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小公子

    首先我要說的是,這句話純屬扯淡,太看的起董卓了。

    為什麼這樣講呢?

    第一治理天下,在德不在兵

    那董卓治理用的是什麼,霸道,絕對的霸道,誰敢忤逆他,他必然要屠刀相加。

    哪怕普通百姓,董卓也重來不憐惜,他把所有的一切都看作了玩物,肆意蹂躪,肆意屠殺,當初他在何太后死後,縱容手下,搶掠洛陽城中的百姓,

    最後被討董聯盟趕出洛陽,一把大火燒了曾經繁花似錦的洛陽城。

    這些磊磊的罪證,是不可能書盡的,也是無法抹滅的!

    那你指望董卓施行仁政無異於痴人說夢!

    第二,不以仁義佈道天下,那必將被仁義所敗

    董卓兵力是強,作用幾十萬西涼鐵騎,可他還不是被打到退出洛陽麼?

    更何況就算董卓再厲害,他又能力和項羽比擬麼?

    項羽曾經兵峰天下,3萬人打的劉邦60萬人大敗虧輸,

    可董卓有這個能力麼?

    答案是否定的,他後來剩餘的土地,只有長安以北加上西涼這等蠻荒之地,也能與天下諸侯相比較?

    沒有能力?沒有足夠的兵馬,更沒有仁義佈道天下,那你讓董卓維繫漢王朝的統治,這真的沒有開玩笑麼?

  • 2 # 本草百曉生

    董卓的真的強大嗎?

    要是所謂的“十八路諸侯”,一致上點心,不搞內鬥,根本沒董卓什麼事!

    別的不說,就說孫堅一人,幾乎憑一己之力,一路緊追董卓大軍,硬是把他逼出洛陽,向關中逃路。順便提一下《三國演義》中的“關公溫酒斬華雄”,真正的主角是孫堅,關公此時跟劉備一樣是個無名小卒。

    要不是袁紹這個“盟主”,暗中襲擊孫堅所在駐地豫州,斷了他糧道。董卓大概只能一路逃回老巢幷州(山西)。

    要知道孫堅還只是袁術底下幾個刺史之一。

    其它州牧呢,紛紛做壁上觀,出工不出力。孫堅退兵後,董卓也看出這群反董聯軍,只是一群烏合之眾。於是從容不迫分兵把守要道,勤王軍隊就此以失敗告終。

    董卓最蠢就是自以為佔據關中,便以為統一全國的希望握在自己手裡。但他忽略的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人和。他所統帥的西涼軍,並不是鐵板板的一塊,而是矛盾重重。最顯著的就是新加入的與老部下的矛盾。

    其中的代表就是呂布與老部下郭汜、李傕、樊稠等人的矛盾,他們這群武夫,由於遠離中原文明,雖武力值爆棚,但“少忠義”。

    在也是為何呂布能夠輕易被司徒王允說服,參與暗殺董卓行動。原因是以利相誘。只不過呂布在長安城,並沒過上幾天安穩日子,很快就被郭汜、李傕大軍擊潰。

    事後大家才知道:這是三國第一毒士,賈詡獻的好計謀,為此長安城的百姓遭受不少苦難。賈詡深感愧疚,藉著為母奔喪之際,過了幾年隱居生活。直到投到劉繡營帳,讓曹操差點斃命。

  • 3 # 四川達州人

    不是這個說法。

    東漢崩潰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

    1、鼎立的政治格局被破壞

    東漢政權自中期之後,始終存在一個三足鼎立的格局——小皇帝繼位,太后兄弟成為大將軍,控制政權——小皇帝長大,依靠宦官奪取政權——宦官勢力大漲——皇帝早死,新的小皇帝繼位,外戚力量再起。

    所以對東漢政權來說,出身寒門甚至下層的宦官在皇權的加持下VS外戚和通常偏向外戚的世家,實際是特色的別樣政治平衡。但何進在世家慫恿下打破傳統,外戚與宦官同歸於盡,導致世家失去外戚壓制,皇權因此衰落,軍閥董卓乘機崛起。

    2、董卓死不死,無關混戰局面

    董卓是寒門地主出身的軍閥,軍隊是前政府軍,又控制了中央政權,所以威勢強大。但董卓畢竟根基淺薄,沒有政治底蘊,面對關東諸侯只能退避長安。

    問題是,經過190年的諸侯討董,世家土豪普遍產生出了野心,隨後開始互相兼併,別說州郡,縣令也敢擁兵自重,自成體系。而混戰的結果,自然就是最終形成幾個大的軍閥—世家集團,所以,董卓死不死就不是什麼問題,最多因為有董卓的約束,西涼軍不解體,會成為一個強大集團。

    或者說,正因為有董卓的巨大壓力,袁紹曹操劉表袁術這些大軍閥在作戰時候會有所剋制,以防被董卓乘機收割。

    也許,東漢末年終究會形成袁紹+曹操的幽並青冀兗豫集團VS董卓+劉表的雍涼司荊益集團VS袁術+孫策的揚徐交集團,劉備劉璋這些角色或者很早就消失了。

    3、經常被忽視的力量

    孫堅、許褚、李典、張飛、關羽、郭嘉這樣的縣鄉豪強及寒門子弟,對當時的政治現狀是非常不滿的,他們同樣是三國爭霸的主力或者打手。

    為了晉升自家等級,被世家控制的東漢政權是什麼東西?

