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落葉丿楓葉丶
-
2 # 最後冰吻1
環球網 環球網官方帳號 每年的春節都是中國人最盼望和最熱鬧的節日,但事實上春節並不是中國特有的節日,還有一些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也都過春節,而其中大部分國家也都設定了春節法定假日。 韓國和朝鮮。韓國深受中國古代文化的影響,不僅過春節,包括清明、端午、中秋也都是他們最重要的節日。除夕守歲,初一拜年,給孩子們壓歲錢,走親訪友,和中國一樣年味要到元宵節過後才會慢慢消散。在這兩個國家,春節人們無論是離家多遠,都會不遠千里回家與家人團聚,這點與我們國家是一樣的。 越南。春節可以說是越南最大也最熱鬧的節日,越南人一般農曆十一二月也都開始準備年貨了。他們也都掛紅燈,貼春聯,放鞭炮,有各種廟會集市,可謂熱鬧非凡。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這兩個國家華人比較多,春節也是他們比較重要的節日,節前他們也會清掃房屋,置辦年貨,買新衣等等,大年三十吃團圓飯,守歲,初一要吃冷盤,拜年,進行舞獅表演。 泰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也都是由於當地華裔的帶動將春節變成很熱鬧的節日,他們會也舉行舞獅、遊行、等各種活動來慶祝春節。 這裡要單說下日本。日本以前可以說是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但是如今日本人卻很少過農曆春節了。原因是明治維新後,日本學習的是西方的社會制度,全國使用了公曆,並廢除了農曆。日本人慢慢習慣過聖誕節和元旦。但是日本民眾卻沒法忘記來自東方的文化傳統,在元旦這天他們會大掃除、吃冷盤、吃年糕,拜神等等。 好了,馬上春節了,環環也在此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大吉。 創建於2018.2.8
-
3 # 鄭科 高飛
小的時候最希望過年,過年的時候可以買新衣,放鞭炮,還可以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對了,最重要的就是貼春聯了,長大後感覺越來越沒有意思,鞭炮也不讓放的那麼狠,也沒有小的時候玩的開心,總之雖說現在的年味很淡,但還是期待過年的!
-
4 # zero
春節期間最能讓我感到有年味的就是一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一起吃年夜飯,一起迎新年,一起看春晚。長大後,我們年輕人基本很少在家裡,在外學習或者在外工作,一年難得有時間把人聚齊。春節就是最好的時間聚齊,喜歡這種熱熱鬧鬧的感覺。熱鬧才叫年味嘛!
-
5 # 靚圖影視小館
各個城市的返鄉潮讓我意味著年快到了,回到家貼春聯、包餃子、放鞭炮、看春晚,最最最有感的是我們農村還保留著原始的磕頭拜年,這才是真真正正的年味
-
6 # 振翼千仞
