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人像

    我認為項羽過了江東也不會有機會翻盤了。軍事上看,項羽初期打仗獲勝靠的是楚軍勇猛,現在精銳已經敗光。回江東再收集的人只能算雜牌軍了。這時,帶領雜牌百戰百勝的兵仙韓信可以輕鬆碾壓他。

    政治上,項羽以殘暴著稱,經常屠城,一直不如劉邦得人心。這也是項羽初期佔絕對優勢最後被幹掉的根本原因。

  • 2 # 痴狂如夢

    做人要有屈有伸 要忍辱負重 臥薪嚐膽

    李清照怨恨項羽剛性有餘韌性不足,不能承受失敗打擊從而捲土重來。

    失敗是成功之母,項羽自始自終也不能明白,這是他自負和優柔寡斷等缺點造成的。天下未定,重回江東意味著又一次重生的機會。

  • 3 # 看雨聽風36

    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項羽明白大勢已去,就算回到江東距離失敗也只是時間問題。而且經過常年的戰爭項羽很清楚劉邦的為人,一個底層起家的軍事集團是不會給你任何機會的,不然在會盟後就不會聯合多方勢力違約偷襲自己了。回到江東一是自取其辱,二是給家鄉父老帶去戰禍。項羽是個英雄,大氣坦蕩。項羽也是個悲劇,過於自負。歷史任由後人說,百家說法皆不同。歷史不會給任何人重新來過的機會,希望後人能有此鑑吧。

  • 4 # 沈飛57705220

    挫敗感太強,他把虞姬都殺了,生無可戀,於是自殺了。因為歷史已定格,不好想象。曾經越王勾踐也臥薪嚐膽那麼久,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而項羽性格寧折不彎,於是就悲劇了。太年輕,自負氣盛。

  • 5 # 月望與東山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詩是宋朝著名詞人李清照的《夏日絕句》,從這首詞裡可以看出,李清照對於他心目中的蓋世英雄項羽不肯江東持婉惜之情,她認為如果項羽肯過江東,說不定還能捲土重來。

    持李清照這種觀點的,同樣還有唐代杜牧。杜牧在他的《題烏江亭》裡這樣寫到:“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那麼,如果項羽過江東,他還能不能捲土重來,重奪劉邦的天下嗎?我認為,就算項羽肯定江東,他能夠翻盤的機率幾乎為零。

    首先, 成就天下之大事,都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項羽當初能夠打敗秦軍,除了他的軍事作戰厲害之外,有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因為秦朝暴政,大失人心,而項羽能憑數萬之兵打敗王離及章邯,並不是他有多麼厲害,而是王離及章邯失去了天下民心,他們沒有底氣為秦王朝而戰。所以,項羽當時的成功主要還是藉助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的。

    但是,劉邦奪得了天下之後,即使項羽重返江東,他已經失去了天時地利人和的這個條件了。先說天時,項羽已經錯過最佳的進攻時間;再說地利,劉邦已將天下有利地形控制,項羽重返江南,乘不便之勢能打贏劉邦麼?更有要的是,他已經失去了人和這個十分重要的條件。

    天下之大,能擁護項羽的還有誰?諸侯之中,幾乎無人擁護他。而他這樣的一個孤家寡人,還有能力與劉邦較量麼?

    其次, 項羽缺乏團隊精神,他即使重返江南,也無力東山再起。從古到今,多少帝王想成就天下偉業,絕對不是靠一已之力,而是一個團隊的力量。項羽從他反秦開始,就沒有見過他有什麼團隊精神。在他的軍隊之中,只聽說有項羽,而沒聽說屬下有多少厲害角色。即使有一范增,他竟然也不相信這個所謂的亞父,活生生將對方氣死。反觀劉邦屬下,將星燦爛,韓信,彭越,周勃,灌嬰,樊噲等等,著名謀士有張良、陳平,酈食其,陸賈等人。劉邦本身軍事才能不怎麼樣,但是他揚長避短,靠著他強大的團隊凝聚力,將所有人才聚於麾下,為之作戰, 至到最後的成功。

    再三,項羽缺乏政治遠見和隱忍精神,註定他不能捲土重來。項羽年輕的時候,曾經看見秦始皇出巡,而口出狂言說,他可以取代對方。沒料到多年以後,他竟然真的打倒秦朝,取而代之。然而讓人驚訝的是,項羽不是取代秦始皇當皇帝,而是實施分封制,分封十八路諸侯,而且這十八路諸侯都是異姓諸侯王。