  • 4 # 魁哥說歷史

    公元189年,大將軍何進與宦官同歸於盡,董卓乘虛率軍進京,廢立皇帝,成為了三國第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丞相。他權傾朝野,大有將“東漢”取而代之的意圖。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也未取得成功,最後不了了之。

    之後,司徒王允使用連環計,巧借呂布之手,除掉漢賊董卓,還東漢一個朗朗乾坤。董卓死後,東漢各地實力派群龍無首,你爭我搶,最後成了魏、蜀、吳三家分立。有人說,如果董卓沒有被殺,便不會有魏、蜀、吳三國,這是真的嗎?董卓到底有多厲害?

    個人認為如果董卓不死,董卓可能統一全國,沒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依據演義中相關內容,分析如下。

    首先,董卓西涼鐵騎力壓十八路諸侯。

    西涼鐵騎是非常厲害的,曾為剿滅黃巾軍出了不小的力氣。來到京城的不只有董卓的西涼軍,還有丁原軍隊,最後卻是董卓掌握朝政大權,這就顯示了西涼軍的厲害之處。十八路諸侯以袁紹為盟主,信誓旦旦討伐董卓。

    董卓剛開始僅僅派了一個驍騎校尉,便將十八路諸侯大軍阻擋在汜水關下,使其不能越雷池一步。華雄戰敗江東猛虎孫堅、殺死孫堅手下四大將之一的祖茂,還殺死鮑忠、驍將俞涉,就連上將潘鳳也死於華雄之手。最後,如果不是關羽挺身而出,溫酒斬華雄,估計華雄還會一直狂下去。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言未絕,呂布背後一人高聲出曰:“‘割雞焉用牛刀’?不勞溫侯親往。吾斬眾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耳!”

    華雄只是董卓手下的一員普通部將,就這麼厲害了,這說明董卓的西涼軍經常和少數民族作戰,整體素質高於養尊處優的十八路諸侯軍隊,戰鬥力也比十八路諸侯軍隊強。

    其次,董卓有天下第一高手呂布,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在華雄被關羽斬殺後,董卓派出了“終極高手”呂布。呂布也沒有令董卓失望,他先聲奪人,接連斬殺方悅、穆順,敗武安國、公孫瓚,最後劉、關、張三英才遏制住呂布的兇威。

    這並不影響呂布的威名,他還是那個頂天立地,使十八路諸侯聞風喪膽的第一高手。“人的名,樹的影”,勝敗乃兵家常事,呂布只是一時託大,一人大戰三人,其中還有兩個超一流高手,這才敗北。如果單挑,那時還沒人是呂布的對手。這時的呂布,真的有那種高手寂寞,獨孤求敗的感覺。

    最後,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號令天下,誰敢不從。

    呂布兵敗虎牢關,董卓感覺洛陽受到十八路諸侯的威脅,在李儒的建議下,想要遷都長安,以避鋒芒。董卓說遷都,就遷都,脅迫漢獻帝及后妃宮女數千人,劫掠洛陽豪強金銀珠寶,還有大批百姓,浩浩蕩蕩,向長安奔去。董卓離去,留給十八路諸侯的只是一個空殼子,是一座空城。

    此時,十八路諸侯各懷私心,為了自己的利益,大都沒有及時追趕逃走的董卓及漢獻帝。如孫堅遭到丟失的金鑲玉璽,就獨自離開了,背叛了盟約。只有曹操,一心為國,率軍追殺董卓,卻遭到董卓軍隊的埋伏,差點全軍覆沒,如果不是曹洪拼死救援,曹操也可能殞命。

    董卓遷都到長安後,這兒是他的大本營,還有函谷關,易守難攻。關中平原就是當年秦國的地盤,進可攻,退可守,佔據了極大的地理優勢。此時的董卓,就如同後來的曹操丞相,掌握了漢獻帝,掌握了東漢的中樞,以漢獻帝的名義發出的命令,都是名正言順的。

    其餘地方實力派,表面上,還得聽從漢獻帝的聖旨的,不能公然違抗。因此,董卓佔據了大義,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他還不次於以後的曹操實力,很有可能逐一剪除反對他的地方實力派,重新統一中原。