春節,中國的傳統節日,可是現在感覺年味越來越淡,以前過年,從臘八開始,準備年貨,買糖,買花生,瓜子,買鞭炮,走在街上,各種燈籠,大紅窗花,各處的鞭炮聲,感覺年味十足,可是最近幾年,越來越感覺不到過年啦,春節更像是一種小長假,陪陪家人,在家裡看看電視,走在街上,很少再看到像以前那樣一幫孩子放鞭炮,樂呵呵的追趕著,只為了一隻糖,更多的是看到孩子們起早趕公交去上各種輔導補課班,上班的人忙忙碌碌,沒有啦以前的喜慶和笑容。大力甚至感覺中國的傳統節日居然不如外國一個虛擬的基督過生日的聖誕節,感覺這是民族的悲哀,也理解啦國家提倡的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可是現在越來越多人不注重這些,可是我們應該要有危機感啊,韓國端午搶申非遺,說還要搶中醫,漢字,這些恰恰是中國傳承幾千年的文化的一種。
-
7 # 靜箬淑女
是家人親戚朋友聚在一起的感覺,是各家各戶喜氣洋洋貼春聯,吃團圓飯的時刻,是除夕上午到處充滿鞭炮聲,是全家聚在一起觀看春節聯歡晚會歡聲笑語的時刻,的是正月期間走親訪友互相拜年的時候。
-
8 # 幻影若然
年味呀!當然是過年圍爐啦!一家人在一起超級熱鬧,小朋友穿著新衣服等著長輩拿壓歲錢,大人們一起吃著年夜飯喝著小酒,看春晚,昔日的忙碌在此刻都拋在腦後,盡情享受春節帶來的快樂!一般大家都會守歲守到十二點,然後趕著十二點那一刻燃放煙花,等待來年的豐收希望
-
9 # 西米西米08
最能帶給我年味感的是跟家人一起吃飯,包餃子,放鞭炮,看電視。過年是家人團聚的傳統節日,家人在一起才是團圓年。穿新衣,蒸饅頭、貼對聯、拜年------這些記錄了我們祖先文明的一個個符號,不僅是我們民族的文化胎記,更是每一個人記憶中的“年味”。年味就是全家團圓的喜樂氣氛;就是晚輩孝敬長輩圍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菸花閃耀飄進鼻內的一股幽香;就是媽媽忙前忙後做的一頓年夜飯中的餃子;就是逛廟會看著舞龍吃著糖瓜兒彷彿又回到童年的一種享受;就是不管認識不認識,見面都說過年好的那種友好感覺;就是家家戶戶都貼上喜慶對聯迎接新春,慶祝新的開始;就是滿大街掛滿了紅燈籠充滿了祝福話語的那種氣氛;就是走在街上鄉里街坊見面道著過年好的那種氛圍……這就叫年味!
-
10 # 找找白茶
小時候放鞭炮就最有年味了,和小夥伴結伴玩鞭炮,越來越大之後和小夥伴的聯絡少了,過年也越來越沒意思,想想以前玩的不亦說乎呢。現在過年也就去拜訪親戚之類的,完全沒有了小時候的樂趣,現在只有紅包能讓我感受到年味。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11 # 阿狸裡童
鞭炮吧,小時候過年是買新衣服。吃瓜子。吃糖果和花生。現在1現在也就是聽著鞭炮聲才能感覺到過年了。我們大了也感覺不出年味了,現在稍微欣慰的就是過年了可以回家陪爸媽了,平日1老忙,現在過年的年味就是老爸老媽吃團圓飯!!!!!!!
-
12 # 陽海子
小時候過年,最能給我們這些70後農村孩子年味感的我感覺是好吃、好玩、有新衣穿和壓歲錢的單純快樂和幸福!
好吃,是可以連續吃上多天平常難得吃到的大魚大肉。
好吃,可以把家裡待客和收禮的好吃糖果收藏起來慢慢品嚐……
好玩,是可以到處撿拾人家炸鞭後未爆的大小鞭炮,把路上的牛糞炸得開花。如有小夥伴不幸中招,換來大家的哈哈哈開心大笑。
好玩,是可以換上新衣,兜裡揣了幾元或幾角的壓歲錢,呼朋喚友到鎮街上看舞龍、舞獅,買自己喜歡的小人書或玩具,看上一場精彩的武打錄影片。
