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別開槍是我
-
2 # Zh上善若水W
由於朱元璋和朱棣對於武力的崇尚,明朝很注重對於軍事的發展,三大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建立,對內保衛首都,對外抵抗外敵!曾經不可一世的蒙古軍的火炮軍就敗於三大營!
三大營分別為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五軍營混合了騎兵和步兵,剛建立的時候分為中軍,左軍,左掖軍,右掖軍和右哨軍。五軍營是由地方部隊直接推薦精銳補充,稽核嚴格,但成員個個都是地方的最精銳核心!五軍營主要負責開頭衝鋒以及給敵人最後一擊!
三千營嚴格來說不是明王朝本土部隊,因為這裡的成員是由投降的蒙古騎兵組成,所以三千營其實是一個僱傭兵團,三千營的成員全部是騎兵,在戰爭中從高處湧下,以無可匹敵之勢突擊敵方! 神機營可謂是三大營甚至明朝軍隊中戰鬥力最強悍的部隊了,因為他們的武器不是普通的刀劍,而是火炮,火統,火繩槍。普通的騎兵根本不是神機營的對手,神機營就是明朝的炮兵部隊。
而且神機營掌握一種很先進的戰術,戰鬥時軍隊分為三行,第一行士兵發射火器,隨後二三行一起發射,第一行再補充子彈,保證一直有充足的火力。據說這是開國名將沐英所創,領先西方和日本兩百多年!
說起明朝的京師三大營,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是對於京師三大營的戰鬥力和兵力,卻沒有認真瞭解過。那麼,京師三大營總計有多少駐軍呢?
為何能夠拱衛京師的安全。其實,京師三大營就是京師周圍的野戰機動部隊。在明朝建立的前期,三大營多次跟隨皇帝出征,而且也立下了赫赫戰功。那麼,京師三大營總計有多少兵馬呢?
在明朝建立的初期,明朝的首都在南京。但是在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之後,坐鎮北平的燕王朱棣造反。經過2年的戰爭,朱棣造反成功,成為了永樂皇帝。當時,北方的蒙古部落仍舊不斷的襲擾明朝邊境。在這樣的情況下,朱棣選擇遷都。
遷都北平之後,便於更好的抵禦蒙古軍隊的進攻。也正是在這一段時間裡,朱棣組建了京師三大營。京師三大營既是明朝的野戰機動部隊,同時還是京師的衛戍部隊。 三大營顧名思義就是三個部分,三大營分為五軍營、神機營和三千營。其中,三千營是有蒙古騎兵組成的騎兵突擊部隊,算是明朝版的僱傭軍。其實三千營並不是只有3000蒙古騎兵,總體來說,三千營大約有六七千蒙古騎兵。至於神機營則是明朝專業的火器部隊,神機營總計有5000多人,負責對其他兄弟部隊進行火力掩護。規模最大的就是五軍營,五軍營是指五個不同的部隊。三千營和神機營都是幾千兵馬,五軍營則多得多。
經過計算,三大營加在一起有17萬軍隊。按照這個標準計算,五軍營的兵力應該在15萬以上。在明英宗朱祁鎮在位時期,明朝曾經大舉進攻瓦剌。當時,明朝軍隊號稱有50萬大軍,其實絕對沒有這個數字。當時,調動了京師三大營的主力,還有北直隸等地的一些衛所軍,總計也就20餘萬軍隊。50萬這個數字明顯是嚇唬人的,中原王朝打仗最喜歡號稱多少多少。這些軍隊幾乎全軍覆沒,京師三大營一敗塗地。
經過土木堡之變之後,明朝再也無力主動進攻蒙古各部。明朝開始進入全面防禦狀態,蒙古各部則不斷的南下。我們繼續交代京師三大營,京師三大營在正統時期幾乎全軍覆沒,到了明朝嘉靖時期重新組建。重新組建的京師三大營有8萬多軍隊,但這僅僅是賬面的數字。實際兵力能有4萬就不錯了,所以在蒙古俺答汗大舉南下期間,嚇得京師三大營根本不敢出戰。
對於明王朝來說,這一事件是非常屈辱的,嘉靖皇帝勃然大怒。 順便講一下明朝軍隊的實際情況,進入明朝後期之後,明朝軍隊吃空額的情況非常嚴重。北方前線的軍隊好一點,實際兵力可能是賬面上的70%。到了京師和中部各省,這個數字只有40%多。到了江南地區,甚至只有10%。在嘉靖皇帝在位時期,70多個倭寇流竄到了南京城下。
當時,南京全城戒嚴,朝廷要求男丁登城作戰。南直隸地區在賬面上有12萬駐軍,實際兵力只有2萬多,至於南京城裡只有幾千人。
三大營是明朝最精銳的部隊,但是再厲害的部隊也抵不上先進的思想,隨後的幾百年裡,中國逐漸放棄對火藥的研究,三大營也消失在明朝末期!