    總結:如果不是司徒王允使用連環計,離間董卓和呂布父子的關係,使其火拼,董卓還真有可能除掉各地實力派,提前統一中原。董卓實力很強的,可能勝過之後的曹操,他很有可能依靠呂布的勇武及函谷關的險峻,擋住十八路聯軍的進攻,最後逐一消滅。這樣,也就很可能沒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了。

  • 5 # 沉墨I方之城

    如果董卓不死,那就不是三國了,會是四國了,董卓的強大建立在殘暴的基礎上,但是要說董卓強大到能統一全國,那不現實,估計連關中都走不出去。

    董卓如何在東漢末年成長為一方諸侯,就不多闡述了,那個年代唯一能夠進階的途徑就是打仗,董卓很能打仗,所立的戰功頗多,他能夠從一個甘肅岷縣種地的(他爹曾經是個低階縣尉)爬到侯爵,還是很有幾把刷子,關鍵是他不但能打仗,還能忽悠人,現代用語叫情商高。

    東漢末年的甘肅地區其實屬於少數民族地區,羌人、胡人、匈奴人都多,董卓結交了很多這方面的部落人士,這為他以後起兵雄霸一方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董卓除了打打黃巾軍起義外,還在西涼邊陲地區平平亂,打打小軍閥,漸漸的就成了氣候。

    董卓沒有多少政治抱負,更沒有什麼漢臣忠君的思想,哪裡能撈好處就去哪裡,董卓進京也不是他自己要去,而是何進和袁紹請他去的(袁紹後來又在河北起兵聯絡天下諸侯討伐董卓),袁紹請董卓進京並不是因為董卓有多麼強大,有多麼的忠於漢室,那是因為只有董卓率領的五千西涼軍離洛陽最近。

    何進、袁紹在洛陽與宦官十常侍鬥得風生水起,缺乏有力的軍隊的支援,在關鍵時刻想到董卓率領西涼軍往幷州進發,而且駐紮在河東郡,管不了那麼多,收拾那群死太監再說,於是下旨令董卓進京除賊。

    董卓進京就撿了個大便宜,原來沒等董卓進洛陽,何進被宦官們幹掉了,袁紹又把宦官幹掉了,洛陽根本就不需要董卓了,可是人家董卓來都來了,怎麼捨得走呢,他又是個無利不起早的主兒,此時的洛陽空虛,皇帝又小,朝臣有老有小,卻沒兵,董卓帶領五千西涼兵入了京城,那就是如同虎狼,對了,這些西涼兵大部分是匈奴人,根本不聽朝廷調令,唯董卓馬首是瞻。

    董卓雖然沒有政治頭腦,但是這種大便宜是個傻子就知道怎麼玩兒,三下兩下就除掉了當時洛陽唯一的軍事力量丁原(呂布的義父,也是他殺的),收編了何進的部隊,又忽悠呂布當了他的乾兒子,董卓立刻從一個偏遠放羊娃變成了富家子弟。

    董卓一步登天,把玩著天子,戲耍著群臣,可是眼界不高,只想做個權勢富貴的權臣,並沒有篡漢的打算,而且不但自己很殘暴,肆意殘殺大臣,手下的那幫士兵更是在洛陽地區燒殺掠奪,無惡不作。這樣的人不可能爭奪天下。

    前面交代了那麼多董卓的發家史,如果沒有王司徒使用離間計,策反了呂布殺了董卓,那麼董卓能否改變三國時期的格局呢,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不會!三國依然是三國,可能過程有些曲折,但不可能讓董卓這種人影響歷史的程序。

    董卓不死,大不了他也就在洛陽或者長安稱王稱霸,挾天子以令諸侯,關鍵是諸侯會奉這個詔嗎?肯定不會。後來的曹操也玩過,但是人家好歹丞相,打的匡扶社稷的旗號,而董卓明顯帶著的是遊牧異族的符號,更是在朝中名聲極差,民憤極大。

    同樣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董卓引來的是袁紹等天下諸侯的討伐,而曹操卻可以肆意下詔給各個諸侯,大家還無法反抗,更沒有說集體討伐曹操。這就是差距。

    既然天子在董卓手裡起不了作用,他會不會以關中為根基兵出中原,一統天下呢,那就更不可能了,董卓手下的兵並不多,幾千西涼軍是主力,其他的都是些降軍,丁原的手下歸呂布管,何進的殘部在張遼手上,強徵關中兵源,估計才出關就能跑一半。

    所以,就算是董卓不死,他也只會躲在洛陽或者長安過幾天官癮,袁紹、袁術、孫堅等人還是在組織討伐董卓的聯盟進攻洛陽。

  • 6 # 佳寧姐姐說歷史

    東漢末年,是一個十分動盪不安的年代,各地諸侯群雄並起,董卓當時是漢朝末年的權臣,軍閥,說到董卓, 不得不提起漢獻帝,這個人好可憐 多次被人“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董卓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第一人,他廢掉漢少帝,擁立漢獻帝,並挾持皇帝,號令天下。