更難忘的是,可以收到長輩和親戚的不少壓歲錢,見到可能會給壓歲錢的長輩和親戚就往前湊,得到了一元、幾角的壓歲錢就高興的要死,見到小夥伴就比誰收的壓歲錢多……
歲歲年年花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如今過年不缺吃不缺穿不缺小錢,卻越來越感到年味在變淡,想來不免讓人懷舊,惆悵……
-
13 # 今天做頭髮
謝邀!春節能帶來年味感的就是各種傳統習俗了!如果但說一項我覺得很難分高下。隨便說幾個大家自行斟酌。第一個就是貼春聯了,家裡老老少少齊上陣,拿春聯的,搬梯子的,貼春聯的,各有分工。第二項就是年夜飯了,準備了各種好吃的,有些是平時捨不得吃的,過年也奢侈一把,犒勞自己一年的辛苦。再就是吃過年夜飯全家一起看春晚了,坐在一起聊聊天。守歲到12點。不喜歡看電視的就去打打牌找找樂子
-
14 # 耍酷的小鋒
謝謝邀請,這個話題嘛,我覺的吧,春節期間,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說說笑笑,當然了,有的人會認為一年到頭來,錢沒掙多少,男朋友或著女朋友沒談到,不想回家,認為沒面子,依然堅守崗位,父母期盼已久的願望就化為無有,電話那頭只有你那一句,爸媽我今年不能回家過年了,讓你們失望了,間接著,我還有事。這麼一來,年味感就大大減弱……我個人看法,你們認為呢
-
15 # 小夏23124838
在很多人認為當前社會情感淡薄、春節味道流失的今天,處處洋溢著春節喜慶的氣氛。除了較為固定的春節習俗之外,還有大量充滿著情、慶、樂情感元素的精彩紛呈的喜慶活動,情感元素的釋放,慶典元素的釋放,歡樂元素的釋放,帶來了年味的迴歸,使民間的歡笑成為對生命本身的禮讚,給了大家一種無拘無束的輕鬆感,也把人們帶入了對鄉土文化共同體的想象,召喚出個體對家鄉的認同。
-
16 # 月上柳梢頭127
小時候的年味十足,鞭炮,糖果,新衣服,初一早晨的餃子,年夜飯,春節晚會,都萬分期待,如今的年味越來越淡了,有時候看見街邊買糖葫蘆的,還會想起過年那酸酸甜甜的感覺
-
17 # 猴子請來的救兵長c
話說,什麼是過年的“年味兒”呢? 一種答案是,年味兒從過年傳統裡來。可是,許多傳統,並不見於如今。比如唐朝宮廷過年,先不忙著吃喝,而是大家一起看太常寺卿安排的舞蹈,還不是春節聯歡晚會那種百花齊放,也不能聽鄭聲淫樂,而是大張旗鼓的儺舞,用以驅除邪魔瘟疫。皇家諸位居安思危,知道人類普遍奈何不了他們,所以尤其敬神。等驅完鬼神,天子興致所起,就開擺宴席了——這才是年夜飯開始。 漢魏六朝間,宮廷就吃五辛盤。五辛者,大蒜、大蒜、韭菜、蕓薹、胡荽是也。孫思邈的理論是:正月時,吃五辛可以開五臟、去伏熱——當然,佛教居士未必喜歡這五種玩意:熟吃發情欲、生吃長怒氣嘛。唐玄宗過年,吃過茱萸調味的野豬肉,而且唐宋間,大家都喝椒柏酒——花椒和柏葉浸的酒。楚人奉祀神仙時就用花椒酒,到了漢朝,世人相信花椒使人長壽,柏樹又長青,喝這玩意,自然長命百歲。妙在椒柏酒和屠蘇酒喝起來,頗為別緻:少年者先飲,因為過了一年,年輕者“得歲”;年老者後飲,因為又老一年,老人家“失歲”——又是儀式感。但蘇軾也很看得開,只要活得長,最後一個飲屠蘇又如何呢?——“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 遼華人過年很別緻:到了年夜飯時節,遼國皇帝以糯米飯、白羊髓捏成團,如拳大,每帳裡發四十九個,用來“驚鬼”,驚完了鬼後,大家吃了。