    這是項羽政治生涯當中最失敗的一招。想當初,周王朝分封天下的時候,儘管封了一些異姓諸王,但是重要之地,都是封給自己覺得靠譜之人及同姓之人。而這十八路諸侯當中, 除了章邯之外,幾乎沒人是跟項羽同一條戰線裡的。還有一點就是,歷史已將證明,東周王室為什麼權力如此衰微,是因為中央集力太弱,以至地方諸侯混亂,才出現了春秋戰國。秦始皇所建立的中央集中的帝國,是符合歷史發展的。項羽沒有繼續秦王朝的政治遺產,而是刻意恢復戰國時代的格局,說明他缺乏政治眼光,註定失敗。

    項羽一生當中,缺乏政治眼光的事情還有很多,就不一一詳舉了。除此之外,他還缺乏隱忍之精神。這在他少年時代就可看出,學書,學劍,學兵通通都沒有耐心。後來,他跟劉邦鴻溝對峙的時候,竟然也忍不住提出和解撤兵。張良看出項羽已經沒有耐心作戰,所以建議劉邦趁機追擊,最後也終於打敗了項羽。

    綜合以上三點,即使項羽過江東,也無法捲土重來,東山再起。

  • 6 # 推文述史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出自李清照的《夏日絕句》,前兩句是:“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生當國破家亡的亂世,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和期望,顯然是有規世之意。杜牧的《題烏江亭》詩:“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只是項羽真過了江東,回到當年發跡之地,還能捲土重來,打敗劉邦,奪取最後的勝利嗎?

    古往今來,統一天下、打敗強敵從來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一蹴而就,往往都是迂迴曲折、積小勝為大勝,更有甚者,經歷多次大敗、甚至九死一生,最後一戰才能底定乾坤。如項羽的對手劉邦,先失關中,再失彭城,尤其是在彭城之戰中,只帶領騎兵幾十人,狼狽逃得一命,可謂危險之極。但還是他笑到了最後,建立了不世功業。曹操更是多次遭受挫折,屢經危難,赤壁之戰大敗之下,幾乎性命難保。但最後還是他一手締造的軍事力量,篡漢立魏,滅蜀弱吳,奠定了統一天下的基礎。曾國藩“屢敗屢戰”,但最終擊潰了太平天國,成為有清一代的中興之臣。所以說,失敗之後,蹈厲奮發,絕地逆轉,未始不可以成為最後的勝者。

    然而,對於項羽來說,他就算匹馬過江,儲存生命,也絕不可能取劉邦而代之。

    其一,項羽始終是一個將才,而不是一個帥才,缺乏政治家的胸襟和手腕。項羽的勇猛力可拔山,無人能及,其之所以能成為最大的武裝力量,有幾個重要原因。當時暴秦攪得天下惶恐,人心盡失,項羽叔侄舉義旗、尊義帝,師出有名,天下豪傑多歸之;項羽勇冠三軍,攻城掠地,不避矢石,能激勵人心;有一等謀士范增為之出謀劃策,掌控大局。然而,方其鼎盛之時,卻未能趁勢滅掉劉邦,更逐義帝、殺義帝,人心頓失,謀士范增的背離,更是註定了他失敗的結局。雖有萬夫之勇,已無力迴天。垓下之戰,精銳盡失。劉邦、曹操、曾國藩都是傑出的政治家,故能愈挫愈勇,不斷壯大力量,取得最後勝利。而項羽顯然不是,馳騁沙場尚可,問鼎天下無望。

    其二,其時,與項羽的眾叛親離、獨木苦撐相比,劉邦帳下謀有張良、陳平、陸賈,將有韓信、彭越、樊噲,無論在軍事還是謀略上,都取得了對項羽的顛覆式優勢。而劉邦卻沒有項羽的婦人之仁,不可能容許項羽回到江東得到喘息之機,任其東山再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主席的這兩句詩顯然正是當時劉邦真實心理的寫照。項羽不死,劉邦也會揮師而進,項羽在江東亦無立足之地。

    其三,最根本的是,項羽已失去了與劉邦決逐天下的信念和勇氣。垓下之圍,四面楚歌,孤立無援,虞姬自刎,連番打擊,已讓項羽感到英雄末路,身邊再無才智勇猛之士與其共渡危難,助其東山再起,爭霸信念喪失殆盡。就算項羽到了江東,孤家寡人,也只能玉碎,而不會瓦全。而且以他的英雄氣概,寧折不彎,不可能如勾踐一樣,忍辱負重,臥薪嚐膽。

    所以,就算項羽過了江東,也不可能有所作為,最後還是失敗甚至屈辱的結局。

    當然,我們中華兒女,面對異族入侵,國家民族遭遇危難,自當要挺身而出,戰至最後一刻。既不可苟且偷生,覥顏事敵,也不能如霸王一般,自暴自棄。也許,這也是我們從杜牧、李清照詩中看到的更深層涵義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索尼WI1000X耳機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