    董卓官至太師,人稱董太師,他的一生殘暴,善於玩權術,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架勢,殘害忠良, 魚肉百姓,把東漢朝廷上下弄得烏煙瘴氣。《三國志》魏書董卓傳記載:

    於是以久不雨,策免司空劉弘而卓代之,俄遷太尉,,假節鋮虎賁。遂廢帝為弘農王,尋又殺王及太后,立靈帝少子陳留王,是為獻帝,卓遷相國,封郿侯,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又封卓母為池陽君,置家令。

    董卓手下兵多將廣,劉備孫策之流都不敢正面和他硬拼,那時候劉備雖然已經出山多年,但是老是投靠別人 寄人籬下, 沒有自己的一片土地,那時候的他和董卓不可同日而語,在羅貫中的小說裡 曾經描述一個情節:十八路諸侯聲討董卓,最後也未曾將董卓打敗,其實這是誇張的手法, 根本就沒有十八路那麼多。

    漢靈帝中平六年,董卓的殘暴行徑引起了各路諸侯的不滿,特別是曹操,他想和董卓一拼到底散盡家財, 招兵買馬,想和董卓殺個天昏地暗。

    漢獻帝元年,大將軍袁術,冀州牧韓腹,豫州刺史孔伷 兗州刺史劉岱,渤海郡太守袁紹,陳劉俊 太守張邈 東郡太守橋帽 ,山陽太守袁遺,各路諸侯聯合起來,每個人統兵過萬,他們共同推舉 袁紹為盟主,共同討伐董卓。

    董卓聽說有人起兵要反他,這還了得,隨即把漢獻帝遷到長安,董卓則留在洛陽屯住,他派人燒掉官室,當時袁紹帶領的軍隊在河內郡,張邈,劉岱,橋瑁,袁遺,各路人馬則留在酸棗縣,袁術軍最住在南陽郡,一切準備就緒之後,他們就聽袁紹一聲令下 ,然群起攻擊董卓,但是各路諸侯覺得董卓的兵太強,誰都不敢貿然向前,這時候曹操說: 咱們起兵隊來討伐暴亂的,大軍也會和諸位為什麼還遲疑?如果我們按兵不動 董卓如果聽說,崤山以東的諸侯起兵,他就會憑藉朝廷的威望 ,來控制我們,人們聽了 曹操的建議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各路諸侯準備伺機而動。

    在曹操抵達汴水的時候,突然 遇到了董卓的手下徐榮,曹操與他交戰之時吃了敗仗,士兵死傷了不少,曹操自己也被亂箭射中,就連 曹操的戰馬也受了傷,無可奈何 曹操的堂弟把曹洪把自己的戰馬給了曹操,曹操這能成功逃脫。

    公元192年 司徒王允使用美人計,致使呂布董卓父子反目,借呂布之手 ,將董卓殺死,從所有人都開心了,曹操更是欣喜若狂,因為董卓一死, 天下的霸主非他莫屬,他同樣可以模仿董卓的手段 “挾天子以令諸侯”。

    總結:幾路諸侯聯合起來對抗 董卓都不是他的對手,可見董卓之強大,在當時無人能匹敵,董卓一死,才形成了三分天下對立的局面。可以說如果董卓活著,就沒曹操什麼事,更沒劉備的事。

  • 7 # 歷史笑春風

    董卓不死,便無三國。這句話是有著它的道理的。董卓是漢末亂世的始作俑者,是他帶兵進京,以武力干涉朝政。行廢立之事,將朝廷大權總攬在自己手中。

    後來在地方豪強的武力逼迫下,他燒燬洛陽,遷都長安,使得漢朝朝廷徹底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帶來了天下混戰的局面。

    但是,董卓不死,他就控制著一支強大的軍隊,並且牢牢控制著漢獻帝這個傀儡。這樣,他有著軍政權力,使得天下豪強,不得不在漢朝的名義下活動。因此,董卓不死,就不會有三國稱帝的局面。至少漢朝還會持續的延續下去。

    在史書上,雖然董卓被視為奸詐臣子。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董卓不是一個無能之輩。他這個人智勇雙全,具有豪俠氣派,能夠得到一般人的擁戴。

    比如史書記載,他年少時和羌中豪帥交接,能夠殺死正在耕地的耕牛來招待客人。在打勝仗的時候,能夠把得到的賞賜都分給部下。這種豪俠氣派使得他得到好的名聲。

    史書記載董卓“性粗猛有謀”,“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射,為羌胡所畏。”這些董卓本身具有的品格,造成了他成功的基礎。

    董卓在漢末鎮壓少數民族的反抗,和黃巾起義中,積蓄了力量,逐漸發展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在何進招董卓入京時,董卓抓住時機,立刻進京。

