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馬SHOW

    背景7月12日,在華為《2018年可持續發展報告》釋出會上,談及鴻蒙系統時,華為董事長梁華表示,這是為物聯網開發的作業系統,是否發展為手機系統還未確定。觀點

    這是一個未知概念,但可以大膽推測其具有手機作業系統適用性。

    此前,任正非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首先,鴻蒙系統的產生,本身並不是為了手機用,而是為了做物聯網來用的,比如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因為它能夠精確控制時延在五毫秒以下,甚至達到毫秒級到亞毫秒級。

    第二,我們希望繼續使用全球公用開放的手機作業系統和生態,但是如果美國限制我們使用,我們也會發展自己的作業系統。作業系統最關鍵的是建立生態,重新建立良好的生態需要兩、三年左右的時間。

    最近有傳聞,華為將在8月9日開幕的2019年開發者大會上釋出鴻蒙作業系統。

    此前餘承東曾表示,最快今年秋天,最晚明年春天,華為自研作業系統即將面世。當時餘承東稱,“如果安卓應用重新編譯,在這套作業系統上,執行效能提升超過60%”。

    他表示,這套系統打通了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和智慧穿戴等裝置,統一成一個作業系統,相容全部安卓應用和所有Web應用。

    綜上,我認為鴻蒙系統值得期待,不論何時釋出,未來可期!

  • 2 # 毫無背景陳好人

    首先,這是一道錯誤題。

    因為無論回答對還是錯,都是錯誤的答案。

    需要闡明的是手機系統並不是高階於其他的作業系統,不能因為可以在手機系統中使用app就認為手機系統是底層系統,其本質跟德國的機床系統沒什麼不同,都是遵循介面操作-介面反饋。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目前最成功的蘋果系統就是一個典型的作業系統,可以用於手機,平板,電視,汽車,未來進行最佳化後,即可以用於物聯網作業系統。

    同理,安卓系統的未來也是同樣的。

    那麼華為的濛鴻系統的定位是什麼呢?看了上面蘋果的例子你就知道,華為對標的是蘋果還沒最佳化完成的未來物聯網作業系統。也就是說,這個系統經過不同的專項最佳化,可以用於不同的裝置,包括手機。所以回答樓主的問題,華為的濛鴻系統既不完全是手機系統,也不僅僅是手機系統。

    造成這種情況的根因是什麼呢?就要看建立他們的公司的業務性質,可以更好的幫你看清楚濛鴻和IOS的不同點。

    IOS的開發始於蘋果曾經的主營業務-電腦(現在雖然手機佔大頭,而且是主營業務,最開始的時候,還是桌上型電腦創業)。基於電腦的需求開發的系統,後期又被成功的移植到了手機,作為手機系統(個人認為,移植到手機系統的創舉,甚至比第一個電腦系統對蘋果的貢獻更多,因為在手機屆是顛覆性創新,並在蘋果的生態中,成為了中心裝置)。後來慢慢的應用於平板,電視,手錶等。

    IOS的發展路徑,就是一個蘋果新產品需求匹配的過程。需要注意的是,IOS是一個封閉系統,也就是說,除非蘋果有這樣的需求,或者說開發出來了新產品,IOS才會不斷的進化。蘋果建立多廣的產品線,就會有多匹配的IOS系統。即使IOS有匹配物聯網(比如說醫療裝置)的潛力,如果蘋果不做這個產品,IOS是不會覆蓋的。

    可以預見的是蘋果在未來會搭建屬於自己的物聯網系統,是用IOS做為系統應用,不過這個生態是有界限的,比較偏向於消費者業務。

    華為的濛鴻與IOS是一樣的,同樣是基於客戶(消費者是客戶,企業也是客戶)的需求,華為需要開發匹配的作業系統,來構建全行業的物聯網。

    但是跟蘋果的需求不同,因為華為的起點是5G網路建設,作為5G網路可以說最重要的物聯網應用,為了連結無數的行業,企業和產品,華為為了加速推廣5G網路應用,就要提供濛鴻系統,降低各行業,企業的物聯網投前期投入,提早建立規則和平臺。

    華為這麼做的原因,也是遵循華為賺錢的原則:客戶(運營商)成功了,我才能賺更多的錢。

    更多的物聯網應用->運營商會對5G網路進行更多的投入->華為賺更多的錢。

    對比濛鴻和IOS你就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華為和蘋果都在做一個事情,但是是從兩個不同的方向向中間發展,都是為了構建物聯網。蘋果是出現一個產品,匹配一次;華為是構建底層系統,各行業,企業來基於這個平臺開發產品。