休看是個糯米糰,考慮到遼國牛羊肉奶多而蔬菜米麵少,過年每帳來四十九個糯米糰,還真是奢侈呢。除此而外,遼國過年還喜吃貔狸——也就是地松鼠。這玩意形如大老鼠,極肥,遼國主吃的貔狸是使羊奶養的。此物妙在能使肉爛,比如一個鼎裡煮著肉呢,扔一臠貔狸肉進去,全鼎肉立刻酥爛了。 慈禧老佛爺淨被人說奢侈糜費,但其實他老人家過起年來,費則費了,精則不足。過年吃晚膳,或寧壽宮,或體和殿,布三個桌子。老佛爺居中一桌坐了,皇帝在東桌,皇后西桌。皇帝執壺斟酒,皇后把盞,給太后祝福,老佛爺一杯酒飲三次,算是珍貴身體。真吃起來,無非是燕窩擺的壽比南山、吉祥如意,好看罷了,味道卻是未必;實際上大多數吉祥菜,都在雞鴨身上找,比如燕窩“壽”字紅白鴨絲、燕窩“年”字三鮮肥雞、燕窩“如”字八仙鴨子、燕窩“意”字十錦雞絲。此後是例菜,中規中矩——換個角度想想:御膳房的庖人,御前當差,大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除了乾隆、康熙之類多下江南、相容幷包、敢嚐鮮的皇帝,其他大多是按制度來。又加上清朝尚膳監想得很明白:有什麼珍奇時令食物,天子如果吃順了嘴,天天要,御膳房日子還過不過了?剩下是貢品菜,比如熊掌、鹿脯、龍蝦,這才是見真章兒的珍奇玩意。可惜再好吃,太后慣例每盤三筷子,就撤了。吃到最後,按滿族規矩,必須吃一份煮餑餑——也就是煮餃子。可就連煮餑餑都有花樣:餑餑裡放元寶,誰吃到了誰來年多福多壽。不用問,最後都是老佛爺吃到,大家圖個開心罷了。 儺舞、屠蘇、五辛盤、糯米糰、“煮餑餑”,這些儀式化的傳統,算是“年味兒”嗎? 海外華人過起年來,比國內還熱鬧些。每年歲近,盧浮宮蘋果專賣店裡的法華人都知道用中文說“恭喜發財”。巴黎十三區老華人街,亞洲超市全被華人佔領,貼喜字,掛年畫,大家還使各類網路手段,看國內人民已經不太稀得看的春節晚會,大家互道過年好。不用問:這就是海外華人感受裡的“年味兒”——當然,沒有儺舞、屠蘇、五辛盤。 究竟什麼是“年味兒”呢? 過去十幾年,人民都在詬病央視春晚相聲小品的質量。其笑料之短缺、主題之單一、不必多言。但若稍微在意一下,會發現以下特色:姑且不管是否有趣,大體上,央視春晚的相聲小品,一如主持人的發言,總在渲染以下氣氛:天倫之樂;關愛互助;朝氣蓬勃;老當益壯;家庭輕喜劇;生活情景劇。他們試圖營造的調子是:“大家應當無條件的彼此關懷、溫情禮讓,不要太講究細究——因為,過年了呀!” 我老家無錫,吳橋那一帶河邊人家,過年有規矩。比如吃年糕,最好是請人上門來打。備好了一個石臼,放下了蒸好的糯米粉,略加些糖;打年糕的人總得有三位,背來一個木柄石錘,錘頭兩邊鑲木頭,這樣剛中有柔;石臼裡略倒一些冷水,木錘上也蘸些冷水;打年糕的人手提木錘,在石臼裡磨了幾下,猛揮一錘,落下去撲地一聲,拖一拖,磨一磨,再復一錘。這樣兩三個人換著打了幾輪,就成了。 沒打年糕的糯米,用來做癟子團:是糯米和粘米混合了,揉成的小糰子,按那地方的規矩,揉完一個糰子後,必得在上頭按一個印子,凹下去了,才算數呢。癟子團的吃法,是和青菜、肉絲們一起混炒,出鍋時郁郁菲菲,很香。 過年了,得趕著菜市場關張前,去掃一通貨,順便跟那些菜販們一一道別: 那麼新年見! 好好,新年見! 得買許多滷菜熟食。過年了,店主經常也豪邁。買豬頭肉,白送倆豬耳朵。買紅滷腸,白送雞肝。 早點賣完我就收了! 忙啊?回老家啊? 