    我們在這裡可以看到,董卓對時機的掌握非常好。而且,董卓進京只帶了三千人馬,可就是憑著這三千人馬,董卓吞併了京師的軍隊,實力大增。從這一點來看,董卓的治軍才能是十分強的。而且對部下的掌控也是有自己的一套辦法的。

    然後,董卓又以廢立皇帝的辦法,將漢獻帝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把持朝政。董卓不是沒有政治頭腦的人,他也學著禮賢下士,重用王允、蔡邕等人。暫時穩定住朝廷。

    到諸侯起兵的時候,雖然諸侯軍人多勢眾,可是卻對董卓的軍隊十分畏懼。董卓撤軍長安,竟然沒有人敢去追擊。曹操惱怒去追,卻被打得大敗。從這一方面,可以看出董卓的軍隊是如何強大,而且善於用兵。

    但是,多行不義必自斃。董卓在到了關中之後,自我膨脹。他一改過去的作風,撕下了自己的偽裝。他濫殺大臣,縱容手下禍害百姓。最後到了天怨人怒的地步。

    終於有一天,眾叛親離的董卓被手下呂布所殺。他的屍體被扔到大街上被萬民踐踏。他的殘暴,使得他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董卓死後,曹操依樣辦事,把漢獻帝掌握在手中,挾天子以令諸侯。終於開創了三國的局面。如果董卓不死,是不會輪到曹操他們登場的,也不會有三國的局面的。

  • 8 # 昊陽閒看歷史

    董卓不死就沒有三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句話是正確的。因為沒有董卓,就沒有東漢末年的皇權沒落,各路諸侯也不敢紛紛武力脫離東漢的控制。

    董卓攪亂了東漢這灘水,給了各路諸侯機會,他的身死,也讓其他人可以出頭,勢力爭搶得更加激烈,加劇了東漢的衰落。

    正是董卓在京城的肆意妄為,讓天下人心惶惶, 手上有權力的大臣和將軍開始動了心思,做出以往不敢做的事,紛紛搶奪地盤,進而割據勢力,一時之間,天下諸侯並起,皇權跟著落寞。

    當這些手上有兵的武將看到皇帝年幼可欺,對朝政無力把控,就不由自主的露出了他們的爪牙,開始利用手上的兵力控制地盤,期待得到更多的權力。

    這些諸侯不停徵戰,爭搶地盤,到最後就形成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的境地。最後由曹操、孫權、劉備獲得最後的勝利,建立了三國。

    所以說,沒有董卓就沒有三國這句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董卓專權造成天下大亂,給了各路英雄逐鹿中原的可能。

    至於董卓有多強大?我倒並不認為他很強大,董卓只是抓住了一個合適的機會,一舉兵力控制了東漢朝政。

    董卓有這個機會,完全是少帝的親舅舅何進的一個昏招,讓大批懷有野心的帶兵將領進入了國都。

    董卓是第一個到的,他迅速的把皇帝控制在手上,然後挾天子以令諸侯,從而給人造成了他極其強大的印象。

    其實當時董卓的涼州軍團也只能勉強控制國都,他利用天子發號施令,看起來風光無限,但實際上董卓的實力還不能抵抗武力的挑戰。

    董卓當時看起來權傾朝野,他可以漠視其他的文臣,因為他們除了私底下能罵罵董卓,其他的什麼都做不了,壓根沒有威脅力。

    但董卓卻要小心應對其他的帶兵將領,像丁原、袁紹對董卓的武力反抗,董卓就不敢直接撕破臉面當場發作,只能忍一口氣,迂迴的應付。

    所以董卓放任袁紹離開國都,說是給三公袁槐的面子;後面賄賂呂布殺死丁原,也是董卓對其他將領的屈服。

    由這些就可以看出,董卓的真正實力不足以震懾其他帶兵的將領,他控制東漢的朝政只能是一時,他只是一隻紙老虎而已。

    我的總結:董卓可以武力控制國都,挾天子以令諸侯,更多是他的運氣很好,第一時間抓住了機會。但他的實力還是不夠強大,只能勉強控制國都,最後才讓王允、呂布抓住機會,置他於死地。

  • 9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這個問題提的很有意思,我是紫氣東來。

    董卓不死,東漢不亡,自然就沒有以後的三國亂世了。董卓本來在西涼待得好好的,被何進名正言順的招進京師洛陽,待到何進被十常侍所殺,董卓因迎接漢少帝回宮有功,從此把持著東漢的朝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董卓,站在了東漢權利的巔峰。從後面的結果來看,董卓加深了東漢末年的動亂和滅亡的步伐。如果董卓不死,東漢王朝延續下去也不是沒有可能。董卓不死便無三國,董卓到底有多強,且看下面的分析

