂妄自大,時刻聽取他人意見,有自己的判斷,才能讓劉邦一路保持警惕,最終成功。

    縱觀劉邦的一生,實實在在的是一部草根的勵志奮鬥史,從一無所有到天下之主,從泛泛之輩到千古留名。劉邦所靠的不只是時勢造就英雄,而是自主能動地改變世界的力量。劉邦憑藉得有勇氣膽量,有謀略擔當,有平視他人的思想,有遵從民心的目標,有發掘人才的眼光等等,劉邦的強大不是或文或武的專長,而是綜合全面的強大,他具備領袖和管理者該有的素質,因此成為最後的贏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德國隊能否走出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