不忙!就是去打麻將! 年三十那天,家家戶戶忙。我們故鄉,年夜飯不講貴,但要敦厚、肥碩、高熱量。父母單位發的大青魚,魚身子用鹽醃了,魚頭用來燉湯,叫做年年有餘。年夜飯必得有個紅燒蹄髈,須得燉到酥爛,能用豬骨頭劃開,瘦肉皆成條紋。親戚們嗑瓜子、剝花生吃——花生在我們那裡,叫長生果。 年初一,早飯是酒釀圓子年糕、稀飯年糕,配上自家醃的蘿蔔乾,求的是步步登高,團團圓圓。多幸福,少是非。初二初三,四處走了幾趟親戚,回家應該吃炸春捲。春捲皮包了豆沙和芝麻,往油裡一落,滋瀝瀝作響,麵皮由白變黃,吃來酥脆。喝茶,得喝橄欖茶。我們那裡老規矩,橄欖茶叫做元寶茶,喝了,來年捧個大元寶。 新年頭三天,講究不動爐灶。年夜飯吃剩下的菜,重新回爐蒸蒸,北方應該叫“折羅”,我們那裡沒名字,只覺得這麼吃鹹的節儉,而且香。 到年初五,該上街去溜達了。回家過年的諸位也有些回來了,街上人雖少,店鋪倒還開了。大家小別數日,都無比驚喜的道好: 新年好! 新年好!! 這時候,大家都沒頭沒腦的高興起來了。 這是一種很質樸的審美,從我們小時候便開始了:我小學的語文課本里,基本在強調以下審美:中國幅員遼闊,五十六個民族相親相愛,農民伯伯勤勞勇敢,城市居民積極向上,春天萬物復甦,夏天爛漫璀璨,秋天豐收圓融,冬天瑞雪紛紛;孩子們如何去為五保戶老爺爺掃雪,如何拾金不昧,如何立志遠大,想當解放軍、科學家和護士……甚至連數學課本里,都會不經意的編些諸如“紅星農場秋天蘋果豐收,一共有30噸蘋果,問能載重2噸的3輛卡車需要多少次才能運完”,如此云云。 那是一種家族式團圓、互敬互愛、推心置腹的審美,多年以後,知道真相的我們難免覺得小時候被哄了,但這種最質樸最圓融的“過年了,我們是一家”般的感情,是“年味兒”的根本。 所謂年味兒,其實就是人味兒。到了每年的某個節點上,大家有一個由頭和藉口,可以重新相信人,願意與人交往,大家保持著這種質樸本真的審美,暫時放下一切,推心置腹的,容忍親戚的聒噪、天氣的寒冷、電視節目的弱智,可以讓自己變成個小孩兒,在一片喧騰熱鬧之中,對他人加以問候和祝福——不管是不是真的,至少過年了,大家有個藉口來這麼做了。 而人的成長,大多都會經歷這麼個階段:小時候,遇到過年便會傻樂——長大後,到了叛逆期,便覺得過年時的這種樂,很傻,甚至有些虛假——可是後來,真經歷風雨渡盡劫波了,便會覺得過年的快樂無所謂真假,明白了家族關係,說到底也就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彼此留面子。到那時,你便會重新喜歡上這種暖烘烘的、大家彼此關懷的喧騰氛圍。所以,許多人會從小時候愛過年、成長期討厭過年,到長大後重新喜歡過年,以便重新沾染這種暖烘烘的,大家真誠的彼此關懷的,足以讓人感覺周遭過於美好,過於和睦,可以一時無憂無慮、放任自己看傻傻的電視節目、吃高熱量食物、彷彿回到童年的氛圍。 這就是年味兒啦。
回覆列表
過年的味道就是年味,年味就是全家團圓的喜樂氣氛;就是晚輩孝敬長輩圍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菸花閃耀飄進鼻內的一股幽香;就是媽媽忙前忙後做的一頓年夜飯中的餃子;就是逛廟會看著舞龍吃著糖瓜兒彷彿又回到童年的一種享受;就是不管認識不認識,見面都說過年好的那種友好感覺;就是家家戶戶都貼上喜慶對聯迎接新春,慶祝新的開始;就是滿大街掛滿了紅燈籠充滿了祝福話語的那種氣氛…