    董卓個人的能力與謀略

    01 董卓把握了時機 掌握了主動權

    在何進和十常侍水火不容的時候,招來了外地的軍閥一同進京,以此來威脅何太后,同意誅殺宦官。在洛陽火起,遭遇變故之時,董卓並沒有慌亂,而是在城外尋找皇帝,並第一個找到了皇帝,有迎立皇帝的大功,帶著手下的兵馬隨著皇帝一起回皇宮。

    02 董卓帶來的兵馬並不多,怎麼辦

    董卓擔心自己的兵馬不夠多,每到夜晚,就讓西涼鐵騎來回出入洛陽城,給人造成西涼人都已到了京師,給了外人強大的實力的幻像,其他人沒有董卓的實力,自然不敢輕舉妄動。

    03 董卓兼併了何進、何苗兩兄弟的武裝和禁軍併吞並了幷州軍

    董卓進京後一方面透過武力收了何進、何苗兩兄弟的武裝力量和掌握了禁軍的實權;;另一方面透過赤兔馬和一副鎧甲收買了天下第一武將呂布,從而吞併了丁原的幷州武裝,實力大漲。

    從後面的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實力對比也可以看出董卓強大的實力

    01 十八路諸侯討伐,面對董卓的西涼鐵騎毫無辦法

    雖然孫堅打敗了華雄,進入了洛陽,但洛陽是董卓火燒了之後拋棄的,之後曹操去追擊董卓,結果遭到了徐榮的埋伏大敗而回。

    02 武力天下第一呂布能打得十八路諸侯望風喪膽

    正史上記載並沒有三英戰呂布,面對呂布這個絕世猛將,十八路諸侯只能唉聲嘆氣,沒有敢去迎戰。

    03關中的天險

    董卓帶著漢獻帝來到了舊都長安,關中的天險進可攻、退可守,可以阻擋各路諸侯的進攻。

    04董卓手裡有漢獻帝這張王牌

    漢朝到漢獻帝這一代,已經四百年左右,漢朝已深入民心。董卓可以說是第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名義上名正言順,可以借天子的名義來四處討伐那些不順從的諸侯,後來的曹操基本上也是走的董卓的路子,只不過曹操“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 10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這話不對,董卓死不死,與三國是否鼎立無關,論起董卓這個人,用毛主席的話說,就是紙老虎,外強而中幹,一點也不強大。

    並不否認董卓有些手腕和能力,在東漢朝廷內亂之時,能夠憑藉武力和手腕迅速打掉不服從自已的朝廷勢力,控制了東漢朝政,董卓還是有點能力的。

    當大將軍何進被宦官殺害,袁紹與袁術兄弟及何進的部下吳匡便帶領自已的武裝殺盡了宮中的宦官,吳匡還與董卓弟弟董旻合作,殺死了何進的弟弟車騎將軍何苗,殘餘宦官裹挾著小皇帝何辯逃出洛陽,京城洛陽一片血雨腥風。

    兩漢四百餘年,從來沒有地方軍閥帶兵進京控制首都的先例,董卓是第一個,一是因為董卓運氣實在太好,受到大將軍何進的密召;二是董卓懂得利用時機,發現京城火拼出事後,迅速帶領軍隊趕赴首都洛陽。

    董卓運氣也是好,在進京路上就遇到了宦官們挾制的皇帝劉辯和他同父異母的弟弟劉協,於是董卓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實際上從這時就開始了,董卓護送皇帝進京,進而開啟了地方軍閥干預朝政的先例。

    董卓進京實際上只帶了3000人,京城中原來勢力最大的是何進,擁兵數萬,何進被殺後,部下分散勢力減弱,何進部下吳匡與董旻又攻殺了何苗,兩敗俱傷之際,何苗投靠了董卓,然後董卓又收編了何苗的軍隊。

    董卓還利用造勢讓人誤以為自已實力強大,將同一批軍隊分不同時間多次進城,造成一種軍隊數量較多的誤解,董卓還以金錢、官職引誘呂布斬殺京城保安司令丁原,收編了丁原的部隊。

    在董卓依次收編何進部下、何苗部下、丁原部下,整個京城的反對力量就只剩下司隸校尉袁紹與虎賁中郎將袁術兩兄弟,不過袁紹與袁術兩兄弟在朝廷中的軍事實力非常弱, 手下軍隊也多是何進舊部,在受到董卓的脅迫逃出洛陽,至此,董卓控制整個洛陽 。

    可是,董卓的能力也僅限於此了,之後,便開始了一系列作死的行為,董卓當時掌控全天下最好的資源-控制皇帝及朝廷,掌握著天下最強的兵力-西涼軍及京城禁軍,卻做著自掘墳墓的作死行為,搞到最後連自已的命都丟了,堪稱一手好牌打處稀爛的經典案例。

    董卓幹了什麼作死的勾當呢?