-
3 # 上將軍潘鳳
明朝的三大營成立之初具有極強的戰鬥力,明成祖朱棣對此可是下了血本的,明朝時期的火器已經發展到了相當高的水準,這三大營更是王牌中的王牌,按照現在的軍隊標準屬於特種部隊的存在。成立之初就立下了大功,在朱棣北征蒙古的時候三大營出其不意殺的蒙古騎兵四散而逃,後來萬國來朝之時更是震撼了諸多前來朝貢的國家,如此先進的部隊堪稱世界一流。
三大營之五軍營五軍營分為兩個兵種,步兵、騎兵為主力,朱棣奪取江山之後遷都北京,五軍又分為中軍、左右哨、左右掖統稱為五軍。五軍營的官職分別問內臣提督、武臣左右、掌號頭官兩人、把總兩人、各軍營設營官一人,騎兵、步兵兩隊各把總一人。平時需要每日進行操練,皇帝親征時則作為禁衛軍保護皇帝周邊安全負責警戒,還承擔主力進攻的任務,能過進入五軍營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每年都會從地方部隊抽取最為優秀者計程車兵才有資格進入五軍營,可見戰鬥力是多麼強悍。
三大營之三千營三千營的組成主要是蒙古騎兵,也就是那個時候的僱傭軍,這幫蒙古人在明朝政府的招待下也十分賣力氣,總之有吃有喝有錢賺跟誰幹不是幹,所以基本是讓他們打哪裡也不含糊,這幫蒙古人的前身是著名的朵顏三衛,這幫人當初是寧王的主力部隊後來被朱棣忽悠到了自己麾下,後來朱棣建立神機營這幫騎兵部隊也被編入到了裡面成為主力之一,由於蒙古騎兵兵種補充比較困難,所以人數一直維持在三千人左右,他們的作戰任務主要是迂迴突襲利用戰馬衝亂敵方陣型往往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三大營之神機營神機營做為世界上最早的火器部隊一直比較神秘,火器是冷兵器時代最具有殺傷力的存在,無論你士兵多麼勇猛頑強在巨大的炮聲以及子彈面前都是於事無補的,被鉛彈打中也基本上是必死無疑,神機營可以說是那個時代bug般的存在,在面遇對方騎兵衝擊之時,神機營進行三段擊技術在沒有機槍的時代這樣領先的技術也是由我國發明創造,領先了西方二百餘年,領先了日本二百餘年,有了三段擊技術之後騎兵的機動性優勢也蕩然無存徹底扭轉了兵種之間的優劣之勢。在遠征交趾國期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僅是配備了槍手還有炮兵以及戰車等等殺傷力巨大的火器,明朝朱棣時期之所以能夠這般強盛跟火器是離不開的。
全營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騎兵1000人;炮兵400人(管理野戰重炮及大連珠炮);共計官兵5000人。 裝備火器:霹靂炮3600杆(步兵火銃);合用藥9000斤;重八錢鉛子90萬個;大連珠炮200 杆(多管火銃);合用藥675 斤;手把口400 杆(炮兵防身用手銃);盞口將軍160位(野戰重炮)。
回覆列表
明軍三大營是明朝軍隊中最精銳的野戰部隊,由明成祖朱棣親自下令組建,分別為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五軍營是騎兵和步兵的混合體。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始分為中軍、左哨軍、左掖軍、右掖軍、右哨軍,這支部隊是從各個地方調上來的精銳部隊,擔任攻擊的主力。三千營主要是由投降的蒙古騎兵組成的。也就是說,三千營實際上是以僱傭兵為主的。
組建三千營時,是以三千蒙古騎兵為骨幹的,當然後來隨著部隊的發展,實際人數當不止三千人,三千營與五軍營不同,它下屬全部都是騎兵,這支騎兵部隊人數雖然不多,卻是明軍最為強悍的騎兵力量,他們在戰爭中主要擔任突擊的角色神機營
這是明軍中專門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隊。士兵使用的武器是火炮和火銃後期又添置火繩槍。在明朝時候,這些火器被稱為神機炮,許多遊牧民族的騎兵就是喪命於這些神機炮下。這相當於明朝政府的炮兵部隊。
火銃兵列隊為三行,發現敵騎兵前進後,第一行首先發射火銃,然後第二行、第三行繼續發射,在二三行發射時,第一列就可以從容裝好子彈,形成完備而持續的強大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