    總結:鴻蒙現在不是手機系統,但她可以是。

  • 3 # 五四瘋哥

    中國人向來是很靈活的,作業系統也是,你說它是手機作業系統,那它就是手機作業系統,你說它是物聯網系統,那它就是物聯網系統。

    所有的作業系統其本質是差不多的,你做的複雜一點、功能全一點,就可以裝了PC上或手機上,你做的簡單一點在物聯網上就可以用了。任正非說鴻蒙本身不是用在手機上是在美國放鬆了對華為的限制在背景下的,華為又有了繼續使用安卓的可能。本來安卓就是華為手機的首選,這種時候任正非說來出鴻蒙本來是用在物聯網上的,無非是給雙方個臺階下,緩和一下之前的緊張氣氛。

    鴻蒙可能本來確實是為物聯網準備的,但後來肯定也為做為手機作業系統做了準備,兩者之間並沒有什麼衝突。可能隨著安卓限制的放鬆,鴻蒙暫時不會用在手機上,但如果現在原因導致鴻蒙必須擔負起國產手機作業系統的責任,那鴻蒙也會當仁不讓的。

  • 4 # 卓師兄談科技

    森羅科技永珍,科技引領未來!

    來啦來啦!大家為什麼對鴻蒙OS系統充滿疑問呢?

    在大家知道華為早就開始研發自己的鴻蒙系統的時候,大家都很激動。但是這個鴻蒙並不是專門為手機所研發的系統,因為鴻蒙系統是建立在華為的5G物聯網之上的作業系統。

    打算打通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智慧穿戴,要知道手機只是其中一類,並不是專門為了手機而研發的。

    原本只打算用在智慧家居和物聯網上的鴻蒙系統,在遇到重重阻力的情況下,不得不變身為鴻蒙OS。雖然鴻蒙系統並非精心準備的手機系統,但華為這麼做,就說明他們早已經有了應對當下這種情況的準備。

    來,是5G物聯網的時代,而不把目光僅僅侷限於一個手機作業系統上。手機讓我們的情感、樂趣找到了歸屬,同樣其他的產品同樣豐富我們的生活。而且除了手機外,很多裝置的系統都不是特別好用,如果有這樣一個系統能夠相容所有裝置,那可以省去太多的煩惱。

    這樣一個系統研發出來也是里程碑式的系統,我們要給予充足的信心!

  • 5 # 愛思考的奧特曼

    鴻蒙設計的出發點和安卓一樣,不單單是針對手機,而是為了物聯網這個大方向,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聯想一下,安卓的應用也是在方方面面的,智慧手錶,智慧電視,平板等等,以後5g+物聯網的大環境行程,會有更多的智慧裝置誕生,讓國內擁有獨立自主的系統生態圈,鴻蒙的意義就在於此。

    先前中國被美國人逼急了,迫不得已要拿出鴻蒙反擊,現在情況緩和,當務之急是抓緊時間完善鴻蒙。一個完整的系統生態圈不是輕而易舉形成的,任總自己也表示,還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靜靜等待官方的訊息,相信華為不會讓我們失望的。

  • 6 # 楊哥說維修

    大家都知道

    1.華為官方曾作出解釋,鴻蒙系統是為物聯網開發的,用於自動駕駛、遠端醫療等低時延場景。華為手機還是把開放的安卓系統和生態作為首選,如果美國不允許華為使用安卓,華為是否會把鴻蒙發展為手機系統,還沒有確定。

    2.雖然華為鴻蒙系統不是專門為手機所用,但其劍指物聯網。華為餘承東表示最遲明年春天,華為的自研系統將面世。他還曾表示“如果安卓應用重新編譯,在這套作業系統上,執行效能提升超過60%”。

    3.這套系統打通了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和智慧穿戴等裝置,統一成一個作業系統,相容全部安卓應用和所有Web應用。也就是說,大部分智慧平臺都可以安裝華為的鴻蒙系統。如果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等都用上華為的系統,作為國人感到非常驕傲。

    4.非常期待華為系統的儘快到來,讓我們的先用為快,即使有缺陷,我們也支援。華為加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9年,UI設計師好找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