    1、擅自廢立皇帝,董卓可不是伊尹與霍光,他廢立皇帝只是為了自已的政治目的和更方便的掌握朝廷,引來天下一片反對之聲。

    2、肆意殺戮迫害王公大臣,已廢皇帝劉辯被董卓殺死,何太后被董卓毒死,衛尉張溫被董卓誣陷殺害,曹操、袁紹、袁術等人都被董卓逼出洛陽,袁紹的叔父袁隗一家及族人都被董卓滅門。

    3、殘暴不仁。

    董卓縱容手下燒殺搶劫,董卓手下計程車兵在一個鎮子上殘殺了所有男子,砍下首級,搶走鎮子上百姓的所有財物,對外宣稱是戰利品,董卓殘酷對待投降計程車兵,將他們倒著綁起來,澆上油膏活活燒死,董卓還四處縱容士兵搶劫,整個繁華的洛陽城,因為遷都,被董卓付諸一炬,成為灰燼。

    4、肆意妄為。

    董卓掌握政權後,將自已族人大肆封賞,高官厚爵,殘酷對待反對自已的人,打擊異已,整個天下及朝廷成了董卓的私人之物,董卓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他還在眉縣建立塢堡,搜刮財物藏在其中。

    這樣看上去董卓似乎很強大,但是董卓真的強大嗎?

    並不強。以袁紹為首的關東諸侯曾經發兵討伐董卓,但是隻有曹操和孫堅真正出兵與董卓交戰,其它諸侯包括袁紹在內,都是來看熱鬧和搶地盤的,並沒有與董卓交戰。

    就算是曹操與孫堅和董卓軍有過交戰,只有曹操因為勢力弱小而戰敗,孫堅首戰失利,但之後孫堅大破董卓軍,先是打敗了徐榮與呂布,後又在洛陽擊敗了董卓親自率領的軍隊,並再次擊敗呂布,最先進入洛陽。

    也就是說孫堅一支軍隊就打敗了董卓,如果以袁紹為首的其他的諸侯也對董卓進行攻擊的話,董卓早就可能被打殘了,西涼軍雖強大,但還不是一樣被孫堅擊敗。

    董卓由於一系列的錯誤和倒行逆施,最終死於呂布之手,就算沒有董卓,三國一樣會存在,董卓只是一個紙老虎,並不強大。

    如果一定要找一個能影響三國存在的人,那麼無疑何進要比董卓重要得多,如果何進不死,才真正沒有三國存在。

    何進是外戚,是東漢靈帝朝的大將軍,整個天下武裝部隊的總司令,是董卓、袁紹、袁術、丁原、曹操這些所有人的上司,如果何進沒有被宦官殺害,那麼何進無疑能夠繼續掌握政權。

    在外戚與宦官的鬥爭中,天下士人都是投靠在何進門下,比如袁紹、邊讓、蒯越、劉表、孔融、王允、華歆、荀彧、荀攸、陳琳、盧植、張揚、張遼、曹操等人,這些在後來哪吒風雲的人物,都是何進的賓客或門生,你就知道何進有多大的影響力了。

    包括地方軍閥的董卓,要是何進不死,董卓哪裡敢進入京城,還不得乖乖的駐守在外,何進不死,哪來的董卓之亂,沒有董卓之亂,哪來的軍閥混戰,以何進當時的實力,完全對地方有足夠的控制力。

    正因為何進死了,才有董卓之亂,才有地方軍閥混戰,才有後來的赤壁之戰,三分天下,所以說何進之死才是三國形成的根本原因。

  • 11 # 蕭郎君

    董卓的強大從年輕時候就已經顯現出來了。

    董卓的父親是一個縣尉,在這個時期,董卓出生,後來父親離職,董卓也跟著回家鄉隴西臨洮了,也就是如今甘肅省岷縣。

    他和所有年輕人一樣,喜歡行俠仗義,愛好交友,還喜歡旅遊。但是呢,他有一點和別人不同,就是他不喜歡和小嘍囉一起玩,交的朋友都是能拿得出手的。

    就比如他經常去羌人部落玩,結交了各種首領,都是大頭目。有次他在家中殺雞宰牛請各個首領吃飯,首領回去後直接送了幾千頭的牛羊給董卓。董卓直接暴富。

    當然,他不光在交友方面有很強的天份,而且自身條件也不錯。天生力壯,武功還很高,擅長騎馬射箭,最主要的是還會帶兵,當初在隴西當官時,和匈奴打過幾仗,都是勝利而歸。

    還有一點便是,董卓知道如何對待士兵、將領,明白如何才能真正得到他們的心。

    公元166年,羌人和鮮卑人聯盟,董卓被任命為護匈奴中郎將的軍司馬,也就是大將軍的屬官。

    後來,成功擊潰羌人、鮮卑人的聯盟,董卓因為戰功升為郎中,獲得賞賜。他並沒有私吞這些賞賜,而是全部分給了自己的下屬還有士兵。從這一點上,足以看出董卓明白帶兵之道。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董卓任命為東中郎將,“中郎將”是一個管理軍事的官職,而“東中郎將”則是負責冀州地區的軍事事務。但是董卓似乎並沒有能力擔當此任,很快就被罷免了,還被治了罪。

    第二年,董卓被封為破虜將軍,攻打叛軍,最終大獲全勝,班師回朝。董卓也因此被封為斄鄉侯。

    公元188年,董卓被任命為幷州牧,這是當時第四個州牧,地位崇高,但是條件是董卓要交出手中的兵權。董卓雖然接受了任命,但不同意交兵權,他說:我掌兵十年,他們都是和我出生入死的兄弟,不能和他們分開。

    至此,我們知道了董卓已經在戰場上呆了10年了,而且和士兵們也相處10年了。手底下的能人干將肯定不少,並且都是久經沙場的。

    公元189年,宮內政變,皇帝被挾持,董卓去救駕。而叛變之人大將軍何進和車騎將軍何苗的軍隊被董卓收編了,也就是說董卓的軍隊再次壯大。

    之後董卓收呂布為義子,又拿下幷州軍隊,如此,董卓徹底掌握了洛陽的一切軍權。這裡注意,洛陽是東漢的首都!

    從此,董卓在洛陽都是橫著走的,有些人不肯依附董卓,便棄官逃跑或者直接被董卓害死。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入朝不趨,劍履上殿”,這就是董卓,他在朝廷中的地位也是如日中天。

    從上面所說,我們可以看出董卓有多麼強大了。如果董卓不死,把握兵權,則永遠不可能有三國的出現。

  • 12 # 趣談唐宋元明清

    趣談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並不是如董卓不死,便無三國,而是董卓存在的時候,大家有這樣一個共同的敵人,想盡一切辦法把董卓消滅,可是當董卓死後各個軍閥之間的勢力出現了絕對意義的不對等,而且沒有了共同目標,相互之間也就爾虞我詐起來,慢慢的發展演變到最後就成了逐鹿中原。

    事件回顧

    董卓其實和曹操在最開始的發展狀態相差不大,曹操曾經挾天子以令諸侯,董卓也曾經挾天子以令諸侯,只不過董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做法實在是激起民憤,或者當時的世家大族和軍閥都有著各自的想法,慢慢的董卓成為了眾矢之的,所有人的矛盾通通都衝向了董卓。

    俗話說的好,當你發現一個目的地或者一個假想敵的時候,你就會集中你的全部精力,然後運用你的所有實力去攻擊他,去擊敗他。

    當時的三國亂世也相差不大,因為董卓帶頭,並且董卓的影響力非常的強大,所以十八路諸侯他們的最主要的目標就是為了消滅董卓,只不過18路諸侯還沒有來得及消滅董卓,反而被呂布給活生生的滅掉了。

    我們以呂布殺掉董卓這一個時間節點的具體分析,就不難發現,董卓在死掉之後,整個18路諸侯各自之間的勾心鬥角突然之間變的嚴重起來了,無論是哪一方諸侯都不認可任何一個諸侯所做的貢獻,他們都認為自己出的力是最大的,既然有了矛盾那就需要開打,於是打了幾十年,整個諸侯十八路慢慢的演變成了三路諸侯,也就是魏蜀吳三國。

    沒錯,這就是事實

    當然,實在是沒有必要因為一篇文章就把董卓所有的影響力通通忽略不計,當我們回顧歷史的時候,就發現董卓在三國當中的影響力非常的大,並不是說董卓多麼強悍,也不是說董卓的影響力多麼大,而是董卓背後的那一支軍隊在整個三國當中屬於最英勇善戰,最能打能扛的:它就是西涼軍。

    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話,當初追的曹操拋盔棄甲,把曹操的大本營差點給砍得稀巴爛的軍隊,正是西涼軍。

    西涼軍地處比較惡劣的邊疆區域,他們每天所面臨的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如何讓自己生存下去,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就這樣鬥來鬥去,反倒成為了當時最為佼佼者的一支軍團。

    理論上來說,董卓擁有這支軍團,如果能夠合理的利用這支軍團,並且知人善任,能夠有一個統籌規劃的話,由他來替代漢國是不成問題的,可惜的是董卓是貪心不足蛇吞象,個人操之過急的同時對於手下的將領不太信任,更重要的是與自己的乾兒子呂布發生了間隙,非要搶自家兒子的媳婦,一下子惹到了呂布,最終也丟掉了生命。

  • 13 # 小黑哥的故事

    說什麼屁話,東漢末年為了平定黃巾起義,實行了州牧制度,允許各地諸侯自己招兵買馬,獨展大權。可以說中央大權旁落,沒有董卓,只有其他諸侯有反心挑戰皇權,照樣各地割據混戰。三國不過是象徵天下割據混戰的局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身邊的朋友說你長得醜,